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济作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17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经济作物
分类号: F326.12
页数: 2
页码: 184-185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洛江区的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包括花生、甘蔗和西瓜的种植面积、产量、品种以及种植技术的变化。
关键词: 种植业 经济作物 洛江区

内容

一、花生
  花生种植历史悠久,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就有种植。1954年,鲤城区(包括洛江今域)种植34470亩、总产量183.8万千克。品种有“黄油17”“泉花3121”“白沙1号”“汕油71”花生为洛江区的主要油料作物,分为春花生和秋花生,并以春花生为主,秋花生较少。1997年,全区花生种植面积10556亩,总产量(花生果)1635吨,其中春花生种植面积9506亩,总产量(花生果)1494吨,亩产157千克;秋花生种植面积1050亩,总产141吨,亩产134千克。随着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花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2007年,全区花生播种面积为7360亩,是1997年的69.72%。
  二、甘蔗
  甘蔗在唐宋时期就传入泉州。明代,随着农业商品化进程的加快,境域的农民“往往有改稻种蔗者”。20世纪50年代,引进台糖134品种,70年代后,引进“闽选703”“闽糖61/20”“闽糖69/314”“70/611”“77/208”。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泉州糖厂收购糖蔗,甘蔗(糖蔗、果蔗)种植成为主要经济作物,洛江区境域种植面积近万亩。1985年后,糖蔗价格下降,糖蔗种植面积逐渐减少,1999年后不再种植糖蔗,以果蔗为主。1997—2007年,全区甘蔗种植面积保持在420亩左右,总产量2050吨。其中,河市镇白洋村种植面积近400亩,罗溪种植面积20多亩。
  附:白洋甘蔗简介
  白洋村位于洛江区河市镇驻地北向2千米,人口3200多人,是河市镇第二大行政村。村里60%以上农户种植甘蔗。甘蔗种植面积350多亩,按每亩产3000根甘蔗计算,每年产值近2000多万元。白洋村甘蔗属于黄皮蔗,皮薄、汁饱、香甜、清脆,其含糖量约为18%—20%。该村围绕“稳田蔗,提单产,增总产,促效益”的发展思路,加强对村民甘蔗种植的引导,注重新品种和科技的推广,引进种植新台糖优良品种,占甘蔗种植面积的90%以上,提高种蔗效益。
  三、西瓜
  西瓜是20世纪60年代引进的亚热带果树之一。20世纪80年代后,以河市种植面积最多,种植“新澄一号”“益农新红宝”等高产优质品种,之后因连作病害多,种植面积减少。1997年,全区西瓜种植面积2050亩(以双阳种植为主),总产4514吨,亩产2202千克。2002年,全区西瓜种植面积2350亩,总产4197吨。2003年后,西瓜种植逐年减少。2006年,全区西瓜种植面积仅为401亩。此后,各乡(镇)仅零星农户种植少量西瓜自用。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