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86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分类号: D648
页数: 3
页码: 1380-1382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通过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和构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等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关键词: 晋江市 思想道德建设 未成年人

内容

2004年,晋江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召开全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暨创建文明学校经验交流会,出台《晋江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整合资源、形成教育网络,开发载体,加强体验教育,综合治理、净化社会环境等途径,先后开展“你我手拉手,成长心连心”教师家长学生道德体验、青少年“六五”行动(五爱:爱自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五自:自信、自强、自理、自律、自护;五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健康、学会创造;五心:爱心献社会、诚心献他人、关心送同学、孝心送父母、信心给自己;五好:学校好主人、教师好助手、同学好伙伴、家庭好帮手、社区好公民;五讲:言语讲礼貌、行为讲品质、团队讲纪律、做事讲诚信、做人讲道德)、“红色之旅”夏令营、“手牵头”爱心家庭认助、共建“周恩来班”和“邓颖超班”“民族精神代代传”“关爱女孩”腰鼓大会操、“红盾维权进学校”“远离游戏机黑网吧”、未成年人“阳光上网”工程等一系列道德实践活动,使未成年人在自觉参与中熏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升华道德境界,扎实有效地推进晋江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005年,晋江市努力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构筑家庭、学校、社会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的“三位一体”网络。深入基层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督查调研,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设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公室,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全面部署、加强督导、培育典型。整合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宫、劳动技术教育基地等一批社会文化教育设施及历史文化古迹,整合联席成员单位和各中小学德育工作者,整合图书展、美术书法摄影展、灯谜展、军训、夏令营等活动,为未成年人构筑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青新社区被确定为泉州市首批“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点。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努力创新德育活动载体,实施学校育人、家庭育人、社区育人、实践育人、阵地育人、环境育人、队伍育人等七大育人工程。组织家庭教育论文评选活动,促成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在晋江市落地,精心组织第二期“你我手拉手、成长心连心”“红色之旅”夏令营、“乡土文化进校园”“青少年文明网上行”“我做合格小公民”“节约资源四个一”“雏鹰行动”等一系列道德实践活动,组队参加第七届“全国小学生消灭错别字比赛”、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灯谜邀请赛。加大力度建设晋江市中小学禁毒教育基地、晋江市人民法院未成年人帮教基地;推广开展“五育”活动,即新侨中学的体验教育、侨声的“十个一”现代教养教育、南岳中学的责任教育、晋江一中的心理教育、晋江二中的科技教育。选送“你我手拉手,成长心连心”和“红色之旅”夏令营等8项活动参加省、泉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评选活动。
  2006年,晋江市通过构建教育网络、加强体验教育、净化社会环境等途径,扎实有效地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4月开始,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爱中华·爱晋江”“社区行·百姓情”“科学伴我行·创新我能行”“劳动之美,生命之源”“我的校园·我的团队”“讲实在话,做实在人”“学法知法,做守法公民”“建节约型校园,争做节约先锋”八大主题活动,引导中小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发展。中央文明网对该项活动进行报道和推广。5月17日至6月16日,结合第29个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与青少年”主题,开展为期1个月的送展览进校园活动,组织“永远的丰碑”“鲁迅读书生活”等大型图片校园巡展和网上展览,参观展览的师生6.8万多人次,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8月21日,市文明委下发《关于整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存在问题的通知》,针对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类教育基地整体建设、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社会文化环境净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抓好整改,共同推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构建。4月3日,联合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团市委下发《关于举办〈永远的丰碑〉读书活动的通知》。12月9日,召开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暨《永远的丰碑》读书征文竞赛颁奖大会,表彰在全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中获奖的11个单位、46名个人,和在《永远的丰碑》读书征文竞赛中获奖的79名学生、77名指导老师。在2005年安海镇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通过制发活动方案、举办启动仪式、开发校本教材、开设专门课题、组织兴趣小组、开辟电视专栏等形式,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推进“乡土文化进校园”,将闽南深远丰厚的民间民俗文化引入校园。市委文明办加强对泉州、晋江两级7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点的工作指导,努力推进“六个一”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市文体局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市场管理,建立市文化市场监控中心,首创全国县级市监控系统网络,对全市61家网吧和10家营业性演出场所进行实时电子监控,进一步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市委宣传部制作出版《晋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画册,将晋江市17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图文并茂形式汇编成册,并分发至各学校、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参考教材。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项经费单列核拨制度,2006年市财政核拨专项经费75万元。
  2007年年初,市文明委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充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和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公室主任,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和指导。5月14日,召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指导、协调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的开展。继续加大对青新社区、东石第二社区等各级“三位一体”示范点的培育、扶持力度,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平台。狠抓网络网吧、校园周边环境、文化市场的净化整治,逐步推广青少年“绿色网吧”试点工作,着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举办“乡土文化进校园”成果展示活动,持续推进“乡土文化进校园”,在教育广大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对家乡的热爱情感。5月30日,表彰养正中学等21所晋江市“乡土文化进校园”示范校。《晋江经济报》推出“这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系列报道,在全社会倡导简办16岁生日,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以基层关工委报告员为主要力量,组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专题讲座100多场次,听众达10万多人次。开展以“手牵手·爱心认助”为主题的家庭助孤,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结对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和贫困孤儿,全市有125个爱心家庭和爱心单位结对帮扶154名孤儿。举办“晋江市青少年学生体验海西夏令营”活动,引导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同时,更好地感悟海西建设的战略意义,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海西、热爱祖国的情操。举办“你我手拉手、成长心连心”、少年军校体验和心理健康辅导等活动,为加强学校、家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平台。举行首届青少年宫钢琴冬令营、第九届“水保杯”校园歌手比赛、第九届少儿美术书画作品展、“跨越时空”暑期古诗词音乐吟诵会、“共创辉煌,共享和谐”广场文艺汇演等活动,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九卷,内容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障、华侨与港澳台事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民族宗教、民间信仰、民俗、放言、街道、镇、人物、荣誉榜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