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安置帮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736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安置帮教
分类号: D926.15
页数: 2
页码: 1186-1187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在普法宣传期间,建立了全方位的帮教网络,包括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镇依托司法办成立的安置帮教工作站,以及各村(居)委会普遍建立的帮教小组。全市形成了以基层调委会为主体,人民调解员为骨干的帮教网络,全方位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同时,晋江市还建立了帮教档案,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进行登记和管理。在帮扶教育方面,晋江市注重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心理疏导和生活帮助,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全市建立帮教小组791个,帮教工作人员1607人,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进行定期走访、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困难、加强情感沟通等形式认真落实安置帮教工作。1988年至2007年,全县(市)共帮教刑满释放人员7298人,解除劳教人员3091人,帮教率、建档率均达100%。
关键词: 晋江市 司法行政 安置帮教

内容

一、网络帮教
  1997年6月3日,晋江市成立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挂靠在市司法局,主任由市司法局基层科长担任。1998年,晋江市各镇依托司法办成立安置帮教工作站,各村(居)委会普遍建立帮教小组,形成以基层调委会为主体,人民调解员为骨干的帮教网络,全方位做好安置帮教工作。2000年,全市有帮教小组383个,帮教工作人员362人。2001年,晋江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重新调整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由市司法局局长为组长,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市公安局副政委、市司法局副局长为副组长,公安、劳动、民政、工商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依托在市司法局。各镇相应成立安置帮教工作小组及办公室。市、镇、村三级形成由综治委牵头,公安管理,司法协助,有关部门配合的安置帮教工作网络,对落实帮教工作发挥积极作用。晋江市发挥由下段民警、村干部、学校教师、“两劳”人员亲属和亲朋好友组成的“五位一体”帮教小组的作用,做好“两劳”回归人员的摸底、建档、造册工作,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定期走访、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困难、加强情感沟通等形式认真落实安置帮教工作。2003年,市司法局把抓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作为促进社会稳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主要工作,不断健全市安置帮教协调小组、镇安置帮教工作站、村(居)帮教小组的“三级”帮教工作网络,为安置帮教工作提供组织保障。2004年,市司法局把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列为司法行政的一项重要职能,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调整充实市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成员,健全完善镇(街道)安置帮教工作站、村(居)帮教联络小组及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小组的帮教工作网络。全市建立帮教小组791个,帮教工作人员1607人。2007年,全市共有帮教小组1253个,帮教工作人员5639人。
  二、帮扶教育
  1988年,晋江县帮教刑满释放人员236人,解除劳教人员149人,帮教率100%,建档率100%。及时通知村(居)委会及刑释解教人员家属将刑释解教人员接回。同时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花名册和安置帮教工作登记卡的登记工作。1989—1996年,帮教刑满释放人员2660人,解除劳教人员1566人,帮教率、建档率均达100%。1999年,市司法局进一步做好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解除劳教时衔接工作。2000年,全市基层帮教组织积极配合综治、公安等部门落实帮教措施,提高帮教率,减少脱管率,降低犯罪率,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基层创安考核内容。2003年,市司法局在帮教工作中抓住三个重点,建立重点帮教对象个人档案,把握重点管控时间,突出重点管控内容;严格实行“三定四包”,对帮教人员“定人、定任务、定责任”,要求责任人包帮教、包管理、包安置、包转化。1988—2007年,全县(市)共帮教刑满释放人员7298人,解除劳教人员3091人,帮教率、建档率均达100%。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晋江市志(1988-2007)》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四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金融业、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群众团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阅读

相关机构

晋江市司法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