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926
颗粒名称: 第九章 体育
分类号: G812.757
页数: 32
页码: 1575-1603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拥有完善的行政管理机构、场馆管理机构和训练机构,以及数百家体育社团。晋江市体育设施丰富,包括晋江华侨体育馆、晋江市体育中心等,全市户籍人口人均体育用地面积为2.43平方米。晋江华侨体育馆是晋江第一个灯光球场,后改建为体育馆,曾增设木地板、座椅和电子屏幕等设施。晋江市体育中心是规模较大、配套设施较为完整的县级市体育中心之一,包括晋江体育场、游泳馆、祖昌体育馆等。
关键词: 晋江市 体育

内容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
  一、机构
  (一)行政管理机构
  1988年,继续设立晋江县体育运动委员会。1992年,晋江撤县建市,晋江县体育运动委员会改称市体育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体委)。1996年,晋江市行政机构改革,市体委与市文化局合并,设晋江市文化体育局(以下简称市文体局)。市文体局设体育科、文体市场管理科,分别负责全市体育事业和体育市场管理。
  (二)场馆管理机构
  1995年,经市编委批准,成立晋江市体育中心,负责经营管理市体育中心和市华侨体育馆。随着市体育中心设施不断完善,2003年,市体育中心对机构进行完善,设置办公室、祖昌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华侨体育馆、后勤服务部并分别配备各部门的负责人。是年,中国羽毛球队到市体育中心进行封闭式集训。6月,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在晋江设立“中国羽毛球晋江训练基地”,并依托于市体育中心进行管理。2004年6月,国家乒乓球队女队也到基地进行备战雅典奥运会封闭式训练。晋江市体育中心被称为中国羽毛球队的“福地”。至2007年,国家羽毛球队先后6次近300天到市体育中心进行集训。
  (三)训练机构
  1997年,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从市文体局析出,与市体育中心合并,设校长(主任)1人、副主任1人、副校长1人。
  2003年,市少体校在远华中学设立射箭训练基地,2004年,市文体局与泉州体工队分别在平山中学、远华中学分别设立泉州击剑训练基地和泉州射箭训练基地。2006年,市少体校在丰光中学设立女篮班,在深沪中学、内坑中学、新侨中学分别设立柔道摔跤训练基地、举重训练基地、击剑训练基地,2007年,在松熹中学、陈埭求聪小学、金山中学设立举重训练基地、体操训练点、跆拳道训练基地。
  (四)体育社团
  1988—1997年,晋江县(市)民间体育社团处于自发组织阶段,主要在乡镇、街道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开展活动。1998年,国务院颁布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9年,晋江对体育社团进行重新登记注册,经民政局登记注册的体育社团有6个。至2007年,全市自发组织的体育社团数百家,经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的体育社团18个,其中市级12个,镇级6个。
  二、设施
  (一)设施概况
  1988年,晋江县体育设施快速增长,体育设施逐步上规模,上档次。至2007年,全市有体育中心1个、高尔夫球场1个、体育馆11座、网球场5个、体育场7个、田径场21个、游泳馆3座、室外游泳池12个、篮球场802个、有固定看台篮球场83个、排球场61个、各类训练房(馆)64座、小运动场59个、门球场64个、气排球场62个、地掷球场26个、健身路径192条。全市户籍人口人均体育用地面积2.43平方米。
  (二)市级设施
  1.晋江华侨体育馆
  1965年,晋江爱国华侨港澳同胞捐建晋江县第一个灯光球场——青阳华侨灯光球场,位于青阳镇八角楼1号。1987年,青阳华侨灯光球场改建为晋江华侨体育馆,1989年改建工程完工,总座位数为1860位,总投资约70万元,其中“三胞”资助45万元。1995年,华侨体育馆增设木地板,总投资30多万元。1996年,增设座椅和电子屏幕,投资20多万元。2005年,因市区湖光西路改造,晋江华侨体育馆拆迁。
  2.晋江市体育中心
  晋江市体育中心总面积8.26公顷,1992年5月奠基,总投资1亿多元,该中心是目前规模较大、配套设施较为完整的县级市体育中心之一。
  体育中心由晋江体育场、游泳馆、祖昌体育馆、室外游泳池、综合楼组成。
  晋江体育场 体育场占地面积3.6公顷,可容纳观众2万人。一期工程市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人民币,建成一区(主席台)、二三区(观众台)、足球场、煤渣跑道及部分配套设施,1995年11月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于2003年投建,投资4700万元人民币,于2004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后的体育场满足国家级的比赛、大型集会及大型文艺演出,按标准要求配备天然草足球场、塑胶跑道、专业灯光、音响、彩色电子屏幕。
  祖昌体育馆 祖昌体育馆于2000年12月动工,2002年10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工程投资4500万元人民币(其中,旅菲华侨陈祖昌捐资1000万元)。祖昌体育馆由体育馆、训练馆、地下训练房及地下停车场组成,并配备相应的附属功能用房,设有观众席4000座、贵宾席110座和残疾人专用座位,且设置无障碍通道和残疾人专用电梯。声学经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检测,达到体育馆国家一级标准;体育专用木地板经国家体育总局标准办公室检测,达到国际、国家单项比赛标准;专业灯光采用电脑模式控制,达到彩色电视直播的要求;大屏幕显示及裁判系统能满足视频及十多项体育比赛的要求,可及时向比赛主赛场传输信息,各项技术参数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满足国际、国家单项比赛。
  游泳馆 游泳馆于2000年动工,2002年7月完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建筑面积2491平方米,设有8个泳道、200个活动座位的观众席。室内游泳池水系统采用过滤供水自动加药供水方式,热力系统可保证水温及空气温、湿度达到游泳馆规范要求,是省内设备先进、设施齐全的室内温水游泳馆。
  室外游泳池 室外游泳池占地面积0.6公顷,总投资550万元,由50米标准游泳池、2个小池和管理楼组成,199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晋江体育场
  (三)镇级设施
  1988年后,晋江县镇级体育设施建设开始起步。20世纪90年代初,深沪旅菲华侨张文炳捐资建设深沪体育馆。梅岭、深沪、陈埭、安海、磁灶先后建设文化(体)中心,体育设施配套较为齐全的为深沪文化中心。
  (四)社区、村居设施
  晋江市社区、村居体育设施主要以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室、门球场、气排球场、健身路径。全市基本村村有篮球场,有50%的建制村有16件以上的健身路径。有15个社区、建制村被省体育局列为省级农民健身工程点。2006年,市委、市政府实施“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工程”,要求每个示范村必须建设1个篮球场,1条健身路径,并按每个项目2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2007年,市文体局下发《关于加快普及体育健身路径的试行办法》,对建制村(社区)购置健身路径按示范村2万元,普通村1.5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社区、村居体育设施的建设资金大部份为社会捐县、政府拨款、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
  三、经费
  1988年,晋江县体育经费继续列入财政预算,由地方财政拨款,人员工资由国库统支,行政办公经费由市财政按月拨款。体育事业经费单独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不断增加。是年,晋江县体育事业经费为17万元。2007年,增至600多万元。
  1988—2007年,华侨及企业家对晋江体育设施建设投资约为3亿多元。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体育设施建设约为3500万元。体育设施建设资金总投入约6亿元,主要资金为财政拨款、单位自筹、社会捐赠、体育彩票公益金。
  第二节 社会体育
  一、农民体育
  晋江农民体育活动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武术、舞龙、舞狮、象棋、围棋、拔河;现代体育项目主要有篮球、排球、游泳、乒乓球。
  (一)传统体育
  1.武术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武术一度成为农民的主要体育项目。英林、金井、罗山、龙湖、青阳、紫帽、东石先后成立8个武术馆,参加锻炼的人数达2000多人。1993年,市少体校与北京武术研究院在龙湖恢斋成立北京武术研究院晋江少体校武术班(毓英武术学校),吸引周边乡镇农民数百人到武术班训练。1988—1996年,全县(市)每年均举办武术比赛。1994年8月,在安海举行福建省第三届散手擂台赛,晋江市运动员分别获56公斤级第2名,85公斤级第2名,60公斤级第3名。1996年,晋江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同年,龙湖施金闸代表福建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农民运动会获得南拳第一名,南棍第二名。1997年起,农民武术活动逐渐减少,大部分武馆停办。
  2.舞龙、舞狮
  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舞龙、舞狮活动再次兴起。至2007年,全市有舞龙队23支,舞狮队16支。1997年,青阳镇许塘村农民舞龙队参加全国第二届舞龙比赛双双获得规定套路和团体第六名。
  3.象棋
  象棋、围棋也是农民体育活动的主要项目,其中以象棋最为普遍。1989年,成立县棋牌协会,象棋有很大发展。每年逢元旦、春节,每个乡、镇、街道都举办象棋比赛,全市镇、村有棋室上百个。1995年,张文进参加第三届福建省农民运动会象棋比赛获个人第3名。2002年,张文进、蔡加胜参加在金井举行的泉州市象棋个人精英赛分别获第1名和第3名。
  (二)现代体育
  1.篮球
  1988年,农民篮球运动相当普及,篮球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有组织的农民篮球赛事常年不断,每个乡镇(街道)年年均组织镇级篮球赛事。篮球赛事资金大多由社会筹资,且以企业冠杯名为多。
  至2007年,全市几乎村村有篮球场和篮球队。篮球队水平较高的有深沪沪星队、陈埭花厅口队、梅岭青华队、英林高湖队、金井塘东队。1997—2007年,市文体局连续举办11届基层村(社区)篮球赛。
  1991—2004年,晋江县(市)农民篮球队8次参加福建省和全国农民运动会均获第一名。
  2.排球
  1988年起,农民排球活动逐渐萎缩。开展农民排球活动有池店溪头村,金井丙州村,英林嘉排村、柯坑村、港塔村、三欧村,其中以嘉排村排球活动较为日常化。市文体局自1998—2007年连续举办10届基层村排球赛。
  3.游泳
  1988年,农民游泳活动开始逐渐兴起。是年,清濛村投建1个25米游泳池。1989年,晋江县运会把游泳列入比赛项目。1996年,晋江游泳训练基地落成,游泳活动开始普及。随后,安海、内坑先后建设游泳池。安海、深沪先后成立冬泳协会和游泳协会。农民游泳比赛每年均有举办,2005—2007年,深沪游泳协会连续举办3届“环深沪湾”海泳比赛,市冬泳协会、安海冬泳协会、深沪游泳协会先后组织农民运动员到香港、金门、辽宁、漳州等地参加游泳比赛,农民游泳技术有较大的提高。
  二、职工体育
  1988—2007年,晋江职工体育有较大的发展,职工体育基本上纳入机关、工厂、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全市有65%的单位有各种体育设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平均达到总职工数的43%左右,各行各业经常利用节假日举办小型多样的职工体育竞赛活动或召开职工运动会。主要活动项目有游泳、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围棋、跑步、太极拳。很多单位也建立业余运动队,很多民营企业每年均举办职工体育竞赛,2007年,陈埭镇举行首届外来工运动会。
  三、老年人、伤残人体育
  (一)老年人体育
  1988年,晋江县老年人体育处于起步阶段,全县有县级老年人体育协会,镇级老年人体育协会有安海、磁灶、东石三个协会,全县有会员上千人,开展活动项目有太极拳、气功、门球、乒乓球、中国象棋等,开展老年人体育活动阻力大,困难多。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县(市)老年人体育活动得到快速发展,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由初期的组织号召,转变为老年群众的自觉行动,从分散向集中,从自发无组织到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活动。基层老体协组织机构从无到有,从城镇向农村、社区发展延伸。全市15个镇、10个系统、7个市直单位、321个村居成立老体人体育协会,老年人体育活动项目近20个。2000年后,老年人体育活动进一步规范。2003年,市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明确规定,各镇、街道要配备一名老体协专干。同年,市老年人活动中心竣工,市老体协迁址市老年人活动中心,2003—2004年,新设置的街道办事处相续成立老体协。据2007年统计,全市有老年人活动中心113个,活动室381个,健身辅导站(点)128个,辅导员606人,门球队88支,气排球队69支,地掷球队56支。有老体协会员7万多人。1988—2007年,共举办各项老年人体育骨干培训班约200期近6000人。
  1988年举办第二届,1993年以后每3年举办一届。1988—2005年晋江县(市)举办6届(2—7届)老年人运动会。
  (二)伤残人体育
  1993年,晋江市设立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体育、特教体育开始在学校开展。主要体育活动项目有篮球、乒乓球、田径、象棋、拔河、跳绳。2006年,泉州残联授予晋江特教学校为“残疾人体育运动训练基地”,同年,晋江市特奥运动员许雅玲参加第四届全国特奥会获田径4×100米接力第一名、200米及4×200米第二名、400米第三名。2007年9月,许雅玲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十二届世界夏季特奥运动会获女子举重52公级硬拉和组合项目第一名,卧推第二名;同时,晋江市特教学校陈佑萍获举重比赛硬拉第二名,深蹲第三名,硬拉、卧推、深蹲组合第三名。
  第三节 学校体育
  一、教学
  20世纪90年代前后,应试教育对学校体育冲击很大,体育课时被压缩,学生体质下降,引起县(市)政府的重视。1990年3月,开始执行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联合发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3年,成立晋江市学校体育工作办公室,负责学校体育锻炼,课间操评比、体育竞赛工作。同年,开始执行省《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全市各学校把器材配备纳为衡量中小学办学条件的重要指标,把学校体育纳入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并开始组织中考学生体育考试,成立晋江市中考体育考试领导小组,严格按规定项目进行考试。1993年,体育考试考生及格率92.82%,1994年为93.67%,随后,体育考试考生及格率较为平稳。1999年,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2001年,停止中考学生体育考试。2003年开始推广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同时,停止执行《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同年,执行教育部《中小学生体育器材配备目录》,各中学、职校、小学均有计划地按《目录》分类标准的规定进行器材配备,仅2004—2006年,全市中小学增添体育器材资金300多万元。2004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市中小学生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行体育课课程改革。在新课改中,体育课时得到增加,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高中每周2节体育课。2005年,远华中学被国家体育总局射箭射击运动管理中心命名为“全国射箭重点学校”。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发布,全市学校体育课得到保证,各学校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全市开始启动“阳光少年”活动。
  1988—2007年,全县(市)举行20届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全县(市)性中小学各类体育竞赛123项次。2005—2007年,全市有市学校体育训练点12所,泉州市级体育传统校10所,省级学校体育传统校2所。
  二、竞赛
  (一)田径
  1988—2007年,全县(市)50多人次参加省级比赛获第一名,5人参加全国性比赛获前八名。
  (二)游泳
  1997年,市少体校游泳队组建。1997—2007年,50多人次参加省级比赛获第一名,3人参加全国性比赛获前三名,其中2004年张根荧参加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世界中学生游泳邀请赛获100米自由泳第三名,100米蛙泳第五名。
  (三)击剑
  2004年,平山中学击剑训练基地成立。2004—2007年,先后有30多人次参加省级比赛获第一名,7人参加全国性比赛获前三名。
  (四)射箭
  2003年,远华中学射箭训练基地成立。2003—2007年,先后有30多人次参加省级比赛获第一名,6人参加全国性比赛获前三名。
  (五)球类
  1988—2007年,毓英中心小学18次参加省少年儿童排球锦标赛获女子丙组前三名,嘉排中心小学10次参加省少年儿童排球锦标赛5次获男子丙组第一名,5次获男子丙组第二名,市少体校、晋江职校、英林中学、南湾中学分别8次参加省级排球、软式排球、沙滩排球获前三名。市少体校8次参加省少年儿童篮球锦标赛获男子组第一名,10次与泉州组队参加省少年儿童篮球锦标赛获男子组第一名,7人参加全国青少年篮球锦标赛获第五名。
  第四节 体育竞赛
  一、运动会
  (一)市运动会
  1988—2005年,晋江县(市)先后举行四届运动会,以乡(镇)、街道、市直组队,比赛项目逐渐增加,规模越来越大。
  (二)参加泉州市运动会
  1988—2007年,晋江县(市)参加5届泉州市运动会。
  1991年10月,泉州市第四届运动会分别在鲤城、晋江举行。晋江参加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游泳、举重、武术、象棋、围棋9个项目(大会设10个项目)的比赛。以总分451.5分和13枚金牌分别居县(区、市)组总锦标第三名和金牌总数第三名。
  1995年10月至1996年1月,泉州市第五届运动会分别在鲤城、安溪举行。晋江参加田径、举重、武术、象棋、围棋、篮球、排球、足球、门球、拳击10个项目(大会设13个项目)的比赛,以总分508分和29枚金牌分别居县(区、市)组总锦标第三名和金牌总数第三名。
  1999年8—10月,泉州市第六届运动会分别在丰泽、晋江、南安、安溪举行,晋江派出386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田径、游泳、篮球、排球(沙排)、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举重、射击、跆拳道、武术(散打)、象棋、围棋、桥牌全部项目的比赛,以总分1988分和金牌69.5枚分别居县(区、市)组总锦标第一名和金牌总数第一名。
  2003年8—10月,泉州市第七届运动会分别在丰泽、晋江、南安、安溪举行,晋江派出336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田径、游泳、举重、乒乓球、跆拳道、射箭、篮球、排球(沙排)、武术(散打)、射击、足球、拳击12个项目(大会设14个项目)的比赛,以总分2632.5分和金牌84枚分别居总锦标第一名和金牌总数第二名。
  2007年8—10月,泉州市第八届运动会分别在丰泽、南安、晋江、石狮举行,晋江派出601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田径、游泳、举重、射击、射箭、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乒乓球、足球、篮球、排球(含沙滩排球)、拳击、跆拳道、柔道、摔跤、击剑、帆船帆板、体操、钓鱼20个项目(大会设22个项目)的比赛。以总分3104.2分和金牌88.3枚分别居总锦标第一名和金牌总数第二名。
  (三)参加省运动会
  1988—2007年,晋江县(市)4次派出运动员代表泉州参加福建省运动会,参加运动员人数逐届增加,成绩逐届提高,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总锦标居全省县(市、区)第十八名,省第十三届运动会总锦标居全省县(市、区)第十名。
  二、创新纪录
  田径、游泳是晋江市主要体育项目。1988—2007年,6人次打破全省少年记录。泉州市记录一再被晋江选手刷新。
  第五节 体育人才
  一、裁判员
  1998—2007年,获得国家级裁判员称号的有:沙滩排球国家级裁判员陈茂和、赛艇国家级裁判员苏丽云、围棋国家级裁判员王其红,至2007年,晋江市有等级裁判员309人,其中国家级裁判4人、一级裁判员36人、二级裁判员149人、三级裁判员120人。
  二、教练员
  1988—2007年,晋江县(市)教练员有6人获得中级职称,5人获得初级职称。
  三、优秀运动员
  李冬英 女,OP帆船运动员,运动健将,国家队队员,参加第二十五届奥运会(澳大利亚)获女子帆船第十八名,与队友(杨晓燕)在第十三届亚运会(泰国)获女子470级帆船比赛冠军和1998年全国锦标赛冠军,第九届全运会获女子470级帆船第七名。
  陈鸿源 男,射箭运动员,运动健将,国家队队员,参加2001年第四十一届世界射箭锦标赛获男团第三名。2003年参加第四十二届世界射箭锦标赛男子个人淘汰赛(美国)获奥运会席位,在第十四届亚运会获个人第四名,参加第十届全运会获男团排名赛第四名,多次在全国射箭锦标赛上获前三名。
  洪丽娜 女,沙滩排球运动员,运动健将,国家队队员,参加2001年亚洲沙滩排球锦标赛获第一名,2005年亚洲沙滩排球巡回赛获第二名(越南),第十届全国运动会获第四名,多次在全国沙滩排球锦标赛、冠军赛、巡回赛获前三名。
  陈志向 男,激流回旋皮划艇运动员,运动健将,国家集训队队员,参加2003年亚洲激流回旋皮划艇锦标赛(台湾)获得男子个人皮划艇第一名,获第九届全国运动会激流回旋皮划艇男子单皮第五名。
  陈芳佳 男,激流回旋皮划艇运动员、运动健将、国家集训队队员,参加2006年亚洲皮划艇激流回旋锦标赛,获男子团体第一名,男子个人划艇第一名,参加第十届全运会皮划艇激流回旋比赛获男子单划第七名,参加2006年澳大利亚青年节皮划艇激流回旋比赛获男子单划第二名。
  杨超琼 女,帆船运动员,运动健将,获2005年亚洲470级帆船锦标赛女子奥林匹克航线赛第四名(石狮),与队友(沈银娟)参加第九届全国运动会获第十名,第十届全国运动会获女子奥林匹克航线赛第六名,多次参加全国帆船锦标赛获前六名。
  施银行 男,跳水运动员,运动健将,国家集训队队员,参加第十届全国运动会跳水比赛获男子双人十米跳台第三名,多次参加国际跳水巡回赛和全国跳水锦标赛、冠军赛获前三名。
  1988—2007年,晋江县(市)涌现许多优秀运动员,有16人次参加过全国运动会决赛,6人参加亚运会和亚州锦标赛,1人参加奥运会,7人获运动健将称号,18人获一级运动员称号,7人调入国家队和国家集训队,26人调进入省级体工队。
  第六节 体育产业
  一、体育健身培训业
  20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是晋江体育健身产业市场萌芽阶段。至20世纪80年代末,体育健身市场主要项目为旱冰和台球。全县经营旱冰场的有数十家,各乡镇均有旱冰经营场所,参与旱冰健身者大多为青少年;经营康乐球的百余家,经营场所大多是露天宽阔场所或街头巷尾,规模较大的为晋江工人俱乐部康乐城。体育培训业主要是武术培训,全县有武馆4家,参加武术培训大多为青年和少年儿童。
  20世纪90年代初,体育健身市场经营项目逐步增多,有保龄球、高尔夫球、乒乓球、游泳、攀岩、器械健身、网球,较有档次的经营场所有泉州(紫帽)高尔夫俱乐部、青阳亿盛保龄球馆、安海华达保龄球馆。体育培训业有武术、乒乓球、围棋、游泳、篮球,参与培训者以游泳居多。
  2000年起,晋江群众健身意识逐渐增强,体育健身市场开始向综合化、社会化、规模化发展,旱冰、台球经营场所逐步萎缩,保龄球馆倒闭。2006年末,全市有健身经营场所80余家,年实现体育健身娱乐业经营收入3620万元,比2005年增加13.37%,实现增加值2462万元,比2005年增加18.65%。人均健身娱乐消费支出118.43元,占家庭收入的1.8%。体育健身培训业较为活跃,新兴培训项目有跆拳道、滑轮、瑜珈。至2007年,全市有跆拳道馆十余家,瑜珈培训机构十余家,滑轮培训点1个,象棋、围棋培训点6个。
  二、体育彩票业
  1984年11月始,晋江县体育彩票代售主要是“振兴福建体育奖券”。1989年,由省体委配额在晋江售销“第十一届亚运会基金奖券”。这个阶段体彩售销由县体委牵头组织发行,发行数额较小,品种单一,只有传统型彩票和即开型彩票,发行方式采用分散发售和规模售销。售销后与省体委结算,再由省体委下拨一定的费用。1992年,晋江开始销售电脑体育彩票,并进行销售网点建设。随后,与全省电脑体育彩票联网。1996年,省体育彩票中心在晋江发放640万元即开型中国体育彩票,发放采用大卖场集中推销的模式,成千上万的购买者在现场购买,三天内全部售空。2001年,竞猜型足球彩票在晋江上市。2007年,晋江共有体育彩票售销点160个。体育彩票品种有:即开型彩票、传统型彩票、乐透型彩票、数字型彩票、足球彩票。电脑彩票的玩法有:m选7和m选5的玩法。
  三、竞赛表演业
  20世纪80年代末,晋江体育竞赛表演业开始兴起,许多乡镇举办高水平的全国性邀请赛,项目有篮球、排球、武术。1988—1990年,仅金井毓英体育基金会就举办7场高水平的表演赛。1990年后,晋江体育外事交流表演也逐年增加,先后有菲律宾光汉武术馆、菲华体育总会篮球队、菲华侨青体育会篮球队、菲华体育联合会篮球队、菲律宾青华足球队、香港晋江同乡会篮球队、香港篮球明星队、美国南加州篮球队到晋江进行体育交流表演,1996年超级工商“福建杯”国际篮球邀请赛在晋江华侨体育馆举行,来自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职业篮球运动员首次到晋江参赛。1999年,晋江球迷协会、福建冠南广告公司联合承办1999—2000年希尔顿全国甲A联赛北京万燕奥神篮球俱乐部主场,比赛地点租赁泉州侨乡体育馆,开创晋江承办全国体育比赛的商业化运作的先河。2003年起,随着晋江体育场馆设施建成投用,高水平的体育竞赛表演年年不断。2004年,中国男篮甲A联赛福建SBS主场落户晋江。2002—2007年,晋江承办各类大型赛事28项190场次,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中国国家女子篮球队、中国国家乒乓球队、中国国家羽毛球队、立陶宛国家男子篮球队、新西兰国家男子篮球队曾应邀参加比赛。
  四、体育用品业
  20世纪80年代末,晋江体育用品业开始起步。晋江体育用品业以体育用品制造业为主,生产企业分布在英林、陈埭、池店、深沪、永和、新塘;生产的产品主要是:运动鞋服、运动袜、帽、运动器械。生产企业近3000家,从业人员超过38万人,产品畅销50多国家和地区。英林镇晋江奔驰运动服装有限公司是晋江专业生产运动服装的厂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陈埭镇鞋业生产企业纷纷注册成立体育用品公司,并把生产旅游鞋、凉鞋延伸到生产运动鞋、运动服装,开始建立厂商专卖体系。1999年,安踏集团是首家赞助全国田径大奖赛,并聘请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作明星代言的企业,借助明星的传播力拉动市场成长。自此,晋江体育用品企业开始打造品牌,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2006年,晋江体育用品制造业增加值1601511万元,较2005年增长16.30%,比2004年增长314.64%。其中,体育服装鞋袜帽制造业生产总值1590640万元,较2005年增长15.89%,比2004年增长31.70%;体育运动器材制造业2006年生产总值4300万元,与2005年(4600万元)基本持平,比2004年增长43.33%。至2007年,晋江拥有国家级体育用品品牌39枚。
  附:福建SBS浔兴篮球俱乐部简况
  福建SBS浔兴篮球俱乐部是由福建省篮球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与福建浔兴拉链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办的,俱乐部于1999年创立,由福建男子篮球队作为俱乐部的队员,1999—2003年,连续参加全国男篮甲B联赛,2003年,获全国男篮甲B联赛冠军,并获得全国男篮甲A联赛的资格。2004年,俱乐部落户晋江体育中心,并把晋江作为俱乐部的参加甲A联赛的主场。同年,成立青年队。2004—2005年,获全国男篮甲A联赛第十一名。2006—2007年,获中国男篮职业联赛第七名。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九卷,内容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障、华侨与港澳台事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民族宗教、民间信仰、民俗、放言、街道、镇、人物、荣誉榜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