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灌溉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20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灌溉工程
分类号: S277
页数: 3
页码: 212-214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惠女水库及其相关水利工程的建设、加固、效益以及惠女水渠的相关信息。
关键词: 洛江区 水利 灌溉工程

内容

一、蓄水工程
  (一)惠女水库
  惠女水库坝址位于洛江区马甲镇彭殊村,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的大型水库,集雨面积105.8平方千米,原设计正常蓄水位81.00米高程(罗零高程,下同),死水位58.25米,有效库容8748万立方米,10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设计洪水位83.00米,校核洪水位84.23米,总库容1.26亿立方米,水库移民高程84.50米,赔偿高程83.00米。
  1958年7月惠女水库工程动工建设,1960年3月建成。1977年6月,经省水电厅批准,大坝进行保坝加固,防洪标准改为3天降雨量1000毫米(约一万年一遇),原溢洪道堰顶高程由81.00米降至77.6米;保坝后,校核洪水位83.95米,百年一遇设计洪水位81.30米,正常蓄水位77.6米,总库容1.23亿立方米,兴利库容6484万立方米,死库容1216万立方米。惠女水库为惠安县惠女水库管理局管辖,
  1.枢纽建筑
  枢纽建筑由主坝、副坝、溢洪道、输水涵洞4部分组成。
  大坝:坝型为黏土心墙坝,最大坝高52.5米,坝顶长350米、坝顶宽9米。在坝顶砌防浪墙一道,墙顶高程86.5米。
  溢洪道:位于右岸山坳处,开敞式,加固前堰顶高程81米,保坝加固时炸深3.4米,高程为77.6米,平顶段宽50米(有石拱桥1座,计5跨),陡坡段宽30米,设计最大泄洪流量为1150立方米每秒,末端为挑流消能。
  输水涵洞:2条,其中一条为有压钢筋混凝土圆管,长度为145.6米,1981年6月,套钢管建坝后电站;另一条为无压石砌拱涵,设计通过流量各10立方米每秒,进口各设放水孔两排,上下共4个。
  放水设备为双臂式铸铁转动门盖,采用2台各5吨手摇卷扬机进行启闭据观测,大坝累计沉陷472毫米,先后发生四次纵向裂缝,全长约173米,深3.5米,缝宽0.02米。大坝坝坡白蚂蚁危害严重,曾采用毒、杀、灌、诱等方法处理。
  2.建设过程
  1958年,惠安县政府成立乌潭水库工程指挥部。1959年,组织灌区指挥部。在大坝劳动的1.5万名民工中,妇女占85%以上,约1.3万人。渠道开工以后,从大坝到渠道4万多名民工,仍然是以妇女为主,这大批的女民工中,年纪大的有五六十岁,年轻的十五六岁。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惠安部队两个团及汽车连官兵,在工地参加义务劳动,支援水库建设。
  1959年2月,乌潭水库改名为“惠女水库”。1960年春节前夕(2月10日),大坝主体工程胜利建成。水库(含灌区)工程完成土石方1741.02万立方米,投工2626.93万工日,总投资3200万元(不包括群众投劳折价),其中坝区加固投资100万元。1971年,惠安县革委会根据群众意见,把“惠女”的“女”字改为“安”字。1973年,水库成立管理处后,又恢复“乌潭水库”的原名。
  3.除险加固工程
  2002年7月,福建省水利厅批准对惠女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根据设计方案,惠女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分为主坝防渗加固和输水涵洞改造工程、主副坝坝面及溢洪道加固工程、水库调度监测中心管理及围墙工程、坝上供电设施及配电系统改造工程、水情测报与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工程、防汛仓库及附属设施工程6个单位工程。2003年10月,除险加固工程开工,概算总投资2935万元。2005年2月,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2007年底,通过省水利厅组织竣工验收,惠女水库病险问题基本解决。在工程建设中通过优化设计方案,累计投资2547.44万元,节约工程投资387.56万元。2006—2007年,惠女水库放水灌溉累计54天,放水1528万立方米,售电423万元。
  4.效益
  水库建成后,根据1960—1990年统计,平均年来水量7107.13万立方米,平均年降雨量1359.9毫米,年来水总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有1961年、1973年和1983年,年来水总量低于3000万立方米以下的有1967年、1971年、1977年和1978年。山美水库惠安灌区建成后,1988年,经省、市水利部门核实,划定乌潭水库灌溉面积为8.41万亩,山美惠安灌区为12万亩。受益前,灌区平均亩产281.5千克,1980年,灌区亩产达547千克。
  附:惠女水渠
  1959年11月动工,1962年夏季部分受益,1965年配套工程基本结束,全面发挥效益。建成干渠3条,82.83千米(其中砌石防渗29.45千米),灌溉千亩以上支渠11条91.36千米(其中砌石防渗16.66千米)。全灌区较大建筑物144座,总长度8099米,其中在洛江区域主要建筑物有:
  南塘渡槽:为乌潭渠道全线的咽喉工程,1959年9月动工,1960年7月竣工。全长180米,渡槽净长108米,顶宽3.05米,分为5跨,每跨跨距20米,桥墩高35米,设计流量16立方米每秒。浆砌条石4800立方米,填土方3.90万立方米,投工26.60万工日。
  小溪渡槽:长120米,设计流量16立方米每秒。
  (二)小(一)、小(二)型水库
  1965—2006年,洛江区建设小(一)型水库5座,总库容570.6万立方米,集雨面积39.59平方千米,灌溉面积8.73平方千米。建设小(二)型水库1座,总库容53.6万立方米,集雨面积29平方千米,灌溉面积700亩。从坝型看,1990年前,选用均质土坝;1990年后,新建的小(一)、小(二)型水库选用重力坝、双曲拱坝、单曲砌石拱坝。全区小(一)、小(二)型水库功能为农业灌溉。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