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教育经费与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881
颗粒名称: 第十节 教育经费与设施
分类号: G527.57
页数: 7
页码: 1439-1445
摘要: 本节介绍了晋江市教育经费来源多渠道,包括财政支出、教育税费和社会集资办学,用于改善教育设施和条件。教育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包括校舍改造、扩建和创办新学校。
关键词: 晋江市 教育经费 教育设施

内容

一、教育经费
  (一)财政支出
  1988—2007年,晋江县(市)教育经费总支出由1953.8万元增加到91000万元,增长46.6倍,年平均增长25.9%。其中,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由1238万元增加到62000万元,增长50.1倍,年平均增长23.2%;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教育经费总支出的比重由1988年的63.4%上升至2007年的68.1%;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当年财政总支出比重由1988年的22.9%提高至2007年的28.5%。
  1988—2007年,中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逐年增加:中学由每人278.5元提高至每人3301.1元,小学由每人168.1元提高至每人2505.1元;中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呈波浪式变化,总体上有增加,在“六项督导”“两基”验收的年份,生均公用经费增加较多,其它年份则相对减少,中学最高年份为2007年的每人508.8元;小学最高年份为2007年的每人634.1元。
  (二)教育税费
  教育费附加 1986年7月1日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国务院《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开征教育费附加,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1986年7月1日至1989年6月30日,按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的1%计征,分别与“三税”同时缴纳;1989年7月1日始,教育费附加计征比例由1%提高到2%,仍与以上“三税”同时缴纳;1994年1月1日始,教育费附加改按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计征,分别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同时缴纳;1997年7月1日始,教育费附加增提1个百分点(由3%提高至4%),由省级统筹专项用于分离企业办学校的办学经费。1990年10月1日始,教育费附加纳入财政预算管理。1986年7月1日始,地区本级征收的教育费附加每年上缴省10%。1988—2007年,晋江县(市)教育费附加随着“三税”额的增加和计征比例的提高,征收数逐年增加,由12.70万元增加至4550万元,增长358.3倍。
  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 1986年始,依照教育法和省政府《关于征收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的通知》征收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由乡(镇)政府组织征收,征收总额按不低于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计征。1988—2004年,晋江市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征收数逐年增加,由1988年的428万元增加至2000年的8966万元,增长20.9倍。之后,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的征收政策改革,直到2005年取消。
  (三)社会集资办学
  社会集资办学资金包括:工矿企业捐资、乡村集体资助、城乡个人捐资、侨胞港澳台胞捐资、其他等用于改善普教办学条件的部分。1988—2007年,晋江市社会集资办学筹措资金10.64亿元用于改善普教办学条件。
  1998年,晋江市成立晋江市教育基金会。2008年,出台《晋江市华侨捐赠兴办公益事业表彰规定》,2008年8月,印发《晋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捐资助学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表彰109个“捐资助学先进单位”和480个“捐资助学先进个人”。积极倡导镇(街道)成立教育基金会,鼓励社会捐赠教育,多渠道捐资助学。如青阳教育发展基金会2007年成立以来筹集基金3000多万元;又如旅菲林姓华侨捐1000万元用于第三实验小学体育馆教学楼建设、旅菲陈姓华侨捐350万元用于陈埭紫峰中学学生宿舍楼建设等。晋江市各中学也相继依法成立教育基金会,如郭文梯教育基金会、南侨中学教育基金会、英林中学教育基金会等。这些捐赠的资金主要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奖教奖学,有效地弥补晋江市教育发展的资金缺口,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教育设施
  (一)教育基本设施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世界科技进步的迅猛发展,整个社会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开始把目光转移到重视和发展教育上。也就在这个时期,国务院向联合国承诺,经过10年的努力,中国将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晋江先后组织对全市小学的校舍进行全面改造,至20世纪90年代初,基本完成小学校舍的改造和扩建任务,并相继创办16所初中校。随后,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发展教育除加大财政投入外,还相继进行“一无两有”“自然普及实验教学”“五室一园”“十配套达标校”“六项督导”“两基”“素质教育等级达标”“双高普九”“十配套达标乡镇”“迎督创强”等一系列督导、评估、验收等检查工作,有力地推动晋江市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
  1988年,晋江县教育总占地面积212.49万平方米。2007年,增加到608.21万平方米,其中普通中学310.52万平方米、职业中学38.89万平方米、小学258.80万平方米。1988年,校舍总建筑面积50.11万平方米,2007年增加到228.33万平方米,其中普通中学116.98万平方米、职业中学14.00万平方米、小学97.35万平方米。
  2001年起,国家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2001—2003年,通过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全市全面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建设项目。至2007年底,晋江市全面消除中小学校危房。
  (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1.制定方案
  2007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决定》,推动晋江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进入全面建设应用阶段,根据省教育厅、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晋江的实际情况,制定《晋江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方案》。
  2.配置对象和建设模式
  全市小学286所,有240所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拟撤并学校57所。计算机网络教室262间,拥有计算机9287台,多媒体电化教室159间,基本实现宽带上网(其中55所小学通光纤)。初中校(含完中)47所,全市所有中学均配备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基本实现光纤上网(其中46所通光纤),全部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根据国家三部委规划和福建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晋江的实际情况,本着“有利于提高教育投资效益,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原则,晋江申报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为模式:计算机教室。配备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全市大部分学校达到文件《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的模式三要求,再添置补充设备的学校有33所。
  3.项目实施的具体任务
  根据实际情况,相应配置初中、小学,以天网(卫星)地网(宽带)并行办法,通过卫星、宽带获取空中课堂等丰富的学校教育和农民教育资源,有效解决广大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推进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实现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要求,认真执行省中小学信息资源建设文件要求,整合各地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库,建立基础教育资源中心。通过卫星接收、宽带上网,接收、下载、存贮、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为各中、小学提供服务。
  积极利用远程教育提供的设备和资源环境,开展农村中小学教育教改工作,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所有学生的成长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探索远程教育环境下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结构模式、教学策略、学习策略的形成与发展途径;重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学管理制度,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师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的素养。
  针对广大农村学校的实际重点提高项目技术人员、学校骨干教师的信息素养,并通过校本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基本技能,以满足和适应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从事教学应用的技能需要;培养和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通过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培训,使全体教师全面深入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
  发挥远程教育工程作用,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体系,进一步整合各部门的优秀资源,建成适应晋江市各地需要,涵盖农村政策、法规、经济、科技、文化等内容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2007年,在科学推进“远教工程”建设中,全市新配备设备的项目校147所(初中2所,小学145所)。配备计算机网络教室31间、电脑990台,配备136所小学的教学光盘播放设备(电视、DVD),建立市级卫星教学收视点,投入423万元。除此之外,市政府投入1000万元、镇(街道)投入1200多万元用于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其中,配备小学计算机3594台(47所小学配备47室网络教室计1695台电脑,133所小学增配1899台电脑),建配多媒体电化教室18室,建配数码语音教学系统24室,以上三类教学设备共投入1066.25万元。
  通过实施远教工程,晋江市的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市公办中小学共有计算机网络教室363室、计算机17991台。其中小学281室、配备电脑13240台,初中82室、配备电脑4751台;多媒体电化教室268室(小学171室,初中97室);接入光纤、ADSL宽带(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宽带)的中小学校有318所(小学271所,初中47所)。100%的中学、93.93%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2007年10月,按照教育强市的要求,全面部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工作,进一步明确远教工程建设的基本内容、远教工程建设的制度管理、远教工程建设的宣传工作等。依托教师进修学校建立资源中心,全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专用教室设备管理规范、完好率高;使用机制完善。晋江市“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九卷,内容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障、华侨与港澳台事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民族宗教、民间信仰、民俗、放言、街道、镇、人物、荣誉榜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