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青阳街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98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青阳街道
分类号: K928.2
页数: 4
页码: 1731-17734
摘要: 本文介绍了青阳街道位于晋江市区,地势平坦,以制鞋业为主导产业,并发展了相关产业链。经济持续发展,企业数量和产值逐年增长。同时注重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为居民提供良好生活环境。
关键词: 晋江市 青阳街道 基本情况

内容

一、基本情况
  青阳街道位于晋江市区,北纬24°50′,东经118°35′。东与陈埭镇接壤,北、西与梅岭相邻,南接罗山街道。青阳街道地势较为平坦,地貌以平原为主,属于晋东平原一部分。
  唐开元六年(718)置晋江县,青阳属晋江县。入宋以后,青阳分为五乡,统二十三里。元代改乡里为都,青阳为二十七都及二十八都,均称永福里。其地域为原青阳镇全部,还包括陈埭、罗山及磁灶的1个村。民国24年(1935),青阳为晋江县三区区治所在地;民国33年(1944),撤区为乡(镇),青阳为示范乡,是乡公所署地。1949年9月,青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阳属晋江县第八区。1951年成立泉州市,县市分设,晋江县人民政府由泉州城内迁至青阳。自此,青阳成为晋江县(市)所在地。1956年,青阳改为区级镇;1958年改为公社;1980年又由公社划分为镇、乡2个机构;1985年夏,镇、乡合并成为青阳镇,辖5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2003年11月,青阳镇撤镇分设为青阳、梅岭、西园3个街道,青阳街道因地处核心区,故续青阳名称。面积约11平方千米,城市建成区面积约10平方千米。辖4个居委会、10个村委会。2004年完成村改社区,成立12个社区。
  2003年,撤镇分设街道前,青阳镇常住人口151796人,其中户籍人口93485人,外来人口58311人。2007年,青阳街道总户数14301户,总人口约4.87万人,其中机关单位5148户1.59万人,外来人口约2.69万人。
  二、经济发展
  1988年,青阳镇工农业总产值1.32亿元,其中乡镇企业产值1.1亿元,“三资”企业产值1500万元,农业产值0.22亿元,人均收入778元,税收入库2020万元。至199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0.62亿元,企业总产值34.2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7.6亿元。至1998年,全镇农业产值0.29亿元,企业总产值61.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48.2亿元。2007年,完成企业总产值64.3亿元,其中工业企业产值36.04亿元,第三产业产值28.26亿元,全年财政收入3.82亿元。
  1989年,青阳镇乡镇企业438家,产值1.31亿元,其中集体企业313家,私营企业125家。“三资”企业17家,“三资”企业产值2500万元,利用外资3020万元。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乡镇企业取得迅速发展,至1996年,全镇乡镇企业907家,其中镇办企业112家,村办企业406家,私营企业210家,“三资”企业179家,企业职工总数29481人,涉及机械电子、服装、鞋帽、针织漂染、电脑机绣、橡塑化工、陶瓷建材和食品印刷等多个行业。至1998年,青阳镇实施“扶大带小”政策,鼓励企业增资扩股滚动发展,鼓励大、中、小企业联合经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全镇有乡镇企业618家,企业总产值61.3亿元,3家企业被农业部确认为全国大中型乡镇企业,3家企业产值超亿元,66家企业产值超千万元,11家企业纳税超100万元。
  2003年11月撤镇设立街道以来,青阳街道加快“退二进三”步伐,引导企业走品牌创新、技术创新的路子,增强规模企业竞争力,工业企业数量逐年减少,以规模以上企业为龙头带动,诞生利郎服饰、峰安皮业、普斯特服装、兴泰集团等诸多名牌产品和产业集群核心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占工业企业产值保持在80%以上,培育拥有金马酒店(五星级)、南苑酒店、爱乐酒店、兴泰酒店、阳光商务酒店等众多星级酒店和稳步发展的房地产、中介服务、物流等第三产业,辖区内三星级以上酒店达7家,马可波罗鸿福酒店(五星级)也即将开业。至2008年,青阳街道共有企业4155家,其中工业企业163家(规模以上企业37家),集体企业15家,私营企业463家,个体工商户3407户,企业职工总数37392人。规模以上企业产值20.79亿元,占工业产值82.9%。“三资”企业产值19.35亿元。
  三、社会事业
  (一)教育
  1989年,青阳镇幼儿园17所,幼儿入学1351人;小学在校生6264人,入学率98.81%;中学3所,技术培训学校3所。1996年,新办西区中学,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办学模式,还新开办晋江市侨乡职业技术学校。1999年,晋江一中通过省一级达标中学验收。2001年,青阳镇被评为泉州市“小学十配套”达标乡镇。2002年,南区中学通过省达标校验收,市第二实验小学通过省级示范小学复查验收,成为晋江第一所省级示范小学。全镇16所小学全部接入宽带网,实现网络校校通。建设多媒体教室,9所小学配建语音室,11所小学建有电脑室。
  2003年撤镇分设街道后,青阳街道在树立“一校一品”理念的基础上,加大创建力度,做大做强校园特色文化,一大批学校教育品牌和文化特色形成青阳优秀的教育资源,打造第一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南区中学等一大批教育品牌。如:晋江一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周恩来、邓颖超班,实验小学的童声合唱,第二实验小学的人文修养类课程、游泳教育,实验幼儿园的美术启蒙,中和小学的交通文化,晓聪小学的南音,高霞小学的国学,崇德小学的乡音,普贤小学的经典诗文诵读,凤安小学的科技与武术;象山小学和霞行幼儿园的“小高甲”等,成为学校对外展示形象、提升品牌,对内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重要载体。
  2007年12月,成立青阳教育发展基金会,资金规模至达3200万元,并出台《青阳教育发展基金会奖助实施方案》(试行),设立治校奖、园丁奖、志学奖和助教金等项目。
  2007年,青阳街道辖区内有中学2所,小学9所,幼儿园14所,特教学校1所,其中中心小学2所。幼儿园生数3798人,教职工363人。小学在校生8688人,在编教师409人,中学在校生5185人,在编教师365人。
  (二)文化体育
  青阳镇(街道)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先后组建街道青年艺术团、街道青年中心、街道乒乓球协会等一批社会团体,普及社区图书室、健身路径、健身房、戏台等一大批文体设施。1992年、1996年,镇男子篮球队蝉联全国第2届、第3届农运会男篮冠军。1993年和1996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农村体育先进乡镇。1995年,镇农民篮球队代表省参加全国农运会夺魁,被国家体委评为群众性体育先进镇,被评为全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农村体育先进镇。
  文明创建取得长足的进步,涌现出一大批文明单位、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1992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青阳镇“明星镇”的称号。1995年,镇财政所被财政部授予文明财政所。1997年,镇党委被评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00年,青阳村被评为第七届福建省文明村,青华文明安全小区被评为第二届省文明安全小区。2006年青阳街道获2003—2005年度省级文明单位称号,霞行社区获评省文明社区。
  (三)卫生
  1997年、1998年,结合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活动,加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开展市容环境、集贸市场、流动摊点、建筑工地、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成立街道环卫保洁队伍,初步建立道路8小时滚动保洁机制。2006年起,以霞行社区为试点,推行环卫机制改革,社区卫生保洁通过公开招标,承包专业保洁公司实行滚动保洁。至2007年,共有阳光、曾井等5个社区推行环卫机制改革,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2001年,青阳卫生院通过一级甲等医院评审验收。2006年,青阳街道成为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到各社区居民及辖区内市直、镇直机关家属户,参合率90%以上。2006年,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卫生医疗进社区活动,完成1030名老年人健康体检和防病宣教工作,在全街道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其中霞行、青新完成70%以上。
  四、城区建设
  青阳街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辖区内有晋江长途车站、公交车站、泉州晋江机场等,道路交通网络发达,泉安路、世纪大道、和平路3条纵向主干道贯穿其中,与长兴路、迎宾路、阳光路、崇德路等横向公路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此外,通信、供水、供电、绿化、夜景、文体等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
  2000年,青阳镇完成以塘岸街和旗牌街为主轴线的旧城区中心地带的调查摸底工作,编制论证旧城区改造的规划方案。2001年,启动市区旧城改造工程,先后完成旧城改造一期、二期工程、泉安路洪宅安段世纪公园区域改造工程、泉安中路立面改造等工程,启动湖光西路改造区域一期工程。
  市区旧城改造一期工程于2001年开始启动,从阳光西路向西接原公安局出入境科,新建1条塘岸大街和2条步行街区,总拆迁面积7.3万平方米,新建工程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2002年,完成一期工程征迁工作,共拆迁房屋613座、7.3万平方米,新建工程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2003年,完成旧城改造一期工程建设,开始回迁安置。至2005年完成回迁安置。
  市区旧城改造二期工程于2002年开始启动,区域包括:新街至新大街东段区域、新华书店至宾馆区域,占地面积154亩,应拆迁房屋17万平方米。其中,店面490多间、面积1.9万平方米,住宅和办公楼约15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640户,涉及国有企事业单位30多家。2003年完成征迁,2008年元月完成回迁安置。
  泉安路洪宅垵段世纪公园区域改造于2003年启动,土地面积3.33公顷,涉及洪宅垵、普照两村40户群众,拆除房屋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2004年,完成征迁工作,2007年完成回迁安置。
  湖光西路区域改造一期工程于2004年启动,占地面积18.4公顷,拆迁房屋建筑面积20.6万平方米,涉及青华、阳光、锦青、梅青四个社区以及机关事业单位房屋共1063户、12座寺庙、78座祖厝(公妈厅)。2007年完成征迁工作,进入全面建设。至2008年,累计完成投资5.65亿元,占总投资(13.8亿元)40.1%。2007年,青阳街道开始按照“规划先行、政府指导、社区(业主)自主、市场运作、利益平衡”的思路,在相对成熟的区域进行规划改造和土地整合利用的探索和尝试。高霞丹阳路两侧区域、霞行与莲屿社区连片区域、晋江一中周边区域改造分别聘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和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进行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五、民生保障
  青阳镇初步建立起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的社会保障体系。原青阳镇每年向五保户、军烈属发放救济款、慰问款和慰问物资。2007年,青阳街道低保户233户(614人),低保比例1.9%,全年发放保障资金788493元。2006年,湖光西路改造区域性一期工程成为全市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试点区域,开始启动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首批共850人参保。此外,2007年街道成立爱心慈善援助中心,各社区也分别建立社区爱心援助站,每月为社区困难群众发放生活物资。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九卷,内容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障、华侨与港澳台事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民族宗教、民间信仰、民俗、放言、街道、镇、人物、荣誉榜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周恩来
相关人物
邓颖超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青阳镇幼儿园
相关机构
晋江一中
相关机构
晓聪小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