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森林资源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18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森林资源保护
分类号: F326.2
页数: 4
页码: 200-203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的造林育林情况,包括林木种苗的生产、山林权属的明晰、造林更新、封山育林、全民义务植树等方面。
关键词: 林业经济 森林资源 洛江区

内容

一、生态林保护建设
  1997—2007年,洛江区在林地建设过程中,注重树种的搭配,避免林地林木品种单一,重点优化森林结构,营造阔叶林和以阔叶林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提高阔叶林和生态公益林的比例。开展物种保护性研究,及时发现和保护当地濒危物种,促进洛江森林资源的良性发展。配合泉州市规划,把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扩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逐步把现有自然保护小区扩建升格整合成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使洛江区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优先对省定的13个项目34个物种开展拯救工程建设,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对有重要经济、科学文化、历史价值的名木古树由政府进行公告,立碑保护,建立管理档案,落实保护管理措施。至2007年末,有名木古树保护点174个,1个省级森林公园,景区面积1.95万亩,1个市级森林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小区面积共5.1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9.3%。
  附:名木古树
  洛江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森林物种资源丰富,奇树异木和古树名木繁多。1997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及全国绿化委员会《关于加强保护古树名木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对全区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普查数据显示,洛江有古树名木保护点196个,保护古树名木196株。
  二、森林病虫害防治
  经2007年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洛江区发现102种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总面积15.66万亩,分布于全区7个镇(乡、街道、场)。从来源看,外来有害生物19种,发生面积10.71亩,本土有害生物83种,发生面积4.96万亩。从有害生物类群看,虫害52种(其中半翅目25种、鳞翅目14种、鞘翅目6种、等翅目1种、双翅目3种、缨翅目1种、膜翅目2种)、病害25种、有害植物25种。
  (一)发生情况
  洛江区常发性的林业有害生物主要有马尾松毛虫、黑翅土白蚁、桉树枝瘿姬小蜂、湿地松枯梢病、松墨天牛、松突圆蚧等,2001年10月以来发生较大面积有松突圆蚧,2007年10月在双阳街道、虹山乡发现松材线虫病,2010年在河市发现桉树枝瘿姬小蜂入侵。
  (二)病虫防治
  1.马尾松毛虫防治
  主要在每年4—5月梅雨季节施放白缰菌粉炮生物制剂进行预防性防治。
  2.松突圆蚧防治
  主要采用林分间伐改造、花角蚜小蜂生物防治、修枝间伐的措施进行防治。
  3.湿地松枯梢病防治
  主要采用抚育间伐、林分皆伐改造的措施进行防治。
  4.黑翅土白蚁防治情况
  主要采用投放白蚁诱杀包、林分皆伐改造的措施进行防治。
  5.松墨天牛防治
  主要采取松枯死木处理、林分皆伐改造、诱捕器诱杀、施放白僵菌、绿僵菌、肿腿蜂等生物措施进行防治。
  6.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治
  主要采取林分皆伐改造的措施进行防治。
  (三)森林植物检疫
  1997—2007年,洛江区重点加强危险性病虫害监测、检疫和防治,组建1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队,确保重大突发森林病虫害发生时能够积极应对,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年监测率85%以上,产地检疫率达90%以上,调运检疫率达95%以上。实现森林资源的稳定升值。
  附:若干年份林木病虫害防治概况
  2001年,洛江区严密监测松材线虫病,把森防检疫“十五”规划指标按省、市标准层层分解到各乡镇,落实到具体山头地块,并用油漆对样地进行标记。做好越冬代松毛虫等病虫害的自查与防治工作。春季调进白僵菌粉炮1.7万发,防治马尾松毛虫4955亩,防治率达100%,防治效果达86.4%。采取苗木产地检疫、林木采伐源头检疫、木材调运检疫以及配合林业检查站开展检疫验证等措施,杜绝漏检行为。同年,产地检疫苗木41亩,办理省内调运检疫证书334份,检疫源头木材1168立方米,调运检疫木材1454立方米。
  2002年,检疫种苗产地52亩,种苗产地检疫率92.4%;办理省内调运检疫证书334份,检疫源头木材1168立方米,调运检疫木材1454立方米,调运检验率达96.6%;建立松突圆蚧综合治理示范片,试验总面积142亩;施放白僵菌生物防治粉炮1.1万发,防治松毛虫2895亩,木毒虫39亩;配合省市林业部门做好松突圆蚧天敌防治试验基地工作,发放日本花角蚜小蜂30多箱进行天敌防治,防治面积1830亩,防治率达100%,防治效果达87.3%。
  2003年,突出抓好松突圆蚧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全区发生常规森林病虫害2.47万亩,发生率为6.8%,防治面积2.18万亩,防治率达到88.1%。监测覆盖率为99.6%,产地检疫率为100%,超过省下达的“四率”指标要求。全区松突圆蚧发生率34.5%,发生面积8.8万亩;监测率为100%,监测累计面积为51.06万亩,有效防治率2.2%,有效防治面积1905亩。
  2006年,启动《洛江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管理制度》,全区14名兼职测报员,管理826个监测点,监测预警全区37万亩现有林。重点监控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和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实施,确保监测调查到位,实现早期预警、准确预报,监测覆盖率达85%以上,准确率达81%以上、松材线虫病监测覆盖率达100%的测报指标。
  2007年,调运生物制剂白僵菌粉炮5160发,防治马尾松毛虫、木毒蛾翅目林业有害生物5055亩,其中防治松毛虫发生面积2325亩,预防松毛虫2700亩,木毒蛾35亩。在重点监测区和枯死木频繁出现的地方悬挂松墨天牛诱捕器55盏。建立市区两级松突圆蚧生物防治中心,开展松突圆蚧生物防治研究。
  三、森林防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群众上山割草烧粪积肥、烧山驱兽、烧山开垦,清明节祭墓烧毁不少山林。防火机构不健全,工具简陋,设施不配套,山林火灾时有发生。1988年后,各乡(镇)、场相继建立防火机构,森林防火基本走上轨道。在大小阳山设立防火隔离带,各乡、场建立护林防火瞭望台,配备对讲机,形成联防网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生活用火改为煤气后,基本不用柴草烧火做饭,山上杂草、枯枝、落叶等逐年增加,随着森林旅游逐渐兴起,森林防火形势日趋严峻。1997年洛江区建立专门的森林防火机构——洛江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组建1支25人的专业森林消防队伍、92人的专职护林员队伍、2支区级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3支镇级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和5支村级义务森林消防队伍,初步建立起全区森林防火预防、扑救体系。至2007年,全区营造防火林带532千米,并在林区主要路口、公路沿线设置森林防火警示牌50块。其间,全区发生森林火灾35起,受灾面积1500亩,同建区前10年比下降60%。
  四、动物保护
  1997—2007年,洛江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国务院《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规,划定禁捕禁伐时段和区域,严禁猎杀、捕食野生动物。定期组织生物多样性摸底调查,公布区域重点保护的动物、植物名录,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和信息系统建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大面积人工放养,确保鱼类种群不断增殖。加强外来物种引进管理和防止物种外流,保证当地物种的生态安全,防止有害外来物种的入侵。
  第六章 农业产业化
  第一节 基地建设
  1987年,爱国华侨吴庆星投资创办马甲高科技农业大观园,建成仰恩大学、丽佳良畜有限公司、协昌发展有限公司及龙眼生产基地,形成集教育、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系列工程。该园以仰恩系列工程高新科技产业为基础,开发立体、生态、观赏的农业产业。1997年建区后,洛江区立足发展城郊型农业,根据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优势,围绕禽畜、花卉、水果、蔬菜、水产五大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全区逐步形成五大基地群,区域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以河市华丰,双阳一春为龙头的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禽畜业群,其中2万头以上的商品猪基地2个;以泉美园艺、旭泰兰花、河市花木等为主的洛江花卉走廊产业群;以双阳、河市、马甲等为主的水果产业群,其中龙眼是支柱产业;以河市、马甲、双阳阳江和罗溪超大等为主的蔬菜产业群,成为市区重要的“菜篮子”基地;以万欣水产、马甲骏马淡水养殖为龙头的水产养殖产业群,主要发展中华鲟、史氏鲟、美国虹鳟等名特优水产苗种繁育和中高档鱼类养殖:罗溪中药材基地,主要种植麦冬熟地中药材等。2003年,玉丰畜牧有限公司投入500万元在马甲镇彭殊建设蛋鸡基地(面积80亩),一期建成标准鸡舍4000平方米,引进蛋鸡种4万多只。华丰畜牧基地扩大30亩,新建饲料厂、排污设施、有机肥厂投入使用。罗溪永成生猪基地恢复生产,年出栏生猪万头,马甲镇彭殊村、河市镇新告、山边蔬菜新基地形成。2004年,引进泉州奇龙超市有限公司在河市建设净菜加工厂和农副产品配送中心。2006年,新增河市镇官洋、白洋蔬菜种植基地300亩、马甲梧峰200亩、罗溪前溪村100亩;申报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300亩;新增河市南塘为蔬菜新品种示范基地;马甲玉丰蛋禽基地新建鸡舍2座1600多平方米,年上市鲜蛋500吨。在河市山边、蛟南、南塘、溪井增设农残检测室4个。至2007年,洛江区建立加锥、华丰、南塘等14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及4个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全区特色农业基地规模8万亩,带动农户2.9万多户,年产值达3.12亿元。
  附:主要基地选介
  泉州阳江蔬菜发展有限公司 1995年,泉州阳江蔬菜发展有限公司创建,列为泉州市城市副食品直控基地。该基地位于双阳华侨农场阳江管区,土壤肥沃,水利、交通设施完善,面积近200亩,凭借环境、水源等无污染优势,并推广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实施规模化科学管理,常年生产以叶菜类为主蔬菜,年上市1000吨以上。长期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福州蔬菜研究所等科研部门保持技术合作,引进番木瓜、台湾庆农系列花菜、大白菜和番茄、辣椒等名优新品种栽培,为城市居民提供名特优无公害蔬菜。
  万欣水产发展有限公司 2000年8月15日成立,公司位于万安后埭村,注册资本为5000万人民币,公司主要经营特种淡水鱼类繁育、养殖,在职员工8人,与多家泉州零售商和代销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万欣水产发展有限公司系股份制农业综合开发企业,主要发展中华鲟、史氏鲟、美国虹鳟等名优水产苗种繁育,中高档鱼类养殖为主。建有工厂化室内育苗池3000平方米,其中大型催产池3个,孵化环道6个,幼苗培育池30个。室内、室外饵料池5000平方米,室外亲鱼养池10亩,育苗、养殖池塘150亩。公司同中国水科院长江研究所、省淡水研究所、泉州水技站等科研单位合作,被省海洋与渔业局确定为省区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