第十一篇 对外经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232
颗粒名称: 第十一篇 对外经贸
分类号: F752.8
页数: 10
页码: 233-2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唐宋以来,泉州与世界各国已有经济往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洛江境域对外贸易在宋元时期曾经兴盛。明清时期受海禁影响,对外贸易往来受阻。改革开放后,外贸公司加大出口商品生产扶持的力度,出口商品收购日益扩大。
关键词: 泉州市 对外经贸 经济

内容

唐宋以来,泉州与世界各国已有经济往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洛江境域对外贸易在宋元时期曾经兴盛。明清时期受海禁影响,对外贸易往来受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并把它列为国家专营,境内进出口商品由上级下达计划和调拨。改革开放后,外贸公司加大出口商品生产扶持的力度,出口商品收购日益扩大。泉州市(县级)积极利用侨胞、中国台港澳同胞众多的优势,争取海外实业家回乡投资。1988年6月起,马甲籍旅居缅甸华侨吴庆生创办协昌(泉州)国际发展有限公司。1990年起,先后引进中国港澳台资金创办了荣祺食品、和诚鞋业、大华蓄电池、凹凸精密机械等企业。1993年,外贸体制改革,一些外向型企业取得自营进出口权,企业自营出口迅速发展。
  洛江建区后,区委、区政府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大力改善投资环境。1998年1月,出台《洛江区人民政府关于优化投资环境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的若干规定》;2001年4月下发《关于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工作意见》。1997—2007年,洛江区审批设立外商投资项目199个(含迁入数),合同引进外资3.1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14亿美元。除传统的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东南亚地区外,吸引了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欧美国家到洛江投资贸易。利用外资和港澳台资金的大、中型项目比例逐年增加,主要投向传统的第二产业,其中投资领域制造业投资占90%以上,涉及一产、三产项目也逐渐增多。此外,对外贸易发展迅猛,出口商品扩展到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和中东30多个国家和地区,85%产品目的地是北美、欧洲。至2007年末,全区累计合同利用外资和中国港澳台资金5.04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和港澳台资金2.36亿美元。当年,全区实现出口总值(海关数)2.5亿美元,同比增长29.5%,是1997年的6.2倍,年均增长22.4%,增幅名列泉州市前列。
  第一章 进出口贸易
  第一节 出口贸易
  1997—2007年,洛江区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年均以22.4%速度递增。1998年,全区外贸出口2805万美元,其中万安街道外贸出口2316万美元,占全区外贸出口82.57%。至2007年,全区出口总值达2.5亿美元,比增29.5%,高于全区GDP增速。按2007年汇率测算,全区出口依存度达43.2%(高于全市8.2个百分点),实现出口退税调库收入8134万元,同比增长11.88%,占全区财政收入的17.38%;全区纳税超百万的59家生产型企业中,外资企业占45家,企业数占比76.27%,纳税额占82.73%。开展出口创汇业务的企业有76家,其中全年创汇100万元以上企业51家。除虹山乡之外,其他5个乡镇(街道)均有出口业务的企业。其中,罗溪镇1家、河市镇7家、马甲镇1家、双阳街道19家、万安街道48家。1997—2007年,全区出口总额112748万美元,有出口业务的65家生产型企业中,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6家(其中外贸公司2家),500万—1000万美元企业10家,出口500万美元以下企业49家。出口产品包括服装、鞋帽、机电、小五金、皮件、包袋、工艺品、药材、糖果、副食品等60多个品种,形成以鞋服箱包为主的轻工业、陶瓷树脂工艺、五金机电等为出口商品的三大行业。2007年,生产型企业中,鞋服箱包为主的轻工业出口8036万美元,占全区出口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6.27%上升到38.91%;陶瓷树脂工艺出口3968万美元,占全区出口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8.97%下降到19.21%;五金机电出口3744万美元,占全区出口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3.71%下降到18.13%。出口地扩展到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和中东30多个国家和地区,85%产品目的地是北美、欧洲。
  第二节 进口贸易
  1997—2007年,全区进口总额16311万美元。至2007年底,全区开展进口原材料和设备业务的企业47家。除虹山乡之外,其他5个乡镇均有开展进口业务企业,其中罗溪镇1家、河市镇6家、马甲镇1家、双阳街道11家、万安街道28家。
  第二章 招商引资
  第一节 营商环境
  1997年建区后,洛江区拥有国家、省、市赋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享有县一级人民政府行政管理权限和财政体制。1998年1月,为推进全区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区政府出台《洛江区人民政府关于优化投资环境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的若干规定》。4月,洛江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洛江区城乡企业工作的若干意见》。1999年3月,经批准设立的万安开发区、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马甲农业综合试验区享有省级经济开发区的优惠政策。洛江区贯彻执行利用外资的法规、政策,利用省、市牵头组织的重大经贸活动平台,每年组织辖区企业参加厦门“9·8”投洽会、福州“6·18”项目对接投洽会、上海华交会、广交会和泉台产业对接投洽会等各种展会和经贸活动,开展招商引资。对外商投资项目的立项、变更的报备、审批、跟踪、证件代办、落地等全过程实行“一个窗口”“一条龙”服务,在行政审批中心服务窗口设立“绿色通道”,对新入住企业、跨区企业和重点企业全程跟踪服务。2001年4月30日,为拓展招商空间领域,引进一批新企业、新项目,洛江区委下发《关于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工作意见》。6月5日,区政府、政协联合召开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洛江经济发展座谈会。2002年12月,为加快洛江区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定,区政府出台《关于扶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
  第二节 利用外资和中国港澳台资金
  一、投资规模
  1997年建区后,洛江区利用外资的大、中型项目比例逐年增加,拓展与区域功能相匹配的第三产业项目,向现代服务业延伸。1998年9月,洛江区在第二届“9·8”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和第三届泉州“9·9”商交会上签约项目共14项,投资总额3288万美元,其中合同项目4个,投资额1312万美元,利用外资1192万美元。1999年12月27日,洛江区在深圳举行招商引资暨环境说明会,香港泉州同乡会理事长徐伟福先生率香港泉州同乡会庆贺团、泉州驻深办主任吕少俞、深圳南安企业家协会会长李建超、深圳永春企业家协会、惠安驻深办、在深泉籍企业家等30多个单位、团体100多人参加会议,共签订项目13项,总投资1.86亿元。2003年9月2日,福建省华侨经济开发区第二届招商会在双阳镇举行,副省长王美香、国务院侨办国内司副司长宁活义、省侨办副主任卢圣鑫、副市长曾华彬等省、市、区领导及全省17个华侨经济开发区的代表和海内外企业界人士300多人参加招商会。本届招商会引进项目98个,洛江区共签订项目19个,其中外商投资项目14个,合同利用外资7150万美元;国内投资项目5个,总投资额1.2亿元人民币。2005年8月1—8日,区委书记陈家富率洛江区代表团赴港参加2005年泉州·香港投资项目推介洽谈会。
  1997—2007年,全区外资和中国港澳台资企业提供就业岗位5万多个,全区审批建立外商投资项目199个(含迁入数),合同引进外资3.1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14亿美元。引进新加坡、泰国、日本、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比利时、荷兰等20多个国家外资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资金。引进外资项目行业从陶瓷树脂、五金机电、鞋服箱包、房地产、食品加工、商贸物流、商务酒店等向建筑设计、物业管理、中介咨询、法律事务等拓展。
  二、企业形式及投资规模
  1997—2007年,全区“三资”(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资独资经营)企业178家。按性质分:独资企业154家,合资企业23家,合作企业1家。总投资额为50357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1153万美元。外商投资从过去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合资方式逐步转向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独资方式。1997年,“三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区属工业产值的比重为65%。2002年,出现外资股份有限公司。至2007年底,全区合资企业24家,累计合同外资2780.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69.7万美元;合作企业1家,累计合同外资5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9万美元:独资企业152家,累计合同外资2789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268.2万美元。前三种方式分别所占项目比重13.6%、0.6%、85.8%,合同外资比重13.5%、3.7%、82.8%,实际利用外资比重25.4%、4.9%、69.7%。
  三、投资领域
  (一)投资结构
  1992年起,洛江境域外资投向仰恩系列工程和食品加工、鞋服、树脂工艺、五金机械、房地产等领域。1997年后,洛江区外资集中投向制造业,行业分布广泛,有服装、鞋帽、机械、电子制造、陶瓷树脂工艺、食品加工、房地产、酒店、物流等10多个门类,其中生产性企业127家,一批产值上亿元的外商投资企业,落户洛江区工业园区。如以凹凸精密机械、南方机械、大兴电线电缆、明益五金、培新机械、汉源机械等企业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业;以建文艺品、明日陶瓷、南洋工艺、美尔奇工艺、泉港工艺等企业为代表的树脂陶瓷工艺业;以和诚鞋业、旗牌王、泰华轻工、恒泰鞋业、世为鞋业、海都箱包、远卓箱包等企业为代表的鞋服箱包业,成为洛江的三大传统支柱产业。从外资投向看,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具有在较长时期内拥有本土市场、丰富劳动力资源等比较优势,成为引进外资和中国港澳台资金最集中的行业;第一产业由于开发投资大、回收期长、利润率相对低、风险大等原因,外商和中国港澳台资金涉足较少。据统计历年其投资第一产业2家,第二产业161家,第三产业13家。至2007年,洛江区外商和中国港澳台资金投资领域制造业投资占90%以上,同年,洛江区外向型农业呈现增幅大、档次高的趋势,引进项目695万美元。
  1.农业
  畜牧业 1990年,泉州仰恩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与香港和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创办丽佳(泉州)良畜有限公司,合同利用外资250万美元。1991年,泉州仰恩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与香港和昌产务有限公司合资创办金昌(福建)良畜有限公司,合同利用外资600万美元。
  养殖业 2004年,中国台湾许顺情投资创办泉州市并盛种养殖开发有限公司,合同利用外资65万美元,投资总额91万美元,主要从事花卉、香料等作物的种植及加工。
  2.工业
  食品饮料企业 1991—1994年,洛江境域外商投资食品企业4家,合同利用外资1079万美元。其中,合资企业1家,外商独资企业3家。1998—2007年,洛江区新增外商独资食品企业7家,合同利用外资1077万美元。投资规模较大的有美国WINFULLINTERNATI0NALL.L.C独资创办的泉州荣祺食品有限公司,投资总额362万美元;香港光大(亚太)集团有限公司独资创办的光大(福建)食品有限公司,投资990万美元。
  五金机电企业 1993—1994年,洛江境域中外合资五金机电企业3家,合同利用外资723万美元。其中泉州市洛江众志金刚石工具厂和众志新技术(新加坡)发展公司合资创办的泉州众志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投资总额24万美元。至2007年,洛江区外商投资五金机电企业28家,合同利用外资3506万美元,其中,外商独资1956万美元。投资规模较大的有培新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创建的福建培新机械制造实业有限公司,投资总额732万美元,其经营范围包括卫生用品机械、纸制品机械、纸浆餐具机械、制砖机械、矿山汽配机械等轻工机械等。
  树脂工艺企业 1992年,泉州市区益美艺术品厂和美国冯永辉合资创办的泉州明日艺品有限公司,合同利用外资59万美元。至2006年,洛江区中外合资工艺企业5家,合同利用外资626万美元。其中泉州洛江兴泉工艺品有限公司和兴泉(香港)投资有限公司创办的泉州兴泉礼品有限公司规模较大,总投资183万美元。至2007年,洛江区外商独资工艺企业30家,合同利用外资1972万美元。其中,中国香港独资创办的工艺企业19家,占外商独资数63.33%,投资总额1298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00万以上的外商独资企业有泉州美尔奇工艺实业有限公司、银艺(泉州)工艺有限公司、泉州建文艺品有限公司、泉州南洋艺品有限公司、泉州肯特礼品有限公司、泉州艺尚礼品有限公司。规模最大的为泉州肯特礼品有限公司,投资总额361万美元。
  石材加工业 1997—2007年,外商投资洛江区石材加工企业6家,合同利用外资477万美元。其中,中外合资企业1家,外商独资企业5家。规模较大的有美国苏元亨独资创办的泉州市光岩弘大石业有限公司,投资总额138万美元,其经营范围包括石材加工、石雕工艺品等。
  针织鞋服企业 1991—1996年,外商独资创办的针织鞋服企业7家,合同利用外资1373万美元。其中香港加和企业有限公司独资创办的福建和诚鞋业有限公司,投资总额1200万美元。至2007年,洛江区外商独资针织鞋服企业29家,合同利用外资4480万美元。其中,中国香港独资创办23家,占外商独资创办的鞋服企业79.3%,中国台湾独资创办3家,中国澳门独资创办2家,韩国独资创办1家。中国香港华卓国际有限公司独资创办的泉州市世为鞋业有限公司,总投资额1250万美元。
  电子产品企业 1996—2007年,外商独资创办的电子产品企业5家,合同利用外资1184万美元。菲律宾徐泽山独资创办的泉州市琪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总额230万美元。
  箱包企业 至2007年,外商独资创办的专门箱包制作企业3家,合同利用外资132万美元,投资来源均为中国香港。
  房地产 物业管理 1991—2007年,外商独资创办的房地产企业5家,合同利用外资2661万美元。菲律宾隆泰国际集团公司独资创办的隆泰(泉州)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投资总额1625万美元。1993年,该公司在鲤城区城东镇万安工业区A2-1商住地块范围内建设综合商住楼及附属设施,同年7月在万安开发区独资兴建翡翠山庄,开发面积3.2公顷。
  至2007年,洛江区物业管理企业1家,中国香港百希达集团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独资创办的泉州市万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额30万美元。
  (二)投资分布
  1997—2007年,从洛江区外商投资区域分布看,大部分集中在经济和交通相对较发达的城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万安、双阳两个街道的工业园区占全区外商投资企业的90%以上,其次是中部的河市、马甲两镇工业区,罗溪、虹山较少。
  四、投资来源地
  1997—2007年,洛江区外商资金来源地主要是新加坡、日本、英国、美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意大利、几内亚、韩国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地区。随着洛江区对外开放扩大,投资环境日益优化,加之外商投资的聚集效应,进入洛江的投资主体快速扩展,历年中亚洲地区外资企业投资最多。
  第三节 外商投资重点项目
  洛江建区后以重点项目为载体,注重产业链招商,培植支柱产业,推动工业企业发展,引进近百个重点项目,机械制造、树脂陶瓷工艺、鞋服箱包成为洛江区三大传统工业支柱产业。
  附:部分外资投资项目和企业简介
  机械制造 1985年福建培新机械制造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位于洛江区华侨经济开发区,厂区占地约6万平方米,员工500多人。公司是中国专业制造女卫生巾机,婴儿纸尿裤生产设备及生活用纸机械设备最有实力的大型企业之一。公司开发制造纸尿裤、卫生巾设备、纸浆模塑餐具设备、系列包装机设备、各种纸巾机设备四大系列数30种机型,产品覆盖全国各地,远销日本、中东、东欧、东南亚、非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设立研发中心,研究开发人员25名,其中高级工程师5名,工程师7名;与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省机械研究院、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与日本三菱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和法国施耐德电气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公司获“福建省著名商标”、泉州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重点企业”等,获得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CE认证。
  工艺生产 1987年,泉州建文艺品有限公司成立,占地面积24.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注册资金1000万港元,累计投资5000多万元港元,员工3000多人,集树脂、陶瓷、五金、蜡艺、彩印等多元化工艺生产经营企业;其中白云土陶瓷被列入福建省火炬计划科技项目之一。公司被省、市先后授予“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福建省AAA级信用企业”“福建省工业主要行业前十强”“泉州市劳动用工规范管理先进企业”“泉州市政府100家重点企业”“纳税超700万元的明星企业”称号。2000年,公司通过ISO9001:2000版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7年初,公司从万安搬至双阳,建立起建文工业园。2004年,被授予“福建省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公司的客户遍及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地构筑稳定的销售网络,产品打入国外大型连锁店和百货公司。
  鞋帽服装 1995年3月,福建和诚鞋业有限公司成立,系一家专门生产鞋类系列产品的台商独资企业。公司位于洛江经济开业区,占地5.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总投资1200万美元,注册资金590万美元。公司进口全套国外先进制鞋设备,有9条加工流水线,37条针车线,员工近10000人,产能每月40万双。该公司被评为“福建省‘模范职工之家’”“泉州市和谐企业”“泉州市‘职工书屋’”。
  第四节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一、来料加工贸易
  1979年,泉州市开展加工装配业务后,泉州市外经管理机构即对签订合同双方的条件、合同条款进行审查批准,并配合工商行政部门和海关、银行等部门对执行法规、履行合同和有关设备、原材料、生产成品进出口、工缴费收汇情况进行监督。1980年9月,成立泉州市对外加工装配服务公司,负责对外加工装配进行管理。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境内有马甲新华针织厂、河市宝成针织厂、佘氏针织厂、吾宅手套厂等来料加工企业。1997—2007年,来料加工种类和规模不断扩大,有服装、针织、鞋类、箱包类、电子类、雨具类等17类。其中,服装类产品主要是四季男女时装、西装、童装、风褛、夹克、衬衣、内衣、西裤、内外短裤、牛仔服装、运动套装等;针织类产品主要是以动物毛、化纤及混纺毛等为原料,采用手织、手钩、手绣、车绣、机织等方式编织而成的各类针织男女毛衣裤、裙、帽子、围巾、衣片等;鞋类主要产品是各式运动鞋、时装鞋、拖鞋、珠拖鞋等;电子类主要产品是电子计算器、电蕊、电蕊线圈、印刷电路板、收录机、耳机、小变压器、电子玩具及零件、电子产品的零部件和元器件、天线配件等。
  二、技术设备引进
  1997—2007年,洛江区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及设备。泉州市信和涂料有限公司在涂料行业中率先引进重防腐涂料、高档工艺品涂料、建筑涂料等生产技术。旗牌王(中国)纺织服饰公司从日本、加拿大等国引进口专业生产设备千余台。泉州洛江建峰包装用品有限公司引进德国BHS瓦楞纸板生产线,引进先进的“水墨宽幅柔性彩印”技术。泉州德信织造有限公司引进德国、台湾等地进口大圆机100余台,具有年产800万千克的生产能力。
  第五节 管理与机构
  一、外贸管理
  1998年起,洛江区外经部门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对外来料加工装配及中小额补偿贸易办法》,审查客户的商业资信及企业的经营加工生产能力、管理情况,审批加工项目及合同,确定工缴费标准;掌握企业履行合同履约进度,保障企业的安全、及时收汇,加快结汇效率;监督检查保税货物的加工管理情况及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库存情况;监督企业以免税方式进口的自用设备,及时核销已履约的或有效期已满的合同,避免企业出现违规行为;对在监管中涉及合同申报、执行、检查、核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敦促企业管理规范化,并为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问题提供各种咨询和培训,协助对违反海关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的企业予以查处,对一贯遵守海关各项规定的企业给予表彰。
  二、机构
  (一)行政机构
  1997年建区后,洛江区成立对外经济贸易局,行政编制10名。2002年4月10日更名为洛江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内设办公室、外资引进管理股、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股。
  (二)事业单位及经营机构
  洛江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下辖2个事业单位即洛江区外商投资咨询服务中心、洛江区对外加工装配服务公司,编制分别为5名、3名;代管1个国有外贸企业即洛江对外贸易有限公司。另外,设有协调机构洛江区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协调中心(暂未设立编制)。至2007年,机构、编制不变。
  附:洛江对外贸易有限公司简介
  1997年12月,洛江对外贸易有限公司成立。1998年5月,获准进出口经营权。公司位于丰泽区泉秀路洛江外贸大厦七楼,是一家具有专营进出口商品的综合性贸易机构,主要从事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原辅材料、元器件的进口业务,同时经营化工、机械、仪器、五金矿产、轻工、文体、粮油、食品、纺织、服装等商品的出口业务,承办中外合资、合作生产、“三来一补”等业务,开展咨询服务;兼营外转内产品的销售业务。公司是中国纺织品、机电产品、食品土特产、医保、机械等进出口商会会员。2006年,被福建省外经贸厅授予“福建省出口百强企业”称号,位居泉州市外贸出口企业第17位。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