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龙湖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003
颗粒名称: 第十节 龙湖镇
分类号: K928.2
页数: 4
页码: 1791-1794
摘要: 本文介绍了龙湖镇位于晋江市东南沿海,是晋南的重要交通枢纽。该镇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地势东南低、西北高,拥有丰富的海产资源。龙湖镇是著名的侨乡,侨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台同胞众多。主要溪流有阳溪和钞井溪,地表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多个湖泊。龙湖镇的农业以蔬菜、瓜果、水产为主导产业,推进“二绿一蓝”工程,落实扶农政策。闽南水产公司是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关键词: 晋江市 龙湖镇 基本情况

内容

一、基本情况
  龙湖镇位于晋江市东南沿海,东邻深沪湾,南靠深沪镇和金井镇,西连英林镇,北与石狮市交界,西北与永和镇相依,总面积63.9平方千米,距深沪、围头万吨级码头各6千米,距泉州晋江机场20千米,是晋南重要的交通枢纽。
  龙湖镇宋时属安仁乡弦歌里,元至清代属十七八都,民国31年(1942)属衙口镇,民国33年(1944)改属霞坡乡;1956年,归入西梧区,1958年,合并设龙湖公社,1984年,由公社改为乡建制,1991年改为镇建制。
  1988年,龙湖乡总人口7.53万人,至2007年,全镇总人口8.66万人,总户数27982户。龙湖镇姓氏以施姓、许姓、洪姓、吴姓为主,约占总人口的80%。除福林粘厝埔、衙口粘厝粘氏为满族、后溪郭氏为回族外,其余均为汉族。龙湖是著名的侨乡,侨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台同胞12.5万人,侨属64000人,占总人口数的4/5,素有“侨乡中的侨乡”之称。
  龙湖镇属海洋性季风气候,海岸线长8千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1℃,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990毫米。龙湖属沿海丘陵地带,地势总体呈东南低、西北高的特点,东南沿海地势较为平坦。龙湖镇东临深沪湾,风景秀丽,景色怡人,境内衙口景区是泉州十八景之一,衙口景区由衙口海滩(施琅塑像)、施琅纪念馆、施氏大宗祠、竝玉山庄、衙口古建筑、群定光庵、赤虾墓等众多景点组成,特别是衙口海滩宽广平坦、细白松软,拥抱着万顷碧波,海天一色,非常壮观,是最理想的天然海滨浴场。2006年5月,施氏大宗祠、靖海侯府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9月,衙口村以总分第一名被评选为“泉州十佳魅力乡村”之一;2007年6月,衙口景区获评“泉州十佳中秋赏月点”。
  龙湖镇主要溪流有阳溪和钞井溪,阳溪发源于永和镇灵秀山,干流流经永和、草塘、龙湖、陈林、福林、钞厝、新厝、中山街,最后于衙口汇入深沪湾。上游的小(二)型水库主要有湖内、山兜、陈林、洪溪、吴厝等,总库容为235.9万立方米,总集雨面积为4.47平方千米。钞井溪发源于永和镇马坪埔,流经永和吕厝、龙湖瑶厝、烧灰、龙埔、溪前、溪后、后坑、杭边,汇入虺湖,总长2888米。
  龙湖地表水资源丰富,境内有龙湖、前港湖、虺湖3个较大型的天然湖泊,其中龙湖为福建省第二大的天然淡水湖,面积186.67公顷,是晋南4镇主要供水来源,承担着晋南4镇的供水任务,又是今后将要推进建设的向金门供水工程的主要引水渠道。人工建设较多水库和山围塘,主要用于农用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用水。龙湖境内有丰富的花岗岩资源,主要分布西南部山脉和北部山脉,探明储量达3000万立方米。龙湖特产丰富,衙口村生产的农特产品衙口花生、衙口芋圆久负盛名,享誉海内外。龙湖生长的龙湖鳖、龙湖鲈鱼、龙湖鳗鱼堪称“龙湖三宝”,以其独特美味和药饵价值闻名遐迩。
  二、经济发展
  (一)主要指标
  1988年,龙湖工农业总产值538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4277万元,占总产值79.4%;农业产值1108万元,占20.6%。2007年,龙湖镇工农业总产值136.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35亿元,占总产值98.9%;农业总产值1.5亿,占总产值1.1%。
  (二)农业与农村经济
  1988年,龙湖乡总人口75378人,农村劳力25210人,耕地面积2773.33公顷。农业总产值1108万元,其中种植业10万元,占0.9%;林业3万元,占0.3%;牧业356万元,占32.1%;副业72万元,占6.5%;渔业13万元,占1.2%。龙湖镇紧紧围绕蔬菜、瓜果、水产3大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推进“二绿一蓝”工程,落实扶农政策,实行良种直补,优惠提供农用物资,农业经济增长迅速。2002年,国家立项400公顷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节水灌溉工程和后溪现代水利化园区建设,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衙口村、埔头村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建设,建成40公顷农业节水喷灌基地。水利基础设施建全,全镇共建设5个水库和12个山围塘用于农业生产灌溉。200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亿,其中农业产值7833万元,林业产值480万元,牧业产值4633.64万元,副业产值370.9万元,渔业产值1683万元,农业总产值比1988年增长13.5倍。闽南水产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率先通过欧盟官方备案,成为晋江唯一率先取得欧盟市场准入资格的水产品生产企业。
  (三)乡镇企业
  1988年,龙湖乡企业303家,其中农业企业5家、工业企业281家、交通运输企业13家、建筑企业1家、其它3家。工业产值4033万元,其中化工256万元,占6.3%;机械244万元,占6.1%;建材753万元,占18.7%;食品756万元,占18.7%;缝纫1661万元,占41.2%。20年来,龙湖镇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工业企业得到聚集和发展。2007年,全镇工业企业890家,工业产值135亿元,与1988年相比增长近316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1.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中纺织服装业50.3亿元,占38.37%;化纤制造业49.49亿元,占37.75%;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9.85亿元,占15.14%。
  (四)纺织名镇
  2004年12月,龙湖镇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织造名镇”称号。2007年,全镇有纺织服装行业企业600多家,基本形成集切片、化纤、织造、染整、拉链、电脑绣花、织唛、化工、包装、成衣生产为一体的完整工业体系和日臻完善的生产供应销售网络,产品除热销石狮、江苏、浙江、广东等国内主要市场外,还大量进入北美、中东、欧洲、东南亚市场。织造业现有日本、韩国等国先进喷水、喷气织布机6000多台,整经上浆机22套,德国“卡尔迈耶”经编花边织机20多台,电脑花边经编织机8台,针织圆盘机196台,形成较大生产能力,能够承接各种布料加工业务,纺织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70亿元,实现纺织行业产值118亿元,占全镇同期工业产值的87.4%;拥有年产值超千万元的纺织服装企业60家(其中1家产值超30亿元,22家产值超亿元),有国家免检产品1件,中国驰名商标6件,省名牌产品7件,省著名商标13件,6家省高新技术企业,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五)园区建设
  1989年,龙湖镇规划建设烧灰工业园区和晋南工业园区。2002年,又规划建设西北工业园区。至2007年,全镇共有3个工业园区,其中烧灰工业园区覆盖烧灰、南庄、龙埔、粘厝埔等村,面积133.33公顷,进驻企业25家,用地面积40多公顷;晋南工业区进驻企业26家,实际用地466.67公顷;西北工业园区面积166.67公顷,引进5个项目,至2007年,整个开发区用地饱和,企业20家,用地面积20多公顷。2007年,龙湖镇对梧坑开发区、新街工业区、埔锦工业区进行有机整合,扩大规模,引进外资及民间资金参与开发建设。2006年,在龙西公路旁规划建设海峡工业原料城,与纺织产业配套,发展纺织产业的专业市场。
  三、社会事业
  (一)教育
  20世纪80年代后期初,龙湖镇教育具规模,南侨与阳溪2所中学在晋江有着较好的影响。小学42所,几乎每个建制村都设立公办完小,小学在校生10075人,入学率91%。
  1995年,创办龙侨中学。1996年,创办云峰中学,初中入学率大幅提升。
  2000年以来,龙湖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龙湖教育取得长足的发展。2007年,南侨中学获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原危房多、师资弱、设备差的42所小学根据地缘、人缘等因素科学进行生源、师资及经费的整合,公办小学有效调整为21所,学校的规模趋于合理。
  (二)文化
  1988年,龙湖乡设立文化站这一专门文化管理机构,2000年,改为文体活动中心。1988年以来,龙湖群众文化活动逐渐活跃,不少建制村或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艺术社团。2007年11月,龙湖镇文体服务中心牵头组织成立龙湖镇文化艺术团,下设声乐部、舞蹈部、综艺部、宣传部4个部门,聘请市艺术界优秀学者担任顾问、监理和艺术指导,对艺术团成员进行具体地训练和辅导。
  (三)卫生
  1988年,全镇设乡级卫生所1所(龙湖卫生院),村级卫生所(室)42个,覆盖全镇42个建制村。2006年6月,龙湖卫生院升格为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二级甲等)。至2007年,龙湖卫生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龙湖镇配套1家二级甲等医院——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和81个村级卫生所(室),村级卫生人员98人,形成以医院、卫生院为中心辐射村级卫生所(室)的医疗卫生网络体系。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占地面积6.67公顷,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共有卫技人员16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2人,中级称职7人。2006年晋南分院进一步扩大规模,征地6.67公顷,于2007年启动建设综合病房大楼。
  四、城镇建设
  (一)基础设施
  1.交通路网
  龙湖镇域公路主干线红线宽度30米以上,次干线18—24米,主干线有:
  大深线 大深线西起南安市大盈,终止于深沪镇。
  308省道 308省道又称泉围公路,它北起泉州,南至金井围头。
  龙英线 龙英线起自龙湖镇,终止于英林镇。
  龙永线 龙永线起始于龙湖镇,终止于石狮永宁镇。
  沿海大通道 沿海大通道北起泉州,南至南安,其路线在龙湖境内与部分龙永线海滨路段重合。
  龙西公路 龙西公路起龙湖镇大深公路南庄段,终止于石狮服装城。
  2.供水设施
  龙湖镇域以龙湖作为生活与生产用水水源。自来水厂建在龙湖镇区中心,2001年,建设规模为1.5万吨/日。2006年,扩建为规模为3万吨/日,远期规划规模为6万吨/日。占地面积约1.5公顷,供水范围东至衙口,南至杭边村,西至烧灰村,北至梧坑工业区。至2007年底,覆盖全镇20个村、5个开发区,供水主管道长约150千米。
  3.电力设施
  2007年,龙湖镇有3座110千伏和1座220千伏变电站,龙湖110千伏变电站、许厝110千伏变电站、百宏110千伏变电站分别于1992年7月、2005年7月、2005年4月建成投产,西湖220千伏变电站于2005年筹建,2007年7月建成投产,基本上满足龙湖镇生产生活的用电需求。
  4.通信设施
  龙湖配套建设有邮政和电信分局,全镇42个建制村全部接通电信电话线路,实现村村通宽带线路;无线通讯网络健全,全镇建设有电信通信信号台242处,移动通信信号台35处,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手机信号台也均覆盖全镇。
  (二)镇区建设
  1989年,委托北京设计研究院组织设计晋南开发区,该区面积2.74平方千米。2000年,组织对镇区12.8平方千米进行规划设计,2002年进行修编。城镇规划区范围东起衙口外海滨,西至西环路、锡坑西侧,北到洋土安南侧,南达龙湖南侧,包括南浔、前港、埭头、古盈、锡坑、枫林、后宅、湖北、坑尾9个建制村,规划区总面积为12.8平方千米。根据区域外部交通条件,镇区对外交通流向和规划布局结构,综合考虑镇区自然条件、现状道路等因素进行路网规划。针对镇区4条交通干线和中山街,枫林街及正在建设中的东环路与西环路所形成的南北向交通的特点,规划开辟3条东西向干道,增强东西向的联系,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方格网道路系统,即三横三纵,三横为古盈——南浔村(古埭路),枫林——埭头村(埭枫一路),后宅——前港村(埭枫二路)。三纵为东环路、中山街路、西环路。同时对镇区规划三横三纵中的“三横”作为重点进行改造。规划建设前港现代居住小区,该区面积66.67公顷,2002年,开始进行建设,东邻前港湖,南靠晋南医院,西邻省道308线,北邻村庄住宅区。首期10公顷,征地基本完成。2004年4月,规划建设西北片开发区,该区面积166.67公顷,海峡原料城开发区,面积1平方千米。完成迁墓147个,完成征地43.33公顷。2007年,开始着手旧中山街拆迁改造,成立旧城改造指挥部,负责旧中山街的拆迁改造,同时,委托海口市规划设计院做好旧城改造一期拆迁区域修建性规划。
  五、社会保障
  2001年,落实镇直镇办、基层所站计生工作责任,每个所站挂钩1个村,对所挂村计生“三户”进行帮扶。投入12万元在入学、入托、教育附加收取和有线电视收费等工作,对计生“三户”实行减免,并向8户典型户提供8000至1万元无息贷款,帮扶计生户666户。
  2003年,实行“二女”安居、成才、幸福“三大”工程;拨出5万多元解决计生对象生活困难补贴和治病医药费;开展术前检查、妇科病普查、术后随访、优生检查等优质服务活动。
  2006年,全镇纳入最低生活保障771户,每年发放保障金205.5720万元。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配合慈善总会开展“解困、助学、助行、助听、复明、慈善安居、福利设施”等慈善工程。顺利完成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深化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不断推进和谐龙湖建设。
  2007年,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调动农民群众的参合积极性,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6.64%;建立爱心慈善援助站、计生关爱基金2个社会救助机构,共筹集善款共500多万元,累计帮扶群众达747人次,发放物资计48805元,发放救济金11000元。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九卷,内容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障、华侨与港澳台事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民族宗教、民间信仰、民俗、放言、街道、镇、人物、荣誉榜等。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