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华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848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华侨
分类号: D634
页数: 16
页码: 1344-1359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人因各种原因移居国外,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其中菲律宾居多。晋江华侨、华人在菲律宾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涉及各个行业,如烟草、啤酒、银行、航空、房地产等。一些晋江华侨、华人通过艰苦努力成为行业巨头,被誉为“烟草大王”、“钢铁大王”等。至2007年,菲律宾的晋江华侨、华人的职业结构发生变化,中产阶级和大企业主大资本家的比率有所上升。
关键词: 晋江市 华侨

内容

第一节 移居国外与分布
  一、移居国外
  晋江地处滨海,交通便利,临近南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晋江人不少因事业发展,探亲、继承遗产、出国深造、牵亲引戚而往外定居。1993年起,晋江市开始对出国人员统计。是年,有3420人次出国。1996年,出国人员上升幅度增大,达到8285人次。此后4年,出国人员有所减少。2001年,出国人员激增,达到11370人次。2002年,出国人员达到20750人次,为出国人数最多的年份。至2007年,出国人数趋缓,2007年达到19361人次。1993—2007年,晋江人出国超过13万人次,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00个。出国的目的不仅仅是定居移民和探亲访友,还有自费留学、劳务、应聘、商务、考察和技术培训等。
  二、分布
  2004年侨情普查统计,晋江市海外华侨、华人大约110万人,主要居住在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东南亚各国居多,其中菲律宾占总数的68.18%。具体国家和地区分布:菲律宾75万人,印度尼西亚9.5万人,马来西亚7.5万人,新加坡5.3万人,缅甸1.3万人,越南1万人,泰国2万人,日本0.1万人,美国0.4万人,加拿大0.2万人,澳大利亚0.1万人,朝鲜、文莱、柬埔寨、老挝、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科威特、孟加拉、巴布亚新几内亚、俄罗斯、西班牙、荷兰、瑞士、奥地利、德国、瑞典、法国、比利时、英国、卢森堡、丹麦、爱尔兰、芬兰、塞浦路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意大利、巴西、古巴、墨西哥、多米尼加、阿根廷、几内亚、苏丹、埃及、东帝汶、葡萄牙、汤加、北马里亚纳、帕劳、关岛、匈牙利、希腊、马耳他、新西兰、委内瑞拉、巴拿马、巴哈马、玻利维亚、伯利兹、巴拉圭等共约7.6万人。
  其祖籍地情况:菲律宾以龙湖、金井、深沪、英林、青阳、陈埭、池店等镇(街道)为多;新加坡、马来西亚以东石、安海等镇为多;印度尼西亚则以罗山、安海、磁灶等镇(街道)为多。
  第二节 华侨与侨居地
  一、参加经济建设
  (一)菲律宾
  菲律宾一直是晋江籍华侨、华人最为集中的地方。菲律宾的晋江华侨、华人经过长期的努力,他们的职业结构比率发生很大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菲律宾的晋江华侨、华人的职业结构的比率大致为:劳动无产者(包括工人、店员、职员、技术人员以及其他出卖体力的劳动者)占25%,小资产者(无雇工的零售商,包括菜仔店和饮食店)占45%,中产阶级(拥有店铺或小型工厂、作坊和少数雇工)占25%,大企业主大资本家(经营大型企业、工厂、商行、庄园及进出口贸易等)占5%。
  菲律宾的晋江华侨、华人进入菲律宾经济的各个行业。其中较为著名的有:陈永栽,祖籍晋江青阳,创办菲律宾最大的烟草公司福川烟厂,被誉为东南亚“烟草大王”,控股菲律宾联盟银行和国民银行,收购菲律宾航空公司,拥有美国、加拿大、南太平洋、中国香港等地百余家企业和物业,业务涉及烟草、啤酒、银行、航空、房地产、酒店、化工、畜牧、旅游和教育等各类行业,创建一个总资产近百亿美元的陈氏集团。施至成,祖籍晋江龙湖,SM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拥有数10家公司,投资事业遍布香港及海外,被誉为菲律宾零售业之父、百货大王,SM集团的核心业务涵盖零售业、购物商城、银行与金融、地产开发与旅游业四大板块。陈祖昌,祖籍晋江金井,菲律宾龙威集团总裁,集团涉及包装业、印刷业、植物油、电力、金融、房地产业。祖籍晋江东石的黄呈辉经营菲律宾最大的私营钢铁企业集团,被誉为菲律宾的“钢铁大王”。庄金耀,祖籍晋江青阳,菲律宾立高纸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该集团是菲律宾主要的纸品供应公司之一。祖籍晋江金井的陈本显的化工集团是菲律宾最大的企业之一。祖籍晋江内坑的姚荣辉生产的自行车、摩托车轮胎占菲律宾同类产品的50%以上。祖籍晋江梅岭的庄杰文是菲律宾最大的木材供应商。祖籍晋江内坑的曾铁锋打造“驼牌”电器品牌,成为菲律宾家电制造业的旗舰。祖籍晋江罗山的王孝岁是菲律宾大名鼎鼎的“油漆大王”,王孝岁的太平洋铁业、太平洋油漆、世纪化学三大企业是菲律宾华人企业界的骄傲。祖籍晋江龙湖的施东方自创品牌,成为菲律宾最大的牙膏生产商。祖籍晋江金井王芳泽,他经营卡车配件45年,被誉为菲律宾“汽配大王”。祖籍晋江永和的佘明汀的塑料包装公司是菲律宾同行业的佼佼者。祖籍晋江青阳的王水源在菲律宾从事建材贸易,建材超市布点达25家,且每年新增四五家新店,王水源的建材超市的档次与规模堪称菲律宾的“百安居”。众多于20世纪70—80年代以后往菲的“新侨”,他们中的一些人以超常的经营模式及发展速度正在超越老一代的华商。
  至2007年,菲律宾的晋江华侨、华人的职业结构的比率为:劳动无产者占18%,小资产者占44%,中产阶级占30%,大企业主大资本家占8%。
  (二)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的晋江籍华侨、华人大多集中于爪哇、棉兰佬,尤其以东爪哇为多。1984年,华人资本被视为印尼民族资本,华侨、华人经济进入比较稳定的发展阶段,晋江籍华侨、华人在经济上取得长足的进步。晋江籍华侨、华人主要从事于银行、地产、汽车运输、土产、种植业、糖业、食品工业和贸易等行业。祖籍晋江罗山的翁梯琪经营地产、银行、土产、糖业、饼干厂等行业的集团公司,是印尼比较著名的跨国公司。祖籍晋江安海的颜期宝是拥有数十个店面的电器商,是印尼同行业中的佼佼者。祖籍晋江新塘的郭文梯经过40多年的奋斗,发展成为跨国富商,是饮誉东南亚的“饼干大王”。祖籍晋江磁灶的吴桓枢经营碾米厂、饲料加工厂、汽车运输和橡胶、化肥贸易等,是泗水著名的华商。祖籍晋江新塘的王金陵经营的印尼万国钢铁厂,在印尼占有一席之地等。
  (三)新加坡
  早年前往新加坡的晋江华侨多数为体力劳动者。新加坡独立以后,祖籍晋江的华侨、华人在经济上有长足的进步,一些资力雄厚的晋江籍华侨、华人逐渐崛起。祖籍晋江陈埭的黄朝圆拥有4家颇具规模的船务、船业贸易公司,企业属下有3个码头及货仓、20余艘远洋运输船,同时还投资地铁业和地产业,并在日本合营7个码头货仓,在香港也设有公司。祖籍晋江东石的蔡世柑、蔡锦淞父子拥有7家独资、合资企业,经营土产杂货进出口和机械、五金、贸易等,蔡锦淞还与人合资经营房地产业,在文莱建造160幢高级组屋出租。祖籍晋江东石蔡天宝叱咤新加坡地产界,管理着市值14亿新币的上市公司。祖籍晋江深沪林光景经营着永福五金私营有限公司,个人资产数亿新币。祖籍晋江灵源柯千衙经营的南洋甘文烟厂私人有限公司在新加坡烟草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祖籍晋江东石的蔡克网经营的合发锯木厂私人有限公司在新加坡的木材加工市场有一定的影响。祖籍晋江安海的黄加种创办的泛联集团(新)有限公司的业务涉及海事工程(包括船只改造),业绩在新加坡同行业首屈一指。祖籍晋江灵源柯鸿景为新加坡圆卓私人有限公司、童心国际(中国)私人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的老板,他的校服产业做得风生水起,除校服,他还涉足服装、鞋业、纺织品和香烟代理、琉璃等国际贸易,业务遍布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日本乃至澳洲等国家和地区。祖籍晋江龙湖施学艺从事设计20年来,先后在新加坡30多项标志设计赛中获冠军,曾参加北京奥运会标志设计,入围88强,并受邀参加北京奥运招贴画的设计。
  (四)马来西亚
  在马来西亚的晋江籍华侨、华人约7.5万人,主要集中在槟榔屿、雪兰莪、马六甲和吉兰丹等地。20世纪80年代中期,马来西亚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一些调整,取消原来对中小厂种族资本、雇工、经销、出口等方面的限制。华资中小型企业获得活力,华侨、华人经济开始好转。20世纪80年代后期,祖籍晋江的著名华商逐渐出现。已故银行家苏承球的次子苏敏实,任南方银行董事主席、合众银行副董事主席、南方集团董事主席,南方集团是马来西亚大型集团之一,有10多家骨干企业,经营范围包括投资、金融、房地产业、纺织厂、针织厂、制衣厂、面粉厂、纤维工业、电池厂、酒店等。沈墨义,祖籍晋江安海,任马六甲快速印务(马)有限公司董事主席,在马来西亚印刷业里久负盛名。祖籍晋江东石的蔡继长创办的大东方有限公司、明顺塑料工业有限公司和远大塑料工业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的塑料工业小有名气。炒花生起家的大老板蔡天生(祖籍晋江东石)创办的东和栈花生食品有限公司享誉马来西亚,蔡天生同时还是蔡尤河父子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主席。此外,祖籍晋江的马来西亚华侨、华人还建立一些独资、合资控股公司,如仁和控股(合资)、蔡世举控股、张毓津父子控股等有限公司。马来西亚晋江籍华侨、华人投资经营的行业有金融、信贷、种植、锡矿、屋业、船务、运输、出入口贸易、食品工业、酿酒、旅游、电器、饲料、粮食、食油、糖、石油、化肥、农药、土产购销(包括橡胶)、烟草、渔业、木业、建筑材料业等。
  (五)其他国家
  美国 20世纪80年代后期,祖籍晋江的华侨、华人多数受聘于当地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医院,以及从事各种工商活。王思荣,祖籍晋江罗山,在夏威夷和旧金山分别经营大型的士TROPUOI出租公司和现代化化工企业SUNTRIPS公司,该化工企业实验室拥有来自7个国家的数十名研究人员。王震(王家骏),祖籍晋江安海,在洛杉矶主营亿万实业投资公司、王震财经咨询公司。黄世惠,祖籍晋江池店,在加州硅谷购下制造电脑磁碟的高智公司和生产电脑用微膜磁头的格致公司。李昭进,祖籍晋江金井,在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创办宾士顿地产企业有限公司和实戈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美国金融界中,祖籍晋江的华侨、华人主要金融企业有:建来银行,吴振声(祖籍晋江金井)任董事长,总行设于旧金山,在旧金山华埠、屋仑及关岛设有分行。大洋银行,由菲律宾华商陈永栽家族创办于洛杉矶,现任董事长为祖籍晋江青阳的陈永杰。
  泰国 祖籍晋江的华侨、华人在泰国约有2万人,在泰国经济的各个行业大显身手。祖籍晋江金井蔡志伟,拥有10多家企业,其中太平洋金融、开源棉纺、美国玻璃纤维都是泰国著名的大型企业,其经营范围包括金融、证券、国际贸易、房地产投资、合成纤维、石油化工、棉纺、塑料制造、成衣、饲料、水泥和建筑业等。苏国世兄弟,拥有8家大型企业,经营行业包括进出口贸易、橡胶种植、橡胶制品、味精、旅游饭店、建筑、汽车制造等。祖籍晋江安海陈德启,任泰国德盛集团董事长,其经营范围涉及房地产、贸易、葡萄种植和食品加工等。
  巴西 祖籍晋江的华侨、华人在巴西不多,但也出现事业有成的工商业家。祖籍晋江龙湖施华民,任巴西中华总商会会长(连任两届),1997年,拓展巴西市场,开两家进出口公司,同时在香港开办新丽宝集团公司,并任公司总裁,事业蒸蒸日上。施华民还是“色卡”的发明人,著有《国际纺织业标准色卡》一书。
  澳大利亚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一批学业有成的晋江人以留学等方式进入澳大利亚,成为祖籍晋江的华侨、华人在澳大利亚经济的主要力量。祖籍晋江青阳黄永聪,1988年赴澳大利亚留学、创业并定居,创办澳大利亚联合通讯有限公司、澳大利亚PSR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并任这两家公司的董事长,与人合开澳大利亚精英信贷有限公司,并任公司董事。祖籍晋江的华侨、华人在澳大利亚大多受聘于企业,或者是从事各种工商业活动。
  缅甸 20世纪80年代末,缅甸政府实行对外部分开放,欢迎外商前往缅甸投资,华商也获准从事进出口贸易,华侨、华人经济好转,一些稍具资力的晋江藉华商开始出现,如祖籍晋江金井的蔡尔格、蔡作安,祖籍晋江安海李益华、李明坎等,都小有成就。
  二、参与文化教育
  (一)兴办华文教育
  菲律宾华侨、华人大兴办学之风,早期的华文学校多数由晋江华侨倡办或参与创办。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华文教育日渐式微的情况,陈永栽在大马尼拉市的几十所华文学校中,以先父陈延奎、慈母蔡琼霞的名义捐建礼堂、教室、运动场所、设备、仪器和电脑室,等等。他设立的陈延奎文教基金会斥资招聘几批愿意从事华文教学的青年送往北京的语言文化大学或泉州华侨大学培训,全资赞助几批由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的暑假华文教师数十名往北京、厦门集美进修考察。他借给菲律宾华文学校联合会一层有两三百平方米的在马尼拉市的大楼为会所,免费使用所内的一切设备和免水、电费用。支持校联在暑期举办的华文教师的进修班。曾铁锋早在担任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秘书长时,就关心着菲律宾的华文教育,深感振兴菲律宾华文教育,华文师资是关键。1997年,认识到“没有华文教育,就没有菲华社会”的他,开始从中国引进华文教学督导,派到菲律宾各华校指导华文教学,以期缓解长期华文教师短缺的局面。2003年3月,菲华商总管理机构改选,曾铁峰当选文教委员会主任。6月,来自中国的志愿者师生抵达菲律宾支教,开始志愿者赴菲华文学校教授华文。10月,菲华商总与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签订《关于组织汉语教学志愿者赴菲律宾华文学校任教的协议》,使“菲律宾支教模式”成为支持菲华文教育的一项制度化活动。庄炳生,祖籍晋江梅岭,继承和发展父亲庄材涂捐建的小学中华书院,中华书院随着庄氏家族的发展而壮大,几经扩校、完善设备、招聘优秀师资,扶贫助学、奖教奖学,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成为菲律宾一所历史悠久、久负盛名的学校。祖籍晋江龙湖的吴新钿认为华文要薪火相传,他倡议并组织成立华文作家协会,连任六届会长。他利用菲华作协这个平台,不余遗力地推动华文教育。吴新钿被誉为“亲善的文化大使、海外华文文学的薪传者”。许克强,祖籍晋江永和,号称“中菲文化交流使者”,《福建侨报》《晋江经济报》能在菲律宾随《世界日报》印刷发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牵线与努力。李荣美,祖籍晋江池店,专栏作家,为菲律宾华文教育的现状忧虑。他连续六届赞助菲律宾华校联合会主办的中华文化大赛,挽救华校学生流失、资助贫寒学子250多人,他积极争取菲华商联总会的支持,参与施行《挽救华校学生流失补助金方案》,开展募捐活动,终于筹集数千万基金。他还为华校老师谋福利,推动华校退休教师福利基金会成立,备受赞誉。朱海庭,祖籍晋江池店,是华文教育的传播倡导者。每逢家乡传统节日,他都会自掏腰包邀请华文老师到自家欢聚。庄荣箴,祖籍晋江梅岭,主张闽南话与普通话教学齐头并举,在自己的学校里推行一套独立的教学方法——用闽南话启蒙,借此推进普通话的教学,认为语言的教学必须和社会实际相结合。尤扶西,祖籍晋江内坑,一辈子一心一意致力于汉语推广,编撰出《汉英超拼音电码词典》,让超拼音输入码既能表音,又是输入码,通过读音并借助电脑软件轻松认识汉字,不仅为推动菲律宾华校汉语教学建立起一种崭新模式,也为海外人士学习汉语提供一本重要的工具书,尤扶西因此也被冠以菲律宾“超拼音之父”。王勇,祖籍晋江安海,十几年如一日在菲华报刊强力推介中华传统文化,被誉为中菲之间的“文化使者”。沈慕羽,祖籍晋江安海,一生致力于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被认同,被誉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播火者”。在沈慕羽的带动下,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得到比较大的发展。马来西亚华文学校有1200所小学,60万名学生;独立中学有60所,学生6万人;还有3所学院,华文教育有完整的体系。其子沈墨义承父志,继续传承光大中华文化。
  在印度尼西亚,印尼晋江同乡会的乡亲们捐资举办免费培训班,聘请教师教授会员中文和闽南语。在澳大利亚,闽南同乡会协助华校办起华文识字班,加强闽南子弟的华文教育。在新加坡、越南等国家也有不少的华文学校。
  随着海外各侨居地在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晋江华侨、华裔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华侨、华人子弟中获得学位者较之以前有明显的增加。菲律宾华人陈永栽通晓古今,有渊博学识,与人合著有《老子章句解读》《文史经典解读》《国学研究论稿》《椰风窗前共琢磨》等。同时,一些科技、学术界的著名人士也陆续出现。美籍华人曾焕添,祖籍晋江内坑,系电机博士、新泽西州贝尔实验室高级研究员、不相连双孔激光资料信息传播发明者,多次获得科学奖及各种荣誉称号。美籍华人王婷婷,祖籍晋江罗山,身兼物理化学博士、哲学博士、贝尔实验室化学部高级研究员。美籍华人洪尚志,祖籍晋江英林,系医学博士,曾被列入世界十大著名医学专家之一。新加坡华人张天泽博士,祖籍晋江,曾出任南洋大学校长兼文学院院长,后又任职于联合国总部,在国际学术界享有很高盛誉。此外,仅美籍华人中较著名的专家学者还有祖籍晋江金井的蔡少堂,祖籍晋江深沪的吕友山,祖籍晋江英林的洪长泰、洪我太,祖籍晋江罗山的王思德,祖籍晋江金井的吴萌生等人。
  (二)传播文化艺术
  晋江傀儡戏,在很早的时候就随华侨传入印度尼西亚,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晋江高甲戏也深受东南亚各地晋江华侨、华人的欢迎。1988—2007年,晋江高甲戏剧团几乎每年都受邀到东南亚各国为当地的华侨、华人巡回演出。
  南音是晋江华侨、华人的乡音。东南亚各国都有南音组织。菲律宾有金兰郎君社、长和郎君社、南乐崇德社、丝竹社、桑林社等20多个南音组织。印度尼西亚有寄傲社、东方音乐社、东爪哇南音社等南音社团。马来西亚吉兰丹的仁和音乐社中有音乐组和戏剧组,音乐组除南音锦曲外,还有五音、什音,戏剧组有高甲戏、梨园戏等。新加坡有湘灵音乐社、泉声音乐社等南音组织。蔡雅艺,出生于晋江东石的一个南音世家,受聘于新加坡的湘灵音乐社,任该社的音乐总监,她在传承创新中传承南音,参与世界各地知名南音会唱表演,多次获得南音界的各项大奖,并出版3张个人南音演唱专辑。
  (三)创办华文报刊
  旅居海外的晋江华侨、华人在侨居地创办报馆,出版华文报刊,对弘扬中华文化产生很大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在菲律宾的菲律宾华教中心主编的《华文教育》,至21世纪前10年共出版19卷。在马来西亚,祖籍晋江的黄文彬在古晋创办报社并自任社长,《国际时报》《国际晚报》仍在出版。
  旅居海外的晋江华侨、华人同乡会、宗亲会及其他旅外社团组织的活动特刊、会刊,对晋江籍华侨、华人二三代的华文传播起很大的作用,增进华侨、华人二、三代对家乡的认同和感情。
  有些华侨、华人控股的公司也出版中文杂志,如陈永栽控股的菲律宾航空公司发行过3种华文杂志:《华商纵横》《纵横》《潮流》。
  (四)传承宗教与习俗
  晋江华侨、华人把传统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带到海外,世代相传。在风俗习惯上,晋江华侨、华人基本上沿袭家乡的传统,如元宵舞狮、清明扫墓、端午龙舟竞渡等。
  晋江的民间传统宗教信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有的还信奉“妈祖”“关帝”“大伯公”“王公”等其他被认为灵验的地方神祇。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有不少关帝庙。菲律宾马尼拉有信奉关帝的机构菲华通淮关圣夫子董事会。青阳一带在菲律宾马尼拉的华侨、华人祀奉“顺正府大王公”,成立董事会,还建造一座9层大楼祀奉,并作为宗亲会的办公场所。龙湖、金井、深沪等地在菲律宾的华侨、华人也在马尼拉的大千寺、沙寺祀奉“广泽尊王”,并各有董事会组织。
  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晋江华侨、华人大多崇拜土地神,称“大伯公”,在各大中城市都建有“大伯公”庙。另外还有崇拜“三保公”的,在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垄、马来西亚的马六甲都建有三保公庙。
  早年晋江华侨乘船渡洋,多祈求海神“妈祖”保佑,因此在日本、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等地都有天后宫、妈祖庙、妈祖堂,至21世纪仍在流传,或者在其他的寺庙中供奉“妈祖”神像。每到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香火旺盛。
  菲律宾和新加坡的晋江籍尤其是老一代华侨、华人大多信奉佛教,而新生代华裔则愈来愈多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等,有的同一个家庭有多种宗教信仰。不少晋江籍的佛门人士先后到菲律宾和新加坡弘法传经或主持佛事。
  信仰伊斯兰教的晋江籍华侨、华人较多集中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皈依伊斯兰教的晋江籍华侨、华人明显增多。
  三、社团组织
  (一)同乡会
  同乡会是晋江华侨、华人旅外社团组织最主要最常见的形式。
  在马来西亚,凡是晋江华侨、华人聚集较多的州市,都有晋江会馆。马来西亚晋江社团联合会是由全马各地晋江社团联合会组成,至2007年共有12个团体成员,它们是吡叻柯蔡济阳公所、太平仁和公所、槟城晋江会馆、岑株巴辖晋江会馆、马六甲晋江会馆、安顺吡叻晋江会馆、吡叻江沙仁和公所、雪兰莪晋江会馆、登加楼晋江会馆、吉隆坡晋江会馆、吉兰丹晋江会馆和怡保晋江会馆。
  在新加坡,有新加坡晋江会馆,其下属有星马晋江同乡联谊会、仁和联谊社、新加坡安海公会、泉碧江联谊社、菌江公所等晋江同乡会。
  在印度尼西亚,原有的晋江社团组织有印尼灵水同乡会、三宝垄仁和会馆、雅加达晋江公会、棉兰晋江会馆、锡江晋江公会、泗水安海同乡会。2005年9月,在印尼雅加达成立印尼晋江同乡会,会员800多人(户)。
  在缅甸,晋江华侨、华人于1984年组建缅甸晋江会馆。1987年,晋江华侨、华人又组建缅甸晋江公会。
  在菲律宾,晋江华侨、华人同乡会组织,以乡村为单位,遍及各地。菲律宾的晋江同乡会大多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1993年7月,在菲律宾的晋江华侨、华人成立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至2007年,菲律宾的晋江同乡会仍然有会务活动的有148个。他们是: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钱江联合会、浔江公会、英美同乡会、石厦同乡会、洪溪同乡会、龙玉同乡会、英山同乡会、东吴同乡会、古盈同济会、石龟许厝同乡会、苏坑炉灶联合会、西浔联乡会、埔头同乡会、英仑同乡会、埭头同乡会、英园同乡会、前港同乡会、观屏同乡会、绍德同乡会、锡里公益所、枫林古湖洋垵联络处、衙口同乡会、英华同乡会、南庄同乡会、执中联谊会、栖梧同乡会、后溪同乡会、梧坑同乡会、瑶厝同乡会、檀林同乡会、钞厝同乡会、秀山联乡会、古湖联络处、大埔同乡会、火辉埔同乡会、鲁东同乡会、西滨同乡会、洋埭同乡会、陈埭同乡会、南下尾同乡会、涵口同乡会、高坑同乡会、苏厝同乡会、洋埭李同乡会、桔里同乡会、三乡同乡会、旅菲晋江东石联乡会、白沙同乡会、碧江同乡会、壁湖永同乡会、萧下同乡会、张厝同乡会、潘径同乡会、中舍同乡会、张颜同乡会、池店镇旅菲同乡会、旅菲雁塔同乡会、唐厝同乡会、御里旅菲同乡会、凤池同乡会、清濛同乡会、龙潭同乡会、旅菲罗山镇各乡联合会、旅菲社店同乡会、沙塘同乡会、杨厝同乡会、杏田同乡会、梧林同乡会、梧桐同乡会、湖格吴氏同乡会、湖格杨氏同乡会、荆山同乡会、后库同乡会、塘市上郭同乡会、后洋同乡会、金塘同乡会、旅菲永和各乡联合会、茂峰三乡联乡会、山前同乡会、坂头(榜西)同乡会、坂头东堡同乡会、古厝同乡会、钱仓同乡会、锦山联谊会、英墩同乡会、锦埔同乡会、玉湖同乡会、檀树同乡会、马坪林氏联谊会、锦马林氏联谊会、玉溪联乡会、菲华英林总会、英林同乡会、英林励玉社、澄江旅菲同乡会、东埔同乡会、菲华英湖玉山联谊会、菲华英井同乡会、安海公会、菲律宾水头同乡会、可慕同乡会、旅菲深沪同乡会总会、深沪港阜联谊会、深沪狮峰同乡会、旅菲深沪同乡会宿务分会、科任同乡会、旅菲(深沪)龙泉同乡会、柳山同乡会、东山同乡会、泉峰同乡会、华峰同乡会、菲律宾马尼拉(深沪)宝泉庵正炉董事会、旅菲金井镇联乡总会、古安同乡会、布泽同乡会、围江同乡总会、围江同乡会宿务分会、锦东同济会、石圳同乡会、溜江同乡会、玉湖三社同级会、瀛洲同乡会、坑口同乡会、榕霞同乡会、洋下同乡会、福全同乡会、上清同乡会、岱峰同乡会、新市同乡会、坑西同乡会、瀛海(下丙)同乡会、南江同乡会、晋井同乡会、西垵同乡会、曾坑同乡会、华峰同乡会、厚安同乡会、宫兜同乡会、大下浯同乡会、晋江三光天同乡会、旅菲梅溪同乡会、菲华晋江紫湖同乡会、旅菲苏氏同乡会、旅菲大埔同乡会、旅菲钱埔同乡会、旅菲西浔同乡会、旅菲郭坑同乡会等。
  在美国,晋江的华侨、华人于1997年9月成立美国南加州晋江同乡联谊会。
  在加拿大,晋江的华侨、华人于1995年1月组织温哥华泉州晋江同乡联谊会。
  (二)宗亲会
  宗亲会有单姓的宗亲会,也有多姓的联宗会。晋江华侨、华人旅外宗亲会以东南亚最盛,尤其是菲律宾。至2007年,在菲律宾,比较著名的仍然在活动的宗亲会有56个(有单姓,也有联宗):旅菲版筑傅赖同宗总会、菲律宾荥阳郑氏宗亲会、菲律宾宋戴宗亲总会、菲律宾清真五姓联宗总会、菲律宾董杨宗亲总会、菲律宾潘氏宗亲总会、菲律宾聚书丁氏宗亲会、菲律宾咸阳五姓联宗宗亲会、菲律宾六桂堂总会、菲律宾陇西李氏宗亲总会、旅菲临濮总堂、菲华英林洪氏家族总会、菲华英林张水宁家族会、菲律宾刘杜宗亲总会、菲律宾许氏宗亲总会、菲华妫沱沽五姓联宗总会、菲律宾烈山五姓联宗总会、旅菲汾阳郭氏宗亲总会、菲律宾苏氏宗亲总会、菲律宾济阳柯蔡宗亲总会、菲律宾让德吴氏宗亲总会、菲律宾西河林氏宗亲总会、菲华英林龙水寮家族会、菲律宾河源张颜同宗总会、菲律宾太原王氏总会、菲律宾锦绣庄氏宗亲总会、菲律宾江夏黄氏宗亲总会、菲律宾乐安孙氏宗亲会、菲律宾弘农杨氏宗亲会、菲律宾曾邱宗亲总会、菲律宾延隆宗亲总会、菲律宾科任吕氏宗亲会、菲律宾凤池宗亲总会、菲律宾何氏宗亲会、旅菲北吕宋曾邱宗亲会、旅菲凤池李氏宗亲会、朱倪宗亲会、兰陵肖氏宗亲会、菲律宾郭氏一姓会(晋江)、深沪颍川陈氏宗亲总会、菲律宾宗亲总会、苏氏宗亲会(前坡)、陈氏宗亲会、深沪延陵吴氏联谊会、菲律宾宝树谢氏宗亲总会、何氏宗亲会、苏氏宗亲会(新垵)、王氏宗亲会、张氏宗亲会、庄氏宗亲总会思齐联谊会、庄氏宗亲总会壁立公益社、庄氏宗亲总会裕斋公会、庄氏宗亲总会震福联谊会、庄氏宗亲总会希信联谊会、旅菲青阳石鼓庙董事会、菲律宾壁立公益社等。
  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缅甸也有晋江籍宗亲会组织,如新加坡的南洋赖氏公会、马来西亚的太平江夏堂、印度尼西亚的东爪哇泗水有妫堂五姓宗亲会和缅甸的济阳家族会。
  (三)校董会、校友会
  这类旅外社团组织大多在菲律宾,2007年仍然在活动的旅菲校董会、校友会有26个,他们是:福建省立晋江中学校友会、福建省立晋江中学联谊会、晋江一中校友会、南侨中学校友会、晋江侨中校友会、晋江平山中学校董会、晋江三中校友会、毓英中学校友会、养正中学校友会、晋江池店中学校友会、锦东校董会、成美校董会、晋江三中金井侨中校友会、苏坑小学校董会、阳溪校董会、龙侨中学校友会、首峰校董会、深沪校董会、首峰中学校友会、上郭瑞鹊学校董事会、罗山中学校友会、罗山侨中瑞鹊校友会、深沪中学暨附中菲律宾校友会、英林中学校友会、城山校董会、永和中学校友会、阳溪中学校友会。
  在印度尼西亚,有泗水新中校友基金会。
  (四)商业行会
  晋江籍的华侨、华人积极参与组建侨居国各类同业公会、商会、联合会等。菲律宾马尼拉中华商会、菲律宾菲华商会联合总会等商业行会的负责人和理事有许多是晋江藉的华侨、华人。如陈永栽、黄呈辉、陈本显、庄前进都担任过菲律宾菲华商会联合总会理事长,2007年,理事长施文界,祖籍晋江金井。蔡金钟曾担任菲律宾旅馆公会副会长。
  印度尼西亚中华总商会、新加坡中华总商会、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缅甸华商会等及其属下的各华侨的行业公会也都有晋江华侨、华人参与活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泗水的晋江华侨、华人大多参加亚弄商公会。成立于2007年的巴西中华总商会,华侨施华民担任会长。
  (五)文艺团体
  南音为晋江华侨、华人之乡音。凡有晋江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南音组织,成为晋江华侨、华人社会的一大特色。菲律宾有金兰郎君社、长和郎君社、南乐崇德社、丝竹社、桑林社等20多个历史悠久的南音组织。新加坡有湘灵音乐社、泉声音乐社等南音社团。印度尼西亚有寄傲社、东方音乐社、东爪哇南音社等南音社团。马来西亚有吉兰丹仁和音乐社、太平仁和音乐社、仁爱音乐社等南音社团。
  (六)慈善组织
  至2007年,菲律宾华侨善举公所仍然存在,并经常活动,许多晋江籍华侨担任过该公所的董事长和董事。
  四、境遇
  早期的晋江华侨、华人在海外历尽艰辛,曾受殖民者和帝国主义者残酷的经济剥削、政治压迫,甚至惨遭杀戮。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日益强大,晋江籍华侨、华人在各侨居国地位也逐渐崛起,绝大部分晋江籍华侨华人在侨居地能安居乐业。他们当中的精英翘楚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获得侨居国政府授予的各种荣誉,有的甚至在侨居地身居要职。
  在菲律宾,陈永栽获由阿罗约总统颁授的菲律宾最高荣誉勋章拉坎杜拉大勋章,同时,由获得由关岛州长虞爹礼斯亲自颁授的美国关岛政府无任所大使、“关岛市民”最高民族精神奖、关岛政府立法院“对关岛经济贡献”特别褒扬奖和“人道精神慈善奖”。庄杰文因为对亚虞山的贡献而被菲律宾政府授予“亚虞山之子”。颜期前因为对菲华志愿消防队的建立做出突出贡献,菲律宾政府授予他第一届菲律宾国父何塞·黎刹社会服务杰出奖。庄振宗由于在推广社会福利方面功劳卓著,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授予他“社会服务奖”,伊萨贝拉省和西萨玛省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2002年,菲律宾礼智省政府特授予他“礼智省义子”和“荣誉市民”的称号。
  在马来西亚,“华教斗士”沈慕羽被视为华侨华人社会的楷模。马六甲政府将市区培风中学附近的一条街命名为“沈慕羽路”,在马来西亚金马士地区沈慕羽的仰慕者还为他建立纪念馆。蔡继长因为组织侨民为侨居地做出积极贡献,被马来西亚政府授予“准拿督”荣衔。
  在新加坡,林光景于2007年因为会馆的突出贡献获得新加坡政府公共服务奖章(PBM),奖章由新加坡总统颁赐。蔡克网、柯千衙等人因为公共服务成绩突出,被新加坡政府授予由总统颁发的公共服务奖章(PBM)。蔡天宝因为经济成就突出,获得新加坡第22届“杰出商人奖”。
  晋江籍华侨、华人在侨居国身居要职的还有:黄呈辉曾任菲律宾前总统埃斯特拉达时期的国家钢铁工业顾问;姚荣辉于1997年荣任瓦努阿图共和国驻菲律宾名誉总领事;林炳智于1988年起曾四任菲律宾那牙市市长,后任菲律宾内政部部长及地方政府部部长;蔡锦淞曾任新加坡的总统顾问;施恭旗被菲律宾总统阿罗约授予“菲律宾中国特使”;张慈祥(女),文莱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姚嘉熙,曾任全国原住民管理总局中国事务首席顾问及名誉酋长(拿督);吴时溜曾任菲律宾警察总署署长;吴朝平曾任菲律宾特命全权大使。
  第三节 华侨与家乡
  一、投资兴办实业
  (一)捐赠生产设备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国家政策调整,开放华侨、华人、港澳同胞赠送亲友2万元以下小型生产设备免关税进口,及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小型生产设备减关税进口。1988—1995年,晋江市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赠送晋江亲友小型生产设备6832台(套),价值9074.33万元(其中海外华侨、华人占捐赠总台套数的10%左右,港澳同胞占捐赠总台套数的90%左右),充实晋江的乡镇企业,促进晋江乡镇企业设备的更新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这些生产设备主要有四大类别:针织服装、塑料机台、电动机械、加工设备。由于引进的生产设备先进,增多花色品种,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企业普遍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如陈埭镇大乡村胸罩服装厂,1988年6月接受海外亲属赠送的一套先进制衣设备后,提高生产效率,样式新颖美观,由原来的30多个产品增加到60多个花色品种。1988年下半年产值比上半年增加100多万元,按其增加的产值上交给国家的税利超过所引进机台设备的价值,在回收购置机台设备的资金外,还获利近10万元。该厂的产品不但销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深受用户的好评,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而且还通过香港转口打入国际市场。
  (二)投资开办企业
  晋江籍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积极参与家乡的经济建设,纷纷在家乡投资创业。1988—2007年,晋江县(市)实际投产(累计)的“三资”企业2675家(其中海外华侨、华人占投资总数的15%左右,港澳台同胞占投资总数的85%以上。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在晋江市的投资的详细情况在本卷第二章撰写),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487200万美元。菲律宾晋江籍华侨华人是仅次于香港同胞的在晋江投资最多的。除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墨西哥、南非、罗马尼亚、俄罗斯、乌克兰、匈牙利、萨摩亚和英属维京群岛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在晋江均有投资。投资的领域既有像传统产业的纺织服装、制鞋制革、陶瓷建材、塑料五金、食品、玩具,也有新兴和现代高端的产业,如能源研发、现代物流、仓储及配套服务及购物中心等。
  1991年,旅新黄姓华侨牵头投资安平工业综合开发区,总投资2954万美元,首期规划面积120公顷(1800亩),1995年区内引进生产性项目34个,其中投入正常生产的企业有18家,实现工业产值3.82亿元,入住商住户1000多家,成为中外企业家青睐的投资园地。1995年,他在安海投资兴建安平酒店,结束安海没有星级酒店的历史。1992年,旅菲施姓华侨和陈姓华侨联合投资1亿多元兴建大型购物中心——罗山福埔SM广场。2005年11月,SM广场开业,结束晋江没有大型购物中心的历史。2007年9月,旅菲王姓华商投资5.5亿元人民币在金井镇区兴建五星级涉外酒店泉州龙泽假日酒店,并在金井围头湾兴建金沙湾渡假区,提升金井城镇化的档次。2007年12月,旅菲姚姓华侨投资8000万元兴建晋菲华侨城,晋菲华侨城是晋江内坑第一个最具现代化特征的商住新城,占地16000多平方米,晋菲华侨城的建成,改变内坑没有大型商业中心与高尚住宅区的落后面貌,使内坑的城镇建设朝着上规模、上档次的方向发展。
  二、捐资公益慈善事业
  晋籍海外华侨、华人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1988—2007年,晋籍海外华侨、华人捐资晋江各项公益事业超过18亿元,其中对教育、文化与体育、卫生的贡献尤为突出,对交通、水电设施、市政建设、工农业生产、宗教祠庙、赈灾慈善、扶贫敬老、侨联会所及社会福利等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
  至2007年年底,受福建省人民政府立碑表彰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晋籍海外华侨、华人(家族)有21人,其中菲律宾18人、泰国2人、印度尼西亚1人。捐资家乡公益事业超100万元的晋籍华侨华人超过200人(家族)。
  教育是海外华侨、华人捐资的重中之重,他们捐款超过捐资总数的一半。海外华侨、华人为晋江市捐建、助建上百所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其中,中小学以季延中学、毓英中学、南侨中学、平山中学、紫峰中学、首峰中学、英林中学、侨声中学、高登中学、磁灶中学、龙侨中学、安海职校、晋江第二实验小学、沙塘中心小学、毓英中心小学、岱峰小学、华峰小学、紫峰中心小学等最为典型。至2007年,晋江市共设立100多个奖教奖学基金会,基金总额达1亿多元。文化与体育、卫生也是海外华侨、华人捐资的重要部分,这两项捐资超过捐资总数的20%。
  在晋江,捐资教育首推旅居印度尼西亚的郭姓华侨,先后两次捐资,合计5000多万元,独资创办季延高级中学和季延初级中学。两校校园建筑面积50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80000多平方米,先后获得省级绿色学校和省级文明学校,2006年通过福建省示范性高中的市级评估验收。由于他在捐资助学的卓著贡献,福建省人民政府于1995年10月授予他“乐育英才”的金质奖章、牌匾和荣誉证书,并在季延中学内为之树碑表彰,旌表其办学育人之功德。2000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再次表彰他。他在家乡还有许多捐资义举:1988年,捐资30万元把郭厝溪大桥改为水泥大桥;1989年、1997年两次共捐资60万元兴建梧垵小学及梧垵幼儿园校舍;1989年,捐资84万元铺设洋柄至郭厝的水泥路、郭厝村的环村公路;1998年,捐资55万元修建沪坑至郭厝的水泥路;此外,他捐资100万元给泉州晋江机场,购赠一辆丰田面包车给原罗山镇政府,捐资14万元兴建梧垵村委会办公楼,先后捐资43万元兴建新安宫、洋柄祀公宫、石湖的东岳庙,等等。
  旅居菲律宾的陈姓华侨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在捐资晋江的教育和卫生方面有很大的贡献。1991年,他捐资268万元兴建当时晋江唯一的图书馆——晋江市图书馆。1993年,他捐资400万兴建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教学楼、礼堂及学校基础设施。1995年,他又捐资150万元兴建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教师宿舍。2004年,他捐资200万元重修“爱国楼”,改善民众的就医环境。此外,他还为泉州晋江机场的建设捐资300万元。他在中国大陆其他地方也诸多的贡献,至2004年5月,在中国大陆的捐资12000万元。
  旅居菲律宾的陈姓华侨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在教育、医疗、交通、水利、水电基础设施等领域都慷慨解囊,成为民间慈善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他在晋江捐资的项目和金额有:溜江自来水厂一、二期,发电厂,金溜公路422万元;溜江明玉幼儿园一、二期,溜江小学,义山园老人会、校董事会305万元;洋下村电厂38万元;金井侨联大厦、金井中兴大道160万元;南侨中学礼堂、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及组建教育基金会277万元;金井中心卫生院明玉楼一、二栋360万元;晋江机场100万元;晋江祖昌体育馆1000万元;晋江慈善基金100万元;晋江侨联用于扶持贫困归侨及侨眷属100万元;金井中心卫生院宿舍楼150万元。
  旅居菲律宾的施姓侨商在1988年之前先后两次捐资家乡洪溪村的水电设备。1989年第三次捐资扩大水力发电增容50千伏变压器,1991年捐资兴建苏坑至石厦普济桥水泥路,随后又捐资建设“德成道路”等水泥路、凉亭、钞溪大桥。20世纪80年代初,将先辈奠仪利息献给强民学校作经费,并捐资11.5万元铺建校埕;与人合捐美化学校环境。1997年,捐资261万元兴建新教学楼。1999年和2002年捐资100余万元分别兴建强民小学教师宿舍楼、食堂及教学设施等。2002年,再次捐资48万元作为强民小学教育基金。他仅在家乡就捐资1058万元用于教育、道路等公益事业;在泉州市晋江机场的建设中,捐资200万元。
  旅居菲律宾的李姓华侨为改变村里的文化、教育、体育等基础设施,分别于1986年、1992年和1995年捐建石圳文化中心、华侨体育中心和华侨学校,总建筑面积6740平方米,耗资1000多万元。2000年,李昭进捐资兴建华侨学校第二教学楼一幢包含语言室、电脑室等多功能设施的教学楼,捐资100万美元创设“李昭进文化教育公益事业基金会”。他在家乡捐赠的公益事业还有:1988年,捐资40万元,填没石圳村粪坑600多个,新建公厕23个,购置垃圾车、雇佣清洁工打扫环境卫生;1989年,独资重建圳溪大桥;1992年,再次独资兴建圳溪“爱国桥”,等等。
  旅居菲律宾的王姓侨商早在1950年就捐建沙塘保健院,购赠沙塘学校课桌椅和全套教学设备。20世纪90年代起,他们兄弟6人一起捐建沙塘学校大礼堂、“若察纪念楼”和3层教学大楼;捐建教室10间及教师办公设备;捐资港币100万元设立沙塘学校教育基金;捐建教师宿舍楼、学校围墙、道路;最早铺筑沙塘村间石砖路1200多米;捐建罗山医院3层门诊大楼一座、医生宿舍楼一座;捐资修建大宗祠、小宗祠、祖厝等;捐资兴建沙塘中心幼儿园大楼及全园课桌椅、办公教学大玩具、设备、幼儿生活饮具卫生设备等。他捐资累计高达2351.8万元,福建省人民政府予以立碑表彰。
  旅居菲律宾的王姓华侨早在1985年、1986年捐资参与兴建毓英中学体育馆、图书馆。1991年,捐建毓英中学科学楼;1996年捐建教师宿舍楼“尊师楼”,1999年,捐建“菲律宾校友会纪念楼”,后又捐建校友楼、园丁之家以及现代化电子荧光电动门,为毓英中学捐建的校舍近2万平方米,耗资1000多万元。除捐建毓英中学,他独资重建岱峰小学:2001年,捐建楼高4层的电教楼、遥控电动大门及传达室,2003年,捐建“神舟大礼堂”,2004年,捐建学校大门东侧的店铺10间及环形跑道运动场、学校瓷砖围墙。在捐资教育的同时,王金炳还热心其他公益事业:捐建钞岱村老人会会址;提供活动经费,承办大规模的老人运动会;修建环村水泥大道及金井镇镇标;捐资重修金井礼拜堂,扩建一幢大楼供教友聚会、住宿之便。
  旅居菲律宾的李姓、张姓母子热心捐资家乡公益事业,先后捐建雁山小学科学楼、幼儿园及亲情楼,并捐资设立教育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优秀教师,还捐建池店镇新店村的菜市场、村委会办公楼、灯光球场等;在夫家的陈埭镇涵口村,捐资建设“金堆桥”并铺设一条水泥路,捐资近百万元分别用于为紫峰小学修建“名人塑像园”及设立“奖学奖教金”。李姓母子的杰出贡献,福建省人民政府为之立碑表彰。
  旅居菲律宾的陈姓华侨热心捐资家乡公益事业,捐资金额高达4132万元。他与政府合资创办紫峰中学。在紫峰中学建校伊始,捐资470万元作为学校的启动资金;捐资30万元作为学校增添设备设施的基金;捐资600万元为学校兴建校舍,把学校的建设发展推上一个大台阶。在他的支持下,紫峰中学先后兴建教学楼、科技楼、办公楼、食堂、两幢教师宿舍楼。
  旅居菲律宾的吴姓华侨热心家乡公益事业,他情倾家乡的教育事业,先后捐资565万元翻建全座东华小学,并捐资金井毓英小学、龙湖南侨中学、英林中学等。他在家乡捐赠的公益事业的项目还有晋江机场、晋江市华侨历史博物馆、村老友会大厦、村委会大楼、乡村水泥路、深沪影剧院、吴氏宗祠、深沪侨联、英林侨联、同心桥、迎宾楼、镇政府大厦等,捐资总额达1033.5万元。国务院侨办颁发银质奖章一枚于他,福建省政府多次授予他“乐育英才”金质奖章,2004年,福建省人民政府还授予他“福建省华侨捐资公益事业特别贡献奖”金质奖章、牌匾和荣誉证书,并予以立碑表彰。
  旅居泰国的蔡姓华侨捐资1400万元助建晋江职校、毓英中学。
  旅居菲律宾的庄姓三昆仲捐资1149.4万元助建平山中学。旅居菲律宾的施姓华侨捐资1136.5万元助建衙口中心幼儿园等。旅居菲律宾的黄姓华侨捐资1071万元助建东石侨声中学等。旅居菲律宾的施姓华侨捐资1030万元助建深沪首峰中学。旅居菲律宾的李姓华侨捐资1015万元助建晋江二中。旅居菲律宾的洪姓华侨捐资1002.10万元助建晋江英林中学等。旅居菲律宾的唐姓、林姓夫妇捐资1000万元助建池店镇唐厝村小学大礼堂和教学楼。
  三、侨乡侨村
  据2004年的侨情普查统计,晋江市的归侨、侨眷约7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1028914人的72.89%,其中归侨人口不足5000人,不及归侨、侨眷总数的0.1%。在15个乡镇中(青阳、西园、梅岭三个街道原属青阳镇,罗山、灵源、新塘三个街道原属罗山镇),归侨、侨眷(包括华人眷属,下同)占人口数大致在50%—80%之间,其中归侨、侨眷占80%以上的有龙湖、金井,占75%的有青阳、深沪,占70%有罗山、陈埭、安海、东石,占60%的有内坑、磁灶、永和、英林、池店、西滨,占50%的有紫帽。
  晋江侨乡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归侨、侨眷占人口总数70%以上的重点侨乡;第二类是归侨、侨眷占人口总数50%—70%的一般侨乡。在15个乡镇中,重点侨乡8个,一般侨乡7个。重点侨乡中各村比率也有大小之别,如龙湖有83个自然村的归侨、侨眷占人口总数80%以上,也有4个自然村在50%以下,其中林埔内村仅占30%;同样,一般侨乡中也有重点侨村,如紫帽有22个自然村的归侨、侨眷占人口总数的50%,而紫湖村却在70%以上。据2004年的侨情普查对全市几个重点侨村的调查,在归侨、侨眷占人口总数70%以上的重点侨村中,有的海外华侨、华人总数超过该村人口的1—2倍。
  四、华侨团体及重要侨领来访
  1988年5月,旅菲著名侨领庄清泉回乡探亲。中侨委副主席、福建省侨联主席王汉杰,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长溪等到晋江县欢迎。10月,菲律宾释瑞今老法师一行26人到晋江县观光访问。
  1989年4月,菲华商会联合会副理事长陈永栽回乡谒祖。
  1990年8月,以亚洲晋江社团联合会会长王为谦为团长的赴福建省旅游考察代表团到晋江旅游考察。
  1991年9月,侨、台、港澳同胞545名组成15个团到晋江参加亚洲晋江社团联合会成立一周年暨晋江县侨联成立40周年庆典活动。9月,晋江县旅外乡亲200多人参观晋江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览馆。
  1992年8月,亚洲晋江社团联合会会长蔡锦淞一行10人到晋江市访问。
  1994年9月,菲律宾洪门竹林协和总团福建访问团和菲律宾福建总商会福建省晋江考察团到晋江市参观考察并探访致公党晋江市委员会。10月,菲律宾中国洪门联合总会中国访问团、秘鲁洪门民治党、中华通惠总局访华团、澳大利亚悉尼致公总堂一行26人专程探访中国致公党晋江市委员会。
  1995年2月,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回乡访问团一行60多人,在总领队陈永栽、团长黄呈辉的率领下,首次到晋江市进行访问。6月,旅菲乡亲施维雄兄弟家族组成70多人的访问团回乡省亲谒祖、观光游览。11月,晋江市成功举办5大庆典活动,来自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及我国香港、澳门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旅外乡亲和各界人士参加庆典活动。
  1997年1月,以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董尚真为团长、陈永栽为指导员的菲华商联总会访华团一行71人,在全国政协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肖岗的陪同下到晋江市,受到晋江市五套班子领导的热烈欢迎。9月,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菲律宾长和郎君总社暨宿务分社近80人到晋江市陈埭民族南音社、安海雅颂南音社、深沪御宾南音社进行访问联欢演唱。
  2000年2月,以菲华商会常务理事、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理事陈天才为领队的菲律宾国风郎君社南音代表团到晋江市,参观访问并演出。同月,以马来西亚槟榔屿晋江会馆会长林维雄为团长的经贸访问团抵达晋江市,访问并交流经贸合作问题。同月,旅菲晋籍乡贤、菲律宾华人商业联合会总会理事长陈永栽一行,访问菲律宾国父的祖籍地——晋江罗山上郭村。5月,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回乡访问团在指导员姚荣辉、理事长张孙鹏的带领下,到晋江市考察。
  2001年4月,马来西亚侨胞回国访问团莅临晋江参观访问,与晋江市南音协会联合举行联合晚会。8月,以姚荣辉、陈祖昌为指导员,黄呈祥为领队,张孙鹏为团长的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经贸考察团到晋江进行访问。10月,以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蔡清洁为团长、副理事长施振源等为副团长的菲华商联总会考察团一行到晋江参观考察。11月,泰国商会考察团一行在福建省对外友好联谊会顾问、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委主任陈光普等的陪同下,到晋江进行商务考察。
  2002年8月,以世界晋江同乡总会创会会长黄呈辉为团长的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中国考察访问团到晋江考察经济、文化工作。
  2003年2月,菲律宾著名侨领陈永栽下参观晋江市博物馆。
  2004年3月,旅菲知名人士陈永栽伉俪一行在中共晋江市委书记龚清概等陪同下,参观沿海大通道、世纪公园并察看陈氏祖宅。12月,旅居印尼知名人士郭文梯偕夫人及其家族成员回晋江恳亲谒祖,并参加“同一首歌”走进晋江大型演唱会。
  2006年5月,菲华商联董事、菲律宾菲华商会副理事长蔡其仁率菲律宾菲华各界联合会、加洛干市菲华商会访问团到晋江市考察。副市长王庆芬陪同考察草庵、龙山寺、华泰国际新城、黎刹广场、三力机车公司、锦兴化纤公司、七匹狼制衣公司、寰球鞋业公司、凤竹纺织科技公司及市博物馆。5月,菲律宾菲华各界联合会访华团一行,在名誉主席林玉燕带领下,到晋江市访问参观考察寰球鞋业公司、凤竹纺织科技公司和晋江市博物馆。
  2007年5月,菲律宾华人商联总会前任理事长蔡聪妙及旅菲金井锦东同乡会成员到晋江市访问。
  此外,晋江市举办的大型活动,如晋江撤县建市成立大会、晋江撤县建市三周年、晋江撤县建市五周年、晋江撤县建市十周年、晋江撤县建市十五周年,1999年开始举办的每年一度的晋江鞋业博览会都吸引大批的外国客商、华侨华人到晋江。
  第四节 华侨事务管理
  一、侨务管理机构
  1988年,晋江县人民政府继续设立侨务办公室(加挂外事办公室牌子)。1992年5月,县侨务办公室更名为市侨务办公室;1996年6月,更名为市侨务外事办公室;2002年4月,更名为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市外事侨务办公室是市政府主管侨务、外事工作的职能部门,又是市委外事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2004年8月,晋江市人民政府组建市侨台外事局,对外加挂晋江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牌子,把原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的行政职能划入。市侨台外事局内设四个科室:办公室、侨务科、台湾事务科、外事科及四个下属事业单位:侨务旅游服务公司、乡讯社、对外交流服务中心、台湾渔民事务工作站。
  二、侨务管理职能
  (一)侨汇管理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晋江县侨汇业管理机构解付侨汇金额不断萎缩,至1988年晋江县(市)解付侨汇仅122万元,侨汇业管理慢慢淡出历史舞台。
  (二)落实政策
  提前改变华侨地主、富农成分 1954年,晋江县侨务科组织工作组在龙湖石龟搞试点,落实在土地改革中对侨户的政策,提前改变华侨地主、富农成分。取得经验后,全面推广。在改变华侨地主、富农成分的同时,其中被错征、没收的房屋也同时退还。这项工作于1987年基本结束,共改变华侨地主、富农成分486户。
  落实华侨私房政策 这项工作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至1995年底基本结束,晋江县(市)共处理退赔360户、占用的侨房2233间、61593.29平方米。
  处理历史积案,平反冤假错案。1978年,晋江县该复查的历史案件有1124件、1227人。至1987年,经侨务部门配合政法部门复查,共平反冤假错案38件、41人,5人被错划为“右派”,也全部得到改正,未结案者仅10件、10人。20世纪90年代初,历史积案全部办结。
  落实归侨、侨眷知识分子政策及其他。晋江县(市)认真落实归侨、侨眷知识分子政策,至1987年,培育32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为27人提干,为10人解决技术职称,为36户、40人解决住房困难问题,为37人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为27位归侨子女安排就业。1985年至1988年,又解决一批20世纪60年代被精简下放的归侨和华侨子女的安置问题:呈文报批453件,批复360件,分别给有关人员办理安置或退职、退休、并出具转给外地的证明1141份。1995年,各项政策基本完成落实,此项工作淡出历史舞台。
  (三)安置救助
  安置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起,晋江就花大力气安置回国定居的归、难侨,至1988年,共妥善安置8200多位归、难侨。此后安置回国定居的华侨的数目逐渐减少。
  救助 晋江县(市)为解决老弱贫病归侨的生活困难,每年都拨出救济专款救济老弱贫病归侨。1953—1988年,共拨出救济专款164174元。20世纪90年代,开始加大救济力度,主要从5个方面入手:春节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成为惯例,慰问面扩大,慰问金增加,参与到慰问活动的对象增多;为散居社会贫困归难侨发放生活困难补助资金;为遭遇大病大灾贫困归侨发放救助资金;1996年7月起,为归侨退休职工发放60元生活补助;2005年起,为无房或居住在危房的贫困归侨建设安居房,每户补贴几千元不等。2007年后,每户补贴逐步增加。
  (四)联络接待
  1978年改革开放后,侨团回晋江探亲观光的团组迅速增加。1980—1987年,到晋江团组共计394团10581人,1988—2007年,到晋江团组超过1200团,知名人士超过4万人,几乎所有华侨、华人中的知名人士都到过晋江。
  (五)身份审核
  主要包括以下5项内容:华侨投资者主体资格的确认申报、华侨危房翻建审核、“三侨子女”身份证明书审核与出具、国外中国公民到晋江定居审核、归侨侨眷身份认定审核。2000年起,办理较多的是华侨危房翻建审核、“三侨子女”身份证明书审核与出具及国外中国公民来晋江定居审核。
  (六)捐赠兴办公益事业确认与表彰申报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县(市)每年都接受不少华侨华人的款物捐赠,其确认与表彰申报至2007年从未间断。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九卷,内容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障、华侨与港澳台事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民族宗教、民间信仰、民俗、放言、街道、镇、人物、荣誉榜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