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交通运输与邮政通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115
颗粒名称: 第五篇 交通运输与邮政通信
分类号: F512.757;F632.757;F626
页数: 17
页码: 133-1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泉州市洛江区交通运输、邮政、通信等情况。
关键词: 洛江区 交通运输 邮政

内容

元、明、清和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乡村只有简易的乡间道路和桥梁的修造,通往省城的古道经仙游的古驿道抵福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6月,境内琯头至双阳路段修复;1958年发动沿线民工全线修通泉州至罗溪公路以及河市至南安洪濑公路,1962年开通马甲至南安梅山公路,1968年建成梅山—罗溪—仙游公路,1971年在万安桥下游新建洛阳桥闸公路桥。1976年开通罗溪后溪至虹山公路。改革开放后,洛江今域的经济建设全面提速,提出“要致富,先修路”,洛江今域主干道达到“三级公路”标准,各乡镇(农场)、村多方筹集资金掀起乡村道路建设热潮,通往行政村道路80%改造硬化并实现村村通公路。1997年建区后,洛江区按照“五横一纵一沿江”(“五横”:324国道,清源山隧道—双阳—乌峰山,洪濑—河市—乌峰山—洛阳,洪濑、洪梅—马甲—枫亭,梅山、罗东—罗溪—三郊线;“一纵”:万安一虹山的洛江大道;“一沿江”:洛阳江南岸的阳江大道)的公路网络格局,分期分段改造拓宽万虹公路和县道310线河市段等交通干线,新建、改建和扩建普通公路约70千米;基本实现通行政村道路水泥砼路面的硬化改造。2007年,洛江区有公路总里程571.28千米,全区达到等级的可通车公路里程155.14千米,等级公路密度为0.41千米/平方千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河市、罗溪仅有简陋的邮政代办所,1952年新增马甲邮政代办所。1955年后农村邮件投递数日投递一次。1956—1962年,罗溪、河市、马甲设立农村电话交换点,开办电报业务。随着业务发展,三个邮政所先后改为邮电支局。至1965年,境内实现社社有总机,队队通电话通邮路。改革开放后,境内邮电业务迅速发展,1992年12月,境内光缆程控电话扩容改制工程割接开通并网运行,实现电话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固定电话安装超过3000多门。1993—1995年,各乡镇(农场)驻地新建邮电综合大楼,以满足业务迅速发展的需要。1995年,境内设立GSM基站8个,中国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境内乡镇(农场)驻地,移动通信业务开始发展。1997年建区后,洛江区域邮电设施与设备不断完善,邮政通信能力显著增强,邮电部门创新服务项目,较好地满足洛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一章 交通运输
  第一节 陆路
  一、古驿道
  唐代,万安桥(洛阳桥)未建造前,泉州至京城长安的驿道,是出城北朝天门(今泉州市区北门),经七里亭(今泉州丰泽新埔)进虹山左面至仙游、福州,转古田、建州(今建瓯)、浦城,越过仙霞岭,经浙江江山、睦州、杭州、扬州、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至京城长安。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万安桥建成后,至南宋京城临安(杭州)的驿道,改从仁风门(今泉州市区东门)过万安桥,经惠安锦田驿(今惠安城关驿口顶),仙游枫亭驿、莆田、福州、建州,越过仙霞岭入浙江,经江山、睦州至临安。河市、马甲、罗溪、虹山各乡村通往省城的古道,经仙游的古驿道抵福州。
  一、普通公路
  (一)国道
  324线:洛江段起点万安桥南,终点万安杏宅,全长1.934千米,宽38米,二级公路。
  (二)省道
  307线:洛江段起点万安琯头,终点双阳新岭,全长10.143千米,宽15米~30米,二级公路。
  (三)县道
  琯头至罗溪 琯(头)罗(溪)线起自万安琯头,经河市、马甲至罗溪,全长37.99千米。民国17年(1928年),琯头至河市段由民军团长高为国征派民众建成。1950年6月,修复琯头至双阳路段,作为福厦线洛阳桥遇毁迂回路线。双阳至罗溪段27.3千米,1958年由沿线民工修通。全线三级路24千米,等外路13.99千米,已铺沥青路面24千米;桥梁13座335.9米,均为永久式结构,1992—1995年,琯头至马甲段先后全面拓宽改造。
  双阳至洛阳 原是洛阳至琯头的一段,系民国27年洛阳桥被日机炸断后新开的迂回路线,后琯头至双阳列入琯罗线;长9.9千米,洛江辖段2.2千米,拱桥1座7.2米。
  河市至洪濑 起自河市,经惠女水库坝区至南安洪濑,全长15.5千米,洛江辖段10.7千米。民国20—22年(1931—1933年)年开筑,未曾通车。1958年,修复通车,三级路面,桥梁1座10.5米。
  梅(山)仙(游) 起自南安梅山新雨亭,经罗溪至仙游,全长46千米,洛江辖段自罗溪至广桥17千米。1968年修通,四级路,沙石路面,桥梁2座81.5米,永久式结构。
  洛阳复线 系原福厦路洛阳桥闸至琯头旧线,长1千米,沥青路面,桥1座17米,为永久式结构。
  洛虹线 洛江区县道洛虹线起点双阳、终点为虹山,编号X304线,全长34.194千米,是洛江区沿海连接山区的一条主要的公路交通要道。1958年1月兴建,2000年改建,改建后路基宽度7.5—30米、路面宽度6—27米。
  305线 洛江段起点罗溪新东,终点罗溪垵内,全长1.7千米,宽5—7米,等外至二级公路。
  306线 洛江段起点河市下堡,终点双阳新岭,全长7.728千米,宽9—30米,二级公路。
  310线 洛江段起点河市施琅陵园,终点马甲彭殊,全长16.342千米,宽9米,等外至二级公路。
  313线 洛江段起点马甲炉田,终点马甲梅岭,全长23.371千米,宽5—7米,等外至二级公路。
  332线 洛江段起点罗溪新东,终点罗溪广桥,全长16.708千米,宽7.5米,三、四级公路。
  (四)乡道
  双阳道 民国19年(1930年)修建,路线起点琯头,终点河市,途经双阳。全长6.5千米。
  洛梧路 民国27年(1938年)修建,路线起点洛阳,终点双阳。全长11.7千米。途经洛阳、梧宅、双阳。
  (五)村道
  1997—2000年,铺设乡村水泥路270.79千米,虹山乡、罗溪镇、双阳镇实现村村通水泥路。2001—2003年,硬化改造乡镇道路499.6千米,全区行政村之间道路硬化率100%。2005年,河市镇庄田泰源路动工建设,拓宽硬化虹山三元坑至罗溪广桥道路。至2007年底,全区农村公路硬化总里程达350千米。
  三、普通公路拓改
  1997—2000年,道路建设投入资金1.32亿元,配合市政府建设朋山岭隧道及其接线工程,拓改万虹公路马甲至义山路段、中心区安吉大道、万虹公路马甲新庵岭复线建设;建设万虹公路万安至马甲段拓改工程和安吉路延伸工程及路网配套。
  2001年,拓改泉州市重点建设项目万虹公路万安至河市段,投入资金6000万元;拓改万虹公路河市至马甲段、罗溪至虹山段部分路段及河洪公路河市部分路段,投入资金1100万元.
  2002年,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拓改县道310线河市南塘路段、建设万虹公路至施琅陵园段工程。绿化万虹公路万安至马甲及社仔山至曾池公路。
  2003年,拓改县道310线河市路段。投资1600多万元建设朋山岭隧道连接线延伸工程。投资280万元,建成万虹公路6千米路灯。双阳中路完成各项前期工作并动工建设。
  2004—2007年,配合福厦铁路泉州段、朋山岭第二隧道及接线工程建设,建成朋山岭第二隧洞及接线工程。建设滨江大道二期3.6千米。投资7100多万元拓改万虹公路马甲至罗溪段。
  四、高速公路
  沈海高速公路洛江段 起点万安前埭,终点万安杏宅,长3.2千米,区域内未设立互通出口。
  沈海高速公路仙游至金淘段 起点于泉南高速金淘枢纽互通,途经南安市梅山、乐峰、洛江区域罗溪,终点位于洛江区与仙游交界处,全长约37千米,采用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基宽度26米,设计行车速度100千米/时。
  泉三高速公路南惠支线 即环城高速公路一期,洛江段起点双阳新岭,终点双阳后埭,全长5.6千米,路基宽33.5米,双向六车道,在双阳设互通出口,2007年开始前期工作。
  附:主要公路简介
  万虹公路 起点双阳、终点为虹山,编号X304线,全长34.194千米,是洛江区沿海连接山区的一条主要的公路交通要道。从双阳至罗溪路段为二级公路,罗溪至虹山路段为三、四级公路;罗溪至虹山路口为沥青路面,其余路段均为水泥路面。马甲路岭段为印尼金集团投资建设,包括长769米长的金光隧道,该路段命名为金光大道;其余路段为以国家为主投资方式。穿越仰恩大学园区和新庵岭农业大观园。新庵岭2.3千米山岭路段结合地形实际、根据两座山山势分两条线路进行下下行通行,减少大挖大填,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破坏,在路两侧因地制宜进行绿化,其余视野比较开阔、线形比较顺畅路段采用单线路中间设置绿化带隔离上下通行方式,利用自然地理环境、节约用地、确保安全。
  五、公路桥梁
  (一)隧道
  朋山岭隧道及其接线道路工程 朋山隧道位于省道东石线(S307)洛江区境内。该隧道工程计划为A、B隧道。1998年年12月31日,市重点建设项目朋山岭隧道工程动工,该工程总投资7600万元。2000年7月17日,朋山岭A隧道及其接线工程正式建成通车。A隧道长1320米,宽10.5米,净高5.0米,洞内配备排气、消防、供电、照明设施。两端接线公路按交通部部颁二级公路平原微丘标准设计,里程2.86千米,路基宽18米,水泥路面15米。
  金光隧道 位于县道304线马甲与罗溪交界处,全长769米,宽11米,高5米,2006年1月开工兴建,2007年10月1日竣工。全长769米,总投资8000万元。
  (二)桥梁
  1997年后,洛江区境内所建公路桥梁、涵洞全部为石台墩钢筋水泥混凝土永久性桥梁。至2007年底,全区桥梁119座。
  附:洛江区主要桥梁简介
  洛阳桥闸公路桥 位于万安桥(洛阳桥)西洛阳江上游500米处,即国道福昆公路(324线)184千米10米路段。系32孔石拱桥,长211.6延米,桥面宽9.6米(包括人行道各宽0.6米),高8.7米,净跨径5米,设计荷载为汽—1.3万千克,挂—6万千克。1971年7月动工建造,1974年10月1日建成通车,总投资240万元。
  河市桥 位于洛江区河市镇河市村,又名濠市桥、濠溪桥、观音亭桥。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年),由和尚宗爽主持建造,系石趾木梁桥,后因失火被烧毁。明隆庆三年(1569年),俞大猷重建(木桥)。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被水冲毁,知县顾士琦派童豪主持募捐,改建成石梁桥,后毁坏。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施文起重建,后又毁坏。清乾隆七年(1742年),知县江夏胡重修。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和十三年,遭水毁,道光十四年,倪明声、倪清光重建,清道光二十四年竣工。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修。民国27年(1938年),修建泉(州)河(市)公路时,石桥面用混凝土灌缝,铺沙土,限单车道行车。1985年9月,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桥,长76米,可双车道行车。
  龙光溪桥 位于洛江区马甲镇,马(甲)梅(岭)线公路。系重力式石台墩桥,长58.6,宽6米,高16.5米,孔数1孔,净跨径40米,荷载汽-10履带-50,1978年10月竣工。
  仰恩第一桥 位于洛江区马甲镇,马(甲)梅(岭)线公路中段,乌潭水库北岸,横跨山边村溪,距离仰恩第二桥200米处。系3孔石拱桥,长64.7米,宽4.5米,高7.27米,净跨径16米,荷载汽-10履带-50,1987年10月竣工。
  仰恩第二桥 位于洛江区马甲镇,马(甲)梅(岭)线公路中段,乌潭水库北岸,横跨山边村溪,距离仰恩第一桥200米处。系3孔石拱桥,长135.5延米,净跨径31米,1988年3月竣工。
  广桥 位于广桥村,原晋(罗溪)仙(仙游)交界主要交通桥梁,又名拱桥、龙潭桥。建筑形式独特,其拱度2.3米,有“站在桥头看不到桥尾”之称。1985年10月1日,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立碑保护,2003年4月,由市人民政府立碑保护。
  六、客运
  洛江建区前,洛江今域客运情况统计资料缺乏。1984年,泉州市(县级)交通部门开始经营客运,当年客运量2.9万人次,周转量594.9万人次千米。1992年,客运量398万人次,周转量26940.9万人千米。1997年,全区客运班车44辆,总载客位643人,客运量40万人次,周转量1510万人千米。1999年,客运班车103辆,是建区初的2.34倍。2000年,客运量144.8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603万人千米。2001—2003年,全区客运量372.5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5745.6万人千米。2004年,全区客运企业由量的扩展转向质的提高,先后购置大、中、小型普通客车、空调客车、豪华舒适客车,开设直达班车、快速班车、区间班车、支线班车及客运包车等,从“等客上门”到想方设法“引客上门”,增设售票窗口和网点,优惠票价,尽量满足群众商旅需求,提高运输市场竞争能力。随着私家车拥有量增多,可选择的出行交通工具增多。2007年,全区有大、中、小型普通客车、空调客车、豪华舒适客车71辆,客运车辆比1999年减少32辆,客运量167万人次,周转量6420万人千米。
  七、货运
  洛江建区前,洛江今域货运情况统计资料缺乏。民国时期,货运量均由各民营汽车公司自行统计。1957年,泉州市(县级)就开始办货运,1983年,全市货运量15.6万吨,周转量1852.7万吨千米。1992年,全市货运量147.26万吨,周转量18830.92万吨千米。1997年,全区有各种货运汽车480辆,总载吨位669.5吨,货运15.32万吨,周转量1420万吨千米。2000—2003年,货运量309.1万吨,货运周转量26090万吨千米。货运市场竞争激烈,货运企业不断改进经营方式,开拓发展空间,更新运输工具,逐步发展高效低耗的重型货运汽车、拖挂车、集装箱车、危货和保鲜冷藏专用车等车辆。至2007年,全区货运105万吨,周转量8237万吨千米,分别是1997年的6.85倍、5.8倍。
  八、运输工具与场站
  古代洛江今域的交通工具就有扁担、轿舆、牛马车、人独轮车、人力车、手推车等。当代洛江区陆路运输有人力、畜力,人力车、机动车。人力车客运有手拉人力车(黄包车)、自行车、三轮脚踏车。人力货运有肩挑,人力车货运有独轮车、手推(拉)车、自行车、三轮脚踏车。机动车运输有机动板车、拖拉机、摩托车和汽车。公路机动车运输以汽车为主,其他机动车为辅。2000年,全区营运车辆822部,新增运力9.95万千克。同年,兴建罗溪客运站(三级站),更新提高全区客运车辆档次。至2003年,全区有营运货车884辆,实现市区至马甲、罗溪客运主干线4家运输公司松散联合经营。
  九、公路运输企业
  1997年,区内二类维修企业4家、货运企业2家。1998年,洛江区对原个体客运经营者进行整合,洛江顺安运输有限公司和洛江区交通运输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经营罗溪、马甲至市中心的短途客运。1999年,洛江出租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投放运力30部。2003年,经营罗溪、马甲往市区方向的4家客运公司共44部客车实行松散联合经营,统一管理和配客。2005年,洛江区首家汽车驾驶员培训机构泉州鸿铭汽车驾驶员教练有限公司成立,此后陆续成立4家驾培机构。2006年,洛江区政府出台扶持物流货运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当年货运企业增长迅速,新增货运企业6家。2007年,洛江区有客运企业2家,出租车企业1家,货运企业11家,驾培机构4家,客运站1座,二类汽车维修企业5家。
  第二节 水路
  泉州湾在古刺桐港北部,自北而南有洛阳、后渚、法石、蚶江4个支港。洛阳港是袋状的海湾,位于泉州湾北部,洛阳江下游,是泉州湾中的内海。港区距离后渚港3.1海里,经后渚港、晋江下游的蟳埔可至泉州内港,往南转东可至泉州湾口的大、小坠门(岛)。过去内海极深,有“洛阳小海”之称。上有洛阳江,发源于玉州山(699米)的马甲溪,流入泉州湾。唐朝欧阳詹北上时,曾经过洛阳(见《欧阳行周文集》中的洛阳送别序)。宋《九域志》作“乐洋”。可见洛阳之称,由来久矣。洛阳江入海时,波涛汹涌,行人须绕道而行,甚为不便。北宋蔡襄,倡建一座石桥(即洛阳古桥),有46个桥墩,47个桥孔,全部用花岗岩筑成,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
  洛阳港位于洛阳江中上游,是古洛阳小海的主要港口,港道深邃。宋、元时洛阳小海海域为50平方千米。乌屿东北角建有1座石塔,作为海舶通往洛阳港的航标,海商曾云集此港。洛阳小海因上游泥沙冲积和泉州湾海潮的回淤,形成许多泥质海滩,海域逐渐变小,面积27平方千米。深水航道也逐渐向南转移,港区逐渐淤积。1957年后,曾进行改造与扩建,尚有小型船舶抵港,为境内货物中转站之一;港区设置3个简陋码头。20世纪60年代以来因洛阳江上游建水库蓄水,截断江流,港道逐年淤塞。1970年,进行“五一”围垦后,船舶更难进港,现已无船舶抵港。
  吴宅港(今称梧宅)位于洛阳江下游,宋元时期,海舶可通至吴宅港。该乡人元时出国,由吴宅港启航可至古里地闷(印尼东爪哇、帝汶岛)贸易。元《岛夷志略》古里地闷(今印尼帝汶岛)条云:“昔泉之吴宅,发舶稍众,百有余人到彼贸易。既毕,死者十八九,间存一二,尔多赢弱乏力,驾舟随风回舶。”近代,洛阳桥填实259.9米,惠女水库和洛阳桥闸建成,控制大量径流量,梧宅港已变成陆地。后下游今丰泽区城东街道金凤屿社区、惠安白沙、白崎围垦农田,洛阳江纳潮量剧减,航道急剧淤积,只有秀涂至洛阳12.8千米航道仍可通航。
  附:吴宅商人运航纪事
  吴宅商人远航“古里地闷” 汪大渊《岛夷志略·古里地闷》载,泉州吴宅商人远航“古里地闷”的事件。元代的“古里地闷”,即今印尼帝汶岛,是宋代商人不曾去过的地方。吴宅港,即今惠安洛阳港的内港。这是泉州商人从泉州扬帆出海,到东南亚经商,首航帝汶岛,开创中国与帝汶友好往来的先例。吴宅是泉州港的1个支港,一次去印度尼西亚等地贸易就有百人之众,可见当时泉州人到海外经商的人不少。汪大渊《岛夷志略·古里地闷》载:“昔泉之吴宅,发舶稍众百有余人,至彼贸易。既毕,死者十八九,间存一二,而多羸弱,乏力驾舟回舶。”吴宅商人“高帆健舻,疾榜击汰,出没于雾涛风浪中,习而安,不惧也。趋利之多,自昔为然”。吴宅商人到帝汶,一路上历尽艰险。每当“风恬浪息,黄昏之际,则狂魂荡唱,歌舞不已”;夜幕降临后,“添炬辉耀,使人魂逝而胆寒。”吴宅商人到帝汶,带去的货物主要是色缎、青缎、瓷器等,在当地很受欢迎,各项交易也很顺利。但是,由于“古里地闷风俗淫滥”,部落首领又“纵食贪酒色”,睡觉时多不盖被子,一旦受了风寒,染疾者颇多。因此,当地流行一种怪病,人称“阴阳交”,一旦发作必死无疑。到此地贸易的吴宅商人中有许多人也不幸染上“阴阳交”,致“死者十八九,间存一二,而多羸弱”。不久后,幸存的吴宅商人挑选了一个顺风的日子,驾舟返回泉州。吴宅商人远航,尝尽艰辛,汪大渊感慨地说:“吁!良可畏!然则其地虽有万倍之利何益!昔柳子厚谓海贾以生易利,观此有甚者乎!”
  第三节 铁路
  一、漳泉肖铁路洛江段
  1958年,漳泉肖铁路始建,至1997年底全线建成。漳泉肖铁路西起鹰厦线漳平以南20千米的梅水坑车站,向东经漳平市芦芝乡大深村,从安溪县福田乡后坪山处进入泉州市境,经安溪县福德、感德、剑斗、湖头、金谷、凤城、南安市仑苍、美林、石砻,丰泽区北峰、城东,洛江区双阳,惠安县洛阳、螺阳、辋川,至泉港区山腰、前黄、南埔,全长239.194千米。其中洛江段起点双阳院前,终点万安杏宅,全长约2千米,区内未设立停靠站点。
  漳泉肖铁路全线有桥梁136座。其中,洛阳江特大桥全长1308.3米,中心里程170.095千米,地处洛江区和惠安县洛阳镇的洛阳江上,是全线最长的桥梁,为1孔16米先张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和39孔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形梁的特大桥。
  二、福厦高速铁路洛江段
  2007年,动工建设福厦高速铁路。福厦高速铁路从福州火车站引出,经莆田、泉州到厦门站,全长约274.9千米。铁路等级为国家I级,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200千米/时,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普通货物列车120千米/时。设车站17个(含福州、厦门),其中洛江段起点双阳新岭,终点双阳后埭,全长4.1千米,洛江区内未设立停靠站点。
  第四节 管理
  一、管理
  (一)运政管理
  民国9年(1920年),国民政府规定用红绿灯指挥交通,泉州尚无汔车运输,以后各线公路营运,行车安全由民营汽车公司自行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利用标语、图片、幻灯、电影、广播、电视、报刊等进行教育:组织人员上路检查,纠正违章,清除路障,维护交通秩序;1974年3月起,拥有机动车单位实行安全行驶里程记录和考核制度,定期公布。1983年起,开始对福厦公路进行治理,泉州至洛阳路段建成文明示范路。1984年7月,建立泉州东门交通运输联合检查。1987—1992年,泉州市(县级)交警直属大队雇聘60多名退休工人协助交通执勤。1997—2007年,开展大规模安全生产检查238次,查处违章案件5864件,总处罚金额348万元,审批新增营运车辆893部,其中货车888部、总载422.75万千克,客车27部、总载客位294位,其他车辆减少24部。开展机动车维修市场专项整治,规范机动车维修市场,机动车维修和驾驶员培训行业发展安全有序。2007年,全区拥有二类机动车维修企业5家,三类机动车维修企业36家,从业人员198人,维修行业年产值达358万元;驾驶员培训机构2家,驾练车31辆,年培训驾驶员1500人。
  (二)路政管理
  洛江今域建区前,洛江今域的公路均为土路,路面铺撒一层细砂,平时由泉州市(县级)公路局养路班进行路面管理,路边排水沟清除养护。建区初期,着重做好万虹公路的路政建设和路政管理,严格控制和取缔公路两侧的违章建筑,查处违章搭盖9处、106平方米;占道作业16处、201平方米;清理堆积物55处、1263平方米;摆摊设点12处,75平方米,杜绝“三乱”行为;收缴不规范线路牌245块,处理群众举报25起。
  2000年后,以专项整治和“反超限”为重点,开展路政法规宣传工作,加大整治力度,推进路政管理规范化,出动宣传车41车次,散发宣传资料4450份,上路巡查约2329人次,查处各类路政案件785起,超限超载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路产路权得到切实保护。开展打击车辆外挂专项整治,不定期组织执法资人员上路巡查,对查扣到的外挂欠费车辆,移交公路稽征部门处理,建立联合打击的长效机制,成效较显著。2007年,组织执法人员连续上路巡查12天,出动95人次,查扣违法车辆(证)12部,补交公路规费2.4万元,罚款1.2万元。
  (三)交通规费征收
  民国16年(1927年),路权专营的以自修自养为主;路租经营的得缴纳养路费。民国29年(1940年)1月起,养路费率定为货车吨千米0.12元(法币),客车座千米0.016元,小客车座千米0.08元,1950年7月,按大米折价计征,大型车每月60—200千克,小型车30—100千克。1985年4月起,按核定载重计征,每月吨115元(人民币),党政机关、团体、学校、卫生、城建车辆减半。1990年1月,调整为月客车吨160元,货车吨140元
  建区后,为整顿运输市场、加强交通规费征管工作,筹集公路建设和交通事业发展资金,根据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洛江区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凡属本区管辖范围内的客、货运输车辆一次性交清全年交通规费者,按8个月计征;一次性交清半年规费者,按4个月计征;农用车及轮式拖拉机一次性交清三个月规费者,按2.5个月计征;手持拖拉机及后三轮摩托车一次性交清全年规费者,按6个月计征;以上车辆逐月缴费者按正常标准计征。1997—2007年,洛江区交通局组织人员到乡镇设点征收交通规费,加强路检路查,确保交通规费及有关税费应征不漏,完成征收交通规费和协征各种税费约5416.62万元。其中,养路费843.52万元,运管费768.9万元,货运附加费126.62万元,代征税收3093.94万元,其他税费583.64万元。
  (四)稽查
  建区前,稽查工作由鲤城区交通局稽征所负责稽查工作。建区初期,洛江无牌无证车辆较多,交通税费漏交情况严重。交通主管部门健全车辆档案,组织执法人员上路检查,查处非法营运及客运过程中“宰、甩、卖”等不法行为,通过打击货车非正常外挂、治理货车超限运输、查处无证经营等行动规范客货运市场,1997—2007年,稽查出巡16780人次,查出违章车辆4230部,二轮摩托车14320部。
  1997—2007年,洛江区春运均保持着2万多名民工流、1万多名学生流、7万—8万名的游客流的客流量。区交通局作为春运牵头单位,与发改局、工商局、行政执法局、农水局及交警大队等部门协同合作,把好运输市场准入关、车辆技术关、从业人员资质关,加强客动站场监督,严厉打击非法售票点和非法营运行为,维护运输市场秩序,保持春运安全平稳态势。
  二、管理机构
  1997年10月,洛江区交通局成立。1998年1月,洛江区交通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成立,挂靠区交通局。同年9月,区编委会核定区交通局内设秘书科、计划财务科、工程建设科、公路路政管理科,行政编制8名,其中科级职数3名,股级职数4名,机关工勤事业编制1名。2002年8月,下属事业单位区交通运输管理所机构正式获区编委会批准,编制13名。同年,区党政机构改革,洛江区国防动员委员会交通战备办公室挂靠区交通局,洛江区交通运输管理所更名为洛江区运输管理所,加挂洛江区地方海事处牌子。2007年,区交通局内设办公室、工程建设股、公路路政管理股,编制10名;下辖事业单位洛江区运输管理所,内设综合股、运政股、安全维修股、稽查股(与局公路路政管理股合署)、征收股、河市运输管理站,罗溪运输管理站,编制15名。
  第二章 邮政
  第一节 邮路
  一、建区前邮路
  民国38年(1949年9月31日止)秋,泉州通往洛江今域的邮线有泉州—河市,邮程23千米,逐日班,脚夫挑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沿用旧邮路。后逐渐形成省地(市)间干线邮路、地县间干线邮路、县内干线邮路、农村投递路线和市区投递路线,构成完整的邮路网。1971年1月,罗溪、马甲、河市、双阳4个农村支局(所)划归泉州市(县级)邮电局,设立6条自行车邮线,单程182千米;4条步班邮路,单程78千米。另外还有亦工亦农邮路3条,单程95.4千米。
  河市—新吉,单程49千米,自行车邮运线,沿途9个村;
  河市—阳江,单程30千米,自行车邮运线,沿途6个村;
  河市—庄田,单程5千米,自行车邮运线,沿途3个村;
  马甲—新南,单程41千米,自行车邮运线,沿途7个村;
  马甲—新生,单程22千米,步班,沿途8个村;
  双阳—南山,单程47千米,步班,沿途2个村;
  双阳—朝阳,单程2千米,步班,沿途2个村;
  罗溪—双合,单程47千米,自行车邮运线,沿途7个村;
  罗溪—虹山,单程10千米,自行车邮运线,沿途8个村;
  罗溪—建兴,单程7千米,步班,沿途2个村。
  至1992年,罗溪、虹山、马甲、河市、双阳、城东等乡镇共14条投递路线,乡村邮递员13名,单程为708.5千米,逐日班投递到户。
  二、建区后邮路
  洛江邮运主要以汽车运输邮件至泉州邮区中心局经转各地,邮线有:
  泉州—万安—双阳—河市—马甲—罗溪—泉州,邮程126千米,逐日班早班;
  泉州—万安—泉港—泉州,邮程174千米,逐日班午班;
  泉州—惠安—双阳—河市—马甲—罗溪—泉州,邮程185千米,逐日班午班;
  泉州—万安—双阳—河市—马甲—罗溪—南安码头,邮程156千米,逐日班晚班。
  第二节 投递线
  一、汽车邮运线
  万安—医高专,路程8千米,汽车邮运线,沿途8个大户;
  马甲—仰恩大学,路程6千米,汽车邮运线,沿途3个大户。
  二、摩托车邮运线
  万安—桥南社区,路程10千米,摩托车邮运线,沿途3个社区;
  万安—塘西社区,路程16千米,摩托车邮运线,沿途5个社区;
  万安—景明花园,路程14千米,摩托车邮运线,沿途3个小区;
  双阳—阳江,路程26千米,摩托车邮运线,沿途4个社区;
  双阳—朝阳,路程21千米,摩托车邮运线,沿途4个社区;
  河市—南塘,路程36千米,摩托车邮运线,沿途15个村;
  河市—霞溪,路程18千米,摩托车邮运线,沿途7个村;
  马甲—四甲,路程45千米,摩托车邮运线,沿途6个村;
  马甲—新建,路程41千米,摩托车邮运线,沿途7个村;
  马甲—祈山,路程32千米,摩托车邮运线,沿途5个村;
  马甲—彭殊,路程37千米,摩托车邮运线,沿途5个村;
  罗溪—镇政府,路程12千米,摩托车邮运线,沿途2个村;
  罗溪—洪泗,路程51千米,摩托车邮运线,沿途9个村;
  罗溪—虹山,路程79千米,摩托车邮运线,沿途11个村。
  三、自行车邮运线
  万安—洛江区政府,路程3千米,自行车邮运线,沿途3条路。
  第三节 业务
  洛江邮政分局是泉州市洛江区唯一承担邮政社会普遍服务、党政机要通信、应急邮政通信、农村邮政通信等重要任务的公众通信企业。除经营函件、包裹、汇兑等传统业务外,主要经营范围还包括:邮政储蓄、特快专递、集邮、商函广告、报刊图书、邮购,此外还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积极介入代理电信、代理保险、代理证券等新领域。2007年洛江邮政总收入达到1508.53万元。
  一、函件
  (一)内地函件
  内地有信函、明信片、印刷品、挂号邮件、商函信函、邮资企业明信片、邮送广告、邮政代投广告。寄递方式有陆运、水运、航空。洛江年均交寄50多万件。1999年3月1日、2006年11月15日,国家物价局、邮电部联合通知,为改变邮政资费长期偏低,邮政企业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的状况,决定调整邮政资费。1996年,信函每重20克或其零数,不分本埠外埠均为0.50元;明信片0.40元,印刷品每重100克或其零数0.30元,盲人读物按水陆路平常邮件寄递免费。1999年,信函首重100克内每重20克,本埠0.60元,外埠0.80元;明信片0.60元,印刷品首重100克本埠0.30元,外埠0.60元。2006年,信函首重100克以内每重20克,本埠0.80元,外埠1.20元;明信片0.80元,印刷品首重100克本埠0.40元,外埠0.70元。2007年,继续执行2006年资费标准。
  (二)国际及港澳台地区函件
  1991年后,国际、中国港澳台地区函件主要业务种类有信函、明信片、印刷品、小包、盲人读物、邮简等。是年7月,寄往中国台湾省函件开办收寄大陆的航空挂号函件业务,寄来的函件,一律按港澳地区发来的同类函件投递。1997年,信函每重20克或其零数,国际2.20元,其中,亚太地区1.90元,明信片1.30元,印刷品1.50元;中国港澳台地区0.60元。2007年,信函每重20克或其零数,国际5.00元,其中,亚太地区3.50元,明信片4.50元,印刷品4.00元;港澳台地区1.50元。
  二、包件
  (一)内地包件
  分为民用普通包裹、快递包裹、保价包裹、航空包裹、商品包裹。月交寄量5多万件。1999年3月,包裹资费调整,每500克为一计费单位,按寄递里程分区核定,每件加收挂号费2元,保价费1%。2007年9月,包裹资费又作调整,每500克为一计费单位,按寄递里程分区核定,每件加收挂号费3元,保价费1%。
  (二)国际及港澳台地区包件
  1999年3月,小包100克及其以下,国际7.80元,中国港澳台地区4.40元。2001年11月,国际、中国港澳台地区包件资费调整,改为一国(或地区)资费由起重1000克和每续重1000克两部分构成,收寄时须按起重资费+续重资费×包裹续重重量计算收取。
  三、汇兑
  1996年12月,修订的汇费每汇1元(不足1元按1元计算)汇费0.01元,每笔汇款汇费最低1元。1999年3月,调整后的汇费为每汇1元收0.01元,每笔汇款汇费最低2元,最高50元,附言费每个汉字1.10元。退款、改汇、挂失每笔2元。
  四、集邮
  邮票是由国家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邮资凭证,是一种具有宣传、传播和收藏功能的特殊商品。构成邮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邮票铭记、邮票面值、邮票图案。集邮商品包括邮票、集邮品、集邮用品和集邮工具。洛江集邮业务年均收入50多万元。
  五、报刊发行
  洛江区邮政发行业务的范围包括报刊发行、图书音像制品批发零售等,具有全国规模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报刊发行业务,形成比较规范的业务处理流程。洛江报刊收订流转额年均达300多万元。
  六、快递
  (一)国内业务
  EMS是万国邮政联盟开办的一项特殊的邮政服务业务,受各国法律保护,享有航运和海关验关优先权,其宗旨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信函、文件资料和物品的收寄、运输和投递工作,是最迅速、最安全的邮政特种业务,服务宗旨是:迅速、准确、安全、方便,主要体现在“特”—专人收寄、专门机构处理、11185电话上门服务等;“快”—运用最快的运输工具、最优先的邮运路线、进行邮件传递;“专”—专人收寄、专门机构处理、专车投递、直接运送到收件人手中。洛江年均交寄量为15万多件。
  (二)民营快递
  1998年,洛江区境内民营快递企业从诞生之日起,采取与传统邮政业完全不同的运作模式,它以工商、金融、贸易、海运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商务文件、小包裹为传递内容,每件价格10—25元,小件包裹的起步价格是15元。各快递企业采取“门到门”的服务方式,承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寄递任务。2000年后,境内快递业快速发展,出现许多“加盟”“连锁”企业。绝大部分民营企业的业务集中在本省福厦漳泉沿海地区。业务量大幅上升,但价格利润从以往的1千克货1元降至2006年的0.7—0.8元。一些无照公司用低价承揽快件,低价竞争使快递企业利润下降;同时,快件迟送而引发的消费者投诉案件也不断增加。至2007年,圆通速递、申通快递、顺丰速运均网点多、价格相对便宜、运输速度快,宅急送快递偏重于大件货物、但网点少。
  第四节 机构
  一、罗溪邮政分局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里人开办邮票代售处。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在赖厝街开办邮政代办所。1955年2月,改为邮电所,1958年改为晋江县罗溪邮电支局。1971年1月,划归泉州市(县级)邮电局。除国际包裹外,办理全套邮电业务。
  二、河市邮电支局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月,开办河市邮政代办所,属厦门总局管辖。1954年改为邮政营业处,1962年12月改为晋江河市邮电支局。1971年1月,划归泉州市(县级)邮电局。1983年,降格为邮电所。1992年2月,又改称邮电支局,除国际包裹外,办理全套邮电业务。1993年后,在炉田村新建邮电大楼1幢,占地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5780平方米。
  三、马甲邮电支局
  1952年,开设马甲邮政代办所,隶属河市代办所。1953年改为邮政所。1956年改为邮电所。1971年1月,划归泉州市(县级)邮电局。1992年2月,改设邮电支局,除特快专递、国际包裹外,办理其余邮电业务。
  四、洛江邮电支局
  2000年3月,洛江邮政分局成立。至2007年底,员工92人。全区拥有5个邮政支局所(万安、双阳、河市、马甲、罗溪)、2个邮政速递分部(万安、双阳)、12个代办网点(虹山、大深埔、双溪口、仰大旧区、仰大新区、霞溪、塘西、吉源、杏宅、海都、洋坑、白洋)、65个邮政便民服务站(罗溪11个、马甲15个、河市8个、双阳9个、万安22个)、拥有城乡投递路段17条(万安5条、双阳2条、河市2条、马甲5条、罗溪3条)、67个接转点(罗溪22个、马甲23个、河市22个)、48个信箱信筒、15个海西报刊亭,服务范围遍及洛江区各乡镇(街道)。
  第三章 通信
  第一节 业务
  一、固定电话
  1956年,罗溪、河市设立农村电话交换点,1958年马甲安装农话交换点。至1965年,境内实现社社有总机,队队通电话。1971年1月,罗溪、马甲、河市、双阳4个邮电支局(所)划归泉州市(县级)邮电局时有农话交换点4个,交换机4部,总容量130门,用户48户。1986年,程控电话开通,1992年12月,境内程控电话扩容改制工程割接开通并网运行,电话号码由5位升为6位,全境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
  1994年3月6日,境内固定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电话本地网化后,电话号码统一升为7位。
  1997年后,市内电话业务增加无条件转移呼叫、遇忙记存、无应答转移、遇忙转移、来电显示5个服务项目。
  2000年1月,中国联通开通IP电话(又名宽带电话或网络电话)。它是在因特网上采用数字压缩和包交换技术传输语音,联通IP电话网提供国内、国际长途IP电话及IP传真业务,可通达全国172个大中城市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年3月21日,根据福建省通信管理局、省物价局《关于调整固定本地电话资费标准的通知》精神,固定电话按国家新资费标准和改革后计费执行。8月18日,中国电信洛江分公司推出的“泉灵通”公众无线环路无绳电话,“泉灵通”以话费低廉、绿色环保在辖区迅速走俏,同时,利用与“泉灵通”的网络互补优势,开发经营“泉灵宝”多功能信息寻呼业务。同年“泉灵通”用户5000多户,同时,全区实现村村通电话、镇(街道)通数据通信。
  2002年,在“5·17”世界电信日,中国电信洛江分公司开办“家家E”固定电话短信业务,推出“一号通”、移机不必改号、听广告免费打电话等新业务。此后,又陆续推出8163、8169、N—ISDN等包装型业务。开发“泉灵通”电话、“泉灵通”充值卡业务和“泉灵通”月月抽奖等促销活动,激活通信市场。
  2004年5月23日,全区固定电话号码进入7至8位并存期。同年8月8日,本地网电话号码升为8位。同年9月27日,“泉灵通”短信实现全国互发,“泉灵通”短信业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005年1月,“泉灵通”短信实现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全国互通;6月15日,泉州市分公司推出“泉灵通”机卡分离业务。是年,实施SHLR(智能用户数据库)固定电话网智能化改造。
  2007年,市区固定电话户及辖区农村部分固定电话户均普及率再创新高。
  二、移动电话
  1995年,在洛江始建GSM基站8个,覆盖万安街道主城区及双阳、河市、马甲、罗溪、虹山5个乡镇的镇区所在地的覆盖。
  2000年,将重点放在农村行政村的信号覆盖提升上,新建GSM基站6个,直放站2个,洛江区移动基站总数40个,形成覆盖全区76%行政村的移动通信网络。
  2001年,新建GSM基站8个,直放站3个,形成覆盖全区80%行政村的移动通信网络。
  2002年,新建GSM基站6个,直放站2个,开通技术领先的2.5代移动通信系统--GPRS系统,移动通信网络覆盖85%以上的行政村,为客户提供无线宽带上网,移动通信多媒体服务。
  2003—2004年,新建GSM基站14个,边际网基站3个,室内覆盖系统2个,搬迁基站1个,完成直放站建设4个,完成洛江主城区100%覆盖,95%行政村覆盖。
  2005—2006年,新建GSM基站16个,边际网基站3个,室内覆盖系统2个,搬迁基站2个,完成直放站建设5个,完成洛江主城区100%覆盖,行政村100%覆盖。
  2007年,新开通GSM基站17个,其中新建站15个,搬迁站2个,直放站5个,洛江区移动基站总数101个,总载频数1004块。
  同年,中国移动通信、中国联通2家运营商在辖区的信号覆盖率迅速提升,主要商业区、办公区、住宅区、交通干线、旅游景点、电梯等基本做到无缝覆盖。
  三、无线寻呼
  1999年7月,原泉州市电信局的寻呼业务并入中国联通泉州分公司。
  2000年9月,中国联通泉州分公司拥有联通寻呼和联通国信寻呼两个寻呼网。有无线寻呼发射基站70个、频点13个,拥有国内领先、性能优良的120万门全自动全省联网寻呼系统和280M全国联网寻呼系统,服务功能涉及人工与自动、中文与数字、多种速率兼容等多种通信手段。服务种类包括“126/127、128/129”省网寻呼,“198/199”全国网寻呼和可提供实时股票行情、综合新闻、生活百科等20多类信息的信息通,还有可提供荟萃电子邮件、股票资讯、电子杂志、个人商务处理、中文寻呼五大功能的个性化信息终端产品——信息宝典。同年12月20日,泉州电信多功能寻呼系统开通。该寻呼系统采用深圳云海计算机通讯有限公司的产品,初期容量20万门,单频点25个基站,具有除传统寻呼功能外的网上寻呼、股标点播、话费通知、查询等新业务功能。是年,辖区联通寻呼用户满意度高。
  2001年,联通寻呼业务利用综合业务优势,推出如意呼、泉州呼等新业务,使其成为业务收入新的增长点。
  2002年,随着移动电话的进一步发展,辖区无线寻呼用户快速下降。2004年后,辖区无线寻呼业务退出市场。
  四、互联网接入及应用
  1997年建区后,辖区拨号“163”进入互联网用户迅猛增长。
  1999年7月,泉州市电信局与华侨大学签订《泉州电信公用信息服务网与华侨大学校园网络实现互联协议》,推动境内互联网建设。同年9月,泉州本地网宽带多媒体通信工程建成。该网络包括AscendATM交换机、AlcatelADSL接入、SGI服务器等三部分,支持视频点播、网上广告等业务的服务器6台。同年,辖区电信网上用户发展迅速。同年,中国联通泉州分公司在辖区开通数据通信和互联网业务。
  2000年10月,泉州联通开通165公众数据网(DNUNINET)业务。它是中国联通数据网平台上组建的综合业务网,采用IP+ATM组网模式,具有高带宽、大容量、全业务、全互联的特点,在北京、上海、广州设有国际出口,可提供电信级的语音、数据、图像等多种服务项目,实现全国漫游业务,具有拨号上网和专线接入上网功能,为辖区中小企业提供虚拟主机业务、主机托管业务。同年,电信部门开通“8163”“8169”上网直通车业务。该业务无须申请账号、无须密码,很快成为辖区市民上网的主要方式。是年底,电信宽带开始接入居民小区。同年,辖区的IP网(包括“163”“169”“8163”3种)用户数较大。许多用户通过电信“8169”网上炒股直通车进行网上股票实时交易。
  2002年12月,电信部门开展“数字化社区”建设,部分新建、在建小区均与房地产开发商达成宽带建设合作协议,通过电信ADSL、LAN等不同方式实现宽带接入。
  2003年5月,电信部门推进“校校通”工程建设,开发学校宽带市场。
  2007年,电信部门推出“我的E家”品牌。
  第二节 机构
  一、洛江区电信局
  2006年12月正式成立福建省电信有限公司泉州分公司洛江区电信局,2007年1月更名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分公司洛江区电信局,内设市场部、综合部(财务、工会、网络)2个职能部室,下设城东、万安、河市、马甲4个电信分局。
  二、中国移动经营机构
  2007年前,丰泽移动通信公司在洛江万安开发区设一个营业部。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