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基层老龄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81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基层老龄工作
分类号: D632.2
页数: 3
页码: 1283-128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加强老龄工作组织建设,从1991年开始,各乡镇相继成立老龄工作委员会,并配备专干。到2007年,全市市镇(街道)村(居)社区三级班子完成换届,市、镇(街道)及时调整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同时,晋江市老年活动中心也逐步扩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到2004年全市已有109个老年活动中心(室)。
关键词: 晋江市 老龄事务 基层老龄工作

内容

一、组织建设
  (一)班子建设
  1991年下半年至1996年底,15个乡镇相继成立老龄工作委员会。1997—1998年,乡镇涉老组织建设步伐缓慢。1999—2000年,根据全市老龄工作情况,市委组织部先后2次下发《关于加强镇(街)村(社区)涉老组织机构建设的意见》,各镇(街)按市委、市政府要求建立老龄工作领导小组,并有1名镇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大部分村(居)由1名党支委分管老协会工作。选配1—2名老龄工作专职干部,从离退休干部中聘请,经费补贴(每人每月300元)列入市财政预算。村(居)以老协会为依托,集离退干,老协会、老年学校等涉老机构于一体,“一套人马,几块牌子”,合署办公,并按泉州市委组织部要求,把农村老协会纳入村级组织建设范畴,3年1次换届(或班子调整),镇(街)村(社区)老龄组织由党政1名领导分管负责。至2000年,全市381个建制村(居),有346个建制村(居)成立老年协会,建制村中的自然村大部分成立老年协会分会,入会老年人42138人。
  2002年,全市各镇均成立老年工作领导小组,并有1名镇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充实调整镇老年工作人员。青阳、磁灶、东石等镇大部分村(居)基本由1名党支委分管老年人协会工作。根据中共晋江市委和晋江市人民政府《关于2000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意见》精神,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同步做好老年人协会班子调配和换届选举工作,至2002年底,有346个村级老年人协会完成换届选举,占总数94%。
  2002年底,晋江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12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数11.67%。出台《晋江市切实做好尊老敬老工作意见》,提出实施意见,全市385个建制村(居),成立372个老协会,168个自然村分会,全市基本形成三级老年工作网络。
  2003年,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换届。新设立的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塘、灵源6个街道办事处组建老龄委,由党工委副书记分管,配备老龄工作专职干部。3月,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全市老龄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老龄工作,颁发“晋江市老年工作责任书”至各镇(场)及市直单位。8月,完成365个建制村(居)老协会的换届,理顺和加强基层老龄工作机构及网络。2004年新设立的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塘、灵源6个街道办事处组建老龄委,由党工委副书记分管,配备老龄工作专职干部。
  至2007年,全市的市镇(街道)村(居)社区三级班子换届,市、镇(街道)及时调整好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村(居)社区老年协会作为配套组织于2007年前完成换届或班子调整工作。而全市从2000年的381个村(居)有346个村(居)成立老年协会,入会老年人从42138人发展至2007年的老年协会412个,老年人入会人数102060人,占老年人总数88.5%。
  (二)干部培养
  2001年,市老龄办举办8期基层老年人协会会长培训班。之后,老年人协会班子调整或换届选举都举办培训班。至2007年10月,市涉老部门在市委党校联合举办老年协会、老年学校骨干培训班,对全市村(居)社区新选、新任的老年协会会长、老年学校校长进行培训,参加人数338人。
  (三)骨干示范
  1997年,市老龄委下发《关于建立老龄工作联系点的通知》,经过与各镇商定,将24个基础较好的老年人协会作为市、镇联系点,时常联系。同年7月,全市分为3片分别召开联系点会长座谈会,发挥联系点的骨干示范作用。2007年,依照1997年的通知精神坚持发挥扩大联系点的骨干示范作用。
  (四)规范化工作
  1998年初,市老龄委下发《关于规范全市村(居)老年人组织的通知》,为规范基层老年人协会行为,加强对老年人协会管理,确保老年人协会行为,加强对老年人协会管理,确保老年人协会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促使基层老年人协会建设规范化、制度化。至年底,有7个镇完成规范工作。各镇依照通知精神,继续搞好规范工作,至2007年,全市13个镇、6个街道老年人协会建设进行规范化工作。
  二、阵地建设
  (一)老年活动中心(站、室)
  1997年,市委、市政府把筹建市老年活动中心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全市各级老年活动中心(站、室)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扩展,至2000年,全市有活动场地146个。2001年,市老年人活动中心开始施工建设;金井、磁灶、罗山、安海、内坑、东石等镇有6个村发动社会各界卷子325万元兴建村老年活动阵地设施,建筑面积3475平方米。2002年,新建一批老年活动设施,全市多方集资250万多元新建老年活动场所24个。2003年4月19日,市老年人活动中心竣工(占地1.67公顷,建筑面积14970平方米,总投资3000多万元)。2004年,全市又有30个村(居)新建老年活动中心(室),市、镇、村共有老龄活动中心109个,活动室375个。2005年,全市又有22个村、社区新建老年活动中心(室)。2006年,晋江市注重老年活动阵地设施建设,全市有16个村(居)社区新建老年活动中心(室),全市的老年活动中心(站、室)485个。至2007年,全市的老年活动中心(站、室)达到552个。
  (二)老年学校
  1997—1998年底,市、镇、村三级老年学校48所,市老教委认真贯彻老年教育工作方针,努力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至2000年底,全市老年学校增至238所(包括一所市老年大学和18所镇级老校)。其中,村级老年学校219所,建校率占建制村(居)总数57%。老校学员21419人,占全市老年人11.6万人的18.5%。
  2001年起,老年教育工作持续进展。2001年,市级老年大学1所,学员720多人:辖15个镇,老校19所,学员2403人;有建制村(居)385个,老校275所,占建制村(居)72%,学员27692人。市、镇、村老校学员30815人,入学率占老年人总数27.5%。2002年,围绕“健康、娱乐、创新、奉献”这一主线,晋江市老校比以前有更大的凝聚力与吸引力,镇级老校20所(其中企业办老校1所),实现全市镇级老校“一片红”;办村(居)老校299所,占应办村(居)老校385所的77.7%。2003年,采取“六坚持,六加强”,全市老年大学1所,学员1008人;镇级老年学校19所,学员2536人:村(居)级老年学校313所,占全部建制村(居)81%,学员31531人。全市老年大学(学校)学员35075人,占全市老年人口29.3%。
  2004年,继续坚持老年教育的良好发展势头,有市老年大学1所,镇(街道)老年学校22所,村(居)老校327所,占全部村(居)386个的85%,全市入学学员35148人,占全市老年人口29.3%。由于行政区域变动,老年教育专干由前年15人增至29人。2005年,晋江市有实际老年大学1所,学员1451人;镇、街道老年学校22所,学员2189人,村(社区)老年学校373所,占全市村(社区)应办校97%,学员38847人(其中先进镇级老校11所,村、社区老校74所)。晋江市老年大学(学校)在校学员42836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33.3%。2006年底,晋江市老年大学1所,学员1638人;镇、街道(场)老年学校21所,学员2855人;村、社区办学380所,占全部386个村、社区的98%,学员40015人。全市共办大学(学校)402所,学员总数达44508人,占全部老年人12.87万人的34.6%(基本实现年初计划总数35%的98.9%)。三级共专兼职工作人员878人;专职专干42人;专兼职讲师1686人。2007年,晋江市老年教育办学率基本普及,入学率40%。基层党政取得共识,社会认可,正朝着巩固提高和创新发展。
  (三)老年体育“三场”建设
  1997年起,晋江市坚决执行党的老龄工作方针,全市老龄事业得到较好的发展。2000年,新建门球场5个,地掷球场3个,气排球场2个,全市举办市、镇、村三级体育竞赛40多场,共有5000多人参加。2001年,新建门球场9个(全市累计31个),地掷球场1个(累计12个),气排球场10个(累计18个)。到2002年,全市共有老年门球场、地掷球场、气排球场140个。至2004年,又12个村(居)新建老年入门球、气排球、地掷球场,全市“三场”有117个,至2005年,全市“三场”137个。2006年,11个村(居)社区新建老年门球、气排球、地掷球场,全市老年体育“三场”139个。至2007年,全市老年体育“三场”156个。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晋江市志(1988-2007)》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四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金融业、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群众团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