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主党派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48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民主党派工作
分类号: D665
页数: 5
页码: 834-838
摘要: 本节介绍了1988-2007年,晋江市民主党派工作的制度建设和政治安排。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市委、市政府继续重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贯彻和落实,并下发相关文件予以支持。
关键词: 晋江市 民主党派 政治协商

内容

一、制度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继续关心、重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贯彻和落实。1995年,市委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发《关于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联系各民主党派、有关团体、无党派人士的通知》。
  1996年6月,省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检查组到晋江,对晋江市贯彻落实情况予以充分肯定。市委统战部多次召开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会,在深入调查、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中共晋江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合作与协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11月23日以市委名义下发。1997年,市委统战部会同市委办、市政府办、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召开各办负责人座谈会,对全市贯彻落实意见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作用,进一步完善多党合作制度。
  1990—1999年,县(市)委统战部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发〔1989〕14号文件)为主线,积极为民主党派开展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创造条件推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规范化、制度化、协助县(市)委、县(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通过座谈会、通报会等形式,就晋江县(市)一些重大人事调整及重大决策与各民主党派协商、通报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把他们的意见、建议整理成呈阅件供县(市)委、县(市)政府决策参考。
  2001年,市委统战部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辛亥革命90周年、民盟成立60周年等重要纪念日为契机,召开座谈会、纪念会,广泛宣传,深化认识。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党的职能作用。协助市委、市政府召开座谈会、通报会、加强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的合作与协商,协助调整充实特约“四员”(监察员、检查员、审计员、教育督导员)17人,促进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协助市委、市政府邀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列席市委九届八次、十次全体会议、市第九次党代会三次会议及市政府有关重要会议。
  2003年,市委统战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有关制度。协助市委、市政府适时召开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参加的通报座谈会;坚持民主党派主委每月例会制度,健全民主党派驻会工作人员会议制度,互通信息,解决问题;组织全市统战工作通报会,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有关团体负责人及无党派代表人士通报全国、全省统战部长会议精神,通报2002年全市统战工作情况及2003年工作思路;邀请市编办向各民主党派负责人通报全市新一轮机构改革方案;协助组织咋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就市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和市政府驻地搬迁问题,征求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涉及调整的商会、侨联及各界人士意见和建议。联合市政协、市委组织部、深入到乡镇和市直有关单位,组织检查《关于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的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
  2004年,市委、市政府建立党员领导与党外代表人士的联系交友制度,并发放联系卡。市委下发《关于加强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有关人民团体负责人、无党派人士联系交友工作的意见》,几年来,每逢春节或其他重要节日,市委、市政府党员领导都以走访、座谈等形式联系挂钩对象,从政治、工作、生活上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并主动征求意见,增进相互间的感情。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变动,市委都及时调整、明确具体联系名单。建立政府部门与民主党派、工商联的对口联系制度。出台《晋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政府部门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对口联系的通知》,就加强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与民主党派、工商联的对口联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口职能部门经常向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通报有关工作情况,政府部门与民主党派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会同市委办、市府办联合组成督察组,不定期对全市对口联系工作进行了检查,并召开检查情况反馈会议。
  2007年,晋江市民主党派工作以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发〔2005〕5号)精神为重点,在“七一”期间开展以“多党合作,共促发展”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晋江经济报》开设“多党合作共促发展”专栏,对贯彻中发〔1989〕14号、〔2005〕5号文件取得的成效进行报道。举行“多党合作谱新篇”征文比赛、第三届“同心杯”登山活动等,为推动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二、政治安排
  改革开放以来,市委高度重视民主党派、无党派干部选拔培养工作。1994年,市委统战部本着“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方针,在市人大、市政协换届人选的推荐、选拔、协商、确定的过程中,适当保留一些长期与共产党合作的老干部的名额,同时也选择一批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做出成绩的跨世纪各届领头人,经上报市委审核同意,市八届政协安排委员278人,其中非中共人士187人,占总数的68%,有市政协副主席许国劲、蔡英文、洪伟闢等3人,常委8人。市十二届人大推荐党外知名人士代表16人,全部当选。市民建主委吴松茂当选为副市长,致公党副主委郭金醒当选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人大常委7人均获当选。还推荐11名党外科局级干部和党外后备干部。
  1997年,市委统战部发出《关于组织推荐选拔非中共党员优秀知识分子的通知》,并建立20名党外知识分子重点联系名录;向泉州市工商联推荐第七届理事会15名晋江籍理事,当选常务委员12人;推荐且当选省工商联第七届理事会常务委员3人(其中许连捷当选为省工商联副会长,李春兴当选为省工商联常务理事);推荐省人大党外人士代表候选人;做好各级政协委员的推荐工作,推荐全国政协委员一人、省政协委员39人(本市7人、港澳同胞32人)泉州市政协委员46人(本市40人、港澳同胞6人),增补本市政协委员20人。在全国全省政协委员中晋江籍人数居历届之最。
  1999年,晋江市人大、政府、政协相继进行换届。在市人大代表选举中,有89名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占人大代表总数的28.43%;有6名党外人士当选为人大常委,占常委总数的65.1%;38人为政协常委,占常委总数的66.3%。在市政府、市政协换届中,有2名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被提拔为副处级领导干部,3人被提拔为科级领导干部。加强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市委统战部发出《关于开展股级以上党外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优秀知识分子的调查工作的通知》,对全市股级以上党外干部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建立一支具有发展潜力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
  2004年,着力推进党外干部的培养工作,有7名党外干部得到提拔使用。2007年,全市配备副科以上党外领导干部36人,包括处级3人(其中市政府副市长1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人、政协副主席1人),正科级4人,副科级29人。配备党外领导干部的职能部门7个,占政府组成部门数的30.4%。全市有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担任全国人大代表1人,全国政协委员2人,省人大代表5人,省政协委员11人,泉州市人大代表18人,泉州市政协委员24人。晋江市政协委员中,党外委员265人,党外常委47人;晋江市人大代表中,党外人士代表116人,党外常委6人。同时,加强对党外后备干部队伍的动态跟踪管理和培养,建立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多次举办党外干部培训班。市委统战部会同市委组织部及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积极选拔一大批优秀党外干部到重点项目或相应岗位进行挂职,为党外干部提供锻炼机会,使一批德才兼备的党外干部脱颖而出,为进一步加强对党外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奠定基础。
  三、参政议政
  改革开放以来,市委注意支持民主党派充分发挥参政党的职能作用,正确引导他们为促进发展献计献策。各民主党派紧紧围绕全市大局,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各民主党派发挥与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积极反映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采纳。民革晋江支部与兄弟党派联合提案2件,个人提案2件,均评为优秀提案。民建晋江市委主委吴松茂带领市政协视察组视察安海烟酒食杂市场,提交《关于安海烟酒食杂市场的视察报告》。被市政府采纳,解决有市无场的问题。1994年,农工党晋江市委会主委林伯南被评为优秀提案委员,副主委李銮炎《关于学校实行校长责任制》、副主委林清泉《关于外来工的工伤事故应引起重视》的提案得到重视和落实。1993—1996年,致公党晋江市委会提供有一定质量的提案35件、调查报告4份,各项建议26条。其中,洪源来《建设石狮至圈头公路段》提案被中共泉州市委采纳,该项工程列为先引工程,已建成。李锐《反腐斗争必须做到四个一》《对台资企业的调查报告》被中共福建省委《八闽快讯》转载。1993—1996年,市委、市政府召开座谈、通报座谈会22次,组织民主党派考察25次,各民主党派提出意见、建议226条,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采纳。
  1998年,市委、市政府还经常以协商会、座谈会、通报会、谈心会等形式向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传达上级文件精神,通报市工作情况并征求意见。1月20日,市委召开’98各界人士迎春座谈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就本市民主法治建设,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卫生城市等方面提出十多条建议,均被采纳。5月21日,市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深入农村6家非公有制企业进行经济调研,并写出调研报告1篇,送市领导及有关部门参考。5月22日,市委召开农村、农业工作座谈会,各民主党派在考察非公有制企业的基础上,提出十多条建设性的建议。7月21日,市委召开上半年工作情况通报会,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就如何发展全市经济、开拓晋江产品市场,提高城市品位及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其中,《关于政府组织一些行业性晋江产品展销会的建议》得到市政府的采纳,并于10月组织晋江市糖烟酒行业企业到湖南长沙进行展销,成交额6.5亿元,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这一举措对本市产品开拓国内市场、树立企业品牌具有深远意义。
  2000年,市委统战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党的职能作用,协助调整充实特约“四员”,协助市委、市政府召开半年工作通报会、“十五”计划编制及市政重点工程建设等情况通报会、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对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及《关于从严治党若干问题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在“三讲”教育期间,多次协助市委召开座谈会,针对市五套班子成员中党员领导在党性党风等方面存在问题,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意见;组织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及无党派代表人士40多人对市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视察。发动各民主党派围绕本市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并撰写调查文章,为经济建设及社会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2005年以来,晋江市采取“党委出题,党派调研”和自选课题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各民主党派开展“参政为民,议政兴市”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形成“党委出题,党派调研,政府采纳,部门落实”的工作机制。2007年,建立《党外情况专报制度》,按照这一制度,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可将党外有关重要情况报送市委统战部,以专报形式呈送市主要领导和有关领导。组织各民主党派负责人赴山西考察晋江乡亲创建的“八闽服饰·品牌之都”项目,提出《关于支持在异地建设晋江商品销售集约市场的建议》,为晋江市拓展异地销售市场提供了参考信息,得到市委书记、市长的肯定和批示。1988—2007年,各民主党派以党派名义和个人名义提交的政协提案占提案总数的1/2,提案的质量不断提高,许多提案被列为重点、重要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
  四、民主监督
  1995年,晋江市委聘请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四员”,由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聘请、兼职履行聘任单位相应职责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四员”。1997年,市委统战部与纪检监察、检查、审计、教委联合召开各民主党派负责人,“特约四员”民主党派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1999年,市委统战部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聘请2名勤政廉政监督员,自实行监督员制度以来,特约人员积极协助聘任单位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上级领导机关的工作部署和决定;为聘任单位有关领导决策和处理涉及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重要工作提供咨询、建议和意见;协助聘任单位加强依法行政和廉政勤政建设,参加聘任单位有关专项活动、专业会议,参与聘任机关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重要工作的调查研究。特约人员可根据工作需要查阅聘任单位的有关文件资料,了解聘任单位的有关工作、计划及执行情况,参加聘任单位有关政策的制定和理论问题的研讨,提出意见和建议。2002年,组织对台、财政、机构改革、统战工作四场情况通报会,为民主党派知情出力、建言献策,履行民主监督创造条件。2005年,制发调查表,了解各单位聘请党外人士担任监督员的情况。2007年,积极探索开展民主监督的渠道和形式,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融民主监督于提案督办、民主评议、视察调研中,切实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然后组织对旧城改造、饮用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等进行视察检查,听取公安、法院财政局、青阳街道办事处工作通报,做到协商不表面,监督不对立。
  五、社会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市委统战部广泛发动和协助民主党派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开展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如扶贫救灾、下乡义诊等。1996年,民主党派中的医务人员深入到龙湖、内坑、池店、西滨、陈埭神户率等镇的学校。乡村开展义检、义诊活动。1999年,市委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就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婚喜事新办、简办达成共识,率先在广大民主党派中发出倡议书,并在市有线电台给予报道,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得到市委的肯定。支持民主党派成员到安海、磁灶等镇开展义诊活动服务社会。2002年,市委统战部积极引导统一战线成员支持、参与社会公益和光彩事业把爱国爱乡的力量凝聚到为加快晋江发展服务上来,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侨捐公益事业金额1.2亿元。特别是在市慈善总会筹建过程中发挥统战工作的优势,广泛宣传发动海内外各界人士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积极参与市政慈善事业募捐善款,市海联会成员及成员企业捐资3200多万元,捐资100万元以上的有19人,有54人分别担任晋江市慈善总会第一届理事会各种职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及所属企业捐资3585万元;异地晋江籍乡亲捐资148万元;宗教界人士捐资31万元。2004年,市委统战部支持并引导民主党派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下乡义诊,筹集建立助学资金,帮扶贫困学生。2006年以来,积极组织统一战线成员开展“海西春雨行动”行动,用实际行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海西春雨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各界人士纷纷捐钱捐物,出力献策,以实际行动支持晋江新农村建设,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07年2月,组织各民主党派中的专家到东石镇坑园村为村民开展义诊,送医送药,百多名村民接受免费诊断和治疗,慰问该村的低保户(最低生活保障户)和“五老户”(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接头户和老苏维埃区乡干部),得到了村民的热烈响应。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晋江市志(1988-2007)》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四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金融业、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群众团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