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科技交流与推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88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科技交流与推广
分类号: G322.757
页数: 4
页码: 1453-1456
摘要: 本节介绍了晋江市在科技交流与推广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学习考察交流和技术引进与推广。通过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晋江市成功地引进了许多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并推广应用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中。
关键词: 晋江市 科技交流 技术引进

内容

一、学习考察交流
  1995年8月25日至9月4日,由副市长张震带队,市科委、各镇科技副镇长(英林、深沪、青阳、西滨、良种场除外)共17人,赴云南学习考察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经验。
  2001年,先后分批组织有关部门、镇(场)领导、科技人员和骨干企业、龙头种养大户组,分别赴北京、广东、浙江、山东、江苏等科技密集区进行学习考察,侧重考察高新技术成果、农业产业化进程、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建陶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及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经验,进一步拓宽科技人员和企业家的视野,共引进水稻、蔬菜、水果等优良品种13项到晋江市试种,均有成效。例如水稻新品种(组合),亩(0.15公顷)产均在620—720千克之间,其中协优9308(单晚)亩产可达到820千克。
  2002年,组织各镇科技副镇长及寰球鞋业、兴业皮革等企业人员参加的考察小组,前往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皮革与制鞋研究院和北京皮革工业学校考察学习。寰球公司与中国皮革与制鞋研究院达成联合开发“纳米抗菌功能运动鞋”合作项目,安海职业学校与北京皮革工业学校达成“在安海职业学校设置皮革专业”的合作项目。
  2004年,晋江市科技局组团前往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浙江省农科院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和项目洽谈,引导企业与相关院校、专家建立长期的科技开发协作关系。
  2004年3月14—18日,由副市长颜子鸿、市科技局局长李丹阳和市纺织服装科技发展促进会有关人员组成的晋江市纺织科技发展考察小组对江苏吴江、浙江绍兴纺织业的发展现状和技术创新工程进行考察。江浙一带织造业的迅速发展,开阔大家的视野,特别是在建设纺织服装专业园,实现分工专业化和服务社会化;拓展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发展先进的织造技术装备,实现产业升级;提高印染后整理技术,增强纺织产品国际竞争力;加强本地市场建设,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抓住产业链接空白,发展纺织助剂产品等,有许多发展经验值得晋江市认真研究和学习借鉴。
  2007年12月,全国沿海地区地方科技工作联谊会第五次会议在晋江召开,全国17个县(市、区)的联谊单位的科技局长及办公室主任出席会议。国家科技部政策法规和体制改革司巡视员王宇在大会上做题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的重点与几个管理问题》的专题报告,各成员单位还围绕“构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主题,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提出许多加快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新思路和好点子。
  二、技术引进与推广
  20世纪80年代后,晋江县注意把技术引进与推广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重要模式,主要采取“外引内联、互利共赢”的办法,通过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会、参加国内外技术交易会、开展技术难题招投标会、建立技术储备及项目库、依托县(市)政府专家顾问团推介引荐项目等渠道,吸纳一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从而建立稳定可靠的技术依托。主要途径大致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企业依靠自己的研发中心开发出实验室成果,通过中试、扩大化生产,再把技术、产品推向市场;第二种是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直接将科技成果转让给企业;第三种是企业直接引进先进技术。晋江县(市)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研究与开发能力较弱,自主开发能力不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成果很少,很多起步阶段的企业没有足够的力量建立起自己的研发队伍和研究实验室,与科研院所的结合也不够紧密。因此,企业直接引进先进技术比较常见,它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进入21世纪,一些规模以上上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也取得较好成效。
  1988—1995年,晋江县(市)引进的先进适用技术主要有: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的“干态化学法再生橡胶及活化胶粉生产试验技术”,实现废弃橡胶低温再生技术的突破;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的“金属粉未注射成型技术”,应用新的技术工艺,可一次成型复杂的异构件;佛山陶瓷研究所的“辊道窑内墙砖二次烧成技术”,取替内墙砖需依靠倒焰窑、多孔窑二次烧成的落后生产工艺,减少燃煤造成的烟尘染污;上海化纤研究所的“中空知纤维开发”,开发利用废弃的塑料瓶再生短纤维技术,实现变废为宝;中国科技大学的“系列防火涂料”,可广泛应用于木构件、钢构件上,大大提高建筑物防火安全系数;天津海水淡化研究所的“中空知纤维超滤器”,实现水净化处理技术的突破;清华大学材料系的“陶瓷/金属耐磨刀头”,应用功能陶瓷材料取代昂贵的金刚石做耐磨刀头,从而提高材料的性能比;北京邮电学院的“HJM—25对电缆接续模块”,质量优于原邮电部YD334—87标准。台湾恒兴农机具公司的“机械化育秧”,取代人工插秧,不仅成活率提高,且大大提高工效;四川省电子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的“三维电脑鞋样设计”,采用MASTERCAM和proE电脑软件设计和制造各种精密模具;北京燕山公司的“TPR鞋材开发”,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鞋底材料。
  1996—2000年,晋江市引进的先进适用技术主要有:清华大学的“高性能氮化铝粉体高温燃烧合成”,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提高产品的理化性能;中国皮革工业研究院开发的“纳米技术母液在鞋材、陶瓷材料等的应用”,应用纳米技术提高传统产品的性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厦门大学的“鞋用无苯胶粘剂”,为制鞋业“三苯”废气治理提供技术支撑;世隆面砖厂从意大利引进一条燃气宽体窑全自动生产线和一条抛光生产线,生产流程从配方、制浆、造粒、压制、施釉、印花、烧成到抛光等整个生产过程均实现电脑自动化,装备达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此外还有“天源饲料添加剂”“大豆乳酸菌饮料”“大豆膨化食品”“咀嚼片生产技术”及“糖果中加入抗体防止蛀牙”等,大大地提高食品行业的技术档次。同时,福建浔兴集团还与中国日用五金技术开发中心联合,共同建设“中国拉链中心”,使企业成为全国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齐全的拉链生产厂家;凤竹针织漂染有限公司与中国纺织研究院长期挂钩合作,引进高级人才及先进技术;鼎盛陶瓷有限公司由武汉工业大学承包生产技术工艺,作技术入股;东石长春电化研究所依托长春应化所,每年均开发一种以上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如独石电容胶、丝印油墨等。
  2001—2007年,晋江市与全国10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保持长期的挂钩联系,如福建劲霸服装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福建宏玮鞋塑有限公司与福建省二轻研究所、福建凤竹针织漂染有限公司与中国纺织研究院等,都建立技术战略协作关系。及时引进科技成果与人才,并建立各种类技术开发机构,从事技术开发、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引进改造等。先后引进一些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关键性技术,推广应用纺织服装业织造新技术、化纤业新材料开发技术、建陶业高效节能低污染窑炉技术、制鞋业的CAD/CAM三维设计技术、食品饮料业的保健、休闲、功能食品技术开发等;引进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科技项目,如“不含偶氮真皮开发生产”项目的引进,为旅游鞋和运动鞋的生产出口提供优质环保型的原材料;“可降解高填充塑料母料及包装薄膜的开发”有效地保护环境;“雪花绒高档面料布的开发”,改变晋江市面料布依赖外购的局面;“SPF猪的引进及繁育推广”,为社会提供大量优质种猪;“大棚蔬菜自动喷灌技术应用示范”,为现代高优农业试验建设提供保障;“剑杆织机的应用开发”,增加纺织织造业的花色品种。
  三、产业发展科技引导
  1997年,晋江市把建设“科技强市”作为推进新一轮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为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及关键技术难题,市政府决定分期分批对传统产业进行产业发展科技引导。1997—2005年,先后举行7场产业科技发展引导,主要方法是聘请专家组成产业发展研究小组,对典型企业进行科技诊断,剖析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明晰产业发展的思路、对策与措施。或将相关产业列为重大科技专项加以重点扶持,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1997年,晋江市在磁灶镇开展建陶支柱产业引导工程,邀请广东佛山、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及福建省建筑陶瓷有关生产工艺技术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专家,对晋江市建陶业的现状、发展思路及营销策略提出不少建议与意见,如要跟踪世界技术发展前沿,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宽体窑炉、引进大吨位的压砖机、开发高档外墙砖、配制标准化粉料等。
  1998年,晋江市在英林镇开展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引导,邀请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织布科技研究所及省轻工厅等部门的专家,就纺织行业的宏观发展方向及微观技术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特别是在染整、织造、服装等方面提出许多合理化的建议,一些建议被企业采纳后产生较好的收益,如喷水织机的应用、发展面料生产等。
  1999年,晋江市邀请福建省纺织工程学会专家俞忠明、林家生到晋江市开展纺织服装行业调研,对纺织、服装产业的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共性技术问题进行广泛的调查,并在英林镇召开“晋江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引导工程”座谈会,针对行业现状进行科技引导,专家还与市科技局合作编写《晋江市纺织服装科技发展对策》,为纺织服装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000年,市科技局抽调有关人员组成产业调查组,采用普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各镇的支持和配合下,分别与清华大学科技开发部、福建省纺织工业总公司联合对相关产业进行调研,进一步摸清各支柱产业发展现状,了解各行业的技术水平和需求,掌握各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晋江市制鞋业技术现状及发展对策》《晋江市食品行业调查报告》等。
  2001年,晋江实施泉州市级重大科技项目“纺织业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工程”,组建晋江市纺织服装科技开发中心,优化整合纺织服装科技资源,先后组织实施13个子项目,解决一些技术难题。如纺织服装科技开发中心与福建劲霸经编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纺织经编技术,生产出防火、防水等不同风格、不同用途的产品;晋江市大发织造有限公司开发的雪克50D高档面料布、珍珠纺复合布,产品曾入选2003年秋冬中国流行面料;晋江市锦兴化纤有限研发差别化纤维,填补福建省化纤丝特殊纤维的空白,为面料布的开拓创新提供优质的原料丝;晋江维盛织造漂染有限公司研发的棉锦交织布面料染整工艺,克服在常规染色中出现色花、条花及染色不均等缺点,大大改善产品质量。中心还引进纺织服装CAD系统和相应的实验设施,为企业提供纺织原料、面料、花样图案开发、设计和咨询等全方位服务。同时在晋江盛威织造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建立科研试验基地,在南方织造公司推广喷水织机增添电子储纬器,单喷改双喷设备改造等,提高产品的质量。中心还经常组织技术交流,引导产业升级,先后引进先进喷水织机3000多台,喷气织机800多台,创杆织机60台,全市纺织服装业的设备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产品档次进一步提升。
  2003年,特邀晋江市专家顾问团成员、华南理工大学郑建仙教授到市开展食品行业进行技术调研和产业发展引导,针对市食品业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困难,进行产业发展引导和科技成果对接,市食品企业与华南理工大学达成“膨化食品开发”“食品添加剂开发”等多项技术合作。
  2005年,晋江实施泉州市级重大科技项目“化纤业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工程”,以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和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为重点,包括设备嫁接技术研究,超细旦纤维、竹纤维、异形丝、中空纤维丝等新产品的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先后实施16个子项目,并取得较好成效。研发出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如晋江市奇针世家织造有限公司承担的“大豆纤维/羊毛混纺技术研究”,显著改善羊毛织物的舒适性和保健功能;晋江市远生服装织造有限公司承担的“湿反应热溶胶涂布复合技术研究”,生产出具有绿色环保、透气透湿性好、防水和易去污整理等特性的产品。有的企业在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时,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装置,了解和使用先进技术,如晋江市南方织造有限公司承担的“自动开口工艺在高支高密织物织造中的应用研究”,引进台湾先进的机械设备,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织造工艺,有效提高织布的效率和坯布的质量。福建百宏聚合纤维实业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内外直纺生产设备嫁接技术开发”,可向市场提供质优价廉多品种的化纤纺织品。同时利用“东南纺织化纤网”,加强信息交流,实现信息共享,为晋江市化纤纺织行业提供快捷、可靠的电子商务、行业资讯等项服务。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九卷,内容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障、华侨与港澳台事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民族宗教、民间信仰、民俗、放言、街道、镇、人物、荣誉榜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