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主要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62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主要活动
分类号: D665
页数: 4
页码: 998-1001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民革晋江支部的历届党员大会、学习教育、参政议政、调研考察等方面的活动和贡献。在历届党员大会中,支部成立大会、第二次至第六次党员大会的召开情况进行了概述。在学习教育方面,介绍了支部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学习民主党派发展史等学习内容。在参政议政方面,介绍了支部如何履行监督职能、递送提案、调研报告等。在调研考察方面,介绍了支部与对口联系单位的联合调研情况。
关键词: 晋江市 民主党派 活动 政治组织

内容

一、学习教育
  1988年,民革晋江县支部继续坚持每年组织党员进行较大型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每2个月召开一次主委办公学习例会和市委扩大会。学习时政信息,传达文件,布置工作。每季度安排支部学习例会一次。驻会人员参加每个月机关学习例会。同时,市委会正副主委、骨干分子、新党员均分期分批指派到省、市、县三级各类培训班学习。学习《民革章程》《团结报》《团结》杂志,以及民革中央、省、市委各个时期的重要文件。学习民主党派发展史,学习老一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风范。使每个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政治方向,高效履行职责。
  199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民革晋江支部组织庆祝活动,并确定中共成立每逢10年都要庆祝活动。2001年7月1日,时隔10年,民革晋江支部再次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座谈会,让党员更加明确中共领导的参政党的定位。
  1998年,民革晋江支部经民革泉州、福建省委同意,民革中央批准,升格成立县级市委会。当时的老主委吴身谋主动提出不再担任任何领导职务,推荐时任市医院副院长曾献礼为主任委员候选人,在全体党员大会上选举,曾献礼当选并连任主任委员后,要求市委会以吴身谋为榜样,在其后多年平时学习教育换届时,都要进行学习教育,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特别强调骨干分子能力建设。
  二、参政议政
  (一)履行监督职能
  1988年,民革晋江县支部随着各级党政、人大、政协对参政议政工作的重视,支部主要骨干带领全体民革党员,本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根据上级民革的指示精神,围绕中共晋江市(县)委、市(县)政府的工作大局和人民群众关心、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调研,每年撰写递交议案、提案,集中反映社情民意。踊跃参加各级人大、政协及对口联系单位等部门组织的视察调研活动,着力促进关乎晋江国计民生、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落实解决。在每年召开的政协年会上,有的放矢地选题发言,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每年还在民主协商会、情况通报会,征求意见会或各种形式座谈会上建言献策。
  至2007年,民革晋江市委员会委员实职安排和社会兼职20年来发展迅速,有副科级干部4人,副处级干部1人;选为泉州市、晋江市人大代表各1人;应邀为泉州市政协委员1人;晋江市政协委员7人(其中常委2人)。受聘为晋江市党风廉政、政风行风、机关效能、特级审计监督员和评议员5人次。这批领导骨干在参政议政工作中发挥政治协商建言献策的作用。
  (二)递送提案、调研报告
  从1988年民革晋江支部到2007年民革晋江市委会,共向泉州市、晋江县(市)“两会”递交提案256件。内容涵盖城市经济发展,“三农”工作、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环境保护、社会民生、对台工作、民主建设等方面。20年来,市委会人大议案,政协提案、调研报告等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逐步提升,参政议政工作收到一定成效,多次受到地方党政和上级民革组织的肯定和表彰。
  在晋江政协年会上的发言和几件重点提案引起决策层重视,如《建立方便外来人员子女就学机制》的大会发言,推动落实外来子弟读书难的问题。市政府出台《晋江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贯彻执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减轻外来工子女入学费用。《关注老年养老事业,构建和谐晋江社会》《关于尽快筹建老年养老院的建议》等多件涉及老人事业的调研报告和提案,促使市政府在全市布局筹建市、镇村养老机构和老人活动中心。《关注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提案,促使决策层出台《关于“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工程规划建设工作意见》等涉农优惠政策。《饮用水卫生问题是市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问题》的提案,促使市财政拨款5千万元解决124个建制村的供水问题,保障25.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关于筹建“120”医疗救助金的建议》提案,促使市政府每年拨款50万元扶持“120”救助系统的建设。《关于加大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的建议》提案,促使市政府出台地方性保障措施,每年拨款2000万元作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专用资金。
  (三)做好政治交接
  不论是1989—1995年第二、三、四届支部的人选推荐,还是1998年、2004年市委会委员人选的推荐,市委会注重工作的落实和深化。每一次换届,都注意班子的稳定和团结,在选拔配备支部委员和市委会委员时都按照组织程序进行推荐。注重候选人的自身素质,注重起用新人,充实组织的活力和实力。
  至2007年,市委会委员5人被任用为市镇机关干部,展示参政党风采。在经济领域,晋江民革也涌现林松柏、洪金钟、许文化、许维业等纳税大户,在晋江鞋材、服装、五金等行业占有一席之地。每年合计为国家上缴税收高达数千万元。在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也涌现不少人才。
  三、调研考察
  (一)联合调研
  20世纪80年代后期,支部的对口联系单位就是农业局、环保局等。多年来,与农业局深入到综合批发市场、超市、供销社、庄稼医院、绿色生态农业基地进行实地视察,完成《晋江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的调研报告;与环保局深入到石材加工厂、石材粉尘填埋场、石材粉末综合利用加工厂,受污染严重的梅园溪、钞井溪视察调研,完成《石材加工行业污染综合治理的建议》的报告,呈送市领导,对晋江优化农业产业和环境保护有一定参考价值。
  (二)课题调研
  20世纪80年代起,每一年支部(市委会)调研组都围绕晋江政治经济、民生等热点问题选题调研。20年来,支部(市委会)向泉州、晋江两级“两会”递送的议案、集体提案达150多篇。有多篇大主题、高质量的调研文章得到市领导和职能部门的重视和肯定,有几十件提案被列为重点、重要提案。如老年事业、“三农”问题、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新农村合作医疗、公共交通、职业教育等提案,交办后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2005年和2007年,海峡都市报社、东南早报社、晋江经济报社、晋江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就市委会提出的老年事业等热点问题进行采访报道。
  1998年成立市委会以来,3个支部的参政议政特别是调研工作越来越程序化,除抽调精干人员协助市委会做好年度调研工作外,各支部成立调研小组,自选题分头做好专题调研。这几年中,一支部的《开发职教新模式,拓展职教新思路》《关于晋江市物业管理的建议》;二支部的《切实做好农村垃圾处理》《如何化解中小企业用地难问题》;三支部的《在晋江市老年活动中心附近兴建老人公寓》《加快晋江市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步伐》等建议,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和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范畴,调研报告涉及的内容和建议进入市领导层的关注视线和提供决策参考。
  其间,支部(市委会)当选为人大代表、应邀为政协委员的党员都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建言献策范围更广泛,参政议政水平逐年提高。累计递交议案提案250多件。其中陈春雷《关于推选晋江市“城市形象推广大使”的建议》被市决策层采纳。于2004年底由中共晋江市委宣传部、晋江电视台、晋江经济报社联合开展海选“首届晋江城市形象推广大使活动”,多家媒体作专访报道。
  21世纪以来,市委会曾先后参与市政协作关于《发展晋江休闲旅游,彰显品牌之都魅力》《关于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考》《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等多个课题调研,并协助完成调研报告,应邀参加市人大督办的关于《关注外来工子弟入学》、如何发展晋江职业教育等情况通报研讨活动。2007年,市委会参与泉州民革调研组往江苏昆山作《台资企业高新技术开发区运作状况》实地考察。
  1994年,民革全国基层组织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晋江召开
  1994年,民革晋江市委会被评为全国基层组织先进单位,2006年,被民革中央评为参政议政先进集体。
  四、祖国统一
  (一)台胞台属工作
  1986年,陈埭镇成立“三胞”联谊会,丁国鑫任副会长,1987年8月至1991年5月,深入26个村,走访上百名台属,协调落实台属政策,协助台湾和大陆双方寻找亲友170人次。1987年,党员丁国鑫,利用担任晋江县陈埭镇台属联谊会之便,奔走在地方台属联谊工作中。1988年6月,台胞谢进传要求代查自幼卖到大陆的弟弟谢明,经过多方查询,终于有下落。陈埭西霞美陈秀琼老人(原台籍人士)代为查找分离50年,杳无音讯的女儿。组织上即利用在台亲友等多方关系寻找,最终帮助找到亲人。1988年10月,陈老太在台的女儿女婿携家眷来大陆认亲团聚。陈埭花厅口丁子萍与去台胞弟丁山水失去联系40年,老丁所在的台属联谊会通过台湾乡会组织帮助找到亲人,从此兄弟频繁联系,恢复往来。1988年底,丁山水令其子丁五福回陈埭会亲,捐赠故乡公益事业30万元。1988年起,先后接待台湾晋江同乡会55个团组1060人次;组织或参与视察176家台资企业;帮助台属解决多类难题220件。党员吴仁仁是台湾军政高层的直系亲人,她利用与亲人往来的机会,长期做宣传工作,争取台湾亲人对大陆逐步了解,对中共政策逐渐理解,为两岸和平统一构建沟通、互信桥梁。林守端常年在《晋江乡讯》发表文章,寄意在台同胞。倾诉两岸亲人盼望祖国统一情思。2007年,主委曾献礼带团访问金门,金门县县长、红十字会接见时,倡导两地卫生工作的互动合作。市委会组织全体党员,分三批到金门考察。
  (二)祖国统一工作
  20世纪80年代,晋江民革支部及后来成立的市委会以改革开放为坐标,以务实创新为出发点,通过主委办公会,市委会扩大会、全体党员会学习邓小平在台湾问题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20世纪90年代,晋江民革支部开展一系列致力于祖国统一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认真学习中共中央的对台方针政策,学习民革中央和省市祖国统一信息,使祖国统一这重点工作形成一股合力。
  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晋江民革始终不渝地坚持学习江泽民、胡锦涛领导集体的对台方略。在台海关系一度紧张、“台独”势力甚嚣尘上之时,民革组织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拥护中共中央的重大决策,发挥参政党在祖国统一工作中应有的作用。民革晋江市委会严厉谴责李登辉、陈水扁一再操弄、鼓噪“两国论”“一边一国”“公投制宪“公投入联”等“台独”险恶行径,多次召开座谈会,愤怒声对李、陈集团破坏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试图分裂国家,背叛主流民意的反动伎俩,坚定一个中国不动摇的信念。继续发挥有“三胞”关系广大党员在探亲、旅游、出访、通讯、贸易等途径,借与台湾和海外亲友往来之便,反复宣传政府对两岸关系的一贯立场和主张。这争取到不少台湾人民心向统一的景愿。
  五、联谊活动
  晋江民革组建以来,除经常与民革泉州市领导取得联系,常年得到直接的关心指导外,民革省委会,民革中央各个时期的多位领导也都莅临指导。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省民革老主委陈家振,亲临石狮晋江指导组建晋江民革工作。晋江民革作为最基层的组织,很早就与民革地市、省、中央组织建立联系。90年代初,支部主委吴身谋,党员吴恩典等受到时任民革中央主席李沛瑶的接见。时任民革中央副主席的李赣骝、民革中央联络部副部长汪道武、民革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边旭光、民革福建省委会主委王良溥到晋江,市委会配合当地党政做好接待工作。
  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民革晋江市委会(支部)经常与石狮支部召开联席会议,围绕当时党政中心工作和民革上级的指示精神学习讨论;借助人员往来密切交流,增进情谊。1991年,在石狮市宽仁小学召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座谈会。
  21世纪以来,市委会还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形式,创新党派工作。先后接待民革厦门大学逸仙支部,泉州市直支部、龙海总支等地参访团。除座谈交流党派的工作活动体会外,带领来访的领导和党员同志参观晋江市改革开放以来重要市政工程建设,观赏晋江的名胜风光。如草庵、安平桥、施琅纪念馆、深沪古森林遗迹等。既是组织的联谊,又达到推介旅游资源的目的。
  2001年、2004年两次到漳州龙海,与龙海总支联欢。并较早提出“携手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做贡献”的口号。2005年、2007年市委会组织党员先后与民革厦门集美支部、民革龙岩市委会机关进行联谊联欢。通过异地交往,增进不同地区民革党员的接触联系。
  2007年鞋博会期间,主委曾献礼参与接待亲民党荣誉副主席、“立法院”副院长钟荣吉。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晋江市志(1988-2007)》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四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金融业、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群众团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