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城镇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096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城镇建设
分类号: TU984
页数: 4
页码: 116-1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2年至2007年,洛江区进行了大量城市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并完成了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实施了村镇建设和改造项目。
关键词: 城区建设 市政道路 供水

内容

第一节 城区建设
  一、城区街道
  1992年5月,万安工业开发区动工建设,规划园区、建设基础设施(“五通一平”等)、完善园区配套。1994—1996年,建成万福街、万荣街、万盛街、安达路等道路。2002年,中心城区面积3.3平方千米,主要街道有安吉路、万荣街、万福街、吉源街、吉源东路、安达路、凤冠街等。2003年,建成中心区安吉大道二期700米及两条市政道路500米。2004年,建成阳新街、朋虹街。按市政道路城市II级标准投资4100多万元,建设朋山岭隧道连接线延伸工程、双阳中路拓改工程、安吉大道三期建设;投资3500万元建设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市政配套设施。2005年,命名双阳“镇改街道、村改社居”及第一批街路。2007年,建成安顺路及万兴街等市政道路及滨江路一、二期等主次干道。同年,全区市政道路建设总里程近55千米。
  附:
  安吉路 起点为南起大坪山隧道出口,北至城东39号路,长度5007米。道路宽度50米,其中:3米中央绿化带,两侧各11.5米车行道,各2米绿化隔离带,各4.5米非机动车道、4米人行道。水泥砼路面,软基段为沥青路面。工程总投资9626万元。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设计,建设单位为泉州市城建国有资产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分别为深圳市政工程总公司、蚌埠市市政工程公司、中铁十七局集团远通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分别为泉州市工程建设监理事务所、福建泉州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2002年12月15日开工,2004年1月20日竣工。
  一、照明
  1997年,对万兴街、科技园内的路灯进行重新改造,此后安装琯头至双阳连接线、万虹公路路灯以及新建双阳中等路灯。至2007年,市政道路的路灯里程45千米。
  三、供水
  1996年6月,建成万安水厂,日供水3000吨。万安中心城区由万安水厂供水。2005年7月,万虹公路两侧,双阳、河市片区供水管网并入泉州市供水管网,由泉州市自来水公司供水,城区供水普及率达到99%。
  四、排水
  至2007年,全区建成污水管网67千米,其中万安片区23千米,双阳片区16千米,塘西工业区6千米,滨江大道一、二、三期7千米,洛江经济开发区10千米和河市镇5千米。万安片区污水进入城东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五、供气
  1997年,进行天然气推广使用前期准备。至2007年,埋设1.7千米管径300毫米主输气管道、900米管径200毫米支输气管道埋设,覆盖嘉琳广场、吉源小区、翡翠山庄、冠亚东方星城、万祥假日公寓、武夷花苑、大江盛世、阳光美尔奇等新建、在建小区。
  六、公共交通
  建区前,公交线路有10路、11路、13路。1999年10月,增加19路(鲤城金山小区至洛江桥南)。2005年4月,增加36路(泉州清蒙工业区至洛江经济开发区)。2007年7月,增加26路(丰泽西湖公园经洛江至丰泽金屿社区)。
  七、城区绿化
  1997—2007年,建成城区绿化覆盖面积136.7万平方米,其中单位庭院绿地31.1万平方米,住宅小区绿地10.5万平方米,公共绿地3.8万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地18.6万平方米,防护绿地19.0万平方米,生产绿地52.2万平方米,其他绿地1.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4.18%,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43平方米。
  八、环境卫生
  1997—2006年,每年清理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及建筑垃圾1万吨。2007年,清理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及建筑垃圾约3万吨,垃圾处理率到达99%。建成垃圾转运站5座,投入资金1350万元;设置垃圾屋45座、果皮箱3500个,购置人力三轮车165部,农用车12部,中心城区建设二类、三类公厕各2座。洛江区粪便处理由泉州市环卫处集中统一处理。
  第二节 村镇建设
  洛江今域的河市、马甲、罗溪和虹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民国政府几乎没有投入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在各乡镇建造简易的政府办公场所,修建乡镇间简易土路、桥梁、中小学和卫生所。改革开放后至建区前,洛江今域的经济建设全面提速,提出“要致富,先修路”,期间,洛江今域乡(镇)的道路已达到“三级公路”标准,各乡(镇)到达临近村庄的道路也几乎用水泥硬化。1997年,规划管理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河市片区;办理洛江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二期)的用地手续,其中,标准厂房用地面积5.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94万平方米;配合测量河市、马甲、罗溪等镇村300多户农民申报宅基地私房建设的测量制图工作;
  2000年,作为泉州市小城镇建设试点的马甲镇,新建6幢商住楼,面积7700平方米,铺设街道3条总长410米。推进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建成琯头村、仰恩村等精品工程。建成马甲供水I期工程并投入使用,投建万安引水工程及双阳供水工程,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和供电体制改革。
  2001年,马甲镇区新建商住楼2幢4000多平方米,双阳镇“侨居工程”建设商品楼2幢5000多平方米。完成仰恩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投入资金2023万元,拆旧1.44万平方米,建新2.89万平方米。制定出台《办理洛江区常住户口暂行规定》,放宽城镇入户条件。
  2002年,双阳镇建设侨居工程楼房1幢5000多平方米,农贸市场主体封顶。河市镇完成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泰源溪堤100米改造,新建商住楼5幢1万平方米。马甲镇以仰恩大学扩建为带动,新建商住楼6幢1.7万平方米。罗溪镇完成镇区总体规划及农民街两侧环境改造,着手规划白银新街。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投入资金1700多万元,拆旧2.32万平方米,建新1.82万平方米。6个宽裕型文明村通过市级验收。
  2003年,完成马甲自来水厂扩建工程、仰恩大学供水专线建设。马甲、罗溪两座3.5万伏变电站建成,投资580多万元。双阳镇建成农贸市场及侨居造福工程(第四期)2幢5500平方米,新建商品房4000平方米,河市镇建成中心镇区总体规划调整及对河市镇区段河床清障并改造500米溪堤。马甲镇建成安置房、商住楼16.1万平方米、顺安车站和凤栖酒楼。罗溪镇启动白银新街建设。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投入资金近9000万元,拆旧10万平方米,建新16万平方米。创建21个宽裕型小康村居,其中5个宽裕型文明村受到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
  2004年,双阳镇建设侨居造福工程6800平方米,商住房3.5万平方米;河市镇完成溪堤改造800米;马甲镇完成商住房9000平方米及仰恩大学附中安置房1.8万平方米建设;罗溪镇完成商住楼1万平方米建设;虹山乡完成申北公路拓宽硬化。全区“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共投入4600万元,拆旧3.66万平方米,建新5.29万平方米,创建1个宽裕型小康镇、24个宽裕型小康村、11个宽裕型文明村。
  2005年,河市镇庄田泰源路动工建设,拓改硬化虹山三元坑至罗溪广桥道路。新建镇区商住楼2.5万平方米。“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投入2700万元,拆旧3.77万平方米,建新4.14万平方米,创建3个宽裕型小康镇、30个宽裕型小康村、7个宽裕型文明村,实现宽裕型小康区目标。创建福建省宽裕型小康(县)区,除虹山乡外,所有镇、街道达到泉州市宽裕型小康镇标准要求,全区85个村(居)中,泉州市宽裕型文明村(居)占72%,泉州市宽裕型小康村标准占93%。
  2007年,全区建成镇区商住楼1万平方米、安置房1.2万平方米。完成河市溪堤整治、马甲自来水厂扩建、罗溪白银新街建设、虹山入口路段拓改等项目建设。
  至2007年底,全区乡镇均完成规划编制工作,57个村庄完成“六图一书”规划编制;全区67个村庄,进行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24个,占总数35%。
  第三节 区容管理
  乡镇企业建设用地审批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至1980年,凡使用3亩以下,其他土地10亩以下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1981年3月,执行省政府《关于坚决制止侵占耕地建房和买卖土地的通知》,对社队企业和生产队建设用地,由公社审查后,报泉州市政府批准。公社、大队企业占用生产队耕地10亩或山地、荒地50亩以上的,按照国家基建征地规定办理。同年7月,市政府规定“公社、大队企业占用生产队耕地,生产队集体基建用地1亩以上者,必须按《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和地方各级政府有关规定办理手续,由用地单位申请,经公社管委会审查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1982年,市政府根据国务院《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建房用地管理的暂行规定》,制订乡(镇)村企事业建设用地的审批程序,其权限为:占用耕地1亩以下的,由人民公社审查,报县级土地管理部门批准;1—2亩的,由县级政府批准;2—3亩的,由地区行署批准;3亩以上,由省政府批准。占用林地、草地10亩以下的,其他土地20亩以下,由县级政府批准。1987年,审批权限放宽,占用耕地3亩以下,其他地10亩以下的,由区政府批准,报省、市土地局备案;占用耕地10亩以下,其他土地50亩以下的,由市政府批准,报省土地局备案;占用耕地1000亩以下,其他土地2000亩以下的,由省政府批准。
  农村居民建房用地审批方面,1982年3月,国务院发布《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4月,省政府制定相应暂行规定。同年,市政府规定住房面积接近郊每人20—25平方米,远郊每人不超过30平方米。
  1986年1月,鲤城区重新规定农村居民建房。1987年1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后,各乡(镇)土地所对民建房用地审批手续实行管理。即按乡(镇)村建设规划,由本人提出申请,村委会同意,经乡(镇)土地管理员审核,报乡(镇)政府批准;动用耕地的,由乡(镇)政府审核报县级政府批准。
  1998年起,之前的乡(镇)村已逐步变为城区,在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过程中,制止、拆除“两违”违法占地违章建设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
  2007年,在区容区貌管理方面,区行政执法局对辖区内流动摊点重点区域进行摸底排查,对万荣街、万福街、安泰路等主要街道店外店、乱摆摊设点进行专项整治。联合交警大队在中心城区人流密集的地段进行车辆乱停放整治,联合工商、卫生等部门对城区流动摊点集中整治。同年5月17日至12月31日,纠正非机动车道乱停放车辆2900辆次,纠正占道经营行为13380起和乱挂衣物5085起,乱堆放978处,清理广告布条、横幅1922条,清理占道广告灯箱296个,清理建筑垃圾72车,查处乱张贴广告行为83起,查处车辆“滴、洒、漏”行为238起,责令清洗路面31000多平方米,取缔流动摊点242处。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