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国致公党晋江市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640
颗粒名称: 第六章 中国致公党晋江市委员会
分类号: D665
页数: 7
页码: 1030-1036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致公党晋江市委会的组织机构、领导班子建设、党员发展及支部组成、专门工作小组以及重要会议的情况。组织机构沿革方面,自1986年成立以来,历经多次换届和更名。领导班子建设方面,注重提高领导核心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履行参政党职责。党员发展及支部组成方面,自1988年至2007年,发展新党员91人,至2007年底全市党员105人,其中归侨16人,侨眷属85人。专门工作小组方面,成立了海外联谊、参政议政、中青年、妇女和退休人员5个专门工作小组。
关键词: 晋江市 组织机构 活动 政治组织

内容

第一节 组织机构
  一、机构沿革
  1986年1月16日,经致公党福建省委会批准,召开致公党晋江县第一次党员大会,成立致公党晋江县委员会,根据党员布局划分为石狮、青阳、安海、英林4个支部。1989年12月10日,经致公党泉州市委会批准,石狮支部从晋江县委会析出。
  1989—2007年,致公党晋江县(市)委会召开4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四届县(市)委会。
  二、领导班子建设
  1988—1989年,县委会按照《关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问题座谈会纪要》精神,坚定不移地在工作和发展中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思想水平。
  1989年12月—1993年4月,第二届县(市)委会期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于1990年初正式颁布。县(市)委会通过该文件的学习和工作实践,进一步提高领导核心的政治思想素质。
  1993年4月—1997年12月,第三届市委会期间,市委会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精神,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责,在推动参政议政和海外联谊工作中,加强领导核心建设。
  1997年12月至2003年1月,第四届市委会期间,市委会通过组织学习,坚持中共中央“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深对“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等理论基础的认识,在不断提升参政议政水平中,积极发挥党派整体作用。
  2003年1月起,第五届市委会期间,市委会围绕努力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组织学习新党章,加强自身建设。
  三、党员发展及支部组成
  (一)党员发展
  1988—2007年,致公党晋江市(县)委会发展新党员91人,至2007年底,全市党员105人。其中,男77人,女28人;高级职称17人(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占16.6%,中级职称47人,占44.7%;大专以上学历88人,占83.8%。党员中有归侨16人,分别来自印尼、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缅甸、越南等7个国家,侨眷属85人。
  (二)支部组成
  根据党员的发展和成员的分布,历届市(县)委会能及时就下属支部的组成作相应调整。1988—1989年,县委会设有青阳、石狮、安海、英林4个下属支部。1989年12月10日,石狮支部析出。至2006年8月24日,市委会有青阳、安海、英林3个下属支部。其中,英林支部因党员分布于晋南4个辖区,为规范管理,于1998年1月,更名为“晋南支部”。2006年8月24日起,青阳支部重组为青阳、梅园2支部,安海支部也重组为安海一、安海二2支部。至此,市委会下属支部增加至5个。
  四、专门工作小组
  1989年,致公党县委会成立海外工作联谊会,重点推动海外联谊工作,2000年,成立参政议政工作小组。2006年11月,市委会设立海外联谊、参政议政、中青年、妇女和退休人员5个专门工作小组。
  1988年以来,晋江致公党党员在海外联谊中,配合市委、市政府牵线搭桥,协助引进外商投资3.7亿元,动员亲友捐资兴建公益事业54项,总投资1.2亿元。在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中,仅1999—2007年,致公党晋江市委会在各级人大、政协会议上提交的提案、建议及议案222件,被大会列为重点提案15件、重要提案9件。平均每年有20—30件,提案、建议案数量逐年增加,质量也不断提高。1995年10月,市委会被致公党中央评为致公党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先进集体。
  第二节 重要会议
  一、历次党员大会
  (一)第一次党员大会
  1986年1月16日,经致公党福建省委会批准,召开致公党晋江县第一次党员大会,成立致公党晋江县委员会,划分支部,确定主委。
  (二)第二次党员大会
  1989年12月24日,致公党晋江县第二次党员大会在青阳召开。出席大会党员43人,主委洪源来做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致公党晋江县第二届委员会,决定成立“海外工作联谊会”。
  (三)第三次党员大会
  1993年4月18日,致公党晋江市第三次党员大会在青阳召开,出席大会党员48人,主委洪源来做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致公党晋江市第三届委员会。
  (四)第四次党员大会
  1997年12月20日,致公党晋江市委会第四次党员大会在青阳召开,出席大会党员81人。主委郭金醒做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致公党晋江市第四届委员会。
  (五)第五次党员大会
  2003年1月14日,致公党晋江市第五次党员大会在青阳召开,出席大会党员94人。主委郭金醒做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致公党晋江市第五届委员会。
  二、其他重要会议
  (一)庆香港回归专题报告会、座谈会、文艺联欢会
  1997年7月,致公党晋江市委会在帝豪大酒店举行庆祝香港回归专题报告会、座谈会、文艺联欢会。
  (二)归侨侨眷国庆座谈会暨海外联谊工作研讨会
  2003年10月,致公党晋江市委会在党派楼会议厅举行归侨、侨眷国庆座谈会暨海外联谊工作研讨会。
  (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归侨侨眷座谈会
  2005年9月,与市侨台外事局、市政协台港澳联谊办共同在南苑大厦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归侨侨眷座谈会。
  (四)庆祝中国致公党成立80周年联欢会
  2005年11月,致公党晋江市委会庆祝中国致公党成立80周年联欢会在帝豪大酒店举行。
  (五)庆祝致公党晋江市委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
  2006年11月5日,致公党晋江市委会成立20周年暨表彰大会在帝豪大酒店举行。
  第三节 主要活动
  一、参政议政
  1991年,各级人大和政协陆续换届,晋江致公党员3人分别担任省、泉州市、晋江县人大代表,郭金醒当选晋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4人担任泉州市、晋江县政协委员,洪源来被选为晋江县政协台港澳侨联谊委员会副主任。还有特邀监察员和特邀审计员各1人。
  1993年,洪源来的《建设石狮至围头公路》提案,被列为泉州先行工程。省人大会上,郭金醒的《给予退休归侨知识分子生活照顾》联合议案,半年后得到落实。而《反腐斗争应实施“阳光行动”》《台资企业的调查报告》等提案分别受到全国政协和中共福建省委、中共泉州市委重视。
  1997年起,发动党员撰写社情民意,从中整理集体提案。《关于居住物业管理立法》被列为1999年省人大议案。在提交市政协的3件提案中,《关于加强外来工管理案》列为市政协6件重点提案之一,1件列为重要提案。2000年《关于晋江市发展海水养殖业的若干建议》被写入晋江市“十五规划”,并被泉州致公评为提案一等奖。
  2001年,市委会提交26件议(提)案,市政协4个重点提案中,就有《关于处理本市垃圾污染案》等2件。2002年,市委会在市政协大会做《加快发展晋江市环保产业》的发言,提交《关于成立晋江市慈善基金会》和《加紧建设市区污水处理厂案》等34件议(提)案,列省人大议案1件、市人大重要议案1件和市政协重点提案3件、重要提案2件。
  2003年,市委会在市政协大会做《大力发展市区公共交通》的发言,提交提案21件,《关于加大发展职业教育力度,为打造“现代化制造基地”服务》和《抓住热点,整顿与规范居住小区物业管理》分别列市政协重点、重要提案。
  2004年,市委会在市政协大会做《推进城市化,加快市政建设》的发言,提交提案35件,列重点、重要提案各1件。《关于综合规划和开发“八仙山”公园的建议》被列为2006年市政府重点建设项目,一期工程于2007年底完成。
  2005年,市委会在市政协大会做《跨越式建设中等城市,必须强化城市市政管理》的发言,提交提案23件,《关于加大水资源污染治理力度,让人民群众饮用放心水的建议》和《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完善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内外环境》列重点提案,另有重要提案2件。
  2006年,市委会在市政协大会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言,提交提案29件,列重点提案3件、重要提案《关于构建我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长效机制的建议》等2件。
  2007年,市委会提交提案33件,在市政协列重点的3件中,就占有2件(《关于加快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建议》和《关于在社区改建过程中应重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建议》)。至当年底,晋江致公党党员有泉州市人大代表1人、政协委员1人,晋江市人大代表2人(其中常委1人),政协委员8人(其中常委2人),兼任廉政监督员、行风监督员、特邀监督员、人民监督员等15人次。
  二、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一)弘扬侨乡文化
  2003年,党员吴树林的《深沪湾风景百米图》作品在全省十四县市巡展。
  2004年国庆节,致公党晋江市委会在晋江博物馆举办“迎中秋、庆国庆”大型诗书画摄影作品展览。
  2007年建市15周年庆典期间,市委会在敏月公园沿街外墙上,举办“美丽晋江,和谐家园”吴树林208米长卷绘画展,宣传晋江城市文明,弘扬侨乡文化。
  (二)关注弱势群体
  2002年,在市政协议会上率先提出《关于成立晋江慈善基金会》提案,得到中共晋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采纳,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和赞誉,筹得善款超亿元。副主委柯文托捐赠50万元,任市慈善基金总会副会长,柯文托累计捐资500万元,2007年,获“晋江市慈善家”称号。
  (三)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
  致公党晋江市委会与市人大华侨工委、侨台外事局、政协台港澳联谊办、侨联等部门组成五侨联席会议,建立沟通协作机制,每季度轮流主办,及时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在国内的合法权益。1993年,受菲棉兰佬洪门进步党委托,派专人用2个月时间为该省一法官在闽南一带寻找到离别60年的姑母。2004年,针对旧城改造出现的侨益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在政协会上,及时提出“落实侨房政策,保护侨居权益”提案和建设性意见、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四)开展下乡义诊活动
  2000年起,致公党晋江市委会坚持每年至少开展1次下乡义诊咨询活动,服务社会群众,或派员参加各级医院组织的大型义诊活动,或自行组织医疗小分队下乡义诊。2003年“非典”期间,组织医务界党员等,投入抗击“非典”的宣传和防治工作。2007年2月,在主委赖德芳的带领下,参与“海西春雨行动”,慰问低保户及“五老户”。
  (五)关怀党员行动
  致公党党员主要来自归侨、侨眷群体。关心困难党员,为党员提供爱心服务,逢年过节慰问老党员,成为致公党晋江市委会及各支部为侨服务的另一个窗口。
  三、海外联谊
  20年来,市(县)委会共接待菲律宾、加拿大、印尼、秘鲁、新加坡、英国、缅甸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团组67个,2347人次,接待过菲侨领李祖荫、香港知名人士洪祖杭等个人来访1200多人次;先后有85人次或组团,或随团,或个人出访菲律宾、美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芬兰、意大利、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柬埔寨等国家及中国港澳台地区探亲访友、文化交流、商贸交往。
  (一)接待来访
  1989年10月,菲律宾洪门五属国庆观礼团出席建国40周年庆典后,访问致公党晋江县委会。1990年2月,菲律宾洪门进步党总部福建省访问团访问致公党晋江县委会。1993年5月,菲律宾洪门竹林协议总团监事长庄垂祝返回晋江省亲,受到致公党晋江市委会的热情接待。1994年6月,致公党晋江市委会热情接待菲律宾中国洪门致公党第二支部理事长王志中到访。2001年,市委会先后接待菲律宾中国洪门致公党“中国访问团”等侨团,接待李祖荫、李孝泉、王宏榜、胡文炳等海外知名人士30多人次。
  2002年,市委会先后接待“菲律宾永和中学校友会访问团”;参加金井毓英中学名誉校长王金炳立碑仪式;接待龙湖临濮堂侨亲返乡庆典团;接待菲律宾晋江同乡会访问团;10月,接待菲律宾中国致公党朱海庭、李和宗、李祖荫等为团长的回国参访团。
  2004年,主委郭金醒先后参加菲律宾安海公会第二届青少年夏令营开营仪式、参与接待菲律宾江夏黄氏总会暨八分会青年商务考察团、参加池店镇李祖荫等侨亲捐建的公益设施剪彩仪式;8月,菲律宾《世界日报》记者许克强再次莅临市委会采访。国庆期间,接待菲律宾中国洪门致公党国庆观礼团。12月,以佘明汀为团长、朱海庭为副团长的菲律宾中国洪门致公党福建访问团到访。
  2006年11月5日,致公党晋江市委员会举行成立20周年暨表彰大会,以蔡友铁、苏世选、李志远为顾问,以郭远触、李炳南分别为团长的菲律宾中国洪门联合总会、菲律宾洪门致公党总部(含中吕宋)庆贺团一行50余人返乡参加庆典活动。
  2007年6月29日,以苏长流为团长的菲律宾中国洪门致公党宿务支部考察访问团一行20人访问北京、上海、杭州和泉州后,于7月6日拜访致公党晋江市委会。10月24日,菲律宾致公党总部曾铁锋理事长亲自率领的新一届理事会一行20多人到晋江,与市委会进行座谈后参观市政建设和晋江垃圾发电厂。中共晋江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洪学谋等有关领导代表市委、市政府热情接待。12月26—27日,由菲律宾中国洪门致公党总部和致公党厦门市委会首次联合举办的菲律宾致公党2007年青少年冬令营一行18人,到晋江市参观交流。
  (二)出访联谊
  1994年4月13—28日,应菲律宾洪门团体之邀,以主委洪源来为团长,林金塔、李锐、黄传得4人组成中国致公党晋江市委员会赴菲访问团,自费抵菲访问,菲律宾洪门五属联合行动接待。此行“促使洪门五属大团结,具有历史意义”。(中国驻菲大使馆参赞兼总领事石兼毅语)获得中央统战部和外交部表扬。
  1998年8月,主委郭金醒随同致公党福建省委赴菲访问团参加菲律宾洪门进步党棉兰佬支部成立40周年庆典和菲律宾第三次洪门昆仲恳亲大会。
  2000年7月,菲律宾中国洪门致公党成立100周年,致公党晋江市委会黄传得和李锐应邀赴菲出席庆典活动。
  2001年,副主委赖德芳随同马来西亚仁和公所成立118周年晋江庆贺团出访马来西亚;黄传得先后往返于欧、亚、中东等地进行贸易交往。
  2004年春节期间,副主委赖德芳随同致公党泉州市庆贺团到菲律宾参加洪门致公党中吕宋支部成立4周年庆典。
  2005年4月至5月间,副主委洪长华参加晋江市政府海外侨情考察团,考察菲律宾、印尼等地,并拜访菲律宾中国洪门致公党总部。
  2007年6月16—22日,应菲律宾洪门致公党总部的邀请,副主委洪长华带领致公党晋江市委会庆贺团一行7人,到菲律宾马尼拉市参加海外致公党联谊会成立大会暨菲律宾中国洪门致公党总部新一届职员就职典礼。庆贺团一行还参加菲律宾洪门致公党第一支部新职员就职,到棉兰佬省纳卯市参加洪门致公党纳卯支部成立典礼和拜会致公党中吕宋支部。
  (三)文化交流
  1993—1997年间,党员李锐在菲律宾《商报》《世界日报》《菲华时报》《联合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383篇。1999年,他撰写的反映旅菲侨领生平事迹的《李清泉传》出版发行2000册,菲“于以同基金会”立即再版2000册。2004年,党员画家吴树林应邀赴菲参加第三届中菲文化节,举办《海峡情缘闽南民俗大观园》个人画展。党员容美英以声乐指导身份,随泉州华侨之友合唱团参加泰国曼谷国际华语合唱节。
  四、政治交接与学习教育
  (一)选好配好领导班子
  2000年起,市委会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和工作例会制度,每两月召开一次市委会(扩大)会。
  (二)党员政治思想素质教育
  2000年起,市委会以坚持每年举办暑期读书班为载体,或现场观摩、开展社会实践,辅之编印《晋江致公》简报。
  (三)培养党派后备干部
  2003年起,随着党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市委会有意识地将建立参政议政骨干队伍建设与培养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及时跟踪管理。
  2007年8月18日,致公党晋江市委会根据《关于开展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精神,召开5届26次市委(扩大)会议,讨论并通过《关于致公党晋江市委会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的工作意见》,成立致公党晋江市委会“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2007年9月9日,举办暑期读书班暨“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的各项工作。12月23日,召开领导小组座谈会,传达学习中共十七大和致公党十三大精神,总结2007年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成效。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晋江市志(1988-2007)》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四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金融业、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群众团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