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粮食作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17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粮食作物
分类号: F326.11
页数: 4
页码: 181-184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洛江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和农作物的种植情况。
关键词: 种植业 粮食作物 洛江区

内容

一、水稻
  水稻是洛江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从占城国(今越南)引入占城稻。之后,水稻优良品种不断引进和推广,1991年,洛江区境域(不含今万安街道)水稻播种面积63845亩,平均亩产385千克,水稻早稻品种有“早杂优016”“汕优016”“汕128”“78130”“47-104”;晚稻品种有“威优63”“汕优63”“特优63”。1997年,洛江区种植稻谷包括杂交稻、旱稻、双季晚稻。全区稻谷播种面积66841亩,总产量27366吨,平均亩产409千克,其中马甲种植稻谷面积19400亩,占全区播种总面积30%。2001年,全区推广籼稻,穗长20厘米,每穗120粒左右,结实率80%以上,成穗率80%以上,平均千粒重25.6克,精米率70%左右,糙米率80%,垩白粒率低于30%。当年,全区种植面积63080亩,其中早稻播种32660亩,总产量14070吨,亩产431千克;双季晚稻播种面积30420亩,总产量12288吨,亩产404千克。由于农业劳动力投入减少,种植结构调整,以及洛江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耕地面积减少,2007年全区水稻播种面积45456亩,总产量24729吨,亩产424千克,全区播种比1997年减少21385亩,各乡镇(街道)稻谷播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万安街道稻谷播种面积从1997年1390亩下降为160亩。
  二、甘薯
  1997年,全区甘薯种植面积17863亩,总产量31290吨,亩产352千克。河市镇、马甲镇甘薯种植面积占全区51.6%。随着甘薯良种和改土增肥栽培技术的推广,全区甘薯种植面积有所扩大,单产稳定增长。1999年,河市镇亩产量最高,亩产2075千克。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洛江区甘薯种植面积逐年减少,2005年,万安街道无甘薯种植,河市镇甘薯种植面积由1997年4620亩,减少至2100亩,减少54.5%。至2007年,全区甘薯种植面积13630亩,总产量5070吨,亩产372千克。
  附:虹山“红心甘薯”简介
  虹山乡位于洛江区北隅,气候特殊,全年平均气温17℃—518℃;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2000毫米;土壤主要以红、黄沙壤为主,土质疏松,透气性好,酸碱适中,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甘薯生长。虹山地理气候条件决定该地产的红(紫)心薯特殊品质。每500克红心薯可产生热量2654300焦,含糖(贻糖)145克,蛋白质11.5克,VB106毫克,胡萝卜素6.55毫克,VC150毫克,烟酸2.5毫克,磷100毫克,钙90毫克,铁2毫克等十几种微量元素,含有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17种氨基酸。明清时代,虹山种植的甘薯以糖分高、淀粉丰富,甘甜细嫩而著称,故有“山顶甘薯胜柿饼”(虹山旧称“山顶”)美誉。据《晋江县志》(道光版)卷之七十三物产志载:“番薯,以得种番国故名,亦名地瓜。此物明季始入中国。”400多年的红心甘薯种植历史是仅次于水稻的粮食作物。
  三、马铃薯
  1984年,洛江今域作为鲤城区蔬菜扩大种植的远郊二线基地,开始发展种植马铃薯。1997—1999年,马铃薯大部分作为蔬菜用途,食品加工业对其需求较少,面积相对稳定。2000年后,随着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其需求量增加,加上栽培新技术推广应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5年,全区推广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6270亩,总产量2221吨,分别是1997年的14倍、13倍,占粮食作物总产量6%、播种面积7%。2007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5660亩,总产量1992吨。
  四、大豆
  大豆历来属低产作物。1950年开始有计划的种植,主要品种有“花面豆”“湄洲大豆”“古田大豆”“穗稻黄”“大粒黄”“大青仁”。1992年,当家品种春大豆“8008”“穗稻黄”,秋大豆“8008”“穗稻黄”。1997年,全区大豆种植面积3425亩,总产量499吨,亩产146千克。其中春大豆种植面积2040亩,总产量281吨,亩产138千克;秋大豆种植面积1385亩,总产量218吨,亩产157千克,其余为杂豆类。1998年后,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大豆效益低等原因,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2007年,全区大豆种植面积1210亩,总产量213吨,亩产176千克,分别是1997年的35%、42%、120.5%。
  五、大小麦
  明代以后,洛江今域已种植大小麦。民国时期,产量低。1976年,亩产102千克,1992年,亩产133千克。小麦主要品种有“白壳麦”“红壳麦”“和尚麦”“南大2149”“晋麦2148”“晋麦30450”“泉麦1号”。大麦主要品种是“矮早三”“早熟5号”“莆麦4号”。1997年,全区种植面积19160亩,总产量3697吨,亩产201千克。由于大小麦产量不高,种植效益低,农村机械普及率不高,需投入大量人力,因此,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种植面积逐年减少。2003年,全区种植面积1200亩,为1997年6.5%。至2004年后,全区无种植大小麦。
  六、杂粮
  建区前,洛江今域就有种植高粱、芋头、玉米、木薯等杂粮。1997年,全区杂粮播种面积12560亩,总产量3958吨,亩产315千克。至2000年,马甲镇杂粮播植面积5700亩,占全区播种总面积37%。2007年,全区杂粮播种面积11870亩,总产量3613吨,亩产304千克。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