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电子政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56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电子政务
分类号: D625.57
页数: 4
页码: 934-9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市政府通过多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削减了大量审批项目,简化了审批流程,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强网络管理,提高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优化投资环境,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关键词: 晋江市 人民政府 政务纪略

内容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000年,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为抓手,围绕机关管理、制度建设、创建便民服务大厅、规范办事流程、深化政务公开、清理规范性文件、改革审批审核制度等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抓落实。
  2001年,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市应清理单位54个,共清理出审批审核等事项680项,经审查决定取消220项,其中审批114项、审核72项、核准12项、备案5项、收费17项,并通过多种形式对外公开公示,基本完成规范性文件清理任务。
  2002年11月,开展第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进行项目清理。审批项目从原来的641项削减到357项,削减率44.3%。12月17日,晋江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作为市政府直属派出机构正式开始运作。中心由各进驻单位及管理处组成,并从是年开始先后推行五轮行政审批流程改革,通过项目清理、流程再造、“两集中、两到位”、网上审批、市县镇三级联动、项目协办代办等改革举措,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
  2003年2月,开展第二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削前置、并环节、压时限、简材料,取消申报材料137份,简化前置19个,压缩审批时限1866天。
  2004年1月,设立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4月,开展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规划建设审批项目、材料、程序进行精简。共削减1个项目、改为即办件8个、简化材料7份、压缩时限65天,办理选址意见书到核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从97个工作日,压缩为53个工作日。10月,开展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职能部门审批权集中,充分授权一线窗口。规划建设与房产管理局、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商务局、卫生局、经济发展局7个部门专设审批科室,成建制进驻中心。
  2007年1月,开通网上审批系统。6月,开展第五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阶段式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市镇联动,实施电子监察。建立生产性工业项目准入审查平台,实行五部门“一表式”联审,9个部门25个项目实行市县联动工作,新增5个部门45个项目实行网上审批。
  从2002年12月成立到2008年10月31日,中心本部受理474485件,办结474269件,当场办结率74.75%,网上审批收件9983件,办结9980件。
  二、推进电子政务
  2001年,根据省政府、泉州市政府提出的抓好政务信息工作的要求,晋江市政府为做好数字福建政务信息网接入机房配备安装,接入点接入和政务信息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等工作,为数字晋江建设做好前期工作。
  2002年,晋江市启动电子政务建设,着重推进政务信息化进程,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突出特色”的原则,结合晋江实际,组织《晋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总体规划》《晋江市电子政务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和专家论证会,并通过国家级专家论证。协助电信局组织实施电子政务专网通信平台建设,完成首批65个单位互联互通和部分信息资源共享,建成晋江市政务网站,配合实施行政审批中心和行政审批管理系统建设,与厦门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联合组织网管人员61人进行培训,与市人才中心联合设立晋江市信息化培训中心并开班培训;同时加大本局信息化建设力度,建成内部办公局域网,形成内联“数字福建”本市电子政务专网,外接互联网的标准化办公自动化网络。
  2003年,晋江市委、市政府关于电子政务建设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加快电子政务组织实施步伐。成立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部与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合作协议。指挥部制定出台晋江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指挥部工作规则》和《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并提请市政府批转执行,组织指挥部成员赴四川绵阳、广东深圳学习考察活动。切实加强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内部现代化、网络化、规范化建设,完善内部机构设置和各项管理制度,建成网络管理中心管理办公局域网。
  围绕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开展预可研,形成包括2个系列(基础系列、应用系列)19个子项目的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方案和电子政务建设年计划,并报经市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有关指示精神,深入开展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按计划完成第一批8个建设项目(硬件平台、信息交换平台、安全保障体系;一体化行政审批系统、协同办公系统、电子政务门户、呼叫中心、可视化办公系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撰,并通过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为主任委员的专家委员会的评审论证。组织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可研报告报批、招标方式确定、招投标对象考察、招投标机构选择和评标专家委员会筹建等各个环节的请示、报批和落实工作,配合市政府采购中心精心组织项目发标、评标活动,顺利完成第一批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和承包合同的签订工作。
  组织党政干部及有关人员参加省、泉州市举办的计算机和电子政务专项培训,并与深圳中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国家信息化培训认证办公室(深圳中心)联合举办第一轮全市机关干部职工电子政务培训。培训采取分期、分批、分层次开班授课与统一大纲、统一考核、统一发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参训对象分为领导干部(副科级以上)、CIO(部门信息化分管领导)、技术人员和普通干部职工四个层次。成功组织2场一般公务员、1场领导干部电子政务专题讲座,参加人数2500多人;完成一般公务员一、二期培训,参训人数106人,92名通过考核并获得CEAC(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证书;正在开展第三、四期一般公务员培训和电子政务技术员培训,参训人数108人。
  举办11期的一般干部职工电子培训班,总参训人数519人,其中477人通过CEAC(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考试,电子政务技术员培训参训人数25人,其中20人通过网络管理认证考试,5人通过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举办市五套班子领导干部培训班1期,参训人数28人,其中20人通过CEAC国家信息化认证考试,分4班启动科级干部培训,总参训人数127人。
  加强“数字福建”政务网横向接入网建设管理,组织实施并完成“数字福建”晋江政务网站改版,加大信息采集、发布和系统维护力度,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被省数字办评为“2002—2003年度全省政务信息网建设先进单位”。认真做好“数字福建”晋江节点管理和接入单位的审核上报工作,新增接入单位1家,正在申请接入1家,同时,认真做好“数字福建”视频系统晋江分会场的维护和会议保障工作,不断完善会场音响、视频、灯光等相关设备,自5月份以来,圆满完成15场国家、省级视频会议的保障任务。
  此外,协助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立行政审批网站并分别接入互联网和全省政务网,帮助工业园区办公室和行政中心筹建办完成有关规划、设计方案的网上公示任务,起草晋江市《关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决定》。
  2004年,继续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政务信息化进程。按照市政府关于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总体工作部署,全面启动电子政务培训,完成第一批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第一批启动建设项目共有5个,分别是硬件网络平台、政务门户、一体化行政审批系统、协同办公系统、信息交换平台,按计划正有序推进。其中,硬件网络平台设备大部分到货,2台IBMP670完成基本的安装调试,政务门户所用的2台IBMPCSERVER安装并完成调试,使用正常,7月底完成所有设备的安装调试及测试工作;政务门户完成主站点的需求确认,初步验收测试工作,以及龙湖、灵源街道、广电局、档案局四个子站试点单位的需求确认、网站建设工作。第二批子站建设单位经过调研反馈后基本确定,此外,子站的6套建设风格模板开发完成,并在网上发布,供子站建设单位参考,8月底完成第二批子站的建设;一体化行政审批系统、协同办公系统、信息交换平台,经过4个多月的详细需求调研和反复地与7个试点单位的交流,完成需求分析与确认,7月底完成三个系统的系统设计工作。
  至2007年,形成晋江市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管理暂行办法。并由市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牵头,联合厦门宝龙软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LINUX研究所成立晋江市产业集群信息中心,启动产业集群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加快产业集群信息支撑体系建设。是年5月1日,实现市政府电子政务系统GPRS专网接入,政府人员通过“无线网卡+笔记本”的方式即可登录政务网浏览和处理信息,有效提高政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便捷性。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晋江市志(1988-2007)》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四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金融业、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群众团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