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明城市创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86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文明城市创建
分类号: D648
页数: 5
页码: 1382-1386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自1988年开始,由县建委牵头多个部门成立城管监察队,查处违章搭盖行为,并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斗争。1990年,晋江市获得“先进县城”称号,并在之后的创建活动中取得显著成效。1994年,晋江市首次参加全省创建文明城市竞赛活动,并获得了好成绩。1996年,晋江市围绕城市管理、市民教育、创建活动等方面加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并在全省第六届(1996—1997年度)创建文明城市竞赛活动总评中获得第三名。
关键词: 晋江市 文明城市 创建活动

内容

1988年,由县建委牵头、抽调宣传、交通、环保、土地管理,卫生、公安等职能部门参加成立城管监察队,做好城区全面规划,查处个别违章搭盖行为。1989年8月,县政府组织“扫黄打非”专项斗争,全县没收非法复制录音带1526盒、录像带3124盒,没收裸体扑克1045副,查封不健康书刊3395本。同时查获卖淫嫖娼案件132起276人,抓赌1316人。继续推行“门前三包,门内达标”(包卫生、包秩序、包美化绿化,室内、店外达到省级颁行业卫生标准)的环境卫生制度,逐步抓好环境的绿化和美化。1990年,在创建先进县城、创建福厦路晋江文明路段活动中,密切配合,成效显著,获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县城”的称号。1991年,迎接省市竞赛检查和省精神文明会议在晋江召开。参加全省14个城市文明建设工作竞赛的初评,得满分。县城青阳划分12片区、7条主要共建街道,成立理事会,订立工作制度、文明公约,开办市民学校,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全县开办20多所文明市民学校,参加学习者近8000人。1992年,把创建文明县城、文明单位、文明村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点和载体,在城乡广泛开展“我为建市做贡献”系列活动。
  1994年,晋江市首次参加全省创建文明城市竞赛活动。在创建活动中,市文明办协调各职能部门发挥齐抓共管的作用,紧紧抓住文明市民、文明片区、文明企业、文明窗口、文明街路等5大工程,并从实际出发,确立抓重点、攻难点、创特色的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思路。1995年,市委多次召开常委会或常委扩大会,专门听取创建汇报,使创建文明城市的步伐进一步得到加强。在9月开展的全省创建文明城市竞赛初评检查中,晋江市获得全省14个县级市第4名的良好成绩,并获泉州市1994年度创建文明城市竞赛初评“先进城市”的称号。在1994—1995年度全省创建文明城市竞赛评比中,晋江市列县级市第四名,被授予“全省创建文明城市优胜市”称号。
  1996年,晋江市围绕创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等主要内容,以加强城市管理为突破口,加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力度。制定创建张家港式文明城市工作计划,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召开创建张家港式文明城市暨加强城市管理动员大会,形成以“全面开展城市综合整治,努力塑造侨乡文明形象”为主题的创建氛围。加强市民教育,提高市民素质。广泛宣传《晋江市文明市民公约》和《晋江市民“十不”行为规范》,在市区建制大型宣传牌6幅,小型宣传牌30幅,结合开办文明市民学校进行培训,让群众解内容,规范行为。加强城市管理,提高文明城市文明程度。成立以市长龚清概为组长的城市管理委员会,加强城监、交管、市管、治安、环卫、园林、环保、市政维护等8支专业队伍建设,制定、颁发关于市区环境卫生、户外广告设置、园林绿化、建筑施工现场、交通秩序、市政工程管理等6个暂行规定及关于禁止在公共场所乱设摊、乱搭盖、乱堆物、乱张贴、乱停车、乱倒垃圾的通告,使城市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结合开展“城市综合整治月”活动,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治理脏、乱、差现象,加强城市绿化、净化、美化工作。坚持“抓深、抓细、抓实,逐步推进,整体优化”的原则,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积极开展文明片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基层创建活动,逐步夯实文明城市的基础,促进城市整体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1996年,晋江市在全省第六届(1996—1997年度)创建文明城市竞赛活动初评中名列全省15个参赛县级市第五名。
  1997年,以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为突破口,以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为契机,以创建文明安全片区、文明单位、“三优街”为基础,围绕实现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和优化管理,推动城市文明程度上新水平。市文明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要求,使创建文明城市的步伐进一步加大。在创建活动中,以加强城市管理为重点,加大城市管理“六规定一通告”的宣传实施力度,抓好城监、交管、市管、治安、环卫、园林、环保、市政维护等8支专业队伍建设,使城市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进一步完善“门前三包”责任制,让广大群众参与管理,不断增强市民共建文明城市的主人翁意识。在日常管理的基础上,结合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活动,集中时间、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一是对集贸市场、流动摊点、夜市进行专项整治。二是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的管理检查、督促,建立健全市区卫生清洁制度,抓好市区“三废”专项整治,提高环境卫生质量。三是加强市区交通管理,组织开展全市城乡道路“反违章、防事故”等活动,强化路面监控与疏导,加强交通法规宣传。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在全省第六届(1996—1997年度)创建文明城市竞赛活动总评中,名列全省15个参赛县级市的第三名,获得“一级达标城市”称号。
  1998年,晋江市以获第六届(1996—1997年度)全省创建文明城市竞赛活动一级达标为新的起点,以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为契机,以强化城市管理为重点,以为民办实事为出发点,进一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推动城市文明程度上新水平。其主要做法:一是加大城市管理工作力度。加强城市管理队伍的规范化建设,加大城市管理“六规定二通告”的实施力度,促进城市管理走上经常化、规范化管理轨道。重点抓好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集贸市场和建筑工地四大管理工作。在环境卫生管理方面,进一步健全卫生清洁制度,落实“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制,推进全民爱国卫生工作的落实;广泛开展“爱国卫生月”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以灭蟑为重点的市区灭“四害”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荣获“灭蟑先进城区”称号。在交通秩序管理方面,强化交通安全法规宣传教育,开展向不文明交通行为告别活动,增强市民文明交通意识,保证市区交通环境安全、有序、文明。在集贸市场管理方面,着重抓好集贸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加强96315服务台建设,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大市场建设工作力度,投资800多万元对青阳综合市场、翰林池市场进行改造和新建曾井市场,青阳综合市场荣获全省“十优”文明市场称号。在建筑工地管理方面,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教育,提高建筑施工工地文明程度。为确保市区交通、秩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由市委文明办牵头,市建委、交通局、工商局、交警大队、青阳镇共同组成的市区交通秩序管理协调小组,加强市区交通、市容秩序阶段性整治活动,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上新水平。二是加强“110”社会服务联动建设。把抓好“110”社会服务联动工作作为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为民办实事的一个重要项目。“110”社会服务联动系统7月1日正式开通后,在打击犯罪、维护治安和服务群众等方面做大量工作,为创建文明城市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全省第七届(1998—1999年度)创建文明城市竞赛活动初评中,名列全省15个县级市第二名。
  1999年,晋江市结合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和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深化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活动,制定迎接全省创建文明城市竞赛总评检查的工作方案,实行责任分解,抓督查落实。树立城市规划意识,认真做好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细化工作,编制完善道路、排水、园林绿化、旅游、环保、公交、燃气、消防、土地利用等专业规划,同时加大城市规划管理力度,坚决整治违法违章建设行为。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为载体,抓好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集贸市场、建筑工地等四大管理工作,把加强日常管理与开展一季度一次的综合整治工作结合起来,不断优化市容秩序。在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推行以岗位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环卫管理机制改革,扩大保洁范围,实行全日保洁;推行生活垃圾定点管理和袋装化,加强垃圾清运工作,市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实行“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制,在市区重点路段实行专人定岗值班管理,加大监督力度,抓好对乱贴乱画、乱扔乱放、乱搭乱盖、乱摆摊设点等违章行为的清理整治工作,市区环境卫生明显改观。完善交通管理基本设施,按新颁国标更新标志,规范隔离护栏、停车场所的设置工作,增设停车场2个,规划临时停车带800多米;全面加强路面监控,实行“高峰站点、平峰巡线、动静结合起来、以动为主”的管理模式,市区交通事故和显见性违章行为明显下降;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大道活动,晋江作为全省唯一的县级市代表,接受公安部组织的全国城市交通秩序集中治理工作交流观摩。在集贸市场管理方面,实施规范管理,推行净菜上市,加强价格管理,推广标准衡具,完善投诉机制,实行市场巡查,因商品质量价格产生的投诉率比1998年下降50%以上;在青阳综合综合市场率先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袋,防止白色污染。在建筑工地管理方面,继续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实行围墙封闭和安全遮护施工,规范“五牌一图”(工程概况牌、文明施工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和施工现场平面图)设置,整治建筑材料乱堆乱放和运输车辆滴、撒、漏现象,重大工程项目实现文明、规范施工。加快城市绿化工作,做到建成一条路,绿化一条路,市化绿化覆盖率30.8%,人均公共绿地6.01平方米,创建“园林绿化达标城市”通过省级验收。深化“三优示范街”创建活动。以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化管理为主要内容,深化泉安中路、新大街、迎宾路、崇德路等4条“三优示范街”创建活动。在“三优示范街”开展“百店千柜无假货”活动,加强对沿街服务行业的质量监督,设立举报箱,查禁假冒伪劣行为,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00年,晋江市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以深化“城市管理年”活动和实施“畅通工程”、创建平安大道为载体,完善规划体系,建设重点项目。做好城市规划的深化、细化工作,完成旧城区控制性详规调整及旧城区改造第一轮方案竞标、青华下沟岸修规,并进行市区11项市政专项规划、市区第二居住小区设计及东环路街景设计调整。市政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成竹园小区主体建设和大部分配套设施建设,阳光广场、新店广场、社店绿地建设和市区各环岛、部分主干道绿化带改造,第二水厂主体部分和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建设。加强城市管理,进一步落实管理规章、完善管理设施,把加强日常管理与综合整治结合起来,重点抓好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集贸市场、建筑工地、文化娱乐场所等五项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市容环境。结合巩固“创卫”成果,组织开展“七乱”(乱贴乱画、乱扔乱放、乱搭乱盖、乱摆摊设点)专项整治活动,整治城乡结合部、村办集贸市场、夜市、停车场和公共场所等。结合重要节日、重点庆典活动,组织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活动,治理市区“脏、乱、差”现象。创建“文明平安大道”工作与“畅通工程”全面实施,市政府投入200万元,用于市区交通标志、标线、灯控设备的更新完善和渠化路口改造、隔离护栏设置,并在市区重点路段设置规范文明交通行为的公益广告灯箱,市区“严管街”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公安部组织的实施“畅通工程”考评中被确定为三等(良好)管理水平。认真开展“卫生达标片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达标片区”“无毒害社区”等创建活动。市文明委发出《关于开展“清除黄赌毒,倡导文明新风”教育活动的意见》,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参与清除“黄赌毒”专项斗争,并把专项治理工作与群众与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青阳镇青华小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安全小区(第二届)。继续围绕提高市民素质和提升城市品位目标,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2001年,继续围绕提高市民素质和提升城市品位目标,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以开展“城市管理年”和“畅通工程”活动为载体,突出抓好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集贸市场、建筑工地和娱乐场所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推行以岗位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环卫管理制度改革和沿街单位、店铺“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制,市区环境卫生有明显改观;继续深入开展“畅通工程”创建工作,投入资金抓好灯控设备的更新完善和渠化路口改造、隔离护栏维护,市区交通秩序有明显好转;把强化市场管理和加快市场建设结合起来,市场秩序和环境面貌有较大改善;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创建泉州市安全文明示范工地3个;加大文化市场秩序整顿工作力度,取缔、整顿一批违法出版物,维护文化市场秩序。年底,以迎接泉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年度调研为契机,市文明委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各职能部门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的职责、任务,市委文明办抓好指导、协调、督查工作,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进一步深入。
  2002年,根据泉州市文明委《关于对晋江市2000—2001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的反馈意见》,市委文明办会同市委办把反馈意见分解为具体整改任务,以督办件的形式下达给城市管理各有关部门及相关镇,对市容卫生、交通秩序、公共设施养护、公交管理、广告设施管理等方面进行整治。加大城市建设管理力度。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迎接建市10周年“八大系列工程”,进一步完善道路、供水、排水、燃气供应和候车亭、果皮箱、路牌标识等市政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加强城市环境的亮化、绿化、美化,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步伐,抓好体育中心综合馆、游泳馆、科技馆、博物馆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和迎宾广场、黎刹广场、世纪公园、体育公园等一批园林景观建设。同时加强城市管理,在强化日常管理的同时,组织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活动,并实行分工合作、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市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集贸市场、建筑工地、娱乐场所等城市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得到有效整治,促进市容市貌的进一步改观。“畅通工程”再次被评为“三级等次”,申报“二级等次”。加快社区整合工作步伐,以竹园、青华两个小区为依托,积极探索现代文明社区建设管理办法,开展道德、科教、文体、法律、卫生“五进社区”活动,进一步积累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的经验。
  2003年,晋江市强化城市经营理念,拉动城建投资,完善市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泉安路立面改造以及市区夜景、绿化等市政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探索构建新型城市管理体制,优化整合管理资源,文明执法,规范管理,并突出抓好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集贸市场、建筑工地、娱乐场所等管理工作,着力优化城市环境,市区“畅通工程”建设被评为“二等(优秀)管理水平”。努力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在整治“牛皮癣”等老大难问题上取得新进展。在社区整合尚未完成的情况下,以建设文明小区为抓手,引入现代社区管理机制,并结合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环保、涉台教育“六进社区”活动,探索文明社区管理办法,为文明社区建设积累经验。根据省文明城市考评团的反馈意见,对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教育、推进社区整合、规范窗口行业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施督办整改,促进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2004年,晋江市以加强城市日常管理,推进长效管理机制为主,综合整治、专项整治为辅,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成立市容整治领导小组,协调城市管理职能部门协同开展市容市貌整治活动,按照“靓丽、畅通、整洁、安全、净化、平安”的要求,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集贸市场、建筑工地、文化市场、社会治安”等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市容秩序。按照“加强行政监管,改制事业单位,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综合执法,实行分级管理,全面科学考评”原则,吸纳宁波经验,结合晋江实际,全面实行环卫改革,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取得明显成效。坚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疏堵结合”的原则,开展“市区交通秩序整治月”系列宣传。推行市场动态巡查制,把强化市场管理与建设结合起来,使市场秩序和环境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加强施工管理,实现围墙封闭和安全遮护施工、建筑材料有序堆放、污染有效控制、运输净车出场、施工安全有序。以音像市场、电子游戏机室、网吧及公共娱乐场所为重点,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保障文化市场健康发展,落实社会稳定领导责任制,整合警力和治安防控资源,建立“打、防、控、管、疏”一体化的公共安全网,坚决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贯彻《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和省委“城市抓社区”的精神,以跨越式建设中等城市和新设立6个街道办事处为契机,把创建文明城市的重点转移到文明社区创建上来,在年初考察学习厦门市社区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出台《晋江市关于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活动的意见》,规范文明社区创建工作,通过强化社区服务设施、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整治社区环境卫生、开展社区文体活动,努力创建环境优美、服务优质、秩序优良、管理优化的文明城市。
  2005年,市级班子领导成员发出“我为建设文明城市作表率”倡议书,进行全民动员、发动全民参与,通过运用公益广告、征文比赛、演讲辩论、手机短信、宣传折页、电视广播、电子屏幕、网页、宣传栏、墙报等形式,营造创建氛围;通过发放创建文明城市宣传材料、基本常识和问卷调查,“晋江市民道德守则”“晋江市民文明公约”和“晋江市民‘十不’行为规范”宣传页,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签名仪式和创建文明城市系列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对创建活动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引导广大市民积极投身创建文明城市行列,在宣传中受教育,在参与中得提高。坚持把打造文明社区作为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贯彻落实《晋江市关于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活动的意见》精神,围绕经济发展高水平、文化发展高品位、人的发展高素质的目标,成立志愿者队伍,建立爱心援助站,开展道德、科教、文体、法律、卫生、环保、涉台教育“七进社区”,评选五好文明家庭、绿色社区、环保社区等活动,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在面上推进的同时,注重培育典型,增强辐射效应。引导青阳等街道高效整合资源,按照“高起点、高水平、创精品”的要求,努力将阳光社区创建为数字型信息化社区、青华社区创建为服务型社区和科普示范社区,青新社区创建为学习型社区,霞行社区创建为平安型与共驻共建型和谐社区。坚持规范公共管理秩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按照“靓丽、畅通、整洁、安全、净化、平安”的要求,创新工作机制,注重工作实效。环境卫生治理方面,实施工业污染综合治理“零点行动”,加大垃圾发电厂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市区污水管网改造也正在紧张施工中。交通秩序管理方面,推行“高峰站点、平峰巡线、动静结合、以动制动”的管理模式,运用智能交通系统实现对综合运输、公交车辆定位、营运等各方面管理的信息化,巩固深化“畅通工程”和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成果。实行在市区禁鸣喇叭的规定,有效地遏制车辆的噪音污染。集贸市场整顿方面,实施市场动态巡查制,落实全日保洁制度,推行净菜上市,推广标准衡具,加强价格管理,在霍乱防控关键时期,及时部署防控工作。市工商局启动《安全生产及处置市场经营秩序突发事件工作方案》和联动执法机制。创建文明工地方面,制定《关于在全市建筑行业广泛深入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实施意见》,规范建筑工地管理,实现围墙封闭和安全遮护施工、建筑材料有序堆放、污染有效控制、运输净车出场、施工安全有序。文化市场整治方面,以音像制品店、网吧、影吧、书报亭及公共娱乐场所为重点,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工作,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科学规划“网吧”布局,引导业主依法经营。社会治安管理方面,举办百人法制宣讲团《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辅导讲座,提高群众治安防范意识和守法意识;结合平安晋江建设,落实社会稳定领导责任制,推进“11211”工程建设,建立“打防控管疏”一体化的公共安全网,坚决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2006年,晋江市以加强市民教育、优化城市管理、完善市政设施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2月15日,市五套班子全体成员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发出“我为建设文明城市作表率”的倡议,引导全市上下提高创建意识、投身文明建设,掀起文明城市创建热潮。创建文明城市七个项目组按照《福建省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标准,开展督促检查,查摆薄弱环节,各项目组相关职能单位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组织专项整治,全市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集贸市场、建筑工地、社会治安等方面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认真做好迎接省级文明城市总评的宣传发动,通过制作公益广告和宣传折页、发送手机短信、开设电视专栏、召开动员大会、举办文艺晚会、组织“百万市民迎新春环境卫生大整治”、开展“文明交通伴我行”主题教育等形式,广泛动员干部群众支持和参与创建活动。做好业内资料审核把关,组织培训信息员,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审核材料收集、整理和报送程序,统一资料编制格式,分类汇编成册。3月9—12日,省创建文明城市考评团对晋江市2003—2005年度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进行总评检查。12月,晋江市被表彰为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
  2007年,晋江市认真对照《福建省文明城市考评体系(县级市)》,继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3月21日,召开市文明委成员(扩大)会,分析总结晋江市2003—2005年度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综合考评情况,研究部署迎接2006—2008年度省级文明城市初评工作。7月20日,召开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传达全省创建文明城市经验交流会精神,部署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继续发挥创建文明城市“七个项目组”的作用,把创建工作具体分解到项目组各成员单位,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确保各项创建任务有序推进、落到实处。实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点评制度,及时组织对相关部门的创建情况进行跟踪点评,推动做好巩固提高和补缺补漏工作。组织到丰泽区考察文明市民学校创建工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培育一批泉州市级、晋江市级文明市民学校。11月6日,市委常委(扩大)会听取全市贯彻泉州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动员会议精神的情况汇报,研究下阶段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把握晋江建市15周年的有利时机,突出抓好市民素质教育、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机制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城市品位提升等基础工作,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上新水平。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九卷,内容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障、华侨与港澳台事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民族宗教、民间信仰、民俗、放言、街道、镇、人物、荣誉榜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