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18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水产
分类号: F326.4
页数: 2
页码: 197-198
摘要: 本节主要描述了洛江区在渔业生产方面的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情况,包括养殖品种、养殖技术、养殖模式等。同时,文章还提到了政府对渔业养殖的扶持政策,包括资金补贴、技术推广等。
关键词: 养殖业 水产 洛江区

内容

一、渔业生产
  (一)海水养殖
  洛江区的海水养殖位于万安街道办事处桥南社区泉州湾内侧,海岸线2.62千米,拥有浅海滩涂,成为海水养殖区,养殖品种主要是贝类牡蛎、缢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养殖技术不断进步,品种不断增多,鱼、虾、贝、藻、蟹全面发展。桥南等新发展条石养殖牡蛎,利用垦区水域养殖鲻鱼、黄鳍鲷、鲈鱼。1997年,洛江区海水产品产量1120吨,产值339万元,其中鱼类77吨,虾蟹类3吨,贝类1040吨占海水产品产量82.85%。2005年,海水养殖面积1635亩,海水产品653吨,比2000年增长1.4%。2007年,海水养殖面积1590亩,海水产品923吨,产值685万元,其中贝类770吨,占海水产品产量83.42%,产值497万元。
  (二)淡水养殖
  淡水养殖主要是利用水库、山塘等水域,主要养殖传统品种罗非鱼、草鱼、鲢鱼、鲟鱼等。此外新品种不断引进,改善养殖品种结构,养殖技术逐步向科学化、多类型、高层次发展,1998年起,生态养鱼、网箱养鱼、大水域放鱼、放流增殖等养殖模式得到推广。1997年,洛江区淡水产品产量707吨,产值505万元,其中罗非鱼396吨,占淡水产品产量56%。2005年,淡水养殖面积6135亩,比2000年增长10%,淡水养殖产品1243吨,比2000年增长10.8%。2007年,洛江区淡水养殖面积4995亩,淡水产品产量1308吨,产值875万元,鱼类产品产量1294吨,占淡水产品产量98.92%,产值840万元。万欣水产发展有限公司淡水养殖主要发展中华鲟、史氏鲟、美国虹鳟等名优水产苗种繁殖、培育以及高、中档鱼类养殖为主。泉州市淼鑫水产培殖有限公司淡水养殖主要有鲟鱼、鳗鱼、中华鱼等国内外名优鱼种的人工繁殖、鱼苗培育、成鱼养殖。
  二、渔业养殖扶持
  2006年,市海洋与渔业局下拨给洛江区支农专项资金15万元,虹山乡将该款项3万元用于购买优质淡水新品种鱼苗10多尾分别投放到该乡的长尾坑、陈厝等水库;马甲镇西头村将该款项4万元用于发展本村淡水养殖业;马甲淡水养殖实验场将该款项3万元用于该场淡水养殖实验推广;锦龙渔业有限公司库湾网箱养殖补贴1万元。
  2007年,省、市下达给洛江区海洋与渔业专项资金9万元扶持渔业养殖。当年,泉州淼鑫水产培殖有限公司一期投资800多万元,在河市镇一期征地50亩,建立以鳗鱼养殖为主的淡水养殖基地,一期投放鳗鱼70多万尾,产量200吨。
  三、渔业资源保护
  1998—2007年,洛江区发展天然围网养殖、增殖放流、稻田水产养殖,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推广人工配合饲料,规范养殖用药,减少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优化区内渔业养殖布局和控制养殖面积,合理配置养殖数量和渔业种类,发展有机鱼,杜绝投放人工饲料。根据浅海滩涂养殖容量调查成果,制定养殖规划,确定合理养殖规模。坚决打击电炸毒鱼行为,实施重点水域的生态环境修复计划,为动物创造良好的栖息生态环境。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