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流动人口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49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流动人口管理
分类号: D631.4
页数: 2
页码: 854-855
摘要: 本节介绍了1988-2007年,晋江市成立流动人口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实行“三三制”管理模式,开展“一站式”服务管理,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全市建立规范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管理站,推广晋江经验。
关键词: 晋江市 流动人口 综合管理

内容

2001年1月4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晋江市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工作意见》,成立以市委副书记、市综治委主任陈长庚为组长的市流动人口综合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公安局,副市长陈少华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内设治安、劳动、计生、法制、综合五个组,工作人员从市综治办、公安局、劳动局、计生局、司法局等单位抽调。各镇(场)也成立相应领导小组,设立流动人口综合管理站。全市招聘240名综治协管员,经培训分派到各镇流动人口综合管理站工作。按照“综合管理、合署办公、分级负责、分别执法”思路,开展试点、实践,形成暂住证、就业证、计生审验证“三证”一条龙服务,治安管理、劳动管理、计生管理三项管理整体推进,教育、管理、服务三管齐下的“三三”制管理模式。全市流动人口登记办证率逐年大幅提高,2006年,全市登记办证流动人口79万人。
  2007年,晋江市进一步深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在全省率先启动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管理。7月24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开展流动人口“一站式”管理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成立以市长李建辉为组长的晋江市流动人口“一站式”管理服务领导小组,市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办公室更名为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办公室,副市长许宏程兼任办公室主任。按照“有办公场所、有统一名称、有办公设备、有办公人员、有经费保障、有工作制度”的标准,在各镇(街道)成立以镇长、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政法的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在各村(社区)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抽调公安、劳动、计生、司法、教育、卫生、工商、建设、税务等部门人员集中办公。按照200名流动人口配备一名协管员的要求,全市重新招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协管员800人,为流动人口提供办证、办事、求助服务,同时开展出租私房清理、登记、签订治安责任书和税收委托代征工作,实行“以税管房、以房管人”。在服务方面,市政府提出“决不让一名到晋江务工人员因恶意欠薪而拿不到工资、决不让一名到晋江务工人员的子女上不了学、决不让一名到晋江务工人员维不了权”的“三不承诺”,建立工资保证金制、企业欠薪保障调剂基金、出台《重大劳资纠纷案件应急处理办法》、设立职工维权中心、劳动争议法庭、扩办外来工子弟学校等,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让流动人口安心晋江生活,放心晋江务工,真心成为新晋江人。2007年,全市建立健全规范的流动人口“一站式”管理服务中心19个,村级管理服务站89个,青阳阳光社区、梅岭双沟社区、罗山罗裳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作为全市试点和榜样,得到上级的肯定,省、泉州市政法、综治领导鲍绍坤、郑道溪先后到晋江视察,调研指导“一站式”管理服务工作,并先后召开省、泉州市流动人口“一站式”管理服务工作现场会,向全省推广晋江经验,很多兄弟县市区综治部门组团到晋江参观交流。全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进一步规范、有序、到位,流动人口办证87万人,安置12万到晋江务工人员子女上学,受理举报投诉171起,处理劳动争议2956起,为流动人口追回拖欠工资327.6万元。为加强流动人口人性化管理,2007年底,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办公室改为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各镇(街道)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改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村级管理服务站改为服务管理站。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晋江市志(1988-2007)》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四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金融业、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群众团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