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农业产业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187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农业产业化
分类号: F321
页数: 4
页码: 203-206
摘要: 本章主要讨论了洛江区农业产业化方面的不同主题,包括基地建设、龙头企业、无公害农业产品示范基地和中介组织。
关键词: 农业经济 产业化 洛江区

内容

第一节 基地建设
  1987年,爱国华侨吴庆星投资创办马甲高科技农业大观园,建成仰恩大学、丽佳良畜有限公司、协昌发展有限公司及龙眼生产基地,形成集教育、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系列工程。该园以仰恩系列工程高新科技产业为基础,开发立体、生态、观赏的农业产业。1997年建区后,洛江区立足发展城郊型农业,根据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优势,围绕禽畜、花卉、水果、蔬菜、水产五大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全区逐步形成五大基地群,区域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以河市华丰,双阳一春为龙头的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禽畜业群,其中2万头以上的商品猪基地2个;以泉美园艺、旭泰兰花、河市花木等为主的洛江花卉走廊产业群;以双阳、河市、马甲等为主的水果产业群,其中龙眼是支柱产业;以河市、马甲、双阳阳江和罗溪超大等为主的蔬菜产业群,成为市区重要的“菜篮子”基地;以万欣水产、马甲骏马淡水养殖为龙头的水产养殖产业群,主要发展中华鲟、史氏鲟、美国虹鳟等名特优水产苗种繁育和中高档鱼类养殖:罗溪中药材基地,主要种植麦冬熟地中药材等。2003年,玉丰畜牧有限公司投入500万元在马甲镇彭殊建设蛋鸡基地(面积80亩),一期建成标准鸡舍4000平方米,引进蛋鸡种4万多只。华丰畜牧基地扩大30亩,新建饲料厂、排污设施、有机肥厂投入使用。罗溪永成生猪基地恢复生产,年出栏生猪万头,马甲镇彭殊村、河市镇新告、山边蔬菜新基地形成。2004年,引进泉州奇龙超市有限公司在河市建设净菜加工厂和农副产品配送中心。2006年,新增河市镇官洋、白洋蔬菜种植基地300亩、马甲梧峰200亩、罗溪前溪村100亩;申报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300亩;新增河市南塘为蔬菜新品种示范基地;马甲玉丰蛋禽基地新建鸡舍2座1600多平方米,年上市鲜蛋500吨。在河市山边、蛟南、南塘、溪井增设农残检测室4个。至2007年,洛江区建立加锥、华丰、南塘等14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及4个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全区特色农业基地规模8万亩,带动农户2.9万多户,年产值达3.12亿元。
  附:主要基地选介
  泉州阳江蔬菜发展有限公司 1995年,泉州阳江蔬菜发展有限公司创建,列为泉州市城市副食品直控基地。该基地位于双阳华侨农场阳江管区,土壤肥沃,水利、交通设施完善,面积近200亩,凭借环境、水源等无污染优势,并推广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实施规模化科学管理,常年生产以叶菜类为主蔬菜,年上市1000吨以上。长期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福州蔬菜研究所等科研部门保持技术合作,引进番木瓜、台湾庆农系列花菜、大白菜和番茄、辣椒等名优新品种栽培,为城市居民提供名特优无公害蔬菜。
  万欣水产发展有限公司 2000年8月15日成立,公司位于万安后埭村,注册资本为5000万人民币,公司主要经营特种淡水鱼类繁育、养殖,在职员工8人,与多家泉州零售商和代销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万欣水产发展有限公司系股份制农业综合开发企业,主要发展中华鲟、史氏鲟、美国虹鳟等名优水产苗种繁育,中高档鱼类养殖为主。建有工厂化室内育苗池3000平方米,其中大型催产池3个,孵化环道6个,幼苗培育池30个。室内、室外饵料池5000平方米,室外亲鱼养池10亩,育苗、养殖池塘150亩。公司同中国水科院长江研究所、省淡水研究所、泉州水技站等科研单位合作,被省海洋与渔业局确定为省区级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公司配套建有钓鱼、钓虾、珍稀水生动物观赏休闲、餐饮等城郊型休闲渔业开发项目。
  一春畜牧有限公司 一春畜牧有限公司位于双阳阳江,是山海合作的范例,由南平一春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1200万元,占地5.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饲养场内配套先进流水作业养猪生产线,年出栏父母代良种猪1000头,商品猪2万头。建有SBR生化污水处理设施2套,可日处理污水250吨,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该场2001年建成并列为福建省副食品直控基地场。
  泉州市玉丰畜牧有限公司 1995年10月1日成立,公司位于洛江区马甲镇祈山村,主要经营禽畜饲养、饲料加工,公司占地面积10.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集禽类饲养、饲料加工的大型农业企业。公司对禽类从原材料、生产、检验、包装、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严格把关,实现安全生产、全程监控的管理体系。公司列为“福建省城市副食品直控基地”“泉州市城市副食品(蛋禽)直控基地”以及“福建无公害农产品禽蛋基地”。
  第二节 龙头企业
  1997—2005年,全区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99个。以金昌公司、泉美园艺公司、荣祺食品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28个;以洛江蔬菜同业公会为代表的中介组织25个;以河市蔬菜批发市场、双阳龙眼批发市场为代表的专业市场3个;以马甲吴继忠养殖场、双阳增加苗圃为代表的专业大户43个。在全区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民利益联结中,合同方式占8%,合作方式占25.3%,股份合作方式占12.1%,其他方式占54.6%。合同、合作、股份合作3种较为稳定的利益联结方式所占比例达到了45.4%。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直接或间接带动当地农户9900多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25%,带动外地农户4000多户,成为推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昌、荣祺、荣兴、长兴、金桥、绿宝、丰源和东南中药材8家较大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加工农产品产值达1.9亿元。
  至2007年,全区规模“农字号”龙头企业20多家,有和昌集团、泉美园艺公司、荣棋食品公司、洛江绿宝公司、福龙茶饮品公司等一批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产值达2亿多元。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有和昌集团、荣棋公司、泉美花卉、长兴食品公司4家。荣棋公司是“公司+农户+订单”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主要产品盐渍姜、脆梅等畅销日本、美国及东南亚等地,年创利税2000多万元;福龙公司开发利用仙公山地下水资源酿造瓶装“百仙公”牌矿泉水,以当地茶叶、小麦为加工原料研制瓶装可瑞尔麦仔茶、梅干茶等,产值400多万元;绿宝公司开发加工余柑系列产品,带动当地农户发展余柑生产,并进行龙眼酒、龙眼膨化食品等系列产品加工研制,提高龙眼附加值,产值700多万元。龙头加工企业在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带动农户发展生产,通过农产品系列加工提高附加值,促进农户增收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附:农业龙头企业选介
  和昌集团 1987年,马甲爱国华侨吴庆星创建和昌集团,经过20多年经营,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教学、养殖、食品加工、房地产为主的多行业的跨国企业集团。和昌集团总部位于中国香港,在中国香港、加拿大、新加坡、泰国、缅甸、东北三省、天津、成都、厦门、湖北等地设有子公司及生产基地。集团包括大学城(大学、附中、附小);饲料生产与加工企业;良畜的孵、养企业;良畜的屠宰(目前每天屠宰2万只丹麦丽佳鸭,全自动荷兰设备)、加工(羽绒加工,德国全自动羽绒设备)、冷冻等企业。
  泉美园艺有限公司 1998年,泉美园艺有限公司成立,位于双阳农场朝阳管区,占地1000余亩,主要产品有种苗产业,成品花卉,水培花卉,盆景,趣味植物及其他名优花卉与观赏苗木。公司拥有8600平方米的组培净化大楼、2.5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1万平方米的无土栽培温室、10万平方米的薄膜大棚、1.2万平方米的加工车间、300余亩的园林绿化苗圃。5000平方米的种质资源圃,收集了国内外种质资源达1500多种。公司组培一期年产组培种苗3500万株,盆花200万盆。主要产品有食虫植物系列,如猪笼草、瓶子草、捕蝇草、茅篙菜等;观叶植物竹芋类、龙血树类、丝兰类、澳洲朱蕉类等;红掌、蝴蝶兰、大花蕙兰、凤梨;蕨类、白掌、榕树、桉树、合果芋、蔓绿绒、多肉类、园林景观树种等300多类6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美国、欧洲、澳洲、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公司在日本、美国、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设有分公司或合作伙伴,引进世界各地的植物资源和优良品种并推广应用。2001年泉美园艺有限公司被定为福建省花卉生产示范基地,2002年成为首批荣获国家林业局颁发《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八家企业之一,2003—2006年被评为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2004年3月被福建省科技厅列入“省级星火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同年8月被科技部列入星火计划“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
  泉州荣祺食品有限公司 1989年,泉州荣祺食品有限公司兴建,位于河市镇霞溪工业小区,占地4多公顷,总投资3000多万元。1991年2月,企业占地总面积9.53公顷;建有现代化的高标准加工车间15万平方米,办公室2800平方米,是集农副产品保鲜、加工、制造、出口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该公司是一家公司+农户+订单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生产盐渍生姜、湿梅胚、浅渍竹姜、盐水梅、脆梅等产品,产品全部出口日本、美国等国家,年创税利2000多万元。公司与日本中田食品株式会社合作开发荣祺梅酒系列及调理食品系列。
  泉州市华丰果牧开发有限公司 1997年,泉州市华丰果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位于河市镇原“五·七”农场。该公司创建种植、养殖、加工、物流、科研立体的农畜业模式,建立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的循环经济模式,形成养殖—废气物利用—加工—流通—养殖的循环产业链。公司年出栏优良种猪、商品猪近2万头,配套种植优质杧果、阳桃、枇杷、龙眼果林,带动万亩速生商品林的开发。建有稀贵淡水鱼养殖试验基地,年产3万吨饲料加工生产线和8000吨有机肥加工生产线,形成“双珠”牌肉品物流连锁专卖网络。
  第三节 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
  2003年,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片1000亩,河市镇南塘等蔬菜基地通过省级无公害基地认证;华丰果牧公司获批省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加锥农场获批省无公害龙眼生产基地,阳光集团被评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创办福建省第一家获得国家卫生注册认可的腌制类企业泉州荣兴食品有限公司。
  2005年,建成常年连片无公害蔬菜基地2个、无公害畜禽基地1个。集种鸭饲养、孵化、饲料生产、肉鸭养殖、屠宰加工、羽绒加工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业产业化企业和昌(福建)食品有限公司投产,实行“统一价格供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防疫用药、统一保护价回收”的“五统一”经营模式。同年,阳光集团获批建设全省首个进境植物隔离检疫圃项目。
  2006年,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600亩、无公害畜禽基地2个,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300亩。永成畜牧场获环保部门认证,玉丰禽蛋基地被省经贸委、华丰生猪基地场被商务部确认为副食品储备基地。建立集贸市场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点4个、开展定点屠宰肉品品质检验及生猪“瘦肉精”检测。至2006年末,全区温室面积596亩,大棚面积730亩,中小棚面积2700亩,在温室和大中棚中,种植蔬菜1590亩,园艺苗木286亩。
  第四节 中介组织
  1997—2007年,洛江区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在洛江区蔬菜、龙眼等大宗农产品集散地建设河市蔬菜批发市场、双阳龙眼批发市场、万安农贸市场,年交易额1.9亿元。先后成立洛江蔬菜同业公会、花卉协会、龙眼学会等中介组织,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完善“市场+农户”“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联结方式,发展高层次的“公司+中介+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强化与农民利益的联结,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吸引农民通过资金、土地、劳力、技术、设施入股;积极探索利润返还,二次结算让利,托管或租赁经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使带动主体与农户形成紧密利益联系,实现“双赢”效果。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