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理论学习宣传与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44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理论学习宣传与研究
分类号: D630.1
页数: 7
页码: 816-822
摘要: 本节介绍了1988-2007年,晋江市宣传部重视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和党委中心组学习,开展创学习型城市活动,提升全民素质和城市竞争力。
关键词: 晋江市 理论学习 宣传部

内容

一、党员干部理论学习
  1988年,举办3期副科级以上干部学习中共十三大文件培训班,200多人参加。1989年,举办4期全县各部门各系统股级以上干部培训班,1300人参加。1990年,落实在职干部马列主义理论正规化教育工作,并被省委宣传部授予“在职干部马列主义理论正规化教育先进单位”。1991年,被省委宣传部授予“在职干部马列主义理论正规化学习先进集体”。1993—1995年,市委党校举办各类理论培训26班(期),1751人参加。
  1998年,以邓小平理论和中共十五大精神为重点,结合学习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领导人重要讲话,学习市场经济、法律、历史、时事等各方面知识,促进各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系统化。先后邀请厦门大学、省社科院专家为市委中心组作《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东南亚金融危机与我国金融走势》《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理论问题学习纲要〉》等9场专题讲座。召开全市基层党委(党组)学习中心组理论工作座谈会,促进基层党委中心组学习经常化、制度化。全年各基层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280多次,听取专题辅导讲座160多场,中心组成员发言118人次。
  2002年,市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的意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迅速兴起学习世贸组织知识的热潮。参加学习培训的党员、干部撰写学习心得近800篇。
  2004年,围绕产业经济、城市发展、文化支撑、民生保障、民主法制“五大体系”,定期举办科级干部季度大讲堂和各种培训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教育工作质量。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宣传《宪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首届产业集群经济发展(晋江)论坛研讨成果等专题,通过邀请专家举办辅导讲座、组织宣讲团巡回宣讲、摄制播放理论宣传专题片等形式,扩大理论学习教育普及面。
  2005年,晋江市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深入开展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活动,全市先后组织以“保持党员先进性”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等主题的宣讲活动80多场次,参加学习的党员群众1.7万多人次。
  2007年,晋江市将组织学习宣传中共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分学习座谈、辅导宣讲、研讨培训三个阶段展开相关工作。推进理论进基层工作,组织市业余讲师团,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
  二、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
  1988至1994年上半年,县(市)委学习中心组每季度举行一次专题学习。1994年下半年始,市委学习中心组由每季度1次的专题学习改为每月1次。1995年3月,市委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健全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的通知》,对基层党委中心组学习活动进行规范,各基层党委普遍成立学习中心组;1996年,市委中心组被省委宣传部授予“1995—1996年度全省理论学习先进集体”称号,经验材料参加全省理论学习经验交流会交流。各镇(场)党委的调研文章以《镇(场)书记访谈录》为题汇编出版。1997年初,市委宣传部会同市委办公室、组织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党组)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通知》,从内容和制度两个方面保证基层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落到实处。1999年12月,市委学习中心组被省委授予“全省理论学习先进集体”称号。2001年,市委学习中心组学习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发展才是硬道理》汇编出版。2004年,结合举办“中国首届产业集群经济发展(晋江)论坛”“财智论坛”等,拓展中心组学习范围。2005年,实施基层理论学习计划报送、学习情况通报以及学习情况督查等制度。1996—2007年,市委学习中心组先后开展163场专题辅导讲座和集中学习,各基层党委中心组先后开展集中学习和专题学习2596场(次)以上,内容涵盖理论、时事、政策、经济、法律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三、创学习型城市
  2005年起,紧扣提升全民素质和城市竞争力,推动晋江向更高层次跃升发展要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引导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城市。注重组织建设。先后组建市直机关“读书人”协会、“夕阳红”老年人读书社、非公企业流动图书点等载体平台,为创建学习型社会夯实基础。以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和社区老年活动中心为重心,举办老年人文化节,组织社区文化系列讲座,促进学习型家庭建设。举办首届机关文化节(2006年)。注重平台打造,举办科级干部季度大讲堂、科级干部电子政务培训班、新提任股级干部培训班、市直机关“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辅导讲座,组织“财智论坛”“商会论坛”“青商才俊”高级经理培训班以及“医院改革与发展”专家大讲堂、“和谐发展与晋江创新”教育论坛、“新形象、新创造、新奉献”女性论坛等,定期、不定期邀请中央党校、华侨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作辅导讲座,提高学习培训针对性、实效性。2006年,开展“名家文化讲堂”,举办校企合作峰会,拓展非公企业图书流动点覆盖面,举办社区文化系列讲座和文化图书超市进社区活动,组建社区服务“能人库”,设立社区就业培训“爱心驿站”,建成“社区学习网页及网上论坛”。当年9月,市直党工委、凤竹集团、养正中学被评为泉州市首批建设学习型城市示范单位。注重形式创新,成功组织到晋江务工人员“自学成才”系列活动,通过举办外来务工人员个人才艺比赛、岗位技能竞赛,开展“我在晋江”主题征文、演讲比赛,激发来晋务工人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开展青年读书行动,举办侨乡频道“前沿讲座”、青年读书书画系列讲座、职业女性“关注健康、奉献社会”系列讲座、老年人“文盲、科盲、法盲”扫盲班等,提高市民文化素养。2006年,开展“开卷有益”读书征文活动、机关党员干部书画摄影比赛及作品展、晋江“文化之旅”等活动,活跃创建氛围。2007年,继续开展上述活动。
  四、党员干部理论宣传
  1988—1992年,晋江县(市)开展一些理论宣传活动,但范围、规模不大。
  1993年3月,市委宣传部联合有关部门举办学习中共十四大精神知识竞赛。
  1997年,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中普遍开展“学理论、学党章”活动。市委宣传部、市直党工委等组织深入基层党校和部分村(居)举办辅导讲座14场次,听众3000多人次。深入全市16个镇(场)和51所中学开展3次集中巡回宣讲活动,参加干部、群众、学生达16.8万多人次。联合晋江市电视台摄制《拥抱辉煌》等3部理论宣传片。在泉州市1997年度电视理论宣传专题片评选中,《拥抱辉煌》获三等奖,《晋江人走出的路》《发展才是硬道理》获优秀奖。阵地建设方面,及时总结、推广青阳镇、内坑镇、凤竹公司3个泉州市级党教联系点典型经验,并建立陈埭镇四境居委会党支部等首批11个晋江市级党教联系示范点;以提高党课教育质量为目的,组织开展基层党校优质党课教案评选活动,2篇教案在泉州市交流评比中分获二等奖、优秀奖,宣传部获组织奖;举办全市学习中共十五大精神理论宣传骨干培训班,对27个基层党委近50名理论骨干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理论教育阵地的师资素质。
  1998年,建立青阳镇青新居委会等首批29个社会教育示范点,组建理论宣传骨干队伍,举办2期全市中学政治教师学习邓小平理论培训班,开展基层党教5项评比活动。通过组织深入全市43个党教、社教联系示范点巡回宣讲、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举行市直机关党员干部理论专题报告会、组织全市学习党的十五大文件知识竞赛,在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中掀起理论学习热潮。
  1999年,举办基层党校校长和业务骨干理论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和新党员培训班,开展基层党员教育“五项评比”活动,加强基层理论阵地和队伍建设。以全市43个党员教育联系点和社会教育示范点为依托,以农村、机关、企业、学校为重点,组织理论宣讲团、老干部报告团深入开展理论宣传和形势教育。市委报道组、市有线电视台结合开展侨乡巨变和发展成就组织宣传报道。2000年,在福建省、泉州市党员教育5项评比中,晋江市6人和2个单位获奖。
  2001年,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团市委、市关工委组织老干部报告团,到各中学开展以“党的80年光辉历程”为主题的巡回宣讲,并联合举行“四代同歌共产党”大合唱活动。6月25日,市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联合举办党史知识竞赛。6月25—30日,市委宣传部组织理论宣讲团深入全市16个镇(场)和部分市直单位,巡回宣讲党的80年光辉成就。在晋江电视台和晋江人民广播电台开设“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和“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理论宣传和新闻报道专栏。继续深入开展党员教育五项系列活动,并组织2000年基层党员教育系列活动评比,在广泛征集、集中评审基础上,表彰优质党课教案8篇、优秀党教调研论文13篇、基层党组织领导带头讲党课先进个人4人、党教先进联系点5个、社会教育先进示范点11个、先进基层党校4所、农村党员“学科技、用科技”标兵7人、组织奖5个。电视理论宣传工作取得新突破,专题片《使命——福建凤竹集团党建工作启示录》获泉州市第二届理论专题片评选二等奖。
  2002年,以举办市直机关季度理论辅导讲座、组织教员深入基层讲党课、建立思想理论教育联系点、寄发学习参考资料、开展理论骨干培训、组织理论宣讲团宣讲、举行学习体会座谈交流、举办诗歌咏诵会和文艺汇演等形式,增强理论宣传工作渗透力、感染力。
  2003年,市委宣传部在广播电视台开辟理论宣传专栏,及时报道各级各部门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举措和成效,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结合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组织摄制《基层党委负责人访谈录》《抉择——晋江市行政体制改革纪实》等一系列理论宣传片,全面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五大召开以来全市广大农村的深刻变化和今后的发展前景,以及在创建服务型政府方面的新成效。
  2004年,理论宣传专题片《抉择——晋江市行政体制改革纪实》被评为泉州市优秀电视理论专题片三等奖。组织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宣传,举办晋江市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辅导讲座。在晋江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新闻专栏,深入宣传晋江坚持科学发展、实施行政体制改革、推动实现更高平台更快发展的新举措、新典型、新经验。
  2005年,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为落脚点,开展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开展以“保持先进性”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等为主题的宣讲活动80多场次,参加党员干部群众17000多人次。
  2006年,把握《江泽民文选》《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发行的有利时机,紧扣“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突出“构建创新型晋江”,组织开展“晋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及十一五规划”主题宣讲、晋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图片巡展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教育等宣传活动。组建市业余讲师团,分时事政治、思想道德、传统教育、法律知识、农业技术、卫生保健等6个小组,服务基层理论宣传工作。6月底,组织开展百场理论进基层形势政策巡回宣讲活动。
  2007年,中共十七大召开后,分学习座谈、辅导宣讲、研讨培训三个阶段开展学习宣传活动。以组织观看中共十七大开幕式、专题学习会、座谈会、专题辅导讲座和巡回宣讲等方式,推进中共十七大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部队。
  五、社会宣传
  1988年,晋江普法教育工作重点对象由干部转到青少年。年初举办“晋江县完全中学法律常识竞赛”;5月组织“三法一例”考查。
  1990年,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深入拓展计生宣传工作,组织中学生帮助各村制作计生宣传标语和固定宣传栏,举行计生知识竞赛。
  1992年,播放《中国共产党七十年》等40多部专题片,开展“宪法知识”“两情两史”“精神文明建设”问卷测试等活动。
  1994年,组织开展“奔小康、建新村”、五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党的建设、反腐倡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支援机场建设”等系列宣传活动。开展“土地宣传月”、新税制宣传、《劳动法》知识竞赛以及科学技术讲座等活动,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加强关于贯彻落实上级各项重大决策的宣传。编印《信息摘编》简报6期,宣传各项重大政策和举措。
  1995年,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教育“两基”达标、“土地与法制”、普法、制止“普渡”、迎接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检查、迎接晋江建市3周年等5大庆典,以及科技、征兵等集中、专题宣传。编发《信息摘编》7期、《晋江宣传信息》10期。
  1996年,在开展“法制宣传月”活动基础上,重点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工作。组织泉州晋江机场竣工及通航专题宣传。
  1997年,举行“从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五大”图片展览、“光辉的旗帜”歌咏大会、“晋江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大型图片展览等活动,展示十四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1998年,大力宣传晋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成就,深入开展抗洪抢险、支援灾区的社会舆论宣传,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2000年,精心组织实施“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警示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政协工作、计划生育、社会稳定、安全生产、普法和依法治市以及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冬季征兵、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抗击10号台风、三峡移民安置工作等一系列专题宣传,营造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的良好氛围。
  2001年,举办晋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
  2002年,组织开展“严打”政治宣传工作,宣传见义勇为先进事迹,加强对打击、查处假冒伪劣产品的跟踪报道。围绕晋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加大科技拥军、企业拥军宣传力度,摄制播出《晋水古邑军民情》电视专题片。开展“计生宣传月”活动,推介基层先进典型。
  2003年,制发《防治非典型性肺炎宣传工作方案》,在组织落实中加强对基层防治“非典”宣传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督促。
  2005年,大力宣传中共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宣传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宣传中共晋江市委十届五次、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组织开展晋江市党代会和人大、政协“两会”宣传,开展首次全国经济普查、新《信访条例》实施、国防教育、征兵工作、市区“村改社居、社区整合”“四五”普法和依法治市、平安建设以及LNG、桥南片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专题宣传。
  2006年,大力宣传晋江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共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泉州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坚持集约发展、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全力实施“十一五”规划和“111662”工程,推进创新型晋江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举措、新成效。组织开展晋江市党代会和人大、政协“两会”宣传,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人口计生工作、双拥工作、社会保障、冬季征兵和国防教育、平安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普法和依法治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业普查、防抗自然灾害等社会宣传,组织“百个工程”开竣工、“回顾十五、展望十一五”等主题宣传和“夹克风·观音韵”休闲文化节、首届校企人才合作峰会、中华首届闽南语歌曲创作演唱大赛等经贸文化宣传,开展桥南片区改造、湖光西路改造、陈埭污水处理工程等重点项目宣传,有效引导舆情民意,为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营造有利社会舆论氛围。
  2007年,组织庆祝晋江撤县设市15周年宣传活动,以“民生和谐、又好又快”为主题,重点围绕民生和谐、产业发展、海外联谊3个方面,按预热、造势、庆典3个阶段,组织全方位的专题宣传和新闻报道,重点推出《走遍晋江街镇》《十五年十五人——我与晋江共发展》等重磅专栏。
  六、品牌宣传推介
  20世纪末21世纪初,晋江突出著名侨乡、民营经济、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等特色和优势,坚持以经济宣传提升城市形象、以城市魅力促进经济发展。用好鞋博会、糖博会、陶博会、伞博会等重要平台,通过新闻宣传、氛围营造、外宣品输出等形式,打响“中国鞋都”“中国伞都”等一系列区域品牌,塑造“品牌之都”城市形象。2004年,抓住晋江电视台电视频道获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与省广电集团联合设立“晋江演播室”和举办“晋江慈善日”活动等契机,策划举办“激情晋江”“东南劲爆”和“同一首歌——走进品牌之都”等大型文艺晚会,借助中央电视台一套、中央电视台三套和福建电视台等平台以及众多演艺界明星的宣传效应,进一步提高晋江城市知名度;承办2004—2005中国男篮甲A联赛开幕式,策划摄制晋江城市形象宣传片、篮球文化宣传片并在中央电视台五套、上海东方卫视和福建电视台体育频道直播开幕式盛况时播出,宣传晋江知名品牌与城市文化,展示晋江经济成就和人文魅力;依托晋江企业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较多的优势,在新闻舆论宣传中密切晋江经济品牌与城市品牌的内在关联,以市政府名义出台有关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在各级媒体广告中宣传晋江城市品牌。2005年10月,《人民日报》“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轮大型宣传以开篇报道、记者点评和头版位置的形式推出《晋江:如何成为“品牌之都”》长篇报道。
  七、理论研究
  1998年,晋江各级领导干部结合理论学习、联系工作实际撰写调研论文和心得体会近600篇,《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命题》(丁聪枝著)、《农民富起来以后的文化生活质量问题——对晋江市农村富裕农民的“目的性抽样”研究》(丁聪枝、黄陵东著)等在省委《调研内参》《理论学习月刊》《文明建设》等刊物发表,引起较好反响;2篇文章在泉州市“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研讨会”获奖,1篇党建调研文章获省委宣传部评选一等奖。
  1999年,结合邓小平理论在晋江的成功实践和新中国成立50年来侨乡的巨大变化,开展理论研究工作。3篇论文入选泉州市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理论研讨会,出版《创造·斗争——晋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礼》VCD。
  2000年,加强理论调研,组织撰写、发表一批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论文。《增创晋江改革与发展新优势的思考》《结构调整推动晋江经济快速发展》《晋江精神的成功实践与再度弘扬》等分别在《福建通讯》《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等刊物发表。
  2001年2月18日,根据市委关于组织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精神,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理论征文研讨活动,共征集论文76篇,评选优秀论文32篇并汇编《晋江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集》,其中7篇论文在泉州市理论研讨会交流评选中获奖。结合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七一”讲话精神,组织开展“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专题学习研讨活动。
  2002年,组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晋江的成功实践”研讨活动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讨论”活动,紧扣晋江实际进行深入调研,推选6篇文章参加泉州市理论研讨会交流,《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基础性问题》等一批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理论调研文章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2003年,晋江市与省社科联、省委党校共同建立“福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晋江)调研基地”,并确定新型工业化道路、非公经济发展、服务型政府、人才发展战略、先进文化与学习型社会等5个课题,开展合作调研;发挥协办《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优势,组织理论工作者围绕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和探索符合晋江实际的发展道路开展专题调研,先后发表《在经济比较发达基础上推动文化建设实现新跨越》《以新思路新举措推动理论宣传工作新发展》等6篇文章。
  2004年5月22日,福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晋江)调研基地正式挂牌。5月,市委、市政府确定配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省委党校共同开展“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发展跟踪调查·《晋江卷》”调研工作,组织开展入户问卷调查,实施省“百家民营企业调查活动”,举办首届产业集群经济发展(晋江)论坛、中国体育营销高峰论坛。《“经济马赛克”是怎样形成的——从晋江产业集群的萌生与发展看政府的推动作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创新企业文化,增强发展动力》等一批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理论调研文章在《人民日报》《党建研究》等刊物发表。
  2005年,依托与省社科联、省委党校联合建设的福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晋江)调研基地,吸引省内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关注晋江经济社会发展,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继续推进与中国社科院、省委党校合作开展的“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发展跟踪调查·《晋江卷》”调研,立足1988年以来晋江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完成深度调查工作,进入文稿撰写阶段。注重激发本土力量调研热情,引导党员干部担当理论调研工作的主力军,结合具体工作实践进行深入思考、撰写调研文章。据统计,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撰写各种学习心得体会、理论调研文章近万篇。其中,《联系实际学理论,凝心聚力促发展》《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紫帽镇建设旅游强镇的思考》等一系列文章分别在《党建》《泉州晚报》《泉州通讯》等报刊发表。
  2006年,继续加强福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晋江)调研基地建设,“晋江市民营企业发展中的政府作为研究”和“晋江市农村建设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品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课题纳入省社科课题规划并完成调研任务。依托省社科联组织的“双百”活动,邀请华侨大学欧阳钟辉教授作辅导讲座,组织晋江企业文化发展5个专题调研。围绕巩固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主题征文活动,征集理论文章114篇;召开先进性教育活动理论研讨会,交流征文、研讨成果。结合纪念建党85周年,组织党员干部加强党建工作调研,征集理论文章126篇。
  2007年3月,省委政研室与市委、市政府共同建立省委政研室(晋江)调研基地先后开展“应对技术壁垒”“民生工作”“企业上市”等专题调研活动,并形成《晋江市把技术壁垒变成通往世界的桥梁》《让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晋江市改善民生的调研》《晋江市力促资本市场“晋江板块”加速崛起》等调研成果呈送省、市领导,供决策参考。
  八、“晋江模式”研究
  1988年以来,县(市)委宣传部深入组织研究、宣传晋江精神、晋江模式。1993年,市委宣传部、福建电视台联合摄制《侨乡之光》。1994年,省委党校晋江精神研究课题组在市委办公室、宣传部协助下,编辑出版《晋江精神研究论纲》,并发表于《理论学习月刊》。1994年12月20—25日,中国社会学会、省社会科学院、省委党校、省委政策研究室、省社会学会联合在晋江召开中国农村发展道路(晋江)研讨会。1995年9月,陆学艺主编的《晋江模式与农村现代化》由知识出版社出版。1995年11月,人民出版社出版《晋江精神探索》。1996年10月,作家出版社出版北京作家余义林的长篇报告文学《闽之龙——福建晋江改革开放风雨实录》。1997年1月,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魏子熹、傅家栋、陈文亮和晋江市委原书记施永康合作撰写的理论调研专著《晋江的实践与启示——农村现代化的一种有益探索》。2007年11月10—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晋江市委、市政府协办的中国县域现代化道路(晋江)研讨会在晋江举行,《人民日报》12月19日刊发《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中国县域现代化道路(晋江)研讨会”述要》。12月,陆学艺主编的《晋江模式新发展——中国县域现代化道路探索》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同年,200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黄陵东主编的《内发的变迁》(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晋江卷》)出版。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晋江市志(1988-2007)》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四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金融业、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群众团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