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依法行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567
颗粒名称: 第六节 依法行政
分类号: D625.57
页数: 3
页码: 955-9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市政府在依法行政和法制建设方面不断努力,成立了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加大法制宣传,实施绩效评估,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等措施,以提高行政机关内部层级监督及自我纠错机制,确保行政复议工作在本地区的贯彻执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关键词: 晋江市 人民政府 政务纪略

内容

1993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行政复议条例》的规定,规范、健全、完善行政复议工作制度,加强对行政机关内部层级监督,促进行政机关依法、正确地行使职权,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在政府办内设置法制科,作为申请人不服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向本级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案件承办机构,行使行政复议职权。
  1998年,晋江市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及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协同抓的工作格局,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供组织保障。
  1999年,晋江市政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颁布施行为契机,加大法制宣传,发出《关于做好〈行政复议法〉实施前准备工作的通知》,配足力量,选择法律意识强、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精的人员充实到法制机构,强化对行政复议案件的办理,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快捷、便民及不需支付复议费用的特点,尽可能使行政争议化解在行政机关内部,确保行政复议工作在本地区的贯彻执行,进一步强化行政机关内部层级监督及自我纠错机制。
  2004年3月,国务院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晋江市政府充分认识纲要的重大意义,切实抓紧做好纲要的贯彻执行工作。认真学习、大力宣传纲要的基本精神、主要内容;认真组织制订落实纲要的具体办法和配套措施,确定不同阶段的重点,做到五年有规划、年度有安排,确保纲要得到全面正确执行;2004年,以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抓好行政执法部门监督和执法人员资格认证为重点,发挥法制机构在政府内部层级监督的职能作用。确定本级政府和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全面贯彻执行纲要的第一责任;为贯彻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以及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政策研究和情况交流的作用,着力加强各级各部门法制机构的力量建设。
  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证》颁布施行,晋江市政府根据省、泉州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指导督促行政审批部门严格落实《行政许可证》有关规定,对1979年以后市政府及其办公室颁布的涉及行政许可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对增设个人义务,设定收费、罚款及制定依据不明确或与新颁布的法律相抵触的,坚决予以废止。从3万多份文件中筛选出1400多份,进行逐件审查,初定696份规范文件,按其内容发送相关部门征求意见。最后确定保留136份、废止520份、修改10份。市政府对行政审批项目重新进行逐一梳理,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压缩审批环节、审批时限,公开、公布办事流程及办事条件,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等制度,提高窗口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全市19个镇、街,除7个镇、街因办公条件限制未设立政务大厅外(其中有两个镇正在装修),其余均设立便民服务厅。
  2006年,为评估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政府绩效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将依法行政纳入绩效评估,并对群众反映强烈、依法行政水平不高的单位予以告诫。通过绩效评估进一步推动晋江市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在人员编制紧张的情况下,选择一些条件成熟的部门设立执法大队,改变以前部门中科室分散执法为统一执法,有效地解决因执法主体不同而带来的处罚力度偏差。同时,强化监督检查,综合运用规范性文件审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手续,加大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力度。邀请人大代表、新闻媒体对重点要害部门进行执法评议、调研,组织监察部门、法制机构对市直行政执法单位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对在检查、评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的决策机制,完善内部决策。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邀请原省建委主任、省城市规划学会会长严拱钦,省社科院院长严正,省建设厅规划处副处长洪榕,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院长李重卫等专家对晋江市市域概念规划方案进行评审。
  2007年,以《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施行为契机,充分运用各种载体营造浓厚的依法行政氛围。结合综治宣传月、信访宣传月、“五五”普法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开展法律宣传、咨询活动,向群众发放各种法律宣传材料,帮助他们了解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如何寻求行政维权、救济。利用公务员、党员培训、执法资格考试,组织全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法律学习,使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综合运用水平得到提高。着力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全年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0件,行政复议作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具有行政诉讼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行政机关内部,避免矛盾、纠纷的进一步激化。为达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把每一个案件办成铁案,不管复议最终结果是维持还是撤销,都做到既查明事实,又依法有据。依法强化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加强对以市政府及政府办名义下发的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全年审查各种涉法文书20多份。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把好行政执法资格准入关,组织全市327名符合报考条件的工作人员参加全省执法资格考试;通过复议案件的审查,监督行政执法部门是否依法履职,执法人员是否具有执法资格,使复议案件审理成为执法监督的有效补充;联合市纪委开展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市财政局、人事局、安全局、文化体育局、统计局、审计局、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安监局等部门的执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予以通报,进一步加强对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业务指导,积极探索和改进工作方法,简化行政审批手续。
  附:重大项目选介
  一、“菜篮子”工程
  1994年,晋江市成立副食品生产供应协调领导组。1995年,开始实施“菜篮子”工程。全市建立蔬菜直控基地55场、生猪直控基地34场、蛋禽直控基地26场。其中,9家生猪基地、3家蛋禽基地、9家蔬菜基地通过省级无公害基地认证,7家生猪基地、3家蛋禽基地、2家蔬菜基地列入省级直控基地,2家生猪基地、6家蔬菜基地列入泉州级直控基地。2007年,兑现副食品直控基地产销挂钩补贴211.83万元。
  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
  1999—2001年,晋江市投入资金19169.87万元(不含表下装置)完成267个建制村(居)的低压电网改造任务(不含东石、内坑),改造单相用户154941户、三相用电户29769户,安装变压器1003台、容量211695千伏安,改造低压线路1248.07千米。3年共减轻农民照明和农民小型企业电费负担19389.87万元,其中,农村照明电费减轻农民负担9018.96万元,小型企业电费负担10370.91万元,农民真正得到实惠。2002年6月1日,全市又实现城乡同网同价,电价由原来单相0.93元/千瓦时下降至0.52元/千瓦时,三相1.00元/千瓦时下降至0.72元/千瓦时。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
  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市委、市政府2006年为民办实事项目。2006年,晋江市采用市镇两级政府、卫生部门和“太平洋寿险”三者“筹、监、管”相分离的运行模式,分三批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至2007年,全市参合人数83.76万人,参合率87%。全市19个镇(街道)实现在2006年全市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目标,全市新农合覆盖率100%,参合人数77.73万人,参合率80.78%;补偿35402人次,总补偿费用4232.37万元,人次均住院补偿额1195.52元。
  四、自来水普及工程
  2006—2007年,晋江市投入资金7257万元对梅岭街道岭山等63个村(社区)实施普及自来水工程建设。2007年,全市使用自来水的村(社区)186个,占48.2%。全市现有自来水厂15个(含泉州清濛水厂),供水规模67.8万吨/日。
  五、垃圾处置体系建设
  为全面推行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工程,2003年,晋江采用BOT方式筹建垃圾焚烧发电厂,2005年,实行“村保洁、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置体系,并规划建设36座垃圾中转站。至2007年底,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完成投资2.37亿元,日处理能力750吨,计划投资4.62亿元的二期工程预计于2009年底投入使用,届时,日处理能力可达到1800吨;垃圾中转站建成投入运行27座,其余9座正在抓紧建设中完成投资约3400万元。
  六、有线电视普及工程
  1999年,实现全市384个建制村(居)村村通有线电视,2000年,又完成全市786个自然村村村通有线电视工作。2006年,开始启动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程。至2007年12月,全市有线电视总入户数185686户,入户率约91%,完成51927户数字电视整体平移,累计投入资金10700万元。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晋江市志(1988-2007)》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四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金融业、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群众团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