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兵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768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兵役
分类号: E265
页数: 3
页码: 1227-1229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军事兵役情况的具体介绍,内容主要介绍了兵役登记、兵员征集、预备役制度等。
关键词: 晋江市 军事 兵役

内容

第一节 兵役登记
  一、登记条件
  1988年,晋江县继续按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及有关政策规定,开展兵役登记工作:凡是年满17—22岁周的男性公民都进行兵役登记;每年定期征集时,未被征集服现役的18—35周岁应征公民和平时免服现役的应征公民,以及每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退伍的官兵,都进行预备役登记。对应该登记的对象必须到户口所在地进行登记,并发给兵役登记证。登记后如果迁居,在办理户口转移手续时,应当同时办理兵役登记转移手续,兵役登记进入法制化轨道。对不进行兵役登记,不履行公民义务,不给办理考学、招工、提干或其他生产经营等手续。
  二、登记程序
  依法服兵役宣传
  1988年,晋江县兵役登记于8月开始,9月30日前结束。在此期间,符合条件的男性公民按规定携带户口簿和毕业证书,到户口所在地的兵役登记站参加登记。17周岁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自愿的也可以到站参加登记。20世纪90年代,兵役登记率90%左右。21世纪初,宣传与法治工作加强,兵役登记率逐年提高。2006年,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规范兵役登记程序,突出重点对象,严密组织实施,全市适龄青年参加兵役登记率93.2%,尤其是高考落榜生、待分配大中专毕业生登记率98.8%,为征兵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完成转业军人、退伍军人转服预备役登记的工作,并对普通兵、技术兵进行分类。2007年,市人武部一方面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群发短信、电视、电台广播、晋江信息网通告等形式,将兵役法规知识及登记通知精神通报给每个适龄青年,强化大家依法服兵役的观念和按时参加登记的自觉性,同时,注重规范登记工作,进一步明确登记对象、登记内容和登记程序;另一方面,加强对重点对象的登记工作,组织深入到教育局及各高中、职业学校、人事局,调查了解落榜生和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的情况,逐个组织登记,全市适龄青年参加兵役登记率达91.2%,尤其是高考落榜生、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登记率96.5%。
  第二节 兵员征集
  一、条件规定
  1988年,晋江县继续执行第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岁的男性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的规定,在实际工作中,每年均执行国务院、中央军委联署发布的征兵命令,以及省、地(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相应发布的征兵命令或指示,具体规定当年的征集对象和范围。政治条件:按照1980年公安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重新修订的《关于征集兵员政治条件的规定》,强调看个人的现实表现,并从当年起,严禁征集对党和社会主义不满以及有流氓、盗窃和打架斗殴行为、思想品质坏的人入伍;以及1984年公安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再次重新修订《关于征集兵员政治条件的规定》,进一步强调看个人的现实表现。文化条件:按照1980年起国务院、中央军委征兵命令有关文化程度要求,农村只征集初中毕业以上适龄青年,城市和女兵只征高中毕业生。身体条件:按照1983年起卫生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下发的《应征公民身体条件》,对应征男青年身长必须1.6米以上,女青年1.55米以上,分别比以往提高5厘米。男青年体重46.5千克以上,女青年43.5千克以上,分别比以往提高1.5千克。年龄条件:按照1988年起国务院、中央军委征兵命令,男青年为18—20周岁、女青年为18—19周岁;1989年,城市男青年放宽到21周岁;1991年,企事业单位职工放宽到21周岁;1993年,应届高中毕业男女青年年满17周岁个人自愿的也可征集。2006年起,所有征集对象均要求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少数民族居住集中区、海岛、边远农村的应征公民,文化程度放宽到初中。至2007年没有变化。
  二、征集程序
  1988年以来,晋江县(市)兵员征集程序一般分为:成立征兵工作机构,进行宣传教育、兵役登记、体检、政审、新兵交接、接(送)兵等几个阶段。应征青年在户口所在地报名,经体检政审合格后,由县(市)征兵办公室批准入伍,移交给接兵部队。服役年限从县(市)兵员征集办公室(人武部)批准入伍之日算起。1990年前后,曾进行过人武部送兵,1995年结束。2006年,晋江市坚持以输送高质量兵员为目标,广泛进行思想发动,创造浓厚征兵氛围,强化全民国防观念,首次评选表彰22个直属三代都参过军的“军人家庭“,在全市产生强烈反响。各级兵役机关和相关部门坚持从严把好体检、政审、文化、年龄关,确保兵员质量;坚持集体定兵、择优定兵,公开、公正、公平征兵,超额完成征兵任务。新兵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61.7%;党团员占92.1%。2007年,晋江市坚持以服务部队现代化建设需要,输送高重量兵员为目标,广泛进行思想发动,营造浓厚的征兵社会氛围,强化全民国防观念、收集整理安踏集团董事长丁和木、凤竹集团董事长李春兴等一批优秀退伍军人感言,印发给广大适龄青年,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全市广大适龄青年应征热情高,报名踊跃。市、镇两级兵役机关和相关部门坚持从严把好体检、政审、文化、年龄关,坚持集体定兵、择优定兵、公开、公正、公平征兵,确保兵员质量,超额完成上级赋予的征兵任务。新兵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任务数65%。
  第三节 预备役制度
  一、预备役登记
  20世纪80年代初,晋江即按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退伍军人预备役登记统计暂行规定通知》,建立预备役登记管理制度。将民兵组织作为训练和储备预备役人员的基本组织形式,既坚持传统的民兵制度,又恢复和发展预备役制度。1988年,根据第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晋江县继续开展预备役登记工作。预备役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士兵满服现役后18—28岁的为一类预备役,29—35岁的为二类预备役,基干民兵18—28岁的为一类预备役,普通民兵29—35岁的为二类预备役。1993—1995年,全市对以上符合规定条件的适龄青年进行预备役登记;至1995年年底,累计全市退伍军人服预备役占符合条件规定总数的86%。2003年起,全市94.2%符合服预备条件的人员参加预备役登记,并完成转业军人、退伍军人转服预备役登记工作。2004年起,晋江市在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中组建基干民兵,采取独编、联编、抽编等多种形式,在邮电系统建立通信、电子对抗分队;在卫生系统建立医疗救护、防化救援分队;在交通系统建立汽车运输分队、路抢修分队等,服预备役。至2007年,预备役登记工作没有重大变化。
  二、专业技术人才储备
  1988年,晋江县继续开展于1982年开始的技术兵专业对口人员登记工作,掌握专业技术人才储备数据,解决战时技术兵专业对口的动员补充问题。在进行预备役登记中,对其中技术兵均按专业号码、名称、所在单位及年龄等造册登记保存。是年,晋江专业技术兵人员数量,占基干民兵总数66.3%。1990年,晋江专业技术人员,占基干民兵总数70.1%。1992年,对1988—1992年的军转干部进行摸底,即预备役军官登记,不仅按军官的职务进行登记,而且分军事、政治、后勤、技术军官进行登记。1993年,全市又对服预备役的退伍军人进行较为细致的登记,确定了服一类预备役,服二类预备役人员。一类预备役中的专业技术兵、二类预备役中的专业技术兵种类和人数。“九五”期间,根据国内外形势出现的新情况,国家后备力量建设的方针、政策作了调整,重点是优先组建民兵专业技术分队。1998—2000年,晋江市在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中组建基干民兵,采取独编、联编、抽编等多种形式,在地方有关部门、单位组建若干民兵专业技术分队等。从1982年开始,依托地方装备和民兵装备组建与部队专业技术对口分队。民兵专业技术分队由小到大,逐年增长,发展到2005年底,全市相当一些工业企业具备民转军生产能力,战时可动员几十种技术装备保障人员。
  三、学生军训
  1988年,晋江县继续执行1984年颁布的兵役法规定:高级中学和相当高级中学的学校,配备军事教员,对学生实施军事训练,以及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有关部门于1985年发出通知,对高级中学军事训练的组织领导、教员配备、训练时间、内容和方法等有关问题作了具体规定,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展开军事训练。20世纪90年代,县(市)人武部更加重视学生军事训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有关规定,按照市教育局的计划安排,协助配合各高级中学和职业中学开展学生军训活动。学习训练课目主要为队列、投弹、军体拳、步枪实弹射击、兵器常识、国防教育等。训练中坚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的方针,对军训学生实行封闭式军事化管理。施训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育与训练相结合,并利用电教化进行授课,通过观看录相片,实际参观见习等形式,使学生既受到教育,又学到知识,还得到锻炼,收到明显的效果。至2007年,市人武部和市武警中队先后带训学校8所,在平山中学、道南小学等一批中小学建立少年军校和“国防绿中队”,共训学生近万人。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晋江市志(1988-2007)》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四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金融业、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群众团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