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组织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65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组织机构
分类号: D412.6
页数: 3
页码: 1052-1054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总工会及镇、系统、基层工会的组织机构和发展历程。从1988年开始,晋江县总工会逐渐完善组织机构,设立多个部门和委员会,负责职工物价监督、法律援助、困难职工帮扶等职能。镇级工会、系统工会和基层工会也相继成立,并不断发展壮大。至2007年底,全市有13个镇总工会、6个街道工会工作委员会、1个开发区工会,市直11个系统全部成立系统工会委员会,基层工会数量达到1561个,会员62200人。晋江市总工会在全国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会议上作为典型发言,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总工会主席尉建行等与会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关键词: 晋江市 工会工作 组织机构

内容

第一节 组织机构
  一、县(市)总工会
  1988年,晋江县沿袭第十一届总工会委员会组织领导机构。1990年10月,选举第十二届总工会委员会,至2007年12月,选举产生4届委员会,换届均选出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负责县(市)总工会委员会日常工作;共选举产生4届经费审查委员会,换届均选出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负责县(市)总工会经费审查工作。
  1988年初,县总工会工作机构设1室3部,即办公室、组织部、宣传教育部、生产生活福利部。1月,成立晋江县职工物价监督总站。总站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总工会办公地内。同年,相继成立安海、青阳镇职工物价监督分站。4月,成立晋江县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
  1996年10月,市总工会进行行政体制改革,设1室3部,即办公室、组织部、生产保障部、宣传教育部。机关行政编制11人,机关工勤事业编制2人。
  2002年12月,成立市总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履行工会对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的职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市总工会保障部。
  2003年5月,成立市法律援助中心职工法律援助站,开展职工法律援助工作,日常事务由市总工会保障部负责。同月,成立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履行困难职工帮扶、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信访接待等职能,日常事务由市总工会保障部负责。
  2005年5月,成立市总工会职工维权工作委员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2006年5月,市总工会进行机关机构改革,设1室4部,即办公室、组织部、经济保障部、宣传教育部、女职工部。行政编制11人,其中主席1名(由市领导兼任),常务副主席1人,副主席2人,股级职数5人,工勤事业编制1人。9月,成立泉州市职工医疗互助中心晋江办事处,开展职工医疗互助工作。
  二、镇与系统、基层工会
  (一)镇级工会
  1996年9月13日,市委批转市总工会《关于召开镇工代会并成立镇工会委员会的请示》给各镇党委执行,各镇及时成立镇工代会筹备组,开展筹备工作。至1996年底,全市15个镇(青阳镇、罗山镇、陈埭镇、池店镇、安海镇、磁灶镇、内坑镇、紫帽镇、东石镇、永和镇、英林镇、金井镇、龙湖镇、深沪镇、西滨镇)召开镇第一次工会代表大会,并成立镇工会委员会,泉州安平开发区成立泉州安平开发区工会工作委员会。
  2003年12月,因青阳镇、罗山镇撤镇设置街道,市总工会对镇及街道工会机构进行调整:撤销青阳镇工会委员会、罗山镇工会委员会;设立青阳街道、梅岭街道、西园街道、罗山街道、新塘街道、工业园区与灵源街道工会工作委员会,为市总工会派出机构,受街道党工委和市总工会双重领导。同时,还设立街道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和女职工委员会2个配套组织。
  2006年2月,陈埭镇、池店镇、安海镇、磁灶镇、内坑镇、紫帽镇、东石镇、永和镇、英林镇、金井镇、龙湖镇、深沪镇、西滨镇13个镇工会委员会改制为镇总工会。镇总工会接受所在镇党委、市总工会的双重领导,以镇党委为主。
  至2007年底,全市有13个镇总工会、6个街道工会工作委员会、1个开发区工会。
  (二)系统工会
  1993年,成立市公安局工会委员会。
  2000年,成立市直机关工会工作委员会,为市总工会派出机构,挂靠市党工委,领导市直机关工会建设工作。同年,先后成立市直机关农业系统工会委员会、政府办系统工会委员会。
  2001年,先后成立市直机关党群系统工会委员会、计经贸系统工会委员会、建委系统工会委员会、政法系统工会委员会、统战系统工会委员会、宣传系统工会委员会、外经系统工会委员会。至年底,全市市直11个系统全部成立系统工会委员会,有225个基层工会和直属工会小组,会员1.8万人。
  其后,因机构改革,市直机关计经贸系统工会委员会更名为市直机关经济发展系统工会委员会,建委系统工会委员会更名为建设系统工会委员会,外经系统工会委员会更名为商务系统工会委员会。
  (三)基层工会
  1988年,全县基层工会224个,会员16423人,约占职工总数的90%。
  1994年9月10日,市委批转市总工会《关于加强乡镇机关和“三资”、乡镇、私营企业工会组建步伐的请示》,并成立以市委副书记杨逸蓉为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施并章、副市长苏维迎和市总工会主席林树熊为副组长的市工会组建领导组,各镇也相应成立领导组。至1997年底,全市基层工会1561个,会员62200人。
  1998年,市总工会把建立村级工会作为组织建设工作的重点,在企业较集中的村(居)组建工会。全年新组建村(居)工会80个、新经济组织工会310个,覆盖企业340家。
  2000年11月,全国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会议在浙江宁波召开,晋江市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工会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总工会主席尉建行等与会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2001年3月,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制订《晋江市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4月,召开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会议;确定5—7月为“工会组建月”,8—12月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的规范完善阶段。市总工会采取人员分片挂镇,责任到人,并编印工会组建工作指南和宣传提纲下发到镇、村、企业,指导组建工作。2001年,全市新建村级工会162个,新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2921个(覆盖企业5028家),发展会员13.5万人,工会组建、发展会员分别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186.2%和166.7%,市总工会获泉州市总工会“2001年工会重点工作创新综合奖”第一名。
  2002年,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年”,重点对基层工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的组织建设、基本职责、工作制度、维权机制、活动方式以及硬件设施等方面进行规范,按照有班子、有牌子、有制度、有场所、有队
  伍、有经费,即“六有”建设要求,指导“小三级”工会建设运作机制,督促基层工会建立例会制度、办公制度及其他工作制度的落实,加强基层组织自身建设。
  2004年,加强基层工会典型培育工作,制定《晋江市基层工会典型培育工作制度》和工会主席岗位津贴制度,遴选确定工建基础较好的19个村居和31家企业共50个基层工会为市级典型培育点,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加强“小三级”工会规范化建设。
  2005年,开展用人单位组建工会和组织职工入会情况“拉网式”大普查工作,全市普查单位4843个,工会数6360个,职工262822人,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工会4654个,覆盖企业6145家,职工246362人。
  2006年7月29日,沃尔玛晋江店组建工会,为全国推动沃尔玛等在华跨国公司的建会工作探索路子,总结积累经验。2007年,跨国公司麦当劳在晋江市的2个餐厅成立工会。
  2007年,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换届)百日行动”,工会基层数和会员数进一步摸清。至年底,全市村、社区工会375个、基层工会4843个,覆盖6360个单位,会员26.8万人。
  三、下属事业单位
  (一)工人文化宫
  晋江县工人文化宫成立于1985年。1988年,定编事业编制8人,其中,管理岗位5个,专业技术岗位1个,工勤技能岗位2个。2002年,因旧城改造,工人文化宫大楼被拆除,停止营业。
  (二)工人电影院
  晋江县(市)工人电影院前身为晋江县工人俱乐部,始建于1953年。1988年2月1日,更名为晋江县工人电影院。无定编。2002年,因旧城改造,市工人电影院被拆除,停止营业。
  (三)安海工人俱乐部
  安海工人俱乐部始建于1958年,无定编。1997年3月,安海工人俱乐部营业场所为危房,停止营业。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晋江市志(1988-2007)》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四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金融业、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群众团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