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发展社会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42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发展社会事业
分类号: D630.1
页数: 3
页码: 781-783
摘要: 本节介绍了1988-2007年,晋江市提出“晋江精神”,推进科技兴市,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
关键词: 晋江精神 科技兴市 农村小康建设

内容

一、概括提出“晋江精神”
  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费孝通、罗涵先率先提出“蕴含在晋江经济中的最生动、最活跃、最本质的东西”是“内涵于广大晋江侨属中的蕴含深厚的拓外传统和强烈要求改变贫穷现状的致富愿望”,这一概括引发对晋江进行深层次的研究。1986年4月26日,《文汇报》署名文章《今日晋江》第一次在媒体中提出“晋江精神”的说法。“晋江精神”这一概念提出后,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经过仔细研究和反复推敲,把晋江人突出的精神品格和未来社会发展急需的精神相结合,简练概括总结为“诚信、谦恭、团结、拼搏”八个字,阐述为晋江精神,是建立在现代市场经济、公共管理和新型人际关系基础上,融合道德和法律内涵的“诚信”精神;兼容博纳、蓄才借智、善于学习、不断进步的“谦恭”精神;维护大局、善于协作、提倡竞合、实现共赢的“团结”精神,尊重规律、崇尚理性、敢于创新、善于争先的“拼搏”精神,并于1990年11月21—24日召开的中共晋江县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通过。
  二、推进科技兴市(县)
  1987年1月,县新技术开发服务中心更名为县科技开发中心,并建立县科技情报研究所。1988年,确定内坑、蚶江、金井为县科技示范乡镇,建立乡镇科委。1991年,县委七届二次会议召开,做出《推进科技进步的决定》,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科技领导组,负责全市科技工作的重大决策和组织协调;金井镇、内坑镇被福建省政府授予“福建省第一批科技示范乡镇”称号。1992年,晋江市出台《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若干决定》,提出“抓基础、稳支柱、保重点、靠科教”的战略方针,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科技发展的“四二三三”工程,即建设两个区(高科技工业园区、深沪湾国家级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巩固、发展两个农业型科技示范镇(内坑、金井),新建两个企业型科技示范镇(青阳、陈埭),并培育200个科技示范户、30个市级科技示范村、30个科技先导型企业、30个科技示范片(或基地)。1996年,全市召开科技工作大会,表彰30家科技先导型企业及30个科技示范村。1997年,晋江市大力推进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等学府、产业发展引导工程、信息港、科技发展基金、科技强市专家顾问团、科技馆建设7大科技战略重点的建设,实施产业发展科技引导工作。在晋江“科技兴市”战略方针指引下,1994年,晋江在全国县(市)科技实力擂台赛中获“科技实力强县”称号;1996年,被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称号,并成为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之一;1998年7月,继山东省龙口市和广东省顺德市之后,被列为全国4个“科技进步示范区”之一;1999—2000年度和2001—2002年度均被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2004年2月,又被科技部确定为首批20个“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之一。至2007年,晋江市拥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市技术市场、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纺织服装中心、鞋业检测中心等45家科技中介机构,成立同业公会23个,包括市属制鞋、食品、石业和镇属服装、纺织、玩具等,会员企业1632家。
  三、加快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1992年,市委确定“四年奔小康、九年翻两番、盯住广东虎、争当福建龙”的战略目标,并计划分三步走,在4年内实现15个镇的366个建制村达到小康村的目标。根据部署,1993年,晋江市按照省定小康6大方面16项指标,结合晋江实际情况,重点抓好巩固强项,改善弱项与抓好四项规划和建设。1993年,青阳等4个镇和100个村通过泉州市验收,基本实现小康;1994年,安海等7个镇和163个村基本实现小康;1995年,池店镇等4个镇和103个村基本实现小康。至此,全市所有镇、村通过3年的努力,基本达到小康水平。1996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宽裕型小康统揽农村各项工作,重点制定《晋江市农村宽裕型小康建设规划》,要求至2000年,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活富裕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格局。并确定20个村作为重点。随后,全市把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作为宽裕型小康工作的重点,加快新村建设,广泛开展旧村改造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使农村的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乡村城市化步伐加快,城乡差别不断缩小。经组织评估验收,1996年16个村、1997年69个村、1998年79个村、1999年55个村、2000年6个镇43个村、2001年6个镇61个村、2002年1个镇28个村、2003年1个镇10个村、2004年1个镇15个村分别通过宽裕型小康验收,至此,晋江市15个镇(现19个镇、街道)376个村基本达到宽裕型小康验收水平。2001年,晋江市提出5年实现100个宽裕型文明村的目标,围绕“班子坚强、经济发达、设施齐全、环境优美、风气良好”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宽裕型文明村建设,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经组织评估验收,2001年有20个村、2002年17个村、2003年15个村、2004年15个村、2005年18个村,共85个村获评泉州市级宽裕型文明村。
  四、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1992年,晋江抓住“撤县设市”的机遇,在年初即确定“八五”期间要以市区建设为龙头,初步建成能源、交通、通信、供水和市政建设五大基础设施网络,以此推动晋江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随后,市委、市政府参考国际上先进城市的经验,经过充分研究,提出建设珠链式侨乡新型城市的构想,即立足于把晋江649平方千米的市域作为城市来建设,坚持“工贸结合,转型外向,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方向,努力建设青阳、安海、晋南3个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并用高等级的现代化公路和现代通信设施把3个经济区的各个镇连接起来,沿途布局工业小区和旅游服务网点,把晋江建设成三足鼎立、城乡一体、空间大、余地多、辐射力强的侨乡新型城市。围绕撤县设市后城市化的工作重点,市委、市政府提出“强化中心市区,建设城镇群体,完善基础设施”的城市化思路,以及“起点要高,步伐要快,质量要好”的要求,展开以中心市区建设为龙头的城市化建设。通过调整市区行政区划,设立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塘、灵源6个街道办事处,大力实施“一带四区”工程,进一步丰富新城区建设内涵。在世纪大道两侧,成功地把以市政府办公大楼、市民广场、电力大厦、体育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中心、戏剧中心等为代表的行政中心区,以26家企业总部大厦建设为代表的总部商务区、以品牌博览馆、闽南商贸物流项目为代表的会展物流区,以打造泉州南大门城市形象为代表的桥南片区等衔接串联在一起。加快推进泉安路拓改和东环路、世纪大道建设及泉安中路、崇德路、迎宾路等“路改街”工作,形成市区“五纵五横”的路网格局。加快推进旧城一期、旧城二期、湖光西路、桥南片区等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以及市区村改社区和社区整合工作,全面提升城市化水平。1996年,结合晋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市委市政府提出“四个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住宅向现代化社区集中、人口向市区和城镇集中,再次提高晋江城市化质量,推动城市化进程。2005年,晋江市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称号。
  五、成立世界晋江同乡总会
  晋江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拥有200多万人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为推动晋江扩大开放、加快发展,1995年,晋江市在深圳举办恳亲会,邀请海外晋江乡亲代表共筹世界晋江同乡总会事宜。1997年5月1日,世界晋江同乡总会在晋江华侨体育馆举行成立庆典大会。会员遍布22个国家和地区。
  六、鼓励民间社会慈善事业发展
  晋江素有慈善传统,积德行善成为一种风尚。2002年,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成立慈善总会事宜,同年12月18日,在撤县设市10周年庆典之际,晋江市成立慈善总会,总会实行理事会制度,具体由理事会、监事会、秘书处组成,在运作方式上与国际接轨,凸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民间特色。为打造晋江特色慈善事业。2002年9月,晋江市专门颁布对慈善捐赠的奖励办法,对捐赠10万元、30万元、50万元以上的个人,分别发给铜质、银质、金质纪念牌,并分别推选为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捐赠100万元(含)100万元敦聘为荣誉会长,300万元以上敦聘为永远荣誉会长。2004年10月,晋江市政府又出台《关于命名表彰慈善事业突出贡献人士的决定》,对捐赠累计达300万元以上至500万元以下者,授予“慈善大使”称号;捐赠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者,授予“慈善家”称号;一家三代以内直系亲属有2人以上(含2人)累计捐赠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者,授予“慈善世家”称号。这极大激发海内外晋江人,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群体投身慈善的积极性。至2007年底,晋江社会慈善总会政府有关部门仅占理事会总人数的18.9%,其中民营企业家占理事会总人数的81.1%,海外人士占理事会的18.9%,1名会长和34名副会长都是民营企业家,共募集资金5亿元,在救灾、扶贫、助学等方面发挥明显的效果。与此同时,晋江大力推动在基层广泛建立爱心慈善援助中心(站),在各镇(街道)、村(社区)建成176个中心(站),将慈善爱心带到普通大众中去。慈善总会于2004年9月、2005年8月先后加入中华慈善总会和福建省慈善总会,并成为会员单位。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晋江市志(1988-2007)》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四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金融业、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群众团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费孝通
相关人物
罗涵先
相关人物
陈埭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