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主要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68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主要活动
分类号: C923
页数: 5
页码: 1103-1107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县)计划生育协会在组织建设和宣传活动方面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组织建设方面,协会经历了重新整建、充实提高和创优争先等阶段,建立了符合群众团体特点的新一届理事会,并加强了各级协会的组织建设。宣传活动方面,协会通过建立各种宣传阵地,入户访视宣传,开展“三演”“三竞”活动等方式,营造了人口计生工作的舆论氛围,提高了广大群众对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生优教等方面的认识。
关键词: 人口 关系 计划生育 晋江市

内容

一、组织建设
  1995年起,市委、市政府把计生协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有力促进计生协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市计生协会针对市各级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基本流于形式的问题,第二届筹备组成立起,即把各级协会的组织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先后经历重新整建、充实提高和创优争先3个阶段。
  1995—1996年,根据计生协会在漳州召开的协会整顿工作会议精神,市委专门成立以处级老干部为主的市第二届计生协会筹备组及其办事机构,全面开展各级协会的整建和换届工作。在各级党委重视、支持下,筹备组通过在东石搞试点,继而层层开展宣传发动,重新进行会员登记,认真物色协会班子成员,自下而上逐级遵章有序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同时,结合镇(场)党政和村(居)两委换届工作,针对协会班子进行调整充实,为镇(场)级协会配备1—2名专干,为村(居)级协会各选配一名专职会长或副会长,并按月给予一定的补贴,要求他们以主要精力从事协会工作。至1996年6月,市、镇、村(居)三级协会产生符合群众团体特点的新一届理事会,扭转过去“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协会徒有其名的落后状态。
  1997—2000年,通过贯彻中央两办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的报告》的通知精神,全市协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1997年起,狠抓市协会“六有”、镇协会“五有”、村(居)协会“四有”的落实,为各级协会解决活动经费、办公用房、交通通讯工具等问题,使全市各级协会具备必须的工作条件。1998年,开始学习邵武、漳浦等县的经验,全面开展创建协会领导小组(计生活动小组)活动和建立会员联系户制度。全市组建3577个协会小组,选出小组长3577人(其中女组长占95.93%)。这些小组长年龄多数在35岁以下,文化程度初中以上的占85.95%。协会小组和会员联系户的普遍建立,完善全市协会工作的话动网络,形成“协会建在村上,活动开展在组上,任务落实到会员身上”的工作局面。
  2001年起,全面开展“双创”和“三联创”活动。“双创”活动是开展创建合格村(居)计生协会和争创一流村(居)计生协会的简称,是省计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做出的重要决定。省委、省政府以两办名义发出文件,转发省计生协会关于开展“双创”活动的决定后,市各级协会即把“双创”活动列为加强基层协会建设、发挥基层作用的大事,认真制订创建计划,全面开展创建活动,并坚持创建标准,年年评估验收,年年滚动发展。2001年度评定的合格村计生协会只有150个,占总村数39.06%,没有一流村计生协会。2005年评定的合格村计生协会207个,占村数53.62%,一流村计生协会105个,占总村数27.42%,合计312个村,占总村数80.82%。全市“双创”活动的做法被指定在全省“双创”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2006年,省计生协会在总结前五年“双创”活动的基础上,决定把“双创”活动向乡(镇、街道)级协会和协会小组两头延伸,形成乡、村、组3个层次协会组织互相推动、整体推进的基层协会创先格局,即乡(镇、街道)级要创先进乡(镇、街道)计生协会,村级要创建合格村(居)计生协会、争创一流村(居)计生协会,小组要创五好协会小组。晋江市坚决执行省计生协会的决定,从2006年起,把“双创”活动拓展为“三联创”活动,进一步加强基层协会建设,更好发挥基层作用。经全市评定磁灶、紫帽2个镇级先进协会,102个村(社区)达一流村协会标准,185个村(社区)达合格村协会标准,“双创”达标率74.74%;评定“五好”小组1765个。
  二、宣传活动
  (一)宣传阵地建设
  1989年,县计生协会成立以来,各级计生协会与同级计生行政部门密切合作,建立各种计生宣传阵地,如办好人口学校、出版计生墙报、制作计生宣传标语、宣传画,搞“宣传一条街”,发动订阅计生报刊,开展读报用报活动等等,营造人口计生工作舆论氛围。做好《人生》《婚育与人生》两种刊物的订阅工作,连年获得中国计生协会和省计生协会授予一等奖的表彰。
  (二)入户访视宣传
  1990—1991年,镇村基层协会成立以来,普遍发挥组织网络健全、会员联系群众密切的优势,经常组织协会骨干、会员入户分发有关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生优教以及少生快富奔小康等方面的宣传材料,与计生重点对象和未婚青年开展面对面谈心,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各基层协会每年入户分的发宣传材料都达数万份。
  (三)开展“三演”“三竞”活动
  20世纪90年代起,在市计生协会的督导和组织下,各级计生协会通过举办计生文艺演出、计生歌曲演唱和计生事迹演讲,开展计生知识竞答、竞赛和计生谜语竞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广大群众在活动中接受教育。2001年以来,各级协会参与组织创作106个计生文艺节目,举办2届全市计划生育文艺汇演。2001年,组织5个节目参加泉州市的汇演获得最佳演出奖、最佳作品奖等6个奖项。2003年组织4个节目参加省汇演,获一等奖1个、三等奖3个,其中快板舞蹈《请老师》被国家人口计生委评为“五好作品”。在此基础上,市计生协会把汇演的优秀节目制成几百张光盘发给各村(居)播放,并组织市高甲剧团、泉州歌剧团以及晋江夕阳红艺术团排练专场计生文艺节目,至2007年,安排下乡巡回演出200多场。同时,各级协会还先后举办计生先进事迹演讲和小组长演讲比赛、计生知识竞赛数10场,计生谜语竞猜100多场,组织育龄群众进行计生知识有奖竞答1000多场。
  三、服务活动
  (一)安居工程
  2001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农村计生二女扎户“三大工程”的实施意见》,决定对农村二女户(含独女办证户)实施安居、成才、幸福等3大工程,使农村二女户有房住,子女有书读,经济上逐步脱贫致富,并确定“三大工程”由市计生协会牵头做好具体实施工作。
  安居工程从2001年开始实施,每年一期,每期帮助批地建房100户左右,每户建筑面积80—120平方米(砖混结构),由市镇财政各补助1.2万元,村财补助5千元,不足部分由个人自筹和发动群众互助。2006年起,增加到每期300户左右,并从帮助批地建房拓展到帮助购买经济适用房、农村旧房和新农村建设的统建房(批准购房对象每户由市、镇财政各补助2万元,村视财力给予适当补助)。至2007年,实施安居工程7期。
  (二)成才工程
  晋江市成才工程规定,对农村二女扎(含独生女办证)农户女儿就学成才提供辍学复学、学费减免、入学照顾、升学奖励、扶助等特殊服务,努力把她们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至2007年,以上费用1000万元。
  表26-2
  (三)幸福工程
  晋江市幸福工程的任务,要求为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母亲“治穷、治愚、治病”,其核心内容是帮助贫困母亲通过劳动脱贫致富,自觉实行少生优生。2001—2005年,主要通过政府救助、结队帮扶、节日慰问、协助就业等方式帮助计生贫困母亲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从2006年10月,启动首期全国性的幸福工程项目,由市、镇两级共同出资,每户资助5000元,帮助30户计生贫困母亲实施生产经营项目增强“造血功能”,使之早日脱贫。这一创举,被省幸福工程组委会肯定为符合晋江市实际的新的救助模式。至2007年,据各镇检查评估,30户对象中成效显著的12户(月增收800元以上),占53.33%;有一定成效的16户(月增收400—800元或以上),占40%;成效不明显的只有2户(月增收400元以下),占6.67%。
  (四)生殖健康服务
  2001—2007年,市、镇、村三级协会共组织义诊73场,为3947名群众看病;组织为育龄妇女妇检7624人;为计生户儿童免费体检804人次。2003年,市计生协会与计生局成立市夕阳红生殖健康服务队,长期深入村(居)、企业,向育龄群众宣传生殖健康和预防艾滋病知识,举办有关的图片展览,免费为育龄妇女查治生殖系统疾病,为儿童查病治病。先后到68个村(社区)、企业,为5012名妇女、儿童进行妇科普查及儿童保健检查。
  (五)生育关怀行动
  2007年5月,市成立生育关怀行动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设在市计生协会),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市计生协会总结扩大陈埭镇、罗山街道、深沪镇东安社区、磁灶镇岭畔村等单位前几年筹集各类“三结合”基金的做法。在梅岭街道进行筹集生育关怀基金的试点,并与市人口计生局商定把生育关怀基金筹集纳入人口计生年度考核方案,作为必检和加分项目。这些做法激发各镇(街道)的筹集热情,通过“政府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多方筹措生育关怀基金。至2007年10月,全市19个镇(街道)全部召开生育关怀基金成立大会,74个村(社区)成立生育关怀基金,全市筹集基金3155.26万元,占泉州市46%,约占全省40%(其中市财政拨给专项经费50万元,镇级基金2293.56万元,村级基金811.7万元)。市计生协会发文《关于切实做好“生育关怀基金”筹集管理使用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规范基金使用及管理。各级协会根据中央10部门关于开展生育关怀行动的通知精神,做好五种关怀对象的调查摸底工作,认真制订关怀项目,着手创立关怀基地。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生育关怀行动在全市普遍开展,一批计生户和基层计生人员遭遇病灾时得到紧急救助,生活困难时得到真情帮扶。各镇、村协会还从实际出发,创立一批生育关怀基地,如梅岭、英林等镇(街道)依托企业设立关怀计生户子女就业的培训基地,安海镇与恒安集团联合在安海职校开设旨在培养机械制造专业技术人才的计生子女“恒安班”,不少镇(街道)与医院、卫生院共建生育关怀门诊部。
  四、预防艾滋病项目
  2000年下半年,中国计生协会承接的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援助的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国际合作项目,选定由晋江市计生协会具体组织实施。市计生协会成立项目办公室,制订具体工作计划,指派专职副会长参加中国计生协组织的出国考察和业务培训。
  2001年初,首期防治艾滋病国际合作项目开始实施,内容以防治艾滋病宣传为主。市计生协会按照项目的要求,举办有500人参加全市防治艾滋病宣传骨干培训班,在晋江一中、凤竹集团公司举办防艾知识讲座;各镇巡回举办大型的预防艾滋病宣传图片展览;通过电视台播放“健康之窗,性病、艾滋病防治”专栏节目,播放使用安全套公益广告;组织17家医疗单位提供资询服务,组织医务人员深入项目人群查病,免费发放安全套;联合市卫生局举办艾滋病宣传月活动,在青阳、陈埭、安海等人口大镇举办共有1.7万人参与的“世界艾滋病日”大型宣传服务活动。
  2002年3月,首期防治艾滋病项目工作接受澳大利亚及国家卫生部防治艾滋病专家的检查督导,得到肯定。同年4月,被批准实施第二期拓展项目,并被邀到全国艾滋病干预(漳州)会议上做典型经验介绍。第二期拓展项目目标人群为外来员工和娱乐场所“小姐”,项目内容从宣传扩展到干预。为此,市计生协会会长和专职副会长被指派到香港艾滋病基金会接受培训,项目办人员按要求深入工厂、旅社和娱乐场所开展同伴教育,进行正确使用安全套的示范指导,并设立安全套自售机和发放点。2003年6月,拓展项目又通过国内外专家的验收,并被指定在北京召开的经验交流会上做介绍。
  2004年,市计生协会被中国计生协会列为全国预防艾滋病200个宣传项目县(市)之一,项目人群为城乡计生协会会员。市计生协会根据项目县(市)的要求,举办防艾骨干培训班,对镇级协会会员、常务副会长、专干进行防艾知识和项目工作培训;镇级协会又接着组织村(居)和企业协会会长、协会小组长和计生管理员进行培训,然后再通这些协会骨干宣传至会员和广大群众。为动员更多力量参与项目工作,市计生协会与市妇联合办3场防艾讲座,培训村级妇代会主任、小组长;与泉州市计生协会、晋江市计生局联合制作几十套防治艾滋病知识展版和大批精美的防艾宣传材料,提供基层协会宣传使用。市计生协会还认真组织会员参加全国普及防艾知识竞赛,被中国计生协会授予全国竞赛组织奖。
  2004年12月,市计生协会又被中国计生协会评为全国防艾项目先进拓展点,并指定参加2007年6月在鞍山召开的全国预防艾滋病宣传项目经验交流会。
  2005年,晋江被国务院防艾办定为全国第二批艾滋病综合防范示范区之一。市计生协会的防艾宣传工作随之纳入防艾办的总体计划,纳入各级计生协会日常的宣传活动。
  五、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
  市、镇、村计生协会自建立以来,根据《计划生育协会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暂行办法》,开展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活动。市、镇两级协会的会长、专职副会长都按党委的要求,参加党政召开的计生工作会议,参与本级政府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规划、年度计划和各项工作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献计献策。村(居)协会理事、小组长按时参加村两委的计生月例会和责任片区活动,参与落实“三为主”和推行“三结合”,参与“双查双补”和落实节育措施的动员和组织工作,参与创建计生合格村活动,推动计生工作村自管理和村民自治。此外,市计生协会还按照党政的部署,配合计生行政部门开展计生检查、考核工作,协助摸清工作实况。注意通过各种渠道,倾听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意见和呼声,及时向党政领导反映,促使镇村干部纠正计生工作中的简单作法和过激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水平。另一方面,许多基层协会也能协助党政和计生行政部门做好计生对象的教育疏导工作,及时化解矛盾,改善干群关系。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组织协会顾问深入基层,多次就计生工作的突出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写出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调查报告,提供市领导决策参改。各级协会对计生工作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使全市计生工作逐步走上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正确道路。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晋江市志(1988-2007)》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四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金融业、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群众团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