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房地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103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房地产业
分类号: F293.33
页数: 4
页码: 122-1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8年前后进行产权登记,1981年恢复产权登记工作,1982年开展泉州市房地产普查,2006-2007年对最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进行调查。房地产企业数量、从业人员增加,房产开发由中小项目发展到大盘项目,主营业务收入逐年增加。物业管理方面,设立业主委员会的小区数量逐年增加。
关键词: 产权登记 房地产普查 房地产企业

内容

第一节 房产普查
  1998年之前,曾经开展产权登记。民国32年(1943年)、民国33年(1944年)、1952年、1953年及1957年的房屋产权登记,主要是在城区开展。“文化大革命”期间,产权转移,变更的登记制度中断。1981年,恢复产权登记工作。1982年,组建泉州市(县级)房地产普查测量队,开展全市房产普查。1987年,鲤城区土地局成立。1989年,房产普查在全市展开。1998年1月始,对全区职工家庭住房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发放住房普查表1000多份,对回收的数据进行分析汇总。2006—2007年,两次对最低收入、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进行调查摸底。经调查核实,确定属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即户均建筑面积45平方米以下且人均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下的最低收入家庭有39户,按规定的面积控制标准与原有住房面积之差给予租金补贴,年发放金额1.76万元。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
  一、房地产企业
  (一)企业单位数
  2004年,全区房地产企业36个。其中,房地产开发企业20个,物业管理7个,中介服务1个,其他房地产8个。2007年,全区房地产企业44个,比2004年末增加8个。其中房地产开发企业20个,物业管理企业9个,其他房地产15个。房地产开发企业三级资质3个,四级资质2个,暂定四级资质9个。
  (二)从业人员
  2004年,全区房地产业企业的从业人员404人。其中,从事房地产开发263人,物业管理90人,中介服务5人,其他房地产业46人。2007年,全区房地产业企业的从业人员880人,比2004年增加476人。其中房产开发业653人,物业管理企业105人,其他房地产122人,分别比2004年增加432人、26人、76人。
  三、房产开发
  1997—2007年,洛江区房地产开发从早期中小项目开发阶段进入大盘项目、高层住宅项目开发阶段,全区房地产投资14.46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为85.7万平方米。1998年,由泉州洛江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吉源花苑(一期)动工建设,成为洛江房地产开发的样板工程,带动一批房地产开发企业如“隆泰”“益添”“百希达”“汉唐”“美尔奇”“万祥”等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进驻。1999—2007年,先后开发吉源小区、琯头商住楼、首富商城、侨福四季花苑、万荣公寓、万源花苑、万祥商厦、翡翠山庄、美尔奇花苑、汉唐商城、五金商城、金威颐园、祥光花苑、武夷花苑、景明花园、华景仁居、东方星城(一期)、华盛嘉园、东辰大厦、信亿花园、东明商厦、阳光美尔奇马甲鸿盛楼等楼盘,但这些楼盘的建筑面积均在10万平方米以下,最小的建筑面积只有1.01万平方米。随着城市东扩、大坪山隧道贯通、城东片区开发、“一场一馆”建设、泉州市第一医院迁建机遇,洛江区房地产开发价值得到提升。2007年,全区房地产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21866万元,比2004年增加2817万元。其中,房地产开发、代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业10059万元,居民自有住房服务11807万元。
  附:部分住宅小区和商住楼简介
  嘉琳广场 位于324国道接近洛阳桥旁,项目占地24.9公顷,规划有74栋2—3层的别墅、18栋31—33层的高层住宅以及一栋4层大型商场,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
  阳光国际广场 位于安吉路和万荣街交叉口,该项目占地2.27公顷,规划有5栋30多层的高层住宅并将引进大型商场。广场占地2.3公顷,由一座商业裙楼及5栋住宅塔楼组成,商业与住宅之间由架空层分隔,塔楼最高达120米,为洛江区第一高楼;商业经营面积1.8万平方米,室外广场近0.8万平方米。
  汇龙·大江盛世 位于洛江中心区风景秀丽的洛江边,北至万福街以北,南至万兴街以南,东临洛阳江边,总用地13多公顷,由六个地块组成,总建设规模约55万平方米。第一期即将开发的由4个地块组成,占地约8.67公顷,分为A、B、C、D区4个组团,D区包括1幢通廊式高层住宅建筑;C区包括10幢板式高层住宅建筑,2层商业建筑;B区包括7幢板式高层住宅建筑,2层商业建筑;A区包括4幢高层住宅建筑,1层商业配套(含小区配套),建设总户数2383户,开发面积约为38万平方米,由26栋12—26层的小高层及高层建筑组成。
  第三节 房产管理
  历代官府对房地产交易均以课税形式给予合法化,东晋有“值税”,北宋有“印契”,明清以“契税”,民国时期以“验契发证”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洛江区境域地面主要是农田菜地、龙眼树地或杂荒地,房屋建设错落不整,建筑质量低。20世纪50年代始,由政府投资和国营企业投资进行公有房屋建设,首先投建国营工商贸用房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服务用房。集体经济组织的公房建设也随之发展,还有旅外华侨也参与捐建医院、学校用房。期间有建设职工宿舍。1951年,进行房地验契,即对“白契”按值补纳9%的契税,发给“公定买契纸”;对“红契”验讫加盖、估值,核定税额以备开征。此后,贯彻政务院颁布的《契税暂行条例》,对房产产权转移前的买卖、典当、赠予、交换、审批办理,契税率定为:买卖征6%,典当征30%,赠予现值征6%,交换按不等价差征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城乡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加快。1979年,开始逐步有计划进行公房建设。1987年,市房管局按折旧费、修缮费、管理费、租金、保险费5项因素,拟将住房租金调整为每平方米1.05元,呈市政府审批。同年11月7日,市建委、物委和建行联合发出通知,规定商品房的价格标准,包括成本费、经营管理费、利润部分。1997年底,开展房改售房工作。至2007年底,全区41个单位的干部职工计334人参加房改,出售公房面积4.49万平方米,回收售房款557万元:支付27个单位的干部职工计132人购买经济适用房申请的住房补贴174万元,补充财政住房公积金支出150万元。
  第四节 物业管理
  2003年9月1日,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境内全面贯彻落实《物业管理条例》,作为物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凡在洛江辖区范围内从事物业管理业务的单位,取得资质证书,方能从事物业管理。对物业管理企业的资质等级进行审定,区别物业管理公司的等级,使之与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同年,汉唐商城业主委员会成立。2004年,美尔奇花苑业主委员会、万荣公寓业主委员会成立。2005年,吉源小区业主委员会、五金商城业主委员会成立。2006年,万源花苑业主委员会成立。至2007年底,全区建成入住的小区9个,共有物业管理企业7个,物业管理人员105人。其中,成立业主大会并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的小区有6个。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