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村镇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09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村镇建设
分类号: TU984
页数: 2
页码: 117-1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洛江今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加速了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道路建设和教育卫生方面。各乡镇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特别是在马甲镇和双阳镇。规划管理也得到了加强,促进了经济发展。
关键词: 基础设施建设 道路建设 教育卫生

内容

洛江今域的河市、马甲、罗溪和虹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民国政府几乎没有投入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在各乡镇建造简易的政府办公场所,修建乡镇间简易土路、桥梁、中小学和卫生所。改革开放后至建区前,洛江今域的经济建设全面提速,提出“要致富,先修路”,期间,洛江今域乡(镇)的道路已达到“三级公路”标准,各乡(镇)到达临近村庄的道路也几乎用水泥硬化。1997年,规划管理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河市片区;办理洛江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二期)的用地手续,其中,标准厂房用地面积5.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94万平方米;配合测量河市、马甲、罗溪等镇村300多户农民申报宅基地私房建设的测量制图工作;
  2000年,作为泉州市小城镇建设试点的马甲镇,新建6幢商住楼,面积7700平方米,铺设街道3条总长410米。推进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建成琯头村、仰恩村等精品工程。建成马甲供水I期工程并投入使用,投建万安引水工程及双阳供水工程,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和供电体制改革。
  2001年,马甲镇区新建商住楼2幢4000多平方米,双阳镇“侨居工程”建设商品楼2幢5000多平方米。完成仰恩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投入资金2023万元,拆旧1.44万平方米,建新2.89万平方米。制定出台《办理洛江区常住户口暂行规定》,放宽城镇入户条件。
  2002年,双阳镇建设侨居工程楼房1幢5000多平方米,农贸市场主体封顶。河市镇完成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泰源溪堤100米改造,新建商住楼5幢1万平方米。马甲镇以仰恩大学扩建为带动,新建商住楼6幢1.7万平方米。罗溪镇完成镇区总体规划及农民街两侧环境改造,着手规划白银新街。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投入资金1700多万元,拆旧2.32万平方米,建新1.82万平方米。6个宽裕型文明村通过市级验收。
  2003年,完成马甲自来水厂扩建工程、仰恩大学供水专线建设。马甲、罗溪两座3.5万伏变电站建成,投资580多万元。双阳镇建成农贸市场及侨居造福工程(第四期)2幢5500平方米,新建商品房4000平方米,河市镇建成中心镇区总体规划调整及对河市镇区段河床清障并改造500米溪堤。马甲镇建成安置房、商住楼16.1万平方米、顺安车站和凤栖酒楼。罗溪镇启动白银新街建设。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投入资金近9000万元,拆旧10万平方米,建新16万平方米。创建21个宽裕型小康村居,其中5个宽裕型文明村受到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
  2004年,双阳镇建设侨居造福工程6800平方米,商住房3.5万平方米;河市镇完成溪堤改造800米;马甲镇完成商住房9000平方米及仰恩大学附中安置房1.8万平方米建设;罗溪镇完成商住楼1万平方米建设;虹山乡完成申北公路拓宽硬化。全区“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共投入4600万元,拆旧3.66万平方米,建新5.29万平方米,创建1个宽裕型小康镇、24个宽裕型小康村、11个宽裕型文明村。
  2005年,河市镇庄田泰源路动工建设,拓改硬化虹山三元坑至罗溪广桥道路。新建镇区商住楼2.5万平方米。“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投入2700万元,拆旧3.77万平方米,建新4.14万平方米,创建3个宽裕型小康镇、30个宽裕型小康村、7个宽裕型文明村,实现宽裕型小康区目标。创建福建省宽裕型小康(县)区,除虹山乡外,所有镇、街道达到泉州市宽裕型小康镇标准要求,全区85个村(居)中,泉州市宽裕型文明村(居)占72%,泉州市宽裕型小康村标准占93%。
  2007年,全区建成镇区商住楼1万平方米、安置房1.2万平方米。完成河市溪堤整治、马甲自来水厂扩建、罗溪白银新街建设、虹山入口路段拓改等项目建设。
  至2007年底,全区乡镇均完成规划编制工作,57个村庄完成“六图一书”规划编制;全区67个村庄,进行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24个,占总数35%。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