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少数民族分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96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少数民族分布
分类号: D633.3
页数: 2
页码: 1679-16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市以汉族为主,但也有回族、畲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分布。全市有12个少数民族建制村,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2.38亿元。
关键词: 晋江市 少数民族 分布情况

内容

一、村落、人口
  晋江县(市)的民族,以汉族为主。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全市本地户籍人口102.6万人。其中,汉族人口98.3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5.89%;回族、畲族、满族等少数民族人口4.2万人,占总人口的4.09%。据2005年3月统计,至2004年末,全市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陈埭、金井、龙湖、内坑、罗山、安海、西园、东石、新塘、梅岭等10个街道、镇,12个少数民族建制村、4个自然村和2个居住点,其中建制村:陈埭镇7个村,江头村3586人、岸兜村3157人、鹏头村1761人、溪边村1705人、西坂村919人、四境村2112人、花厅口村1912人;金井镇钞岱村1456人;龙湖镇后溪村905人;内坑镇霞美村1947人;龙湖镇福林粘厝埔村489人;东石镇郭岑村516人。自然村:西园街道车厝642人,砌田149人;罗山街道梧坡810人;新塘街道荆山郭厝227人。居住点:梅岭街道双沟社区160人,安海镇兴胜社区950人。
  2002年,全市12个少数民族建制村的工农业总产值39.7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00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330元高出1570元。而包括散居于汉族或多个民族聚居的村统计在内,全市少数民族农民人均纯收入7104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将近800元。
  2006年,全市12个少数民族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2.38亿元,村财政总收入120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60元,有规模以上企业95家,产值上亿元的企业18家。拥有全国驰名商标17件,中国免检产品15件;福建省著名商标22枚,福建名牌产品14件。还有2家少数民族企业被推荐为“全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单位”。
  二、回族
  晋江市的回族,有人口比较集中的聚居村落,也有散居于汉族村落之中的聚居户或散居户。其中,聚居于陈埭镇四境、花厅口、溪边、西坂、江头、岸兜、鹏头村等7个回族建制村的丁氏回族为最多。2007年,人口2.23万人。另有一小部分是从陈埭分支出去,散居在安海、东石等自然村。丁氏回族总人口约2.4万多人。据《陈埭丁氏回族宗谱》记载:陈埭丁氏始祖赛典赤·瞻思丁为阿拉伯人,元时在朝为官;其后裔到泉州经商,元明易代之际,避难寓居陈埭,并与当地汉族通婚,逐渐汉化,但仍保留回族特有的祖庙建设风格和一些祭祀仪轨。其族姓“丁”字,系取自始祖姓名中“丁”字。
  郭姓回族则是分散在西园街道、罗山街道、龙湖镇、金井镇、东石镇等镇、街道,人口约0.8万多人,其祖先原自波斯、西域诸地的阿拉伯人等,到泉州经商、定居,并与当地人通婚,其后裔便成为今日丁氏之外其他回族成员。2007年,东石镇郭岑村郭氏600多人;龙湖镇后溪村郭氏1000多人;西园街道浯岭(车厝)郭氏220人;金井镇钞岱村郭氏1500多人;罗山街道梧垵郭厝郭氏960多人;新塘街道荆山郭氏232人。
  三、畲族
  晋江畲族主要聚居在内坑镇的霞美村,均为钟姓,2007年,人口2602人。据其族谱记载,明建文帝时来自海澄,因其开基祖建业(燕贻)参加省乡试后任驷行驿站主簿,而定居内坑霞美。
  四、满族
  晋江满族主要聚居在龙湖镇衙口村、福林村粘厝铺,个别散居于金井等地。2007年,总人口约660人,均为粘姓。其原来姓氏为“完颜”,其祖为完颜·粘博温察尔,为金国大将、金源郡王完颜·粘没曷(旧时又称粘罕)第八世孙。粘博温察尔之子定居粘厝埔,并取“粘没曷”名之首字“粘”为姓。
  五、其他少数民族
  晋江的少数民族,除丁氏、郭氏回族,钟氏畲族,粘氏满族等有些聚居村外,尚有散居于东石蒲氏回族、白氏回族,内坑雷氏畲族(现改为许氏),青阳出氏蒙古族,以及壮、藏、彝、高山等少数民族。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九卷,内容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障、华侨与港澳台事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民族宗教、民间信仰、民俗、放言、街道、镇、人物、荣誉榜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