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137
颗粒名称: 第七篇 工业
分类号: F427.57
页数: 19
页码: 157-1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泉州市洛江区工业的情况,介绍了企业,主要门类和开发区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泉州市 洛江区 工业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境内工业几乎空白。20世纪60年代,各公社、大队创办一些社队企业,以手工业为主,如河市、马甲、罗溪有农械厂、木器厂、竹器社、砖瓦厂、粮油加工厂,罗溪有铜锣厂、铁木厂、粮食复制品厂等。双阳华侨农场企业规模较大,有农械厂、造纸厂、纸箱厂、塑料厂、石料厂、碾米厂。1986年起,马甲在杏川引进创办新华针织厂(港资),河市创办饲料厂、宝成针织厂。1972年双阳华侨农场创办华侨塑料厂。1992年5月,洛江今域万安工业开发区动工建设,1993年11月,洛江今域万安工业开发区管委会成立并规划园区、建设基础设施(“五通一平”等)、引进项目、促投促建、完善园区配套,先后引进生产性项目68个,其中外商投资企业37家,14家企业投产。同期,马甲镇、河市镇分别建设大厅埔工业区、霞溪工业厂区,引进创办一批企业,双阳华侨农场也引进创办双阳金刚石、和诚鞋业、永祥机械等,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
  1997年,境内工业企业271家,工业总产值13.3亿元,其中乡镇及乡以上工业企业56家,全年产值6.92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52.1%。2000年后,洛江区引进企业日益增多,省、市级龙头工业企业、农业企业等进驻,各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工业门类较多,经济外向度较高。工业产业结构中鞋服箱包、陶瓷树脂工艺、五金机电三大支柱产业基本形成。2002年3月,洛江区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启动开发建设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2005年,建成万安科技园区、塘西工业园区(一、二期)。2006年4月,万安开发区和双阳经济开发区整合成立洛江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3.33平方千米。至2007年,全区工业企业62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8家,产值超亿元企业21家,工业总产值从1997年的13.30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96.01亿元,年均增长22.4%,是1997年的7.2倍。
  第一章 企业
  第一节 企业结构
  1997年建区前,洛江今域的企业分布在万安工业区、双阳农场、河市镇、马甲镇,主要生产树脂陶瓷工艺品、五金、机械、箱包、制鞋、针织、食品、纸品等。1997年,洛江区全部工业企业271家。乡镇及乡以上工业企业56家,其中国有经济企业5家,集体经济企业24家,外商投资经济企业14家,港澳台投资经济企业11家,私营经济企业1家,联营经济企业1家;乡镇以下工业企业215家。2000年,工业企业361家,是建区初的1.33倍。其中,规模以上35家,规模以下企业326家。
  2004年,全区工业企业512家,工业个体经营户929户。在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1家,占0.20%;集体企业1家,占0.20%;私营企业333家,占65.04%;港澳台商投资企业90家,占17.58%;外商投资企业39个家,占7.61%;其余类型企业48个,占9.37%。在工业企业中,采矿业2家,制造业504个家,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家,分别占0.39%、98.44%和1.17%。在工业企业的就业人员中,采矿业占0.03%,制造业占99.7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0.19%。在工业行业大类中,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40.75%、23.77%和7.50%。
  2007年,全区工业企业62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8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481家。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内资企业62家,占41.9%,其中国有企业1个家,股份制企业2家,有限责任公司15家,私营企业42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61家,占41.22%;外商投资企业25家,占16.89%;其他企业2家,占1.35%。
  第二节 产业结构
  1997年,全区工业总产值13.3亿元,乡镇及乡镇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6.41亿元,资产合计5.92亿元,企业工业增加值1.33亿元,工业总产值6.93亿元,利税总额2411万元,利润总额281万元。
  建区后,洛江区实施“工业立区”战略。1998年4月,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洛江区城乡企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扶持重点企业发展的暂行规定》,工业企业发展迅速。200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23.02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2.39亿元,工业总产值8.78亿元,利税总额5830万元,利润总额2899万元,分别是1997年的2倍、1倍、2倍、10倍。工业总产值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21.44%、工艺品等制造业占16.55%,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11.89%,电力供应业8.89%。工业总产值超千万元的行业还有食品制造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金属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2001年4月30日,在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同时,为拓展招商空间领域,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工作意见》,力促引进一批新企业、新项目入驻。
  至2007年,洛江区工业形成以鞋服箱包、陶瓷树脂工艺、五金机电等三大支柱产业。全区工业总产值96亿元,规模以上的企业工业增加值25.56亿元,工业总产值81.49亿元,利税总额9.25亿元,利润总额6.71亿元,分别是1997年的19倍、12倍、38倍、239倍。工业总产值中,纺织、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占21.26%,陶瓷、树脂工艺品等制造业占18.1%,电气机械及其制造业占10.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9.34%。工业总产值超亿元工业制造还有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印刷业、纸类用品、塑料制品业、设备制造业。
  第三节 企业技术改造
  一、技术研发及引进
  1998年4月,区政府成立城乡企业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各级加强洛江区城乡企业工作,按照生产规模大、纳税多、科技含量高、社会经济效益好的原则确定一批重点企业,促进城乡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发展,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横向联合,鼓励企业加强新产品开发,加快技术改造步伐。
  1999年9月,区委、区政府实施“科教兴区”发展战略,鼓励和扶持企业创新,发展高科技,提高经济竞争力。2002年12月,区政府出台《关于扶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作为企业发展壮大,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措施。鼓励企业把新产品开发作为技术创新的重点,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产品结构升级优化,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开发主体、投入主体、承担风险主体和利益分配主体。通过技术创新,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开发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规定提出电子、机电一体化、蓄电池、石材磨具、陶瓷工艺和旅游等产业的技术创新要走在全区乃至全市前列;区级重点企业率先建设好行业科研所,开展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带动行业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辐射源;一般企业、重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应分别达到当年销售收入的1%、3%和5%以上,可计入成本。
  2002年,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申报市级技改项目4项:大华蓄电池有限公司新增极板生产项目,总投资2700万元,新增全自动铸板机等设备123套;建峰纸品有限公司新增四色彩印生产项目,总投资200万元,新增彩印、瓦楞纸生产设备3台套;双阳金刚石具有限公司异齿硬质合金生产线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引进国外先进异齿型硬质合生产线,生产可替代进口的合金锯片;汇成针织整体技术改造项目,投资1550万元,配套经编机生产各种高档氨经针织面料。
  2004年,完成7项技改项目,其中包括南方机械,FH-2100面料复合机生产车间技术改造;赛特电池,阀控式密封铅酸电池生产设备技术改造;建峰包装,柔性水墨彩印技术改造;新维电子,电话机、对讲机生产线技术改造;新华针织,引进德国STOLL和日本精岛(SHIMA、SEIKL)电脑横饥20台;鸿洋汽配,刹车片专业化生产线;双阳金刚石硬质合金全自动生产线。当年,技改资金总额为2.27亿元,6家企业完成技改资金2.9亿元;技改实施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6家企业技改项目投产后创产值近5亿元。建友墙材的石粉废渣综合利用项目,添置4条石粉蒸压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后,年产量达到15万立方米的生产规模;信和涂料的利用废塑料循环生产项目,用废PET回收料(矿泉水瓶、饮料瓶等)生产树脂,利用该树脂成功应用于该公司红丹漆中。
  2005年,上报市级技改项目6项,列入市级重点技改项目4项,技改实施企业都是规模较大的骨干企业。市级重点技改企业是:旗牌王、子燕轻工、双阳金刚石、建峰包装;当年,4家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全年洛江区技改资金总额为1.013亿。9月,由凹凸公司承担的《单面六色自动变色电脑提花机》和腾达精铸承担的《dn8—dn100核电用直通式隔膜阀》2个项目被省科技厅确认为2005年度省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
  2006年,上报市级技改项目9项,列入市级重点技改5项,重点技改项目是子燕轻工服装包袋生产线技改、双阳金刚石排锯刀头生产线技改、建峰包装水墨柔性宽幅环保型彩印技、信和涂料10万吨新型涂料技改、德源轴承超级直线运动轴承生产线改造。5家实施重点技改的骨干企业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9家企业共完成技改投资额3.95亿元,同比增长17%,9家企业技改项目实施后可创产值近6亿元,利税3000万元,提供1000个就业机会。
  2007年,5家企业实施技改投入资金2.81亿元,创建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创新示范企业。
  二、节能减排技改
  2006—2007年,洛江区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制定《洛江区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规划》,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节能工作机制,制定《洛江区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摸清全区主要耗能企业,制定节能资金管理办法,促进产业集聚,尤其是在树脂工艺品、纺织鞋业服、五金机电、电子工业产业集聚过程中,高度重视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以及污染物的集中处理、控制。加快推进LNG燃气电厂及LNG燃气管道项目建设,促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倡导工业水循环利用,推行工业企业节水减污,建设节水型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建设试点示范,推动企业加快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在树脂工艺品、鞋业纺织鞋服、五金机电、电子等重点行业以及产业园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提倡企业循环式生产,促进产业循环式组合,推动区域循环式发展,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量。对污染物超标或超总量排放的企业以及对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依法强制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2006年,铁拓机械、信和涂料2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按照发展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综合利用的要求,整合资源,开展节能降耗工作。铁拓机械的中小型沥青混合搅拌设备采用全自动点火燃烧炉,配备具有节能专利技术的装置,年新增产值2400万元。信和涂料利用废塑料循环生产树脂,该项目年回收利用废塑料30万千克,年产树脂150万千克,产值达2000万元,利税500万元。
  第四节 质量认证与成果推荐
  一、名牌产品创建
  1998年,洛江区企业、科技管理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密切配合,引导区重点企业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把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与实施质量振兴计划及名牌战略结合起来,指导和帮助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强企业标准化、计量等技术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推动企业实施GB/T19000—ISO9000族标准,部分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或产品质量认证,创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2000年,各企业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生产管理的中心环节,夯实内部质量、标准、计量等技术基础工作,加强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建立健全全面质量管理机构,普遍设立质检组(科)或专职质检员。2002年,加大创建名牌产品力度,大华集团获省著名商标称号,赛特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获“福建省乡镇品牌产品”称号。大华蓄电池等10家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认证,其中,大华蓄电池、旭峰鞋业、丰勤电子、信和涂料等4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2004年,圣泉工艺、南方机械通过ISO9001认证,信和涂料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宏恩食品通过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HACCP)。2005年,7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分别是:信和涂料、丰源机械、建友墙材、汇成针织、新维电子、赛特电池、赛瑞特体育用品。同年3月,“旗牌王”服饰有限公司注册的第54798号“旗牌王”(文字和图形的组合)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同时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2006年,4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家企业通过ISO14001管理体系认证,1家企业通过OHSAS18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明益轻工的“金耐尔”获省商标;推荐瑞能电子、众志金刚石、明日艺品、贝哥鞋、金奇宝鞋业等5家企业的商标参加市知名商标认定。大华蓄电池有限公司获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2007年,8家企业通过贯标认证,1项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全区累计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国家工商总局认定),著名商标13件,知名商标18件。
  二、项目成果推荐
  2003年,组织企业参加福建省项目成果交易会,3家企业签订项目意向书,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双阳金刚石的环保消毒耐高温圆锯片产业化项目被列入福建省2003年第一批安排促进项目成果扶持资金项目,往乌鲁木齐和上海市参加商品贸易展销会,扩大其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组织帆胜椅业等6家企业、9个招商项目、3个科技项目参加福建省网上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企业网络营销合作洽谈会和第五届泉州名优特新产品网上一博览会。
  2004年,区政府制定《“2004年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洛江区工作方案》,把工作任务分解到各镇、街道、开发区及各有关部门。洛江区5个项目参加签约,其中,泉美园艺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的抗细菌性病害转基因花卉植物研究参加省重点项目签约,总投资6000万元;华大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的污水处理一体化(成套)设备、马甲动植物观赏园的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洛江建峰包装用品有限公司的水墨柔版印刷、洛江绿宝余甘果片技术研究参加泉州市专场项目签约,所有签约项目总投资金额近2亿元。同时,洛江区还推出项目成果对接6项、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9个,涉及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现代农业等行业,体现科技含量高、实用价值好的特点。建友新型墙材、双阳金刚石、腾达精铸、马甲动植物、泉美园艺、河市电教、建峰包装7家企业参加展会。
  2005年,组织对接“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上报总投资4亿元的对接项目12个,签约项目2个,参展企业1家,搜集上报技术难题9个。
  2006年,洛江区对接项目31项,总投资达8.2亿元,博扬、汇成、东南中药材种植等三家企业的项目总投资均超亿元,对接项目比2005年增加158%,投资额增加99%;上报技术需求14项;腾达精铸携样品参展;众志金刚石和博扬精细陶瓷在现场签约,总投资1.7亿元。组织企业参加“9·8”投资贸易洽谈会,签约对接项目3项,项目总投资2248美元。相比2005年,洛江区参展项目产业门类更齐全,涵括新型材料、电子信息、光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机械制造、现代农业7个领域。
  2007年,开展新项目考察、论证、储备和争引工作,多方收集信息,筛选资料,完善扩充工业项目库,储备一批三产项目,转变招商引资思路,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行业的招商力度,逐步走向以商招商和环境招商的有针对性主动招商,重点在双阳规划近133.3公顷商贸物流园区,开展项目宣传推介,储备了嘉太酒类饮料配送中心、东南医药物流等14个项目,完成6个项目招商引资。“6·18”项目成果推荐会对接项目32项,总投资超9亿元,其中合同为19项,项目总投资均超亿元的企业有3家;上报技术需要15项,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50%;上报参展单位3家,由泉州市筹委会确定信和涂料与德源机械参加;上报参加市签约仪式的企业有4家,邀请1位专家、40家企业参会。
  第二章 主要门类
  第一节 皮革 毛皮 羽绒及其制品业
  20世纪90年代初,洛江境内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兴起,主要分布在马甲镇。1997年,洛江区有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企业20家,从业人数3208人。2004年,有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企业85家,从业人数10164人,主要分布在万安街道、双阳街道、河市镇、马甲镇。其中,马甲镇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企业33家,从业人数1646人,分别占该行业38.82%、16.19%。规模以上企业20家,工业总产值4.58亿元,利润总额1758万元,利税总额2946.1万元。
  2007年,洛江区有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企业117家,从业人数19283人。规模以上企业33家,工业总产值17.32亿元,利润总额9875万元,利税总额1.55亿元。
  第二节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以树脂制品、铁艺制品和陶瓷工艺制品为主的玩具、装饰、生活用品等制造业发韧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多数企业由原鲤城区搬迁至洛江今域。至1997年,全区乡镇及以上的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企业12家,工业总产值1700万元。2004年,规模以上的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企业28家。企业主要分布在万安街道、双阳街道、河市镇。2007年,规模以上的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企业31家,比2004年增加3家;工业生产总值14.75亿元,利润总额1亿元,利税总额1.46亿元。
  第三节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洛江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涉及电机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电线电缆制制造、电池制造等,建区前主要企业有大华蓄电池、双阳金刚石、凹凸精密机械等。1997年,洛江区乡镇及乡镇以上企业2家,工业总产值1.3亿元,利润总额338万元,利税总额668万元。
  建区后,洛江区电气机械行业迅速发展,如振丰模配、丰源机械、众志金刚石等企业入驻。2004年,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企业15家,从业人数2100人。规模以上的企业5家,工业总产值5.34亿元,利润总额147.5万元,利税总额1357.1万元。
  2005年后,又引进一批企业如振威电器、维盾电器等。2007年,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企业27家,主要分布在万安街道、双阳街道、河市镇,其中河市镇11家。规模以上的企业9家,工业总产值8.95亿元,利润总额5189万元,利税总额9462万元。
  附:企业选介
  1.泉州市振威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1997年,泉州市振威电器设备有限公司成立。2005年,入驻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注册资本15000万元,新厂房占地2公顷,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员工200人,企业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设备弯扳机、折弯机、自动喷塑流水线等,主要经营制造销售箱式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配电箱、变压器、箱式变电站、建筑电气设备、电缆桥架、母线槽、发电机组、水泵机组、电动工具、高低压电气元件、制冷设备。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3C认证。始终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技术支持、健全的售后服务,成为房产、电力、建筑行业骨干企业的首选供应商。
  2.福建泉州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该公司创办于1995年,位于洛江区万安工业区安达北路,投资总额960万美元,注册资本510万美元,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有工程技术人员及熟练员工200余人。公司拥有日本、德国、中国台湾地区制造的1.5—3米立式电脑加工中心、卧式电脑加工中心、电脑龙门铣床、电脑立式车床、高速电脑雕刻机、滚齿机、洗槽机、数控磨床等一批十分先进的工作母机。公司有各类中高端的电脑圆纬机、电脑织袜机、有头三功位电脑无缝内衣机、横编机系列四大类数控机械产品,产品远销国内外。公司先后申请了51项专利,被评为“福建针织机械行业星火技术创新中心”“福建省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创新型企业”“福建省科技小巨人”“福建省科技型企业”等荣誉称号。
  第四节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洛江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起始20世纪90年代中期,主要企业有信和涂料、诺亚工贸。至2001年,洛江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企业6家,从业人员109人。规模以上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企业1家,从业人员66人,工业总产值1.17亿元,利润总额69.8万元,利税总额167万元。
  2004年,洛江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企业3家,从业人员312人。主要分布在万安街道、河市镇,其中万安街道企业从业人数228人,分别占73.07%。规模以上企业3家,工业总产值2.74亿元,利润总额409.4万元,利税总额889.8万元。
  2007年,洛江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企业4家,从业人员432人。规模以上企业4家,工业总产值7.61亿元,利润总额8764万元,利税总额1.18亿元。
  附:企业选介
  泉州市信和涂料有限公司 1995年,泉州市信和涂料有限公司成立,位于洛江塘西工业园,占地面积6.67公顷,是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旗下有“百高工业漆”和“田园风光家装漆”两大自主品牌。信和多条涂料生产线,为客户提供工业涂料、建筑涂料两大类别,工程机械涂料、重防腐涂料、工艺品涂料、防盗门涂料、建筑涂料、家装涂料、高温涂料、地坪涂料八大系列1000多个花色品种;产品服务范围涉及汽车、工程机械、船舶、工艺品、建筑、核电、军工等多个国民经济领域。引进、开发的系列工程机械涂料被国内著名工程机械品牌生产厂家广泛采用,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骨干涂料供应商。
  第五节 金属制品业
  洛江区乡镇及以上金属制品生产起始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1997年洛江区乡镇及以上金属制品企业2家,金属工艺品总产值383万元,利润总额-83万元,利税总额-67万元。
  2004年,洛江区金属制品企业44家,从业人员1306人,营业收入2.24亿元,利润总额1774万元,利税总额5113万元。主要分布在万安街道、双阳街道、河市镇。规模以上企业5家,工业销售产值1.6亿元,利润总额362.4万元,利税总额951.9万元。
  2007年,洛江区金属制品企业24家,从业人数1790人。规模以上企业5家,主营业务收入5.72亿元,利润总额6545万元,利税总额8015万元。
  第六节 服装鞋帽制造业
  洛江区乡镇及以上纺织服装鞋帽制造起始20世纪90年代中期,主要是马甲镇本地能人创办的鞋厂,1995年引进台资和诚鞋业入驻双阳。至1997年,全区乡镇及以上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企业5家,亏损企业2家,从业人数269人,工业总产值1.79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83亿元,利润总额-89万元,利税总额114万元。当年,生产服装738万件,销售733万件;生产皮鞋696.6万双,销售686万双。
  建区后,服装鞋帽企业入驻迅速增加,成为洛江工业支柱产业之一。2004年,洛江区服装鞋帽制造企业51家,从业人数3205人,占全区法人企业从业人数5.79%。企业主要分布在万安街道、双阳街道、马甲镇。其中,马甲镇企业数21家,从业人员981人,分别占30.6%、41.18%。规模以上的企业12家,工业总产值2.46亿元,利润总额991万元,利税总额1708.6万元,从业人数2404人,占该行业总从业人数75%。当年,生产梭织服装972.04万件,皮鞋604.25万双、布鞋121.1万双,帽子3.05万个。
  2007年,全区服装鞋帽制造企业56家,双阳街道企业数18个,占30.51%。规模以上的企业11家,工业总产值4.65亿元,主营业收入4.57亿元,利润总额3809万元,利税总额5036万元,从业人数2602人,占全区企业从业人数5.75%。
  附:企业选介
  1.旗牌王(中国)纺织服饰有限公司 1989年,旗牌王(中国)纺织服饰公司创立,位于洛江经济开发区,占地10公顷,员工人数1000余人,有日本、加拿大等国进口的专业生产设备千余台,3条先进的服装后整理生产线,年产量达570万件(条)。产品主要有休闲服装、商务男装、牛仔服装、T恤衫、针织服装、羽绒服等系列,是一家集自主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为一体的纺织服饰的知名企业。公司获“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省名牌”“福建省用户满意产品”“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中国服装最具影响力品牌奖”“全国十大主导品牌”“全国最畅销商品”等70多项称号,参与中国牛仔服饰行业《FZ/T81006-2007牛仔服装》标准的制定。
  2.泉州世联五洲轻工制品有限公司 2007年,泉州世联五洲轻工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位于洛江万安塘西工业区。公司是一家开发设计、生产加工各种品牌包袋的工厂,是沃尔玛国际供应商及DISNEY和可口可乐授权生产商。承接国内外客户来样、来料加工订单及国内外的品牌授权加工,为客户量身定做、开发各类新款包袋,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公司厂房1万多平方米,配备8条先进的生产线。公司以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为核心,先进技术及严格的品质检验体系为保证,从开发、设计、生产到出口提供服务。公司生产的WORLDWIDE牌和SELECT牌系列包袋远销至北美、欧洲、澳洲、东南亚、南美、中东、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第七节 塑料制品业
  洛江区塑料制品业主要包括塑料板管型材、泡沫塑料、人造革合成革、塑料包装容器、塑料日用品制造,以制造塑料日用品为主。1973年,双阳华侨塑料制品厂是洛江区第一家塑料制品厂,注册资金444万元,主要生产各种塑料鞋。20世纪90年代,河市五金塑料机械有限公司和泉州荣昌塑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日用塑料用品。1997年,乡镇及以上塑料制品企业3家,工业总产值1537万元,利润总额-4万元,利税总额80万元。当年塑料制品产量1959吨。
  2004年,全区塑料制品企业23家,从业人员数1546人。以生产塑料日用品为主的企业9家。规模以上的企业6家,工业总产值1.11亿元,利润总额173.7万元,利税总额442.2万元。
  2007年,全区塑料制品企业34家,从业人员数2218人。以生产塑料日用品为主企业17家。规模以上的企业9家,工业总产值3.36亿元,利润总额2676万元,利税总额3617万元。
  第八节 农副食品加工业
  洛江区农副食品加工包括饲料加工、植物油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蔬菜水果坚果加工、豆制品制造、淀粉制品制造。1978—1991年,洛江区域饲料加工和肉类加工企业1家,从业人数66人。1992—1995年,洛江区域农副食品加工企业4家,从业人数77人。1997年,全区乡镇及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企业1家,工业总产值4236万元,利润总额-202万元,利税总额-848万元。
  2004年,洛江区农副食品加工企业13家,其中万安街道5家,河市镇3家,马甲镇4家;从业人数464人,其中马甲镇172人,占37.06%。规模以上企业2家,工业总产值3.1014亿元,其中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工业总产值1.25亿元,占40.29%;主营业务收入2.70亿元,利润总额675万元,利税总额1302万元。
  2007年,洛江区农副食品加工企业与2004年持平,从业人数897人,是2004年1.93倍。规模以上企业比2004年增加2家,亏损企业1家;工业总产值3.1亿元,其中饲料加工工业总产值1.98亿元,占64.12%。主营业务收入3.1亿元,利润总额3318万元,利税总额3403万元。
  第九节 纺织业
  洛江区纺织业包括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针织品、编织品制造及制品制造,纺织制成品制造等起始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1997年,全区乡镇及以上纺织业企业数5家,亏损企业2家,工业总产值2204万元,利润总额37万元,利税总额428万元。当年,生产针织手套1302万双。
  2004年,洛江区纺织业企业33家,企业主要分布在万安街道、双阳街道、河市镇;从业人数1566人,其中以河市镇最多,占22.48%。当年,纺织业企业生产棉化纤针织手套7754.02万双,生产化学纤维针织衫坯布53.5万千克。规模以上纺织业企业8家,工业总产值7827.3万元,利润总额358.2万元,利税总额645.3万元。
  2007年,洛江区纺织业企业28家,比2004年减少3家,从业人数1644人,比2004年增加78人。规模以上的纺织业企业8家,工业总产值2.89亿元,利润总额1774万元,利税总额2458万元。
  第十节 纸品制造业
  洛江区乡镇及以上纸制品制造起始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2年,双阳纸箱综合厂生产的“瓦楞纸箱”产值136万元。至1997年,洛江区乡镇及以上纸制品业4家,工业总产值815万元,利润总额-1万元,利税总额47万元。当年,机制纸及纸板生产量37.6万千克。
  建区后,纸制品制造业尤其纸卫生用品企业较快发展。2004年,洛江区纸制品业9家,从业人数1102人,工业总产值2.22亿元,利润总额2295万元。当年,机制纸和纸板产品总量714.1万千克,纸卫生巾108.7万千克。规模以上的纸制品业企业3家,工业总产值1.44亿元,利润总额1111.8万元,利税总额1567.6万元。
  2007年,洛江区纸制品业28家,其中纸和纸板容器制造11家,占该行业39.28%。主要分布在万安街道、罗溪镇、马甲镇,其中万安街道9家,占27.27%;从业人数1328人。规模以上的纸制品业5家,工业总产值2.75亿元,利润总额3839万元,利税总额4560万元。
  附:企业选介
  泉州洛江建峰包装用品有限公司 1997年,泉州洛江建峰包装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位于洛江区塘西工业区,占地面积约5.33公顷,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注册资本5000万元,总资产3亿元。主要产品有三层、五层、七层瓦楞纸板、纸箱及水墨彩印(环保型)外箱、内盒等,年生产能力可达2亿平方米瓦楞纸板。该公司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9001:2008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获“2003年度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印刷产品评比金奖”,获批泉州市环保瓦楞包装行业技术开发中心。
  第十一节 专用设备制造业
  洛江区专用设备制造业涉及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皮革专用设备制造、农业专用设备制造、环保防治专用设备制造等。1997年,全区乡镇及以上专用设备制造企业2家,工业总产值1490万元,利润总额246万元,利税总额353万元。当年生产服装机械13台、包装机械54台。
  2004年,全区专用设备制造企业30家,从业人数708人。规模以上的企业4家,工业销售产值1.46亿元,利润总额997.3万元,利税总额1592.4万元。
  2007年,全区专用设备制造企业49家,从业人数1746人。规模以上的企业7家,工业销售产值2.53亿元,利润总额2999万元,利税总额3723万元。
  附:企业选介
  泉州市永祥机械有限公司 1993年,泉州市永祥机械(长江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成立,隶属福建海雍集团。2005年,入驻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注册资本3168万元,有大中型生产设备1000多台(套),资产总额4.5亿多元。公司主要生产各种履带式挖掘机、推土机的底盘件总成——四轮一带系列产品,并销售至全国各地和北美、西欧、东南亚等国家。该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2:94标准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2004环境体系认证,主要产品获“中国著名品牌”“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省名牌产品”认定,是泉州市机械同业公会理事单位。同年,被授予“泉州市重质量守信誉星级企业”称号。同时,还获“国际名牌发展企业”称号。
  第十二节 其他制造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洛江区通用设备制造业涉及金属加工机械铸造、起重运输设备铸造、阀门制造、轴承齿轮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等,起始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1997年,全区乡镇及以上通用设备制造企业1家,工业总产值231万元,利润总额负46万元,利税总额-46万元。
  2004年,全区通用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2家,工业总产值2453.6万元,利润总额-30万元,利税总额46.2万元。
  2007年,全区通用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3家,主要是运输设备制造、机电铸件、机械零配件制造等。企业主要分布在万安街道、双阳街道、河市镇,工业总产值1.38亿元,利润总额1325万元,利税总额2048万元。
  附:企业选介
  泉州佶鑫机械有限公司 2002年,泉州佶鑫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位于洛江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厂房及宿舍面积1.4万平方米,是一家为纺织面料生产提供专业针织圆机及其核心部件,并为针纺企业提供专业解决方案的企业。公司主要分为针织圆机和针织针筒两大产品事业部,是国内第一家圆机针筒生产厂家,开发并生产出高速小圆机、电脑提花圆机等不同尺寸不同类型的圆机,在全国范围内占有一定市场。至2007年,泉州佶鑫机械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设立17个办事处,以及多个代理服务点。
  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 洛江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包括通信设备制造、电子元件制造、家用视听设备制造起始20世纪90年代中期,主要有河市电教设备有限公司。至1997年,洛江区乡镇及以上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2家,工业总产值1700万元,利润总额65万元,利税总额126万元。
  2004年,全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9家,从业人员440人,主要分布在万安街道、河市镇。规模以上企业3家,工业总产值3125万元,利润总额32.8万元,利税总额86.9万元。
  2007年,全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28家,从业人员835人。规模以上企业4家,工业总产值1.33亿元,利润总额1907万元,利税总额2192万元。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洛江区非金属制品业包括水泥石膏制造、砖瓦石材及其他建筑材料制造、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陶瓷制品制造、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以砖瓦石材及其他建筑材料制造的企业居多。1992年,洛江区域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企业1家,从业人数24人。1997年,洛江区乡镇及以上非金属制品工业企业8家,工业总产值5277万元,利润总额87万元,利税总额370万元。
  2004年,洛江区非金属制品业企业20家,其中万安街道13个,占65%。从业人数858人,万安街道占90.32%。规模以上企业3家,工业总产值5499.7万元,利润总额310万元,利税总额582万元。
  2007年,洛江区非金属制品业企业30家,比2004年增长50%。企业主要分布在万安街道和河市镇,分别占46.7%、30%;从业人数716人。规模以上企业5家,工业总产值1.07亿元,利润总额974万元,利税总额1209万元。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洛江区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包括文化用品、文具、体育用品、乐器、玩具制造等。1994年,泉州市河市电教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生产电化教学仪器设备,有、无线耳机,泉州市大部分中小学校采用该公司生产的电教设备。1997年,洛江区乡镇及以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企业1家,工业总产值192万元,利润总额3万元,利税总额7万元。
  2004年,全区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企业24家,从业人数500人,主要分布在万安街道、双阳街道、罗溪镇。规模以上企业2家,工业总产值2505.5万元,利润总额68.9万元,利税总额76.4万元。
  2007年,全区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企业12家,从业人数457人。规模以上3家,工业总产值5486万元,利润总额275万元,利税总额316万元。
  第十三节 管理机构
  1997年建区后,洛江区成立城乡企业局,行政编制6名,内设秘书股、生产技术股、经管股,下辖区城乡企业综合管理站,编制4名。2002年4月机构改革,城乡企业局撤销,职能及人员并入新组建的洛江区经济贸易发展局。
  第三章 开发区
  第一节 万安工业开发区
  1992年5月,万安工业开发区动工建设。1993年11月,原鲤城区政府决定成立万安工业开发区管委会。万安工业开发区管委会成立后,规划园区、建设基础设施(“五通一平”等)、引进项目、促投促建、完善园区配套。1994—1996年,建成日产3万吨的万安自来水厂;建成万福街、万荣街、万盛街、安达路等道路。引进生产性项目68个,其中外商投资企业37家,14家企业投产。1997年8月,万安工业开发区移交洛江区政府。1998年6月,洛江区委、区政府决定成立万安开发区管委会,管委会主任由区政府主要领导兼任,区直各部门为成员单位。至2005年,建成万安街道办事处区域内四通八达的路网及连通外区域的干道;引进建文工艺、信和涂料、凹凸机械、大兴电缆、维龙轻工、东华洋伞等骨干企业,建成万安科技园区、塘西工业园区(一、二期)。
  2006年4月,与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整合为福建省洛江经济开发区。
  第二节 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
  1997年7月,双阳华侨农场改制,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6.2平方千米,享受省级开发区优惠政策。2002年3月,洛江区委、区政府启动建设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同年5月,泉州市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成立,组建泉州市洛江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公司)。同年8月,一期园区签约引进16家规模企业。
  至2005年,园区开发面积1.9平方千米,投资2.5亿元,市政道路4.7千米,给排水、电力、电讯等市政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园区投产项目3个,实现产值1.2亿元,税收600万元。
  2006年4月,与万安工业开发区整合为福建省洛江经济开发区。
  第三节 福建洛江经济开发区
  一、园区规划
  2006年4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由原省级开发区万安工业开发区和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整合成立福建洛江经济开发区,成为全省第一批保留的31个省级开发区之一。福建洛江经济开发区(简称开发区),位于泉州市中心城区洛江区南部,地处清源山脉和洛阳江之间。开发区总规划面积为13.37平方千米,由塘西片区、双阳片区、河市片区、河市白洋片区和河市西片区五部分组成,塘西片区以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为主,位于万安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双阳片区主要发展工业及房地产、物流等第三产业;河市片区是开发区的二、三期发展区域,以发展五金机电产业为主,是泉州五金机电城的生产配套基地。
  二、园区建设
  2006—2007年,完善塘西片区、双阳片区、河市片区三大工业园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园区配套建设商贸、金融、邮政、学校和医疗保险等服务业,区间道路四通八达,供水、供电、电信、排洪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整齐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通关、进出口检验检疫、港口运输等方面问题,加强电力调度,解决企业在供变电线路安装、增容扩容、迎峰度夏、用电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需求;依托区行政服务中心推行的行政审批“绿色通道”项目,开展全程式跟踪服务,实行“跟踪督办、限时快办、主动协办、预约办理、容缺预审”五项制度,做到“特事特办、急事快办、要事先办”,使项目审批服务时限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压缩50%。协助企业落实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做好招工用工宣传、劳务合作等工作以缓解企业招工难的问题;组织企业参加各种贸洽会,为企业提供对外交流平台,提高企业产品知名度和销量;通过引进担保机构、典当行,加快土地办证、厂房验收进度,创新开发区在建工程贷款担保模式等,为区内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条件和拓宽融资渠道;宣传洛江区出台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工业项目加快投建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试行)》等优惠政策,向具备条件未按时投建的企业发放催建通知书,提醒企业及时制定投建计划。至2007年12月,开发面积占原总规划面积的61.3%,投入约10亿元,动工建设滨江路一至四期共10千米,企业新投建10万平方米。
  三、入驻园区企业
  至2007年底,新投建企业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37亿元,增长15%;工业总产值77.87亿元,增长20%,占全区工业产值8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04亿元,增长17%。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1800万美元,增长24.95%。
  第四节 管理机构
  一、万安开发区管委会
  1992年5月设立万安开发区筹建处,1993年11月更名为万安开发区管委会,下设办公室、土地开发部、规划工程部、项目引进部。1997年11月,因行政区划调整,设立泉州市洛江区万安开发区管理处,作为隶属区政府管理的科级事业单位。1998年4月,万安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万安开发区管委会作为非常设机构,下设万安开发区管理处作为管委会的常设办事机构,同时也是隶属区政府管理的科级事业单位,编制5名,配主任1名。
  二、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
  1997年7月,双阳华侨农场改制,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2002年5月,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成立,组建泉州市洛江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事业编制5名,配主任1名。
  三、福建省洛江经济开发区管理处
  2006年底由国家发改委批准,在原有万安开发区、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整合成立福建洛江经济开发区,属于省级经济开发区。2007年1月16日,撤销万安开发区管理处,设立福建洛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9月18日,更名为福建洛江经济开发区管理处,事业编制4名,配主任1名。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