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党员与基层组织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44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党员与基层组织建设
分类号: D262.2
页数: 7
页码: 796-802
摘要: 本节介绍了1988-2007年,晋江市通过填补党员发展空白、均衡发展、提升质量等措施,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同时,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关键词: 晋江市 党员发展 学习教育活动

内容

一、党员发展
  填补“空白”1988—1995年,县(市)委组织部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培训、教育,严格把好“入口关”,填补许多年来无发展党员的“空白支部”。其中,1989年,突破5年以上没有发展党员的支部20个;1994年,72个3年以上没发展党员的村支部,有51个发展新党员;至1995年,21个没发展党员的村支部都全部突破。
  均衡发展 1988年,全县中共党员22072人;1989—1992年,发展新党员1101人。1993年,全市发展新党员350人,新党员的文化程度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高中以上文化的占69.4%,35岁以下的占65.4%。1994年,制定实施发展党员三年规划,重点抓农村一线发展党员,全年发展新党员710人,其中农村党员453人,农村新党员中,初中以上文化占83%,35岁以下占47%,妇女占21.8%,少数民族占1.7%,经济能人占44.4%。1996年,把发展任务分解到各基层党委,在磁灶召开发展党员现场会,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工作,全年发展新党员1055人,其中农村党员562人,妇女党员192人,致富能手242人,占农村新发展的党员43%。在新发展的党员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上987人,占93.7%,35岁以下的756人,占71.65%。1997年,实施“421”工程(保持4000人入党积极分子常数,建立2000人重点发展对象队伍,每年发展1000人新党员),全年共发展党员1190人,其中农村党员961人,占80.8%;35岁以下的956人,占80.3%,28岁以下的经推优的523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131人,占95.04%;妇女党员271人,占22.8%。1998年,全市发展党员1481人,其中农村党员818人,占55.2%;妇女党员317人,占21.4%;35岁以下1096人,占74%;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449人,占97.8%。1999年,全市发展党员810人,其中妇女党员184人,占22.72%;35岁以下599人,占73.95%;初中以上文化程度791人,占72.72%。2002年,发展新党员770人,其中妇女党员213人;35岁以下的538人;高中及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481人。2005年,全年发展党员1045人,其中村(社区)523人,市直单位324人,非公有制企业167人;35岁以下青年684人;妇女250人;少数民族6人。2006年,发展新党员813人。2007年,发展新党员789人。至2007年底,晋江市党员33285人,其中:妇女党员5635人,占17%;少数民族党员767人,占2.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党员8387人,占25.2%;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党员24898人,占74.8%。
  提升质量 1989年,加强对建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新党员的基本知识的教育,提高党员的文化水平。1990年,重新建立入党积极分子花名册和发展党员重点培养对象花名册,对发展的重点对象确定专人负责培养,并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培训教育。1991年,全县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21期,系统培训1741人次。1992年,督促指导基层党组织制定发展党员计划,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特别是那些多年来没发展党员的党支部,全市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026人次,发展党员437人。1993年,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培训党员16349人,入党积极分子1226人。1995年,建立季度报,月通报制度,抓好督促落实,建立一支2987人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全市发展党员949人。1997年,重点从农村、生产一线、优秀青年中发展新党员,完善“推优”制度,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2000—2007年,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着力提高党员工作质量。全市党员发展工作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年均发展党员786人。其中,2005年,全面推行发展党员“五项制度”,即测评制、公示制、票决制、预审制和责任追究制。2006年,编制《晋江市发展党员工作业务指导手册》。2007年,在农村(社区)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实行发展党员“销号管理”和“一票否决”制度。
  二、党员专项教育活动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2001年,中共中央根据中国面临复杂的国际背景和国内形势以及农村出现的新特点、新任务做出决定,用2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县(市)部门、乡镇、村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按照中央部署在市委统一领导下,按分类指导、分批推进、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实施。市一级为主抓好方案制订、督促指导,各基层党委具体抓好本地本系统的学习教育。村级班子特别注意突出正面教育,讲究方法,讲求实效。基层所站的学习教育活动统一在镇(场)党委的领导下进行,上级主管部门主动支持配合。学习教育对象包括市直部门、镇(场)、村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重点市镇(场)和市直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参加过“三讲”集中教育的班子和个人,参加学习培训,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整改措施,重点抓好一般干部的学习教育。
  每个单位学习教育活动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培训。在自学和辅导培训的基础上,围绕“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如何减轻农民负担”“如何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如何转变干部作风”“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等5个专题,深入学习讨论,撰写心得体会。
  第二阶段:对照检查。在广泛征求意见,普遍谈心的基础上,联系1998年以来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提出初步整改意见。
  第三阶段:整改提高。制定整改方案,建立健全整改工作责任制,做好学习教育活动总结。
  全市767个单位参加学教活动,其中市直部门104个、镇(场)16个、村(居)385个、站(所)262个。参学人数9683人,其中市直和镇(场)干部5078人、站(所)干部1303人、村(居)干部3302人。通过学教活动,党员干部初步改变厌学情绪,强化组织纪律观念,政治理论水平有新的提高。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忧、最怨、最盼、最急的热点、难点问题。进村入户初步制度化,为人民服务质量得到提高。系统检查存在的问题,增强忧患意识,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干部培训、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联系实践等党的好传统、好制度,有力地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005—2006年,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精神,市委分3批全面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党组织1667个,党员30028人。其中,参加第一批教育活动的党组织261个,占全市党组织总数的15.66%,党员4064人,占全市党员总数的13.53%。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组织770个、党员11005人,分别占全市总数的45.40%和36.83%。晋江市636个党组织、14860人党员参加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分别占总数的38.15%和49.56%。
  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泉州市委的精神和部署,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市委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把握“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的工作主调,高标准谋划,严要求推进,高质量落实,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先进性教育活动,完成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3个阶段的各项工作,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群众测评满意度都在95%以上。
  通过教育活动,增强党员意识,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教育中,市、镇(街道)、部门领导共慰问困难群众7737户,结对帮扶对子2879户,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9417件,发放慰问救济金480多万元,帮助基层落实办实事项目578个,资金6700多万元。
  三、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
  1988年,根据“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教育”的方针,认真抓好对新党员的教育培养。纠正“注重发展,忽略教育和管理”的不足,结合学习中共十三大文件对新党员进行当前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商品经济知识教育,帮助新党员转变观念,增强党组织带领人民群众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能力。
  1989年,各级党组织采取党校集中培训、支部上党课和专人帮教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新党员的基本知识的教育。举办积极分子培训班33期,参训人数609人。转发中组部《关于四起违反党章规定发展党员的情况通报》,组织对各党委近两年发展党员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没发现违纪现象。
  1990年,各级党委把党员思想教育作为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发挥县、乡党校的作用,准备7个专题的课材,配合乡镇党校讲课,把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知识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
  1991年,全年县、乡(镇)党校举办干部党员培训班73期,受训干部党员40500人次。
  1992年,开展中共中央2号文件和中共十四大精神的学习贯彻活动,党史、党建理论的研讨学习、活动,生产竞赛、技术练兵、党员奉献活动,争先创优活动,民主生活和评议党员活动,党员培训活动。通过活动,全市广大党员增强党性观念,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的自觉性。
  1993年,利用“校、室、日”,党支部“三会一课”,开展学习培训活动。组织专题“辅导报告会”,组织举办学习党的十四大知识电视竞赛、学习新党章知识竞赛、《支部生活》读刊知识竞赛等活动。组织开展以“忆传统、讲党性、学先进、做奉献、当新时期合格共产党员”为主题的迎“七一”系列活动。
  1994年,全市举办62期《邓小平文选》学习培训班,1.3万多名党员参加培训。以学习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内容,对党员普遍轮训一番。“七一”期间广泛开展系列活动,召开追认施秀棉为共产党员大会,开展向英雄学习活动。
  1995年,实施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对外出党员发放流动证,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响应中央号召,开展“学理论、学党章、学孔繁森同志事迹”等活动。
  1996年,健全农村党支部六项基本制度,依托各级党校、党员活动室和党员电化教育网络,加强对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
  1997年,坚持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健全民主评议党员和党支部目标责任考评制度,实行党员目标管理,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促进党内生活经常化、制度化。
  1998年,修改制定《晋江市党支部目标责任考评表》和《晋江市党员目标管理考评表》,组织开展党支部和党员评议活动。落实流动党员证制度,下发《关于离退休党支部建设的工作意见》,指导各地加强对流动党员和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管理、教育,严格组织生活。
  1999年,健全和落实党内六项制度,深化民主评议党员和党员目标管理工作,及时把外来职工中的党员的组织关系转到晋江市。
  2000年,深入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发出《关于做好1999年度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通知》,对加强领导和兑现评议成果等5个方面进行规范,提高评议质量。组织对本年退伍的234名军人党员逐个过滤,核实党员资格,及时发现并处理6名假党员。
  2001年,认真贯彻从严治党方针,对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员队伍的管理。重点指导基层党委对不发挥作用、不按期交纳党费、民主评议不合格的党员进行处理。
  2002年,以保持先进性为着眼点,努力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围绕迎接中共十六大召开和晋江建市10周年,成立宣讲团、举办培训班、开展研讨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解放思想,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认真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开展同邪教组织的斗争。
  2003年,以抓好新党章学习为契机,推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扎实开展“学党章、讲党性”学习教育活动,学习教育、自查自纠和总结处理3个阶段中,采取集体重点辅导、观看电教片等方式,组织全市村(居)党员系统学习理论,认真对照整改。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继续试行“公推预审”发展党员,在西滨镇试行发展党员票决制。
  2004年,各基层党组织开展理论学习、座谈和党建调研以及“党员奉献工程”“党员奉献周”“党员奉献日”等活动,规范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
  2005年,注重对党员的人文关怀,加大对困难党员的帮扶力度,扩大补助范围。认真组织全市第一、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动员。
  2007年,深入组织各基层党(工)委开展贯彻落实保持共产党先进性四个长效机制文件情况自查自纠活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开通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
  四、争先创优活动
  (一)活动开展
  1989年,把开展“时刻牢记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和“争先创优”两个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七一”期间各党委都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各基层党委都对先进支部和优秀党员进行表彰,县委召开表彰大会,继续开展组织工作百分竞赛活动。1991年,召开纪念建党70周年暨表彰大会。1993年,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党务工作者中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认真评选各级表彰“一先两优”工作。1997年,各级党组织参与争创党建工作先进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镇、农村“百佳”党支部、“五好村”“亿元村”以及“村财百千万村”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参与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活动,把“争先创优”活动不断引向深入。1999年,市委组织部开展创建全省党建工作先进市活动,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5次会议专题研讨“争创”活动,召开2次党建工作现场会议进行再动员再部署,6月份,由市委常委带队,分别对各基层党委进行为期2天的党建工作大检查,全面掌握“争创”活动进展情况,加强督促检查。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创建全省党建工作先进市的重大意义,在全市形成“争创”的浓厚氛围。开展争创“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镇党委、“五个好”村党支部等“创先争优”活动。召开“七一”党建工作会议,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进个人,形成“比、学、赶、超”热潮。指导各基层党委围绕纪念“七一”的主题,开展以“讲党性、作奉献”为主要内容、形式多样的党建系列活动,营造党建工作浓厚氛围。2001年,深入开展争创2000—2001年度全省党建工作先进市活动,制定责任书,明确各部门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3次专题会议进行研究,确定下一步工作意见。开展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活动,下发《关于做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通知》。2002年,开展“迎十六大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月”活动。2006年,以纪念建党85周年为契机,举办市直机关“一先两优”表彰。2007年,完善争先创优机制,细化“五个好”镇党委、“五个好”村党组织考评标准,每2年评定表彰1次。
  (二)评优表彰
  1989年,县委召开表彰大会,表彰78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52名优秀党员、3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17名优秀纪检工作者。在工作百分竞赛活动中,评出安海镇、英林乡党委和县直党委3个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和7名先进组织工作者。岭畔村党支部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991年,在“七一”期间,1个党委、1个村支部和5名党员被省委表彰为先进集体和个人,2个党委、7个支部和20名党员受到泉州市委表彰,4个党委、91个支部和250名个人受到县委表彰。1993年,受省委、泉州市委、晋江市委三级表彰的有102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204名优秀党员和6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其中,深沪镇党委被评为省先进党委,池店镇清蒙村党支部被评为省先进党支部,安海镇党委书记丁聪枝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党支部书记王瑞强被评为省优秀党务工作者。1995年,深沪镇狮峰村党支部被评为省优秀党支部,安海镇党委书记丁聪枝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党支部书记王瑞强被评为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吴德纯、张伟群等7人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1997年,市委表彰6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99名优秀共产党员、59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并分别推荐1个先进单位、3名先进个人和18个先进单位、22名先进个人赴省、泉州市表彰。2000年,中共晋江市委被评为省先进党委。2001年,推荐2个先进单位、2名先进个人赴省,15个先进单位、19名先进个人被泉州市表彰,其中钻石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被省推荐赴全国表彰。组织表彰全市50个先进单位和100名先进个人。其中,西滨镇跃进村党支部被评为省先进党支部,池店镇清蒙村党支部书记张光侯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市直党工委副书记吴淞江被评为省优秀党务工作者。2002年,在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月”活动中,表彰119名非公有制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和15名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2003年,晋江天守服装机构有限公司党支部被评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委组织部被中组部党建研究编辑部授予成绩突出奖。2004年,市直党工委被省直党工委评为全省先进机关党工委。2005年,市委组织部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组织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市直党工委被评为泉州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示范单位”。2007年,“七一”期间,结合开展纪念建党86周年活动工表彰30个“五个好”先进村党组织,市直党工委获“全省先进机关党工委”称号。
  五、党员电化教育
  电教播放点和队伍建设1988年,建立1支党课电化教育播放队伍,并进行专门培训。1989年,全年建立16个播放站,配备兼职电教播放员25人。1992年,市、镇、村三级都设立专兼职播放员队伍,镇设站、村设点。1998年,培育30个电教播放工作示范点。1999年,加强电教网点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对各播放点的名称、标志牌、记录本、规章制度、上墙内容进行统一要求,发挥全市30个电教工作示范点的示范辐射作用。2001年,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电教播放为重点,在全市182个非公有企业建立电教播放点,形成纵向到市、镇、村三级,横向到乡村、机关、非公企业的立体播放网络。2003年,建立覆盖100多家非公企业党组织、827个播放点和1支912名兼(专)职播放员队伍。
  电教设备添置和更新 1988年,各乡镇配备台式录像机。1991年,县委组织部建立电教室,增添1万多元设备。1992年,配置彩电128台、放像机68台。1995年,增置3/4编辑系统、字幕机、特技机等电教设备,配备3/4摄编器材,实行独立制片。1996年,先后购置贝达康姆PVM—637PK摄录一体机1部,UVW—1800P编录机1台。2001年,购进一套新奥特神器300—LE非线性编辑设备。
  党员电化教育活动 1988年,全年乡镇党校播放213场次,受教育党员12503人次。1989年,在193个建制村巡回播放348场次,观看者有66298人次,其中党员11749人次。1991年,在县有线电视台上设立《党的光辉照侨乡》专题节目,定期播放《雷锋精神在福建》、党建新闻等电教片。1993年,为基层提供各种电教片279盒1417次,开展党员电教达标活动,继续办好闭路电视专栏。1994年,复制各种电教片384盒、1165片下发基层。2003年,引进100多部VCD电教片,征订2003年全省党员电化通用教材754套。2004年,引进28部(集)VCD电教片,征订2004年全省党员电化教育通用教材702套。2005年,下拨电教设施补助经费97000元,引进VCD电教片86部,征订党员电化教育通用教材895套。2007年,先后引进《探索新农村》《解读海西新农村》等VCD电教片,进一步充实起市、镇、村(企)三级电教片库,《全省党员电化教育通用教材》全市的征订量达695套,占全省征订总量的1/4。
  电教片制作 1988年,晋江县协助省摄制的电教片《陶乡魂》荣获全国观摩比赛一等奖。1991年,被《泉州电视台》采用电视新闻共22条。1992年,拍摄《不缺的人生》《腾飞的高度》《重振海上雄风》《92福建投资贸易洽谈会掠影》,其中《不缺的人生》先后在泉州电视台和省电视台播出,并荣获省第三届党员电教片观摩评比三等奖,1992年度泉州电视台《侨乡党建》栏目专题二等奖。1993年,摄制3部专题片,拍摄党建新闻25条,被泉州电视台采用14条,福建电视台采用5条,2条党建新闻获1993年度泉州电视台《侨乡党建》优秀新闻奖。1994年7月起,每月自办1期《党的光辉照侨乡》节目,受到中组部电教中心的肯定;摄制电教专题片3部,并先后在福建电视台、泉州电视台播出,其中专题片《哦,小草》获得泉州电视台采用,省台采用8条。1995年,拍摄3部电教片在泉州电视台播出,其中2部在省电视台播出,《哦,小草》被泉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新闻一等奖,拍摄专题系列和党建新闻26条,其中在省电视台播出1条,泉州电视台播出14条。1996年,拍摄6部专题片,其中《古桥·铁塔》在省电视台、泉州市电视台播出后,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东石——东海的明珠》先后在泉州有线电视台、省电视台播出;纪实电视专题片《校长爷爷》得到省委组织部、省电视台专家的好评。拍摄一批党建新闻,其中在省电视台播出2条,泉州电视台播出8条,晋江有线电视播出35条。1997年,纪实片《校长爷爷》参加全省第五届党员电教片观摩评比,获二等奖。是年,晋江市蝉联“泉州市党员电化教育年度考评先进单位”称号。1998年,拍摄三集电视政论片《风雨陈埭路》,被福建电视台列为“改革开放20年宣传活动”内容,于1998年11月23—25日在福建电视台连续播出。是年,还摄制6条系列报道组成“新经济组织党建巡礼”专辑,摄制纪实片《钻石之光》《托起明天的太阳》分别在晋江市和泉州市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会议上播放。1999年,全年承办泉州市“侨乡党建栏目”7期,组织拍摄党建新闻50多条,电教片6部,其中《永和之家》《钻石之光》《凤竹之魂》3部新经济组织党建片全部入选泉州市经济组织党建系列片《播放阳光》,3集电视政论片《风雨陈埭路》参加全省第六届党员电教观摩评比荣获一等奖,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党员电教工作先进市”。2001年,制作完成《源泉的回声》《移民支书黄趁银》《老张的愿望》等5部党建专题片和党建新闻近20条,选送《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记福建凤竹集团公司常向真》等7部电视专题片和10则专题新闻在省、泉州市电视台播出,其中《晋江领航人》被省委组织部作为通用教材转发全省。是年,晋江市电教信息工作实现国家级刊物的突破,《外企电教花也香》在国家级刊物《党员电化教育》上刊登,《服务党建,电教先行,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上新水平》入选中国社会出版社“改革与发展文汇丛书”。2002年,完成《迁坟》《发展党员,我投一票》《天守基石》等5部专题片,其中《迁坟》在全省党员电教观摩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被省委组织部、省电视台列入“十六大”宣传计划,以教材的形式向全省公开发行。2003年,拍摄完成《选择》《东方潮·晋江路》等8部党建专题片,其中《扎根天守的党员们》《竞争与选择》等2部专题片被《省党员电化教育通用教材》转发,并被省委组织部和省电视台联合列为“七一”宣传计划。同年,晋江市电教工作被评为泉州市党员电教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先进单位。2004年,先后制作完成《扎根企业的共产党员》等5部专题片,电教经验在全省电教播放工作现场会上作典型交流,获得“泉州市党员电教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是年,人才工作专题片《育人筑基说晋江》在福建省第九届党员电化教育片观摩评比活动中获得特等奖,并获得优秀编导奖和优秀撰稿奖。
  2005年,制作《石头村的故事》等5部宣传晋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典型专题片,分别在省电视台“党的建设”“时代先锋”栏目播出,其中,《为了人民的利益》入选省电教通用教材,《石头村的故事》入选泉州市先进性教育活动电视辅助教材。2006年,在侨乡频道开辟“侨乡党建”栏目,在省第十届党员电教片观摩评比中,晋江市摄制的《非常动力》获一等奖,并获得“优秀编导奖”“优秀摄像奖”“优秀撰稿奖”3个单项奖。2007年,专题片《商海巾帼村官司路》《恒安非公企业党建专题片》在省电视台“时代先锋”栏目中播出,摄制的电教片《非常动力》入选省党员电化教育通用教材。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晋江市志(1988-2007)》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四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金融业、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群众团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