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储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22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储备
分类号: F717.5
页数: 2
页码: 229-230
摘要: 本文介绍了储备设施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储备粮食的保管与管理。主要包括粮站仓库建设历史、洛江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的设立、储备粮库建设规模及新仓库使用情况,以及保粮方针和储备粮的保管措施与管理制度。
关键词: 粮站仓库 粮食销售 洛江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

内容

一、储备设施
  1950年,农业税的征收及支前军供任务十分繁重,境内几处破旧仓库已不堪使用,政府征用祠堂、庙宇,借用寺院,租借民间仓栈、民房和临时架设仓廒加以解决。20世纪50—60年代境内3家国有粮站先后建6座粮食仓库,其中罗溪粮站仓房2座,仓容70万千克;马甲粮站仓房2座,仓容100万千克;河市粮站仓房2座,仓容150万千克。至20世纪90年代,上述粮仓仓房已经老化。1998年4月,为了解决洛江区境内粮站仓库老旧问题,管好上级下达的地方储备粮任务,洛江区政府决定设立泉州市洛江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建设洛江区储备粮库,承担上级下达给洛江区的政策性粮食储备任务。当年12月,公司筹建洛江区储备粮库,选址在洛江万安科技园区,占地面积1.833公顷,规划仓房5座,仓容1000万千克。由于上级下达的储备粮规模较少,至2002年12月,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建成仓库2座,每座占地面积850平方米,仓容200万千克,仓储总规模400万千克。新仓库建成后,洛江区承担上级的政策性储备任务全部集中在新仓库存放,总储备量为200万千克。
  二、储备与保管
  1960—1997年,长期贯彻“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保粮方针,专人定期巡回查仓,掌握粮情,推陈储新,合理调拨,各粮库先后采用多种方法降温、杀虫,确保粮食安全和质量。1998年起,泉州市政府下达洛江粮食储备任务200万千克,省内粮食对口调拨75万千克。因辖区库容不足,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向辖区外租仓储备100多万千克。2002年7月检查核实,全区国有粮食企业商品粮库实物库存117万千克,其中小麦77.6万千克,稻谷40万千克。区粮食系统贯彻《国家粮油仓库管理办法和储藏技术规范》《福建省地方储备粮油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三卡一折”(粮情检查记录卡、囤头卡、粮油进出仓登记卡,保粮折)自查制度;落实储备粮“一符、三专、四落实”(账物相符,专仓储藏、专人保管、专账记载,数量、质量、品种、地点落实)管理制度;对粮仓进行“四无”(无鼠雀、无虫害、无霉变、无事故)鉴定;采用外墙刷白、机械通风、密闭过夏、吊顶隔热、槽管密封、环流熏蒸和电子测温等技术进行保管与检测,平均每年采用塑料薄膜密闭粮食80万千克,普查粮食200万千克,鉴定仓容量250万千克,全区粮食储存安全无事故。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