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基层基础创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86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基层基础创建
分类号: D648
页数: 5
页码: 1392-1396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在1988-1995年期间,逐渐深入开展基层创建活动,包括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企业、文明学校等。1993-1995年,晋江市成立创建文明街道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制定工作方案,整治市容环境卫生、社会治安、道路交通、集贸市场、公共场所等5个工作范围。1996年,晋江市坚持“抓深、抓细、抓实,逐步推进,整体优化”的原则,积极开展文明片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基层创建活动。1997年,晋江市以建设整洁、优美、安全、文明的片区环境为目标,制定《晋江市文明安全片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着重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1998年,晋江市把文明安全片区创建工作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围绕解决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扎实开展文明安全片区创建活动。
关键词: 晋江市 基层组织 创建活动

内容

1988—1992年,晋江县(市)基层基础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企业、文明学校)活动逐渐深入。1989年按照县委统一部署,从县直、乡镇机关抽调793名干部深入农村、街道、工厂、学校、医院及企事业单位,广泛宣传中共十三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活动。从而进一步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进一步稳定人心,进一步稳定社会,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1990年,每逢节日,组织戏剧展演、南音会唱、灯谜会猜、体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先后举办青少年艺术节、龙江吟社成立153周年纪念活动。承办全国性“第十九届翔宇杯”男女篮球赛,“88”国际体育援助计划越野赛跑,全国中学生女子篮球赛,举办南音、书画、文学大奖赛,举行县第七届运动大会。坚持把学习雷锋与实践雷锋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雷锋精神在晋江”的十项系列活动。全县有学雷锋小组3800多个,学雷锋送温暖服务队800多支,他们在各自岗位上,进行各种形式的为民、便民、利民活动。全县有19个单位和62名个人被县以上党委和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和先进个人,有11个省级文明单位经复查合格。1992年,把创建文明县城、文明单位、文明村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点和载体,同时积极开展“五好家庭”及“双文明户”“遵纪守法户”评选活动。组织4个镇、8个村参加全省“百乡千村”竞赛。继续开展“扫黄打丑”净化社会文化市场;狠抓监督检查和考核,总结先进经验,树立典型,带动全面,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经过对全市省、市(泉州)、市三级文明单位进行全面复查考核,至年底,共有省级文明单位13个,泉州市级文明单位25个,晋江市级文明单位152个,共190个。
  1993—1995年,晋江市成立以市委副书记江作梁为组长,市委常委林进德,市政府副市长郑建树、陈道炳为副组长,有文明办、宣传部、交警大队和青阳镇等单位领导参加的创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把创建文明街道分解为市容环境卫生、社会治安、道路交通、集贸市场、公共场所等5个工作范围,分别由建委、政法委、交警大队、工商局和文化局牵头负责,卫生局、爱卫会、青阳镇配合,并要求他们根据创建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制定出各自的工作方案。由市文明办、公安局等9家联合制定《关于整顿市区交通、市场、环卫、治安秩序的通告》。在印发张贴、广播、播放的同时,还通过镇政府分发到各村居,通过工商分局、城监中队分发到各有关商店、摊位、工地。定出4个路段、2个广场为整治重点,即东主干道、新大街、青阳供销社至镇政府路段、新华书店至市政府路段、工作俱乐部和影剧院广场,并把新大街作为创建文明街道示范路段。3年间,市政府组织有20多个部门和基层所站参加的创建文明街路整治活动,对上面提到的4个路段、2个广场先后组织6次大规模的整治。清除卫生死角100多处,拆除违章搭盖、违章架设的广告40多点,取缔占道摆摊经营70多处,铲除东主干道违章占道的建筑材料及余渣,为搞好镇容街貌、美化城市建设,加强城监、市管、交管、环卫园林、市政维护等6支城管队伍的建设,市政府拨款30多万元设置交通安全标志和交通服务设施,环卫队伍由175人扩大到273人,城监中队升级为大队,还聘请50名退休职工、干部组成城市管理监导人,让群众参与管理。
  1996年,晋江市坚持“抓深、抓细、抓实,逐步推进,整体优化”的原则,积极开展文明片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基层创建活动,促进城市整体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1997年,全市以建设整洁、优美、安全、文明的片区环境为目标,从实际出发,全面加大创建工作力度。成立由市委副书记施并章为组长的创建文明安全片区领导小组,实行市五套班子领导成员挂钩示范点创建工作的制度,进一步落实创建工作的领导机制和目标责任制。制定《晋江市文明安全片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确立全面规划、重点突破、抓好典型、整体推进、分期达标的工作思路,着力抓好全市27个片区示范点的创建工作。按照社会风气良好、社会治安稳定、环境整洁优美、群众生活方便、社会文化活跃的基本标准,着重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确立“三有两抓”(有办事机构、有办公地点、有创建经费,抓社会治安、抓环境整洁)的阶段性工作要求,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创建活动,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切实提高创建工作水平。全市创建文明安全片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青新文明安全片区获得泉州市“文明安全片区先进单位”称号。
  1998年,晋江市把文明安全片区创建工作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大局着眼,从基层抓起,围绕解决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扎实开展文明安全片区创建活动。确立“市区抓覆盖、镇区抓深化、农村抓结合”的工作思路。充分发动群众,抓好片区示范点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实行五套班子领导成员挂钩示范点创建工作的制度,不断提高创建工作水平。在市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以建制村(居)为依托,以文明楼院为骨干,以新村建设为基础,对市区进行全面规划,本年市区又新建7个片区,使覆盖率70%。在创建工作中,坚持以示范引路,重点抓好城镇新村型的青新片区、企业厂区型的青阳糖厂片区、机关院落型的曾井片区、物业管理型的融星片区等文明安全片区示范点的创建工作,并注意总结推广片区示范点先进经验,抓好示范辐射带动工作,提高片区创建工作质量。青阳青新文明安全片区获全省创建文明安全片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青阳糖厂文明安全片区被确定为全省创建文明安全片区“示范点”。
  1999年,市委、市政府把进一步深化市区文明安全小区创建活动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市区建成文明安全小区11个,覆盖率100%,小区的管理、服务、教育功能逐步配套和完善。继续抓好小区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环境卫生整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筹资机制、小区服务和教育功能,进一步提高创建工作水平。实行领导挂钩工作制度,市五套班子成员分别挂钩小区建设示范点,加强领导力量。坚持分类指导的方针,对城镇新村型、物业管理型、机关院落型、企业厂区型、商贸区域等不同类型的小区实行分类指导,抓特色,促提高。坚持示范引路的工作方法,着力抓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再创建100个高标准小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青华小区的创建工作,市、镇两级拨款9万元支持该小区文化设施建设。在省文明委组织的考核验收中,青华小区被评为优秀档次,并被评为1998—1999年度省级文明安全小区;青阳村和糖厂工业小区被评为1998—1999年度泉州市文明安全小区。
  2000年,晋江市广泛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打假维权满意服务”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创建活动的内涵,扩大创建活动覆盖面。以扩大老年教育学校覆盖面入手,切实加强老年人教育;充分发挥关工委在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加强青少年德育工作。广泛开展“五好(五星)文明家庭”和各个系列示范户活动,逐步优化社会“细胞”。市委文明办、市妇联联合表彰100户“五好文明家庭”。在泉州市文明办与泉州市科委、文化局、卫生局、司法局、妇联分别命名表彰首批科技示范户、文化示范户、卫生示范户、守法示范户和“五好文明家庭”示范户中,晋江市54户家庭榜上有名。晋江市加强对基层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规范管理,制定《晋江市文明村镇建设管理办法》《晋江市五好(五星)文明家庭建设管理办法》,对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建设的基层标准、组织领导、评选命名、表彰奖励、日常管理工作进行规范。认真贯彻《福建省文明学校建设管理办法》,成立晋江市创建文明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切实加强对文明学校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规范化的基层创建活动档案管理体系,努力解决“重评轻创”的问题,实行文明单位、文明集镇、文明学校“届初申报、届中考核、届末评选”的制度,推动基层创建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组织对上年度省、泉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推荐对象进行复审,确保创建工作的延续性和推荐对象的先进性。
  2001年,不断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三大系列创建活动的同时,广泛开展创建“五好(五星)文明家庭”为载体,推进社会细胞的不断优化。以创建安全小区为抓手,深化基层创安活动,进一步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组织开展“青年文明号”“爱我晋江、美我侨乡、青少年志愿者行动”“巾帼文明示范岗”以及“千校万户争先创优”“百店千柜无假货”“打假维权消费者满意街”、出租汽车行业“争星级企业、创优质服务”、评选“首届晋江市百优十佳青年”等特定对象、特定内容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创建活动内涵,扩大创建活动覆盖面。
  2002年,继续贯彻文明单位“届初申报、届中考核、届末评选”的办法,组织开展2002—2003年度晋江市“文明单位”申报工作,推动各单位认真制定新一届创建计划,启动新一轮创建工作。全市共有23个单位被推荐参评第八届全省文明单位,养正中学、市地税局、凤竹集团被省委、省政府推荐参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参照省“文明学校”基本标准,在全市中小学校及公办幼儿园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学校工作合格校活动,进一步扩大文明学校先进面。开展创建“五好(五星)文明家庭”和评选“敬老文明家庭”“敬老模范村(居)”活动,弘扬家庭美德,促进尊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广泛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行动”“巾帼建功”、创建“文明学校”“文明单位与特困家庭结对济困”“扶贫济困送温暖”以及“十百千万工程”“畅通工程”“百店千柜无假货”“诚信经营添光彩”等特定对象、特定内容的活动,丰富创建活动内涵,扩大创建活动覆盖面。针对全市民营企业繁荣,把非公经济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抓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加强典型培植,培育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晋江钻石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浔兴公司等一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体现精神文明建设新特色。凤竹公司被推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表彰对象,并被省文明委确定为在泉州市召开的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参观点。《精神文明报》也先后对凤竹公司、钻石公司进行宣传报道。12月,泉州市在晋江召开非公经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并组织参观凤竹公司、钻石公司、浔兴公司。拓展创建领域,加强对各类基层创建工作的规范管理,并结合评选推荐泉州市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各类先进和组织评选晋江市2002—2003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各类先进,推动各基层单位不断深化创建工作。全市共有38个单位、2个小区、12个村镇、15所学校、9个窗口单位被表彰为泉州市(2002—2003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共有22个单位、6个村镇、5所学校和3个窗口单位被表彰为全省(2000—2002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实施山海协作,按照“以精神文明领域共建为主、强化基层共建基础、加强思想文化交流协作,兼顾其他领域优势互补”的原则,扎实做好与宁化县的结对共建工作,宁化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县纪念馆多功能展览室2个援建项目完成。广泛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巾帼建功”“文明单位与特困家庭结对济困”“扶贫济困送温暖”以及“百店千柜无假货”“诚信经营添光彩”等特定对象、特定内容的活动,丰富创建内涵,拓展创建领域。设立“晋江慈善日”,组织开展第一个“晋江慈善日”系列活动,弘扬慈善文化,推进慈善社会化进程,慈善基金突破亿元。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举行计生文艺汇演和“国策颂”广场文艺晚会,并组织开展计生文艺进镇进村活动,宣传婚育新风和生育政策,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增强防控违法犯罪能力的同时,以创建安全小区为抓手,深化基层创安工作。
  2003年,晋江市从建设企业文化,发挥凝聚、约束、导向功能入手,全面加强民营企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引导民营企业以“三优”(企业环境优美、经营业绩优良、内部管理优化)、“三为”(人文建设为先、诚信守法为本、乐于奉献为荣)为主要内容,开展“文明企业”创建活动。召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把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和动员部署全面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各有关单位齐抓共管、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的创建格局。突出典型带动,在深化凤竹、钻石、浔兴等全国、全省先进典型创建工作的同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辐射带动全市民营企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后有11个企业被泉州市表彰为首届文明企业,10个企业被评为福建省首届最佳信用企业,使非公经济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晋江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新亮点。
  2004年,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的要求,开展“非公党建年”活动,引导民营企业以“三优”(企业环境优美、经营业绩优良、内部管理优化)和“三为”(人文建设为先、诚信守法为本、乐于奉献为荣)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文明企业”创建活动,突出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引导广大业主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共同打造“诚信晋江”。认真贯彻《福建省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建设管理办法》,实施《晋江市五好(五星)文明家庭建设管理办法》,实行动态管理,开展基层创建活动。严格实行“届初申报、届中考核、届末评选”制度,强化日常管理,推动创建工作规范化。评选表彰做到“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实事求是,公开公正;从严掌握,不搞平衡”,引入公示制度,加强群众监督,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的整体质量。年初,在养正中学召开全市创建文明学校工作经验交流会,举办“晋江市创建文明学校成果展”,宣传推广各级文明学校的创建工作特色做法和经验,大力营造争先创优的创建氛围,在全市掀起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活动热潮。2004年,安海地税分局、青阳邮政支局等8个单位被确定为第四届全省“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竞赛活动示范点;90个单位(个人)被表彰为泉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个人),2个单位被评为泉州市“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11个村(居)被评为泉州市“敬老模范村(居)”。2004年表彰市级文明单位122个,文明集镇(街道)4个,文明村(居)31个,文明学校32个,文明企业20个,文明家庭296户。巩固和发展“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成果,广泛开展社区、村镇、学校、单位等领域的军警民共建活动。实行市直单位挂钩基层连队制度,全市所有市直单位均与驻军挂钩共建。巩固深化与宁化精神文明的共建成果,启动“宁化县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雕塑”建设工程。广泛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号”“文明单位与特困家庭结对济困”“畅通工程”等特定对象、特定内容的活动,拓展创建领域。
  2005年,继续深化以“三优”(企业环境优美、经营业绩优良、内部管理优化)和“三为”(人文建设为先、诚信守法为本、乐于奉献为荣)为主要内容的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组织举办全市企业战略创新调研座谈会、“深化创建内涵、打造品牌之都”文明企业恳谈会,编印《2005年晋江市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材料汇编》,及时总结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经验、新方法,探索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与载体。举办“企业文化之旅”“乡土文化进企业”“企业文化节”等活动,培育企业文化理念,巩固企业组织堡垒,拓展企业品牌影响,推动企业全面发展。制定出台《晋江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实行动态管理,严格按照“届初申报、届中考核、届末评选”制度,开展2003—2005年度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2004—2005年度泉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推荐评选工作,推动基层创建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
  2006年,晋江市从发挥凝聚、约束、导向功能入手,深入开展文明企业创建活动,引导全市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强化安全生产,提高员工素质,理顺劳动关系,培育企业文化,树立品牌理念。举办首届企业篮球联赛,在丰富企业员工文化体育生活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形成非公企业积极参与、良性互动的创建格局。加大对凤竹公司等先进典型的宣传推广力度,辐射带动全市民营企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全年全市有15个企业推荐参评泉州市第二届文明企业。按照管理重心下移原则,以强化服务设施、健全服务体系、整治环境卫生、开展文体活动为重点,全面推进文明社区创建。加强“创绿”先进典型的培育工作,严格考评标准,评选青阳街道青新社区、梅岭街道竹园社区、罗山街道华泰社区等3个社区为晋江市级“绿色社区”。统筹“平安社区”“无毒社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等创建活动,维护社会安定,推进“平安晋江”深度创建。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有线数字电视试点小区平移等工作,大力开展文明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青年志愿者社区、村居发展计划”等活动,促进“七进社区”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社区文明市民学校建设,青阳街道青新社区文明市民学校被确定为泉州市首批文明市民学校示范校。
  2007年,市委把2007年确定为精神文明建设“双基建设年”,明确提出全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是抓基层、打基础。2月28日,召开市委工作会暨2004—2006年度“三个文明”建设双先表彰大会,全面部署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表彰196个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其中文明单位112个、文明集镇(街道)2个、文明村(社区)22个、文明企业30个、文明学校30个。市委文明办发动各级文明单位深入开展“文明春风暖万家”活动,组织开展结对帮扶,全市253个各级文明单位与结对对象签订《结对济困协议书》,落实帮扶资金52.7万元。印发《关于规范文明单位奖励金发放的通知》,兑现各级文明单位表彰奖励金,有力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认真做好全国、省级、泉州市级精神文明各类先进的届中检查和复查。工商等部门深入开展文明诚信单位创建活动,推荐福建晋江捷龙商业有限公司等22家私营企业、晋江市安海华仔百货店等23个个体工商户参评泉州市文明诚信经营单位。组织对行业创建工作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摸清、掌握各行业创建情况,印发《关于成立晋江市文明行业竞赛活动联席会议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文明行业创建工作。4月26日,召开全市文明行业创建工作座谈会,听取各行业对创建工作的意见建议,确定37个窗口行业参加创建文明行业竞赛活动。印发《晋江市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农村社区试点工作,按照整治与改建相结合的原则,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晋江市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龙湖镇烧灰村、东石镇梅塘村、永和镇玉湖村被确定为全省试点村,磁灶镇大埔村、东山村被确定为泉州市级试点村,安海镇前蔡村等18个村被确定为晋江市级试点村。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九卷,内容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障、华侨与港澳台事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民族宗教、民间信仰、民俗、放言、街道、镇、人物、荣誉榜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