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西园街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98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西园街道
分类号: K928.2
页数: 4
页码: 1737-1740
摘要: 本文介绍了西园街道位于晋江市西北部,成立于2003年11月26日,由磁灶镇和青阳镇析出部分社区组成。辖区总面积21平方千米,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2007年,街道完成企业总产值19.89亿元,比增23.4%;财政收入5953万元,比增16.25%。在农业方面,注重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基地化和产业化进程。主要在效益型、生态型农业取得新的进展,农业高效发展再上新台阶。主要种植水稻、甘薯、蔬菜等作物,同时发展蛋鸡、蛋鸭、生猪等养殖业。
关键词: 晋江市 街道 西园街道

内容

一、基本情况
  西园街道成立2003年11月26日,由磁灶镇析出官前、砌田、小桥、车厝,原青阳镇析出苏塘、后间、烧厝、赖厝、霞浯、屿头、王厝11个社区组成。2007年,本地户籍人口37494人,外来流动人口9560人。位于晋江市西北部,东南面与梅岭街道、罗山街道相接,西抵磁灶镇,北邻池店镇。福厦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双龙路贯穿全区,交通十分便利。辖区总面积21平方千米,地势较为平坦,地貌以平原为主,丘陵、山地交错其中,属于晋东平原一部分。
  2007年,街道完成企业总产值19.89亿元,比增23.4%。其中工业产值16.85亿元,比增25.49%;财政收入5953万元,比增16.25。
  二、经济发展
  (一)农业与农村经济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致力于实施高产农业工程,重点改善田间排灌条件、开发冬季农业、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和优高栽培模式。杂交早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同时抓好抛荒地复耕复垦工作。鼓励种植花生等油料作物,水果、蔬菜生产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2003年街道成立之后,按照以工业化的思维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基地化和产业化进程的总体思路,农业高效发展再上新台阶。主要在效益型、生态型农业取得新的进展。蛋鸡、蛋鸭、生猪三大养殖基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规模养殖专业户发展至32个;蔬菜面积稳定在166.67公顷以上;以种植莲藕为主的特色农业基地也初具规模。农副产品加工纵深发展。桂山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皮蛋加工日产量超5吨,效益明显。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2004年,投资约900万元整治九十九溪防涝工程,进展顺利。抛荒复耕工作全面推开。共投入资金50多万元,完成抛荒复耕72.1公顷,复耕率达85.9%,主要种植水稻31.4公顷,甘薯103.2公顷,完成农业总产值4228万元,农民收入由外出务工及种田所得等组成,人均收入达4865元。
  2005—2007年,街道注重调优结构,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成片种植水稻28.3公顷,甘薯87.6公顷,200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66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58元。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克服财政困难,投入配套资金近700万元,高质量地完成九十九溪沿江支流的整治建设任务;加强对水库、溪域的管理和水源调度,对重点溪流、渠道进行清淤整修、防渗、防漏工作,增强排水功能。推进旱片治理、田间排灌、非灌区抗旱工程的农田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切实提高防汛抗旱的能力。街道加强农业区域规划和管理,推进农业基地化和产业化进程。鼓励农户土地经营合理流转,促进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扶持发展效益型、生态型为主的无公害生产基地,狠抓抛荒复耕,引导规模经营,培育5家规模较大的养殖、种植基地;重点培育以霞浯、屿头、赖厝、小桥等社区为中心的166.67公顷产业化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和王厝社区20公顷的蔬菜生产基地。巩固烧厝、王厝为主的龙眼生产基地。培育王厝果林试验园的果林苗木繁育示范场达到10公顷。扩大王厝农业综合开发区为重点禽畜生产加工基地,引导桂山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对禽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带动霞浯、官前、砌田的养禽场户的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社区山林的调查工作。
  (二)工业经济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私营企业蓬勃发展,家庭式、手工作坊轻工业比重稳步上升。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期,深化企业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扩大规模经营,强化企业管理,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部分企业迅速成长为规模企业,制陶、纸箱、卫生用品、汽配等行业得到长足发展。
  2003年街道成立后,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再生造纸、陶瓷建材、彩印包装、纸造品、机械配件等行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街道支柱产业,全年实现工业企业产值11.63亿元。一是引导企业创新,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通过引导企业合理布局,扩大规模增资扩营,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推动传统工业、优势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带动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锦兴、锦田、晋山、怡盛等4家再生造纸企业及荣盛钢层架公司共增资5500多万元,引进先进造纸生产线6台(套),预计年新增产值1.6亿元。豪达瓷砖、清丽卫生巾、振隆纸箱、文松纸箱、维德福消防器材、科立无石棉等6家企业获质量体系认证,新丽特种涂料获质量体系认证和环保体系认证。二是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外引内联、招商引资。2004年,共新批企业23家,其中内资企业22家,投资总额8500多万元;独资企业1家,注册资金500万港元。
  2005—2007年,街道巩固传统产业、鼓励发展新兴产业,企业自主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有力推进街道的经济发展。2007年,实现工业企业产值18.27亿元。泉州汽车制造基地、国际会展中心落户西园,带动区域机械、汽配等产业的发展壮大。美明达鞋业、国泰皮革、国源皮业、科立无石棉公司不断增资扩营;锦兴、锦田再生造纸增资引进先进造纸生产线2台(套)和污水处理设施;文松纸箱厂、辉达包装公司、佳华彩印公司引进生产线4台(套)改造传统生产流程。着力扶持现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快转型升级。规模企业由街道成立时的6家迅速发展到18家;全街道获质量体系认证企业累计16家。部分出口企业订单稳中有升,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三、社会事业
  西园街道挂牌成立以来,贯彻实施“科教兴市”“科教强市”战略,初步实现教育强镇的目标,街道现有1所中学、1所职专、8所小学、10所幼儿园。远华中学被授予“全国重点射箭学校”称号。街道成立以来共投入教育事业965万元,2007年10月,顺利通过泉州市小学“十配套”验收,每年均顺利通过市级教育督导评估。
  20世纪末至街道成立前,部分村自筹经费自行组织南音社,利用业余时间,就地开展自娱自乐演唱活动。各村委会利用春节等重大节日举行南音会唱、篮球赛、拔河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2003年11月至2007年,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增建健身路径一条,增设健身运动设施142套(个)。各社区均建水泥(灯光)篮球场,成立篮球队。街道每年均举办篮球赛。街道成立11支南音队,成立1个青年艺术团,选聘社区文化协管员。文艺团队活动活跃。配合“科技下乡”“文化下乡”等活动进行广场文艺演出。完善老人活动中心,添置活动设施,在狠抓阵地建设的同时坚持抓老年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全街道居居通有线电视,进村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8%以上。
  20世纪末至街道成立前,各村均建立村医疗所,服务群众日常看病活动,负责执行上级部门疾病预防工作。
  西园街道成立以来,街道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为目标,积极改善街道医疗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努力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不断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宣传、发动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居民参与率95%,办理职工医疗互助。推动11个社区全部成立生育关怀基金和成立4个新型的生育关怀基地,受到国家、省、市各级计生协会的关注。发挥计生协会的作用,深化“三联创”活动,社区计生协会工作合格率达100%。
  四、重点项目建设
  双龙路两侧区域改造 2004年,街道委托泉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做双龙路两侧改造的控制性规划和赖厝段的修建建设详细规划,并开始征求意见进行完善,基本完成安置建设用地的征用、着手制定方案和手续的报批。2006年,双龙路两侧赖厝区域改造的修建性详规以及改造用地审批、拆迁房屋测量评估、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等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泉州汽车城动工建设 2004年,街道主动承接,千方百计配合做好征地、搬迁和补偿、安置等各项工作。52公顷征用地的补偿款基本发放完毕,工程于9月底在小桥村动工平整;认真做好企业拆迁安置工作。汽车制造基地应拆迁企业32家,占地面积15公顷。2005年,省重点建设项目泉州汽车制造基地完成征地76公顷,拆迁企业27家57667平方米,民房30座10000平方米;项目场地平整60公顷,完成土石工程量112万平方米。2006年,泉州汽车制造基地启动建设。完成征地71.47公顷,拆迁企业31家,民房30幢,平整土地60公顷。一汽新华旭项目投产下线;2007年,完成泉州汽车制造基地锐驰电子项目用地4.67公顷和深圳五洲龙项目用地5.07公顷的征收工作。2007年,启动开发区15号、16号路和车厝、小桥社区民房安置地的施工建设工作。
  泉州高教发展中心建设2004年,街道成立相关征地工作小组,由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完成征地80.4公顷,迁移坟墓5000多个,全部完成吴厝自然村测量工作。2005年,泉州高教发展中心完成赖厝区域征地46.6公顷。
  承接市国际会展中心项目 市国际会展中心和企业总部商务区规划用地200公顷,其中西园街道163.33公顷,一期规划用地报批84.8公顷,西园街道65.47公顷。2005年9月,项目落户以来,街道从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出发,坚定信心,狠抓落实。2005年,完成总规划区域内土地丈量85.07公顷,发放土地补偿款536亩1809万元。2006年,晋江国际会展中心征地拆迁工作扎实推进,完成民房测量117幢,签订民房拆迁协议47份共46幢,3家企业签订拆迁协议。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建设 2006年,完成土地权属摸底及测量工作,征地拆迁补偿方案初步拟定。2007年,按期完成泉州轻工职业学院首期用地20公顷征收任务。
  2006年,完成泉三高速公路征地32.33公顷,拆迁房屋42幢;完成市供水工程二级泵站征地3.73公顷。2007年,泉三高速主辅道西园段、市二期供水工程王厝段征(租)地以及LNG天然气管道埋设、八仙山公园、九十九溪西园段整治等建设项目征地工作顺利推进。完成国际采购与物流中心、市福利中心、东山水厂等项目宣传发动和调查摸底工作。
  五、民生保障
  2004—2007年,投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55.19万元;走访慰问特困妇女、孤儿及残疾人等197人,发放慰问金22.03万元;发放义务兵优待金100.95万元;发放物价补贴10.06万元;补助残疾人安居工程、低保安居工程、贫侨安居工程27.5万元;帮助困难户解决住房问题,补助资金12.5万元。给予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保障对象每月60元的补助金。发动社会集体力量关爱弱势群体,成立11个爱心援助站,筹集资金88.6万元,累计救助人数1785人,发放救助金11.7万元。维护农民工权益,调解劳动争议案件207起,追回拖欠工资及伤残补偿金274万元,赔偿伤残抚恤金37.6万元。为3个社区被征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九卷,内容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障、华侨与港澳台事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民族宗教、民间信仰、民俗、放言、街道、镇、人物、荣誉榜等。

阅读

相关机构

荣盛钢层架公司
相关机构
科立无石棉公司
相关机构
辉达包装公司
相关机构
佳华彩印公司
相关机构
泉州市小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