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劳动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16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劳动力
分类号: F249.21
页数: 2
页码: 178-179
摘要: 本节主要讨论了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从古代到现代,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劳动力的情况,包括妇女的劳动力解放、“大跃进”时期工业吸收农村劳动力、20世纪80年代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劳动力参与乡镇企业、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城镇化工业化对农村劳动力的影响等。
关键词: 劳动力 生产条件 洛江区

内容

古代,成年男子称“丁”,要纳赋税、服徭役,是农业劳动力的主体。妇女一般不从事田间劳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女劳动力得到解放,农村青壮年妇女大多参加田间劳动。“大跃进”时期,大量吸收农村劳动力,到工厂、企业工作引起劳动队伍结构的失调。1961年以后,精简部分工业企业职工充实农村劳动力。20世纪80年代,由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大量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参加乡镇企业工作,劳动力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有明显提高。1997年,洛江区乡村户数3.6万户,乡村人口15.34万人,外出乡村人口1.43万人,占总数9.3%;农村劳动力8.14万人,占人口总数53%,其中农业劳动力4.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55.28%。2001年后,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加快,以及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转移到城镇务工,外出务工人数逐年递增。至2007年,全区乡村户数3.77万户,乡村人口数14.50万人,农村劳动力8.77万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2.8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32.950%,比1997年下降22.33个百分点。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