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英林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004
颗粒名称: 第十一节 英林镇
分类号: K928.2
页数: 4
页码: 1795-1798
摘要: 本文介绍了英林镇位于晋江市南部沿海,地势低山丘陵,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该镇以驻地英林村得名,历史悠久。至2007年,常住人口4.5万人,外来人员近6万人,海外乡亲和港澳台同胞3万多人。经济方面,财政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在20年间分别增长129倍和128倍。农业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和果蔬类种植也有一定规模。
关键词: 晋江市 英林镇 基本情况

内容

一、基本情况
  英林镇地处晋江市南部沿海,北与龙湖比邻,东与金井、龙湖相接,西邻永和、东石,南与金门隔海相望,面积29.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113.33公顷,属低山丘陵,多为旱地。境内日照充足,蒸发量大,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21℃,年平均降水量989.6毫米。夏长无酷热,冬短无严寒。
  英林镇以驻地英林村得名。又因其地小,山丘状若摇篮,方言俗称“乌篮”。宋时属安仁乡幼善里,元至清属十四都,1942年为英林乡。1958撤乡,归入龙湖公社。1961年从东石、金井、龙湖3公社划出部分大队,组成英林人民公社。辖13个大队。
  1984年改为英林乡。1991年改为镇建制。辖16个建制村。1997—2007年,辖20个建制村41个自然村。
  至2007年,全镇常住人口4.5万人,外来人员近6万人,旅居海外乡亲和港、澳、台同胞3万多人。
  二、经济发展
  (一)主要指标
  1988年,财政总收入193.29万元,2000年为7635万元,2007年为24954万元。1988年,全乡工业总产值5479.75万元,2000年达32亿元,2007年达70亿元。20年间,财政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29倍和128倍。
  (二)农业与农村经济
  1988年,农业生产总值为9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40元,粮食总产为3355吨;至1995年,农业生产总值为31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600元,粮食总产为4508吨;至2000年,农业生产总值达67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00元,粮食总产为4508吨;至2007年,农业生产总值为6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240元,粮食总产为4315吨。
  1988年,全乡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071.33公顷,其中粮食面积1198.73公顷,每公顷产量7305千克,总产3355吨;经济作物面积750.93公顷,其他农作物为121.67公顷。大牲畜实有头数1592头,其中黄牛1560头。至2007年初,粮食完成种植面积1110公顷,每公顷产量3885千克,总产4315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483.33公顷,每公顷产量2100千克,总产1015吨;果蔬类种植面积373.07公顷,总产10428吨,大牲畜仅为461头,全为黄牛。
  (三)乡镇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取得迅速发展,规模化企业蓬勃发展,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1988年,全乡企业228家,企业人数8202人,总产值5479.75万元。总产值千万元以上企业1家,百万元以上企业7家。1995年,全镇企业增至984家,从业人数33248人,总产值21亿元,营业收入超5千万的企业2家,超千万元的企业9家。2000年,全镇实现乡镇企业产值39亿元,“三资”企业产值22.52亿元。通过年检的有证企业679家,其中“三资”企业93家,集体企业504家,私营企业82家。全镇通过ISO9000产品、质量双认证的企业2家,创省优产品3个。全镇产值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6家,其中超5千万的8家。2002年,“三资”企业总产值25.22亿元,占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的53%,全镇产值超千万元企业36家,其中柒牌、万时红、劲霸、锦兴、毓英、合德6家企业产值超亿元。锦福化纤公司被确定为省九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2003年,柒牌集团、劲霸公司进入中国服装百强,“柒牌”西服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引导企业积极开辟和拓展国内外市场,规模企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至2007年,48家规模企业完成规上产值64.66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93.7%。贝斯特公司在墨西哥设经销点,志顺公司、恒鹤公司联合在菲律宾设经销点,劲霸、柒牌、锦兴等公司进入上市准备期。
  (四)特色产业
  服装纺织业是英林镇的主要产业,占全镇工业产值80%以上。2000年,全镇服装纺织业企业833家,占总企业数92%,企业人数21583,总产值32亿元;2004年,全镇服装制造企业1208家,纺织业51家,线业27家,水洗厂23家,辅料及织唆56家。全镇拥有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8家,超5000万元的企业15家,超1000万元以上企业52家。英林镇服装主要产品有西服、运动装、休闲装、茄克、T恤、童装、西裤、泳装等,年产量1.58亿件(套),产值40.12亿元,销售收入38.11亿元,利税4.03亿元,年出口创汇3.6亿美元。每年投入10多亿元资金进行设备引进和新产品开发,全行业进口设备总量占全镇设备总量85%,生产设备居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英林服装纺织业形成一条以服装加工生产为核心的产业链,涵盖抽纱、纺织、漂染、成衣加工、辅料生产、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各种服装要素市场在英林配套齐全。至2007年,基本形成以服装加工生产为核心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和产业制造基地,全镇服装行业企业数、规模企业数、产值超亿企业数趋于稳定,逐步进入品牌经营、科学管理阶段。全镇19家企业通过ISO09000认证,14家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中国名牌产品2项(柒牌西服、劲霸茄克),国家免检产品2项,中国驰名商标4件,福建省著名商标6件,省名牌产品2项,柒牌、劲霸进入中国服装企业百强行列。2007年,全镇服装从业人员67850人,其中初中文化以上65%,有近3000名大学本科、研究生、博士。在市场管理方面,工商、税务、环保、劳务等各种管理服务监督机构健全,工作规范有效。全行业严格遵守国家环保、安全有关政策,以国家规定的环保和安全生产标准自律。漂染企业执行零污染排放,工业垃圾集中处理。
  矿产业是英林镇的又一支柱产业。全镇花岗岩矿产总储量300万立方米,石材加工厂(场)50多家,荒料石、地铺石、石板材以及其他建筑石材热销国内外,石材企业致力于石业深加工如中档基建石、地铺石,提高产品附加值。2002年矿业开发利用总产值近亿元。2004年,在关闭所有采石场后重新整顿报批,至2006年,矿山企业经上级批准持有开采许可证11家。
  (五)园区建设
  镇区工业园区(东南片)该园区用地指标于2002年获得上级批准,勘界和征地工作基本完成。2003年工业园区建设有新的进展,镇区工业园区——东南片二期(42.67公顷)、西北片二期(13.33公顷)开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东南片二期完成征地、土方平整等工作,累计完成投资1300万元。园区区域内的西塘自然村(10户,50余人,面积6000平方米)实行整体迁移。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2004年,柒牌、劲霸、新宇、协鑫等8家企业入驻,总投资2亿元,用地30公顷。2006年,东南片工业园区73.33公顷全部成功开发,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劲霸、柒牌和新宇等20多家企业相继入驻,投资总额10亿元。至2007年,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园区地下排水设施、自来水管道、主干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
  英林园区英林园区规划占地166.67公顷,2007年,完成地形测量工作。该园区定位为纺织服装专业园区,规划“一轴两翼”空间布局,一轴即中央商务区,两翼指东区和西区。
  棉纺工业区嘉排国营盐场获省经贸厅批准报废,盘活土地80多公顷。2004年起,利用盘活的土地,积极推进棉纺基地建设,建设英林镇棉纺工业区,其中合德棉纺项目总投资13000万港元,占地面积20公顷;锦福化纤扩建年产1.5吨的高档针织面料项目总投资6亿元,占地面积22.5公顷。
  三、社会事业
  1989年,全乡小学基本实现“一无两有”,继续优化改善育人环境,全乡幼儿班19班,入园幼儿800人,小学“四率”均达省颁标准。1998年9月,英林中学复办高中,全镇小学达标率75%。
  英林镇拥有长存公园、南湾公园、沿海地区革命斗争陈列馆、英林影剧院、嘉排体育中心等一批设施完善的文体设施,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2004年,成立英林镇太极拳协会。2007年,成立英林村、高湖村南音社,协助各村建设文化活动室及健身设施,被泉州市评为“全民健身先进单位”。
  20世纪90年代初期,英林镇争取华侨捐资130万元,建成英林卫生院综合大楼,拥有床位500张,并与厦门开元医院进行医疗联合,提高医疗水平。全镇农村甲级卫生所41所,20所卫生所(室)通过市卫协农村甲级卫生所达标验收。
  原英林邮电分局从1985年以来,素以“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效益”闻名,先后获得省级以上各种表彰50多次。连续8年被评为邮电部先进集体,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等称号。1999年以来,英林电信分局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被省青年文明号组委会授予首批省级青年文明号“五连冠”称号;邮政支局被中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信息产业部联合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点”,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百佳班组”等称号。
  四、城镇建设
  沿海大通道、英伍公路、草马公路、金东公路贯穿全境,全镇通车里程近百千米。20世纪90年代初,即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镇区自来水厂一期工程(1.5万吨/日供)2003年建成通水。至2007年,全镇拥有英林、锦江2个110千伏变电站、程控模块局1座、移动电话发射基站4个,各类电话用户35000户,户均2.8部。规划建设的英林北110千瓦变电站完成选址,处于报建阶段。对镇区九三路、东南片工业区、金东公路的原有路灯进行改造。建成日处理垃圾量30吨的垃圾中转站并投入运行,镇域垃圾收集、卫生保洁机制基本形成。城镇建设更加美化、亮化,城镇品位进一步提升。投入征地及拆迁补偿资金2243.5万元,完成晋南快速通道及英林连接线征地拆迁工作。镇区东环路、龙狮公路英林延伸线进行初步放样,打通草马北路,累计投入450多万元着手整治英伍路、金东公路。投入3100多万元实施英龙路改造工程,完成电力线路落地、架设260支路灯、排水排污管道布设以及广告牌统一规划设置等工作,“三纵两横”基本形成。
  2000年,完成《晋江市英林镇总体规划(修编)》,嘉排村定为镇域次中心,镇域内形成“镇区——片区中心村——一般村”的等级结构。镇区东南片工业区、西北片工业区、东北片一区旧村改造的控规以及嘉排、西埔、高湖、柯坑、沪厝安5个中心村建设规划于2001年完成,村建所被评为晋江市2000—2001年度建设规划先进单位。2004年,重新修编《晋江市英林镇总体规划》,完成英林镇1:1000地形图测绘和内业矢量化工作。基本完成英林镇权属调查工作,共计完成41条村与村界线、20条镇界线。2006年,聘请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晋江市英林镇总体规划》第二轮修编,完成镇域协调与空间发展、经济与产业、镇区排涝研究、旧城镇改造研究、内外交通发展战略和人口与就业6个专项规划修编。英林镇重点抓好专项规划,突出项目带动,至2007年,完成晋南商贸中心、东南片工业区、茄克城核心区3个主要功能分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并着手英林镇区旧区改造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镇区改造优化商贸平台,以茄克城建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推动全镇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英林镇融入晋江市“两区三基地”建设,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小城镇发展的抓手,大力推进英林镇区暨英林村旧村改造,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壮大支柱产业、做优城镇环境,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英林镇区暨英林村旧村改造总规划研究面积200公顷,分为9大功能区,即安置住区、商品居住社区、教育医疗及养老设施、体育活动区、商业区、历史传统文化及文化娱乐中心、湖滨郊野公园、花卉种植及展示园、现代农业生态展示园。
  五、民生保障
  英林镇初步建立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保障体系。2000年全年为最低生活保障线下的72户197人发放生活保障金15万元。2004年,最低生活保障面进一步扩大,核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69户,发放保障金额110.45万元。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镇37960人参合,参合率87.81%。2007年,累计发放低保金184.16万元,受益人数6874人次。全镇20个村级“爱心慈善援助站”投入运作,筹集资金221万元,累计救助3749人次,发放救助金34.66万元。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九卷,内容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障、华侨与港澳台事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民族宗教、民间信仰、民俗、放言、街道、镇、人物、荣誉榜等。

阅读

相关机构

锦福化纤公司
相关机构
志顺公司
相关机构
恒鹤公司
相关机构
贝斯特公司
相关机构
厦门开元医院
相关机构
英林电信分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