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水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177
颗粒名称: 第六节 水果
分类号: F326.13
页数: 2
页码: 190-191
摘要: 本文梳理了民国以来果树种植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龙眼、柑橘、香蕉等果树的种植面积、产量以及主要品种。文章介绍了政府对果树生产的扶持政策,以及果树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 种植业 水果 洛江区

内容

民国以前,果树为家庭零星种植,没有形成规模。1950年以后,水果生产有很大发展。60年代开始,引进许多热带、亚热带果树。1983—1997年,各级政府鼓励和扶持山地开发,倡导果树(龙眼)上山,龙眼种植迅速发展,至1997年,境内社对纷纷创办果林场。建区前境内种植面积7.5万亩,比1990年翻1倍,龙眼种植遍布丘陵山地,龙眼生产经营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之一。
  河市、马甲建成果化绿化基地。洛江区较大宗栽培的有龙眼、荔枝、香蕉、柑橘、枇杷、橄榄、柿子、葡萄、柚、梨、桃、李、杨梅、油奈、青梅、西番莲。1997年,全区果园种植面积93495亩,其中采摘面积30900亩,新植果树9738亩,总产量5169吨。以龙眼、柑橘、柿子、李为主,荔枝、香蕉、橄榄、青梅为辅。
  龙眼 龙眼是洛江区传统名特产品,境内龙眼种植历史可追溯到宋代。民国时期,种植面积已有相当规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眼生产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支持。20世纪80年代境内各地学(永春)天马建设茶果场,加大果树生产发展扶持,特别是90年代,倡导果树(龙眼)上山,龙眼种植遍布丘陵山地,龙眼生产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之一。品种有福眼、东璧、洲头本、西园。
  1997年,全区龙眼种植面积76500亩,新植9036亩,占当年水果种植总面积81.77%,产量1210吨。主要品种福眼占龙眼种植面积90%以上。2001年,龙眼种植面积达到历史最高的79695亩。2002—2004年,由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和零关税政策的实施,泰国、越南龙眼大量进入,广西、广东等新兴龙眼产区鲜、干果大量上市,龙眼价格不断下跌,龙眼产业效益下降,失管果园增多,加上公路、城区、开发区、新村建设等用地需要,龙眼砍掉不少,全区不再新植龙眼。2005年,市、区两级政府出台相关措施,拯救龙眼产业。泉州市委、市政府实施“打品牌,拓市场,抓龙头,建基地,深加工,促销售”战略,出台《泉州市龙眼产业化发展规划(2005—2008年)》和《泉州市龙眼产业化发展规划2005年实施意见》,同年,市政府下发《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泉州龙眼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的通知》,并成立泉州市龙眼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技术专家组。
  1978年,进行龙眼衰老树改造,1980—1983年进行丰产稳产试验,1983—1985年推广老树复壮、幼树速生快长栽培,丰产稳,疏花疏果,克服大小年现象以及保花保果等技术,不断提高龙眼栽培技术水平。2007年,全区龙眼种植70084亩,产量3666吨,创历年产量最高。
  柑橘 明代,境内就有种植。民国以前,柑橘为家庭零星种植,没有形成规模。1950年以后,柑橘生产有很大发展。1983年,河市、马甲建成果化绿化基地。1997年,全区柑橘种植面积2701亩,总产量1188吨,主要分布在罗溪、河市,马甲、双阳、虹山也有少量种植,主要种植品种为芦柑。是年后,大量劳动力转移务工经商,柑橘失管果园增多。2007年,全区柑橘种植面积1600亩,总产量1652吨。
  香蕉 境内明清时期就有种植,民国时期有零星种植,主要有台湾米蕉与天宝蕉,1982年,香蕉产区主要分布在罗溪、马甲、河市,种植供食用的有香蕉、龙牙蕉。1997年,全区香蕉种植面积713亩,总产量392吨。1998年,香蕉生产引进推广“天宝蕉”新品种,提高质量与效益。2007年,全区香蕉种植面积1087亩,是建区时的1.5倍。主要种植地分布在罗溪(600亩)、马甲(127亩)、河市(360亩),万安、双阳、虹山均无种植。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龙眼
相关专题
柑橘
相关专题
香蕉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