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华侨与家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85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华侨与家乡
分类号: D634
页数: 6
页码: 1353-1358
摘要: 本文内容讲述了晋江市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对家乡的贡献。他们捐赠生产设备、投资开办企业,积极参与家乡的经济建设,改变了晋江的经济面貌。同时,他们还热心公益事业,捐资晋江各项公益事业超过18亿元,对教育、文化与体育、卫生的贡献尤为突出,为晋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 晋江市 华侨 家乡

内容

一、投资兴办实业
  (一)捐赠生产设备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国家政策调整,开放华侨、华人、港澳同胞赠送亲友2万元以下小型生产设备免关税进口,及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小型生产设备减关税进口。1988—1995年,晋江市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赠送晋江亲友小型生产设备6832台(套),价值9074.33万元(其中海外华侨、华人占捐赠总台套数的10%左右,港澳同胞占捐赠总台套数的90%左右),充实晋江的乡镇企业,促进晋江乡镇企业设备的更新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这些生产设备主要有四大类别:针织服装、塑料机台、电动机械、加工设备。由于引进的生产设备先进,增多花色品种,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企业普遍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如陈埭镇大乡村胸罩服装厂,1988年6月接受海外亲属赠送的一套先进制衣设备后,提高生产效率,样式新颖美观,由原来的30多个产品增加到60多个花色品种。1988年下半年产值比上半年增加100多万元,按其增加的产值上交给国家的税利超过所引进机台设备的价值,在回收购置机台设备的资金外,还获利近10万元。该厂的产品不但销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深受用户的好评,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而且还通过香港转口打入国际市场。
  (二)投资开办企业
  晋江籍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积极参与家乡的经济建设,纷纷在家乡投资创业。1988—2007年,晋江县(市)实际投产(累计)的“三资”企业2675家(其中海外华侨、华人占投资总数的15%左右,港澳台同胞占投资总数的85%以上。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在晋江市的投资的详细情况在本卷第二章撰写),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487200万美元。菲律宾晋江籍华侨华人是仅次于香港同胞的在晋江投资最多的。除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墨西哥、南非、罗马尼亚、俄罗斯、乌克兰、匈牙利、萨摩亚和英属维京群岛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在晋江均有投资。投资的领域既有像传统产业的纺织服装、制鞋制革、陶瓷建材、塑料五金、食品、玩具,也有新兴和现代高端的产业,如能源研发、现代物流、仓储及配套服务及购物中心等。
  1991年,旅新黄姓华侨牵头投资安平工业综合开发区,总投资2954万美元,首期规划面积120公顷(1800亩),1995年区内引进生产性项目34个,其中投入正常生产的企业有18家,实现工业产值3.82亿元,入住商住户1000多家,成为中外企业家青睐的投资园地。1995年,他在安海投资兴建安平酒店,结束安海没有星级酒店的历史。1992年,旅菲施姓华侨和陈姓华侨联合投资1亿多元兴建大型购物中心——罗山福埔SM广场。2005年11月,SM广场开业,结束晋江没有大型购物中心的历史。2007年9月,旅菲王姓华商投资5.5亿元人民币在金井镇区兴建五星级涉外酒店泉州龙泽假日酒店,并在金井围头湾兴建金沙湾渡假区,提升金井城镇化的档次。2007年12月,旅菲姚姓华侨投资8000万元兴建晋菲华侨城,晋菲华侨城是晋江内坑第一个最具现代化特征的商住新城,占地16000多平方米,晋菲华侨城的建成,改变内坑没有大型商业中心与高尚住宅区的落后面貌,使内坑的城镇建设朝着上规模、上档次的方向发展。
  二、捐资公益慈善事业
  晋籍海外华侨、华人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1988—2007年,晋籍海外华侨、华人捐资晋江各项公益事业超过18亿元,其中对教育、文化与体育、卫生的贡献尤为突出,对交通、水电设施、市政建设、工农业生产、宗教祠庙、赈灾慈善、扶贫敬老、侨联会所及社会福利等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
  至2007年年底,受福建省人民政府立碑表彰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晋籍海外华侨、华人(家族)有21人,其中菲律宾18人、泰国2人、印度尼西亚1人。捐资家乡公益事业超100万元的晋籍华侨华人超过200人(家族)。
  教育是海外华侨、华人捐资的重中之重,他们捐款超过捐资总数的一半。海外华侨、华人为晋江市捐建、助建上百所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其中,中小学以季延中学、毓英中学、南侨中学、平山中学、紫峰中学、首峰中学、英林中学、侨声中学、高登中学、磁灶中学、龙侨中学、安海职校、晋江第学、毓英中心小学、岱峰小学、华峰小学、紫峰中心小学等最为典型。至2007年,晋江市共设立100多个奖教奖学基金会,基金总额达1亿多元。文化与体育、卫生也是海外华侨、华人捐资的重要部分,这两项捐资超过捐资总数的20%。
  在晋江,捐资教育首推旅居印度尼西亚的郭姓华侨,先后两次捐资,合计5000多万元,独资创办季延高级中学和季延初级中学。两校校园建筑面积50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80000多平方米,先后获得省级绿色学校和省级文明学校,2006年通过福建省示范性高中的市级评估验收。由于他在捐资助学的卓著贡献,福建省人民政府于1995年10月授予他“乐育英才”的金质奖章、牌匾和荣誉证书,并在季延中学内为之树碑表彰,旌表其办学育人之功德。2000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再次表彰他。他在家乡还有许多捐资义举:1988年,捐资30万元把郭厝溪大桥改为水泥大桥;1989年、1997年两次共捐资60万元兴建梧垵小学及梧垵幼儿园校舍;1989年,捐资84万元铺设洋柄至郭厝的水泥路、郭厝村的环村公路;1998年,捐资55万元修建沪坑至郭厝的水泥路;此外,他捐资100万元给泉州晋江机场,购赠一辆丰田面包车给原罗山镇政府,捐资14万元兴建梧垵村委会办公楼,先后捐资43万元兴建新安宫、洋柄祀公宫、石湖的东岳庙,等等。
  旅居菲律宾的陈姓华侨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在捐资晋江的教育和卫生方面有很大的贡献。1991年,他捐资268万元兴建当时晋江唯一的图书馆——晋江市图书馆。1993年,他捐资400万兴建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教学楼、礼堂及学校基础设施。1995年,他又捐资150万元兴建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教师宿舍。2004年,他捐资200万元重修“爱国楼”,改善民众的就医环境。此外,他还为泉州晋江机场的建设捐资300万元。他在中国大陆其他地方也诸多的贡献,至2004年5月,在中国大陆的捐资12000万元。
  旅居菲律宾的陈姓华侨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在教育、医疗、交通、水利、水电基础设施等领域都慷慨解囊,成为民间慈善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他在晋江捐资的项目和金额有:溜江自来水厂一、二期,发电厂,金溜公路422万元;溜江明玉幼儿园一、二期,溜江小学,义山园老人会、校董事会305万元;洋下村电厂38万元;金井侨联大厦、金井中兴大道160万元;南侨中学礼堂、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及组建教育基金会277万元;金井中心卫生院明玉楼一、二栋360万元;晋江机场100万元;晋江祖昌体育馆1000万元;晋江慈善基金100万元;晋江侨联用于扶持贫困归侨及侨眷属100万元;金井中心卫生院宿舍楼150万元。
  旅居菲律宾的施姓侨商在1988年之前先后两次捐资家乡洪溪村的水电设备。1989年第三次捐资扩大水力发电增容50千伏变压器,1991年捐资兴建苏坑至石厦普济桥水泥路,随后又捐资建设“德成道路”等水泥路、凉亭、钞溪大桥。20世纪80年代初,将先辈奠仪利息献给强民学校作经费,并捐资11.5万元铺建校埕;与人合捐美化学校环境。1997年,捐资261万元兴建新教学楼。1999年和2002年捐资100余万元分别兴建强民小学教师宿舍楼、食堂及教学设施等。2002年,再次捐资48万元作为强民小学教育基金。他仅在家乡就捐资1058万元用于教育、道路等公益事业;在泉州市晋江机场的建设中,捐资200万元。
  旅居菲律宾的李姓华侨为改变村里的文化、教育、体育等基础设施,分别于1986年、1992年和1995年捐建石圳文化中心、华侨体育中心和华侨学校,总建筑面积6740平方米,耗资1000多万元。2000年,李昭进捐资兴建华侨学校第二教学楼一幢包含语言室、电脑室等多功能设施的教学楼,捐资100万美元创设“李昭进文化教育公益事业基金会”。他在家乡捐赠的公益事业还有:1988年,捐资40万元,填没石圳村粪坑600多个,新建公厕23个,购置垃圾车、雇佣清洁工打扫环境卫生;1989年,独资重建圳溪大桥;1992年,再次独资兴建圳溪“爱国桥”,等等。
  旅居菲律宾的王姓侨商早在1950年就捐建沙塘保健院,购赠沙塘学校课桌椅和全套教学设备。20世纪90年代起,他们兄弟6人一起捐建沙塘学校大礼堂、“若察纪念楼”和3层教学大楼;捐建教室10间及教师办公设备;捐资港币100万元设立沙塘学校教育基金;捐建教师宿舍楼、学校围墙、道路;最早铺筑沙塘村间石砖路1200多米;捐建罗山医院3层门诊大楼一座、医生宿舍楼一座;捐资修建大宗祠、小宗祠、祖厝等;捐资兴建沙塘中心幼儿园大楼及全园课桌椅、办公教学大玩具、设备、幼儿生活饮具卫生设备等。他捐资累计高达2351.8万元,福建省人民政府予以立碑表彰。
  旅居菲律宾的王姓华侨早在1985年、1986年捐资参与兴建毓英中学体育馆、图书馆。1991年,捐建毓英中学科学楼;1996年捐建教师宿舍楼“尊师楼”,1999年,捐建“菲律宾校友会纪念楼”,后又捐建校友楼、园丁之家以及现代化电子荧光电动门,为毓英中学捐建的校舍近2万平方米,耗资1000多万元。除捐建毓英中学,他独资重建岱峰小学:2001年,捐建楼高4层的电教楼、遥控电动大门及传达室,2003年,捐建“神舟大礼堂”,2004年,捐建学校大门东侧的店铺10间及环形跑道运动场、学校瓷砖围墙。在捐资教育的同时,王金炳还热心其他公益事业:捐建钞岱村老人会会址;提供活动经费,承办大规模的老人运动会;修建环村水泥大道及金井镇镇标;捐资重修金井礼拜堂,扩建一幢大楼供教友聚会、住宿之便。
  旅居菲律宾的李姓、张姓母子热心捐资家乡公益事业,先后捐建雁山小学科学楼、幼儿园及亲情楼,并捐资设立教育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优秀教师,还捐建池店镇新店村的菜市场、村委会办公楼、灯光球场等;在夫家的陈埭镇涵口村,捐资建设“金堆桥”并铺设一条水泥路,捐资近百万元分别用于为紫峰小学修建“名人塑像园”及设立“奖学奖教金”。李姓母子的杰出贡献,福建省人民政府为之立碑表彰。
  旅居菲律宾的陈姓华侨热心捐资家乡公益事业,捐资金额高达4132万元。他与政府合资创办紫峰中学。在紫峰中学建校伊始,捐资470万元作为学校的启动资金;捐资30万元作为学校增添设备设施的基金;捐资600万元为学校兴建校舍,把学校的建设发展推上一个大台阶。在他的支持下,紫峰中学先后兴建教学楼、科技楼、办公楼、食堂、两幢教师宿舍楼。
  旅居菲律宾的吴姓华侨热心家乡公益事业,他情倾家乡的教育事业,先后捐资565万元翻建全座东华小学,并捐资金井毓英小学、龙湖南侨中学、英林中学等。他在家乡捐赠的公益事业的项目还有晋江机场、晋江市华侨历史博物馆、村老友会大厦、村委会大楼、乡村水泥路、深沪影剧院、吴氏宗祠、深沪侨联、英林侨联、同心桥、迎宾楼、镇政府大厦等,捐资总额达1033.5万元。国务院侨办颁发银质奖章一枚于他,福建省政府多次授予他“乐育英才”金质奖章,2004年,福建省人民政府还授予他“福建省华侨捐资公益事业特别贡献奖”金质奖章、牌匾和荣誉证书,并予以立碑表彰。
  旅居泰国的蔡姓华侨捐资1400万元助建晋江职校、毓英中学。
  旅居菲律宾的庄姓三昆仲捐资1149.4万元助建平山中学。旅居菲律宾的施姓华侨捐资1136.5万元助建衙口中心幼儿园等。旅居菲律宾的黄姓华侨捐资1071万元助建东石侨声中学等。旅居菲律宾的施姓华侨捐资1030万元助建深沪首峰中学。旅居菲律宾的李姓华侨捐资1015万元助建晋江二中。旅居菲律宾的洪姓华侨捐资1002.10万元助建晋江英林中学等。旅居菲律宾的唐姓、林姓夫妇捐资1000万元助建池店镇唐厝村小学大礼堂和教学楼。
  三、侨乡侨村
  据2004年的侨情普查统计,晋江市的归侨、侨眷约7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1028914人的72.89%,其中归侨人口不足5000人,不及归侨、侨眷总数的0.1%。在15个乡镇中(青阳、西园、梅岭三个街道原属青阳镇,罗山、灵源、新塘三个街道原属罗山镇),归侨、侨眷(包括华人眷属,下同)占人口数大致在50%—80%之间,其中归侨、侨眷占80%以上的有龙湖、金井,占75%的有青阳、深沪,占70%有罗山、陈埭、安海、东石,占60%的有内坑、磁灶、永和、英林、池店、西滨,占50%的有紫帽。
  晋江侨乡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归侨、侨眷占人口总数70%以上的重点侨乡;第二类是归侨、侨眷占人口总数50%—70%的一般侨乡。在15个乡镇中,重点侨乡8个,一般侨乡7个。重点侨乡中各村比率也有大小之别,如龙湖有83个自然村的归侨、侨眷占人口总数80%以上,也有4个自然村在50%以下,其中林埔内村仅占30%;同样,一般侨乡中也有重点侨村,如紫帽有22个自然村的归侨、侨眷占人口总数的50%,而紫湖村却在70%以上。据2004年的侨情普查对全市几个重点侨村的调查,在归侨、侨眷占人口总数70%以上的重点侨村中,有的海外华侨、华人总数超过该村人口的1—2倍。
  四、华侨团体及重要侨领来访
  1988年5月,旅菲著名侨领庄清泉回乡探亲。中侨委副主席、福建省侨联主席王汉杰,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长溪等到晋江县欢迎。10月,菲律宾释瑞今老法师一行26人到晋江县观光访问。
  1989年4月,菲华商会联合会副理事长陈永栽回乡谒祖。
  1990年8月,以亚洲晋江社团联合会会长王为谦为团长的赴福建省旅游考察代表团到晋江旅游考察。
  1991年9月,侨、台、港澳同胞545名组成15个团到晋江参加亚洲晋江社团联合会成立一周年暨晋江县侨联成立40周年庆典活动。9月,晋江县旅外乡亲200多人参观晋江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览馆。
  1992年8月,亚洲晋江社团联合会会长蔡锦淞一行10人到晋江市访问。
  1994年9月,菲律宾洪门竹林协和总团福建访问团和菲律宾福建总商会福建省晋江考察团到晋江市参观考察并探访致公党晋江市委员会。10月,菲律宾中国洪门联合总会中国访问团、秘鲁洪门民治党、中华通惠总局访华团、澳大利亚悉尼致公总堂一行26人专程探访中国致公党晋江市委员会。
  1995年2月,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回乡访问团一行60多人,在总领队陈永栽、团长黄呈辉的率领下,首次到晋江市进行访问。6月,旅菲乡亲施维雄兄弟家族组成70多人的访问团回乡省亲谒祖、观光游览。11月,晋江市成功举办5大庆典活动,来自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及我国香港、澳门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旅外乡亲和各界人士参加庆典活动。
  1997年1月,以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董尚真为团长、陈永栽为指导员的菲华商联总会访华团一行71人,在全国政协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肖岗的陪同下到晋江市,受到晋江市五套班子领导的热烈欢迎。9月,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菲律宾长和郎君总社暨宿务分社近80人到晋江市陈埭民族南音社、安海雅颂南音社、深沪御宾南音社进行访问联欢演唱。
  2000年2月,以菲华商会常务理事、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理事陈天才为领队的菲律宾国风郎君社南音代表团到晋江市,参观访问并演出。同月,以马来西亚槟榔屿晋江会馆会长林维雄为团长的经贸访问团抵达晋江市,访问并交流经贸合作问题。同月,旅菲晋籍乡贤、菲律宾华人商业联合会总会理事长陈永栽一行,访问菲律宾国父的祖籍地——晋江罗山上郭村。5月,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回乡访问团在指导员姚荣辉、理事长张孙鹏的带领下,到晋江市考察。
  2001年4月,马来西亚侨胞回国访问团莅临晋江参观访问,与晋江市南音协会联合举行联合晚会。8月,以姚荣辉、陈祖昌为指导员,黄呈祥为领队,张孙鹏为团长的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经贸考察团到晋江进行访问。10月,以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蔡清洁为团长、副理事长施振源等为副团长的菲华商联总会考察团一行到晋江参观考察。11月,泰国商会考察团一行在福建省对外友好联谊会顾问、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委主任陈光普等的陪同下,到晋江进行商务考察。
  2002年8月,以世界晋江同乡总会创会会长黄呈辉为团长的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中国考察访问团到晋江考察经济、文化工作。
  2003年2月,菲律宾著名侨领陈永栽下参观晋江市博物馆。
  2004年3月,旅菲知名人士陈永栽伉俪一行在中共晋江市委书记龚清概等陪同下,参观沿海大通道、世纪公园并察看陈氏祖宅。12月,旅居印尼知名人士郭文梯偕夫人及其家族成员回晋江恳亲谒祖,并参加“同一首歌”走进晋江大型演唱会。
  2006年5月,菲华商联董事、菲律宾菲华商会副理事长蔡其仁率菲律宾菲华各界联合会、加洛干市菲华商会访问团到晋江市考察。副市长王庆芬陪同考察草庵、龙山寺、华泰国际新城、黎刹广场、三力机车公司、锦兴化纤公司、七匹狼制衣公司、寰球鞋业公司、凤竹纺织科技公司及市博物馆。5月,菲律宾菲华各界联合会访华团一行,在名誉主席林玉燕带领下,到晋江市访问参观考察寰球鞋业公司、凤竹纺织科技公司和晋江市博物馆。
  2007年5月,菲律宾华人商联总会前任理事长蔡聪妙及旅菲金井锦东同乡会成员到晋江市访问。
  此外,晋江市举办的大型活动,如晋江撤县建市成立大会、晋江撤县建市三周年、晋江撤县建市五周年、晋江撤县建市十周年、晋江撤县建市十五周年,1999年开始举办的每年一度的晋江鞋业博览会都吸引大批的外国客商、华侨华人到晋江。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九卷,内容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障、华侨与港澳台事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民族宗教、民间信仰、民俗、放言、街道、镇、人物、荣誉榜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