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主席团、街道人大工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541
颗粒名称: 第四章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主席团、街道人大工委
分类号: D034.3
页数: 3
页码: 913-915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晋江市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在督促办理代表建议和意见、开展工作评议、宣传人大制度等方面的工作实践和成效。各乡镇人大主席团采用“三个一”和“两见面”等方式,确保代表建议得到有效办理。同时,通过评议基层所站工作和政府领导成员述职评议活动,推动基层单位改进工作。
关键词: 权力机关 政权组织 代表大会

内容

第一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1987年10月,根据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第二次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组织法》有关规定和省人大常委会指示,普选后,各乡镇先后召开新一届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设立由7—11人组成的主席团为常设机构,并推选出1名常务主席。1988年4月25日,县人大常委会正式启用晋江县青阳、陈埭、磁灶、安海、东石、金井、深沪7个镇和池店、紫帽、内坑、永和、罗山、龙湖、英林7个乡的人大主席团印章,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开始正常运行(其时,因石狮建市尚未完成,该市所辖石狮镇、永宁镇、蚶江镇、祥芝乡的人大工作仍参加晋江县活动,5月1日启用其印章,9月30日析出)。1991年,晋江县增设西滨镇,该镇于1993年10月正式挂牌,1994年1月,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出镇人大主席团。2003年底,晋江市撤销青阳镇、罗山镇建制,并调整市区行政区划,设立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塘、灵源街道办事处。2004年8月6日,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晋江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街道工作委员会的决定》,设立青阳、梅岭、西园、罗山、灵源、新塘6个街道工作委员会,作为市人大常委会的派出机构。
  2004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组织法》进行第四次部分修改,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至此,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由3年改为5年,每年至少举行1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要议程为:听取和审议乡(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乡(镇)年度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报告;选举乡(镇)人大主席团正、副主席和主席团成员,选举正、副乡(镇)长,选举市法院人民陪审员。
  第二节 乡(镇)人大主席团、街道人大工委活动
  1987年起,晋江县(市)乡(镇)人大主席团(包括以后成立的街道人大工委)在工作中依法履职,不断探索,监督和支持政府及基层所站推行工作,各项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一、闭会期间组织代表活动
  各镇、街道人大代表小组季季有活动,形式和内容年年有变化和发展,活动率90%以上,并形成“三簿”“四有”制度,即有活动点名簿、记录簿、好人好事登记簿;每次活动有学习内容、有视察项目、有接访群众、有听取所在地村(居)的工作汇报等。每次活动解决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代表活动主要采取按片混合编组,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到村(居)的做法,围绕县(市)委、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确保法律法规和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在本行政区域内的贯彻执行。活动形式有视察、执法检查、评议、调研、旁听法庭庭审等。
  1994年春,陈埭镇人大主席团利用15天的时间,深入农家访问、田头座谈、算账对比、查阅资料,写出《种粮专业户何故不想再种粮》的抽样调查报告,引起各级领导重视,及时采取对策,促进粮食规模经营的进一步发展。
  深沪镇渔民因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认为春节过后,第三条渔船出海不吉利。1994年春,因此耽误鱼讯季节一个多月,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镇人大主席团及时组织调研,征求意见,督促镇政府制定《关于举办新春渔船出海仪式的暂行规定》,举行首航仪式,各条渔船同时出航。
  1996年,金井镇人大主席团针对“私人钱庄”倒闭问题,组织代表联系选民活动,及时协助政府做好部分过激群众的疏导工作,引导群众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1997年,磁灶、内坑两镇人大主席团多次组织代表开展环保法律法规执法检查。一方面对新出现的污染源,及时以议案的形式向政府提出,督促解决;另一方面责成政府通过督促企业转产、停产、扶持技改等措施给予疏导治理。
  1998年,池店镇人大主席团为督促镇政府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实行喜事简办的规定,加强跟踪监督,配合镇政府举办集体婚礼,树立文明新风。
  1999年,各镇人大主席团根据市委依法治市的意见和市人大常委会依法治市的决议,结合各镇的实际,先后做出依法治镇的决议,积极推进“三五”普法教育活动的开展。组织代表深入揭批邪教组织;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的野蛮行径;驳斥李登辉的“两国论”。
  2000年开始,各镇人大主席团、街道人大工委还根据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关于建立人大代表在基层轮流接待代表来访制度的意见》,着手组织人大代表接访群众。主要采取结合党政领导接待日,增设代表接待接访人大代表和群众;邀请部分村民参加代表小组活动,直接听取建议和意见;组织主席团成员和镇政府分管领导及部分人大代表到基层接访群众,敦促政府有关部门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2001年,九十九溪下游防洪堤整治工程被列为市第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议案后,工程涉及的磁灶、池店、青阳、陈埭等4个镇的人大主席团,从自身职权出发,组织考察、调研、视察活动,大力支持、协助政府排解矛盾,推进工程施工进度。
  2002年7月,深沪镇人大主席团在深沪镇后山村成功地召开选民听取、评议代表述职大会,推动各镇人大主席团积极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
  2003年,金井镇人大主席团针对企业招工困难,开工率不高的情况,开展企业劳动用工调研;永和镇人大主席团组织视察安全隐患较严重的小学校舍,提出建设新校、转移学生的建议;西滨镇人大主席团组织检查环境整治、四害消杀等“非典”防控工作。
  2004年,东石镇人大主席团根据6个代表小组相关辖区内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先后组织开展人大代表视察活动;青阳街道人大工委分批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街道办事处为民办实事项目的意见和看法。
  2005年,罗山街道人大工委围绕城市化进程带来的问题,组织“在征地拆迁中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和保护群众利益的关系”和“罗山劳动力市场和本地劳动力就业情况”专题调研;陈埭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视察环境整治工作,督促政府围绕沟渠水系、违章乱建、供水排水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
  2007年,在罗山街道许坑市级选区和磁灶镇级教育选区分别组织开展新一届市、镇人大代表的首场述职活动。
  二、督促办理代表建议和意见
  1987年起,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在交办、督办代表建议工作中,做到“三个一”,即“一份交办件”,镇人大主席团以文件形式向镇政府发出办理通知;“一场交办会”,召开有人大主席团主席、镇长和各承办单位分管领导参加的交办会,逐一落实建议办理的责任领导、经办单位;“一场反馈会”,建议办理结束后,召开有主席团成员、镇政府领导成员、各代表小组组长、各承办单位、建议领衔代表参加的办理情况反馈总结会,并当场征求代表意见。代表不满意的,承办单位要重新办理。在具体办理过程中,要求承办单位做到“两见面”,即办理前期,承办单位与建议的领衔代表见面,了解建议的真实意图及要求事项;办理后期,再与领衔代表见面,通报办理情况,征求意见,取得共识。
  三、开展工作评议
  1992年,以陈埭镇人大主席团评议公安派出所为试点,各镇人大主席团开始开展评议基层所站工作。当年组织36场评议活动,参加评议代表达1270人次,接受评议的基层单位有公安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财政所、计生服务站、土地管理所、农行营业所等,提出216条意见和建议。1997年,各镇人大主席团均开展评议基层所站工作,至2001年,共评议基层所站76个。从2000年开始,各镇人大主席团组织对镇政府领导成员述职评议活动全面铺开,2007年,根据《监督法》有关精神,不再开展政府领导成员述职评议活动。
  四、宣传人大制度
  1987年起,结合各种时段,运用各种形式开展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宣传。如1994年,在开展“40.15”(全国人大建立40周年,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15周年)纪念活动中,各镇通过举办人大知识讲座、人大知识测试、人大知识竞赛、“人大颂”征文活动、文娱晚会、收看纪念节目和标语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97年5月,安海镇人大主席团创办《安海人大》报,属全省乡镇人大首创,受到上级人大领导和有关方面的肯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成奎还为《安海人大》题词:“办好安海人大,宣传民主法制。”
  2000年,安海镇人大主席团主席陈启佳的《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一文,被省人大人事代表室推荐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汇编的《我怎样当人大代表》收录。
  2004年,各镇(街道)人大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50周年和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25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纪念活动,广泛、深入地宣传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作用和50年的光辉历程;围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主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专题调研,深入研究人大工作理论。通过理论研究和舆论宣传,推进镇(街道)人大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每年春节期间,各镇人大主席团还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慰问代表活动。通过团拜、走访、代表活动等形式,慰问各级人大代表和本届代表遗属。向特困、伤病代表送慰问金。慰问活动主要有“五个一”,即:一副对联、一串鞭炮、一本挂历、一封慰问信、一份礼物,以此增强代表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代表意识,努力为代表履行职务创造良好的氛围。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晋江市志(1988-2007)》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四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金融业、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群众团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