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36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分类号: F203.9
页数: 4
页码: 728-731
摘要: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晋江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商标注册与培育以及商标专用权保护方面的工作。在商标注册与培育方面,该部门通过深入企业开展商标广告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对申请商标注册、创名牌和自我保护的观念,并引导企业争创各级商标认定,提高全市商标的发展水平和层次。在商标专用权保护方面,该部门查处了一批商标侵权案件,并规范了商标印刷行业,堵截了制假源头。
关键词: 晋江市 工商行政管理 商标广告管理

内容

一、商标注册与培育
  (一)企业商标注册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晋江农民利用侨资大开作坊、加工厂,迎来第一波创业热潮,市场主体总数逐年激增。当时的晋江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业务科室经常性地深入企业开展商标广告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对申请商标注册、创名牌和自我保护的观念。在工商部门的努力下,晋江商标注册量呈现逐年上涨的态势。1988年,企业注册商标186件。1993年,商标注册1188件。1994年,市政府引导企业争创泉州知名、福建省著名和中国驰名商标,并鼓励企业到海外申请国际注册,开拓国际市场。1997年,商标注册2700件。1998年,为推进实施商标名牌战略,晋江市加大商标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广度,通过接受咨询、举办专题讲座,引导并帮助企业申请注册商标。全年商标注册3300件。此后,商标注册量持续增长。2005年,《扶持品牌企业若干措施》出台,建立“商标注册建议书”、商标印制报备、闲置商标盘活、跟踪服务等制度。商标注册量15071件。2007年,出台《注册商标规范使用指南》,全面推进商标监管行政指导工作。全年商标注册量21141件。
  (二)商标认定
  20世纪90年代,晋江县(市)商标数量位居全省首位。晋江县(市)工商局及时转变工作思路,除继续引导注册商标外,着重引导企业申报各级商标认定,提高全市商标的发展水平和层次。1992年,市工商局推荐一批质量好、信誉佳的产品商标参加全省、全国驰名商标评选活动,并培育出服装类商标“七匹狼”“健马”“利郎”“黑太郎”,鞋类商标“华意”“舒乐美”“小鹰”及卫生巾“安乐”、陶瓷“燕山”等品牌。
  1993年,配合泉州市工商局征集侨乡商标博览500多件。1995年,指导企业运用商标战略,开拓市场,参与国际竞争。1996年,开展注册商标的验证工作。1999年,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帮助企业创名牌、树形象,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的“安尔乐”商标成为晋江市的第一枚中国驰名商标。2000年,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16件,泉州市级知名商标30件,位于全省各县市前列。2001年,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21件,泉州市级知名商标41件。2002年,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省著名商标34件,泉州市级知名商标42件。2003年,以商标法实施20周年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邀请名优企业座谈,征求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和建议;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及时提供商标注册审查、核准、转让和使用许可等法律保护重要途径。2004年,根据市政府创“品牌”之都的战略,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打造自主品牌。全年推荐35家企业参与驰名、著名、知名商标评选,晋江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件,福建省著名商标76件,泉州市知名商标126件。
  2006年,市政府出台《晋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晋江市商标品牌建设行政指导办公室挂靠在晋江市工商局。2007年,建立商标创建储备制度,对全市争创品牌的企业进行摸底站队,加大中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认定的推荐和争创力度,促使企业创建品牌规范化。全年新增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驰名商标4件、省著名商标23件。至2007年,全市拥有驰名商标累计50件,其中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驰名商标14件,占泉州的50%。拥有省著名商标累计158件,占泉州的35.43%;泉州市知名商标累计178件。
  二、商标专用权保护
  (一)查处商标侵权案件
  1988年,查处商标侵权案件19起,结案17起,没收非法所得和罚款75750元,没收各种违法商标标识约4万件。
  1989年,查处商标侵权案件12起,结案7起,罚没款6500元,并没收销毁一批非法物品。
  1990年,查处商标侵权案件64起,罚没款11.17万元,销毁商标标识385480块及一批印版模具。
  1992年,没收各种违法商标标识519266件、印有商标标识包装物212009个、商标印制版65块。
  1993年,查处商标侵权案件25起,结案20起,罚没款7.1万元,赔偿金额1万元;查处一批假冒商标标识,印有商标标识包装物221554个。
  1995年,对印刷、电脑机绣、电脑织唛、铸造等制标行业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整顿,对合格企业,经申请准许经营商标印制,批准指定商标印制单位163家,查处商标案件61起,罚没金额236000元。
  1996年,抓好商标标识印制单位的摸底整顿及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工作,制止未持有“指定商标印制单位许可证”印制商标,规范制标行业,防止印制假冒商标标识。查处商标侵权案件68起,罚没金额16.3万元,没收各类商标标识52万件。
  1997年,加大对商标印刷行业的规范管理,堵截制假源头。查处18家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商标印制企业,验证商标2000件;查处商标侵权案件220起,罚没金额166.89万元。
  1998年,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105起,罚没金额52.65万元,收缴模具13套,收缴销毁各类商标标识35万件。全市指定商标印制单位123家,查处未取得商标印制资格企业11家,查处非法印制假冒注册商标标识企业9家。
  1999年,开展商标印制单位的换证工作,办理换证130家;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190起,罚没款76.21万元,广告审批80份,收缴并销毁违法商标标识62.1万件,收缴用于印制违法商标标识的模具,印版和其他作案工具106件,其中受理投诉、举报案件41起。
  2000年,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127件,罚没款75万元,收缴并销毁违法商标标识5万件,收缴用于印制违法商标标识的模具、印版和其他作案工具21件,其中受理投诉、举报案件50起。
  2001年,查处商标广告侵权案件18起,罚没金额150多万元。检查相关企业2200家,立案409起,罚款437.36万元;积极配合泉州市局开展对商标印制单位申办验证工作,全市验证商标印制单位156家,新批36家。
  2002年,制定下发《加强商标印制管理的办法》,建立商标印制单位回访制度和经营台账检查制度,从源头上制止商标侵权行为的发生。是年,受理商标侵权投诉举报案件75件,结案率95%,查处商标违法案件316件,案值411万元,罚没款200多万元。
  2003年,为“安踏、万泰盛、爱乐、金莱克、德尔惠、喜得狼、特步、恒强、乔丹”注册商标打假,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上千万元。
  2004年,根据辖区制鞋业、服装行业较多的情况,组织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违法行为,查处商标侵权案件368起,案值936万元,罚没款446.82万元。
  2005年,开发商标印制认证网络监管报备系统。
  2006年,受理商标投诉举报案件54起,办结商标侵权案件381起,案值537.56万元,罚没款406.6万元,其中涉嫌犯罪案件2起。
  2007年,受理商标投诉举报案件35起,立案查处商标侵权案件537件,办结320件,案值364.79万元,罚没款275.86万元,其中涉嫌犯罪案件1起。
  (二)打假维权网络建设
  针对商标侵权行为高发并出现向省内外蔓延的势头,20世纪末,晋江市工商部门着手构建商标专用权保护网络,通过建立品牌企业台账、设立双向品牌联络员和举办联席会议等形式,推动联企维权和协作打假进程。
  1998年,组织一批较具知名度的商标加入保护网络,实施重点保护,全市入网企业累计25家。
  2001年,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加大对非法印制注册商标行为的查处和对驰名、著名商标的保护力度,着重查处冒充注册商标、商标侵权、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案件。
  2002年,制定《晋江市工商局与名优企业联手打假维权网络管理办法(试行)》,加强与企业的联手打假,重点加强对晋江名优企业的保护。
  2003年,建立网络化信息平台,与电信部门联合推出商标印制网上咨询认证系统,建立健全工商与企业联手打假维权网络,30家名优企业加入打假维权网络。
  三、广告规范与管理
  (一)广告监督管理
  1992年,由市委文明办牵头,晋江市工商局组织实施建设霓虹灯广告一条街。1993年,审查广告发布23件。
  1994年,加强对广告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审批广告38件。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检查评比,清理大量内容不健康或虚假的广告。1995年,取缔无照广告公司3家,拆除违法违章广告牌12块。1997年,加强对店面、灯箱、路牌等文字广告的监督检查,清理整顿、拆除繁体字广告招牌100多块。对烟酒广告的审批严格把关,并依法查处一些未经登记审批擅自发布的烟酒户外广告,同时把打击虚假广告和误导消费者的广告作为工作重点,保护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权益。
  1999年,审批各种形式和媒体的广告83件,广告经营额近1000万元。
  2000年,审查批准发布各种形式的媒体广告109件,广告经营额近1000万元。
  2001年,审批户外广告95件,广告经营额2000多万元。全面清理繁华街区、国道、省道沿线的户外广告,审查71项广告发布内容,清理户外广告225块,拆除横幅广告79条,收缴印刷广告纸14951张,发出整改通知书102份,立案2起,净化市场。
  2002年,会同卫生、药监部门联手开展整治医疗、药品广告,出动执法人员526人次,出动车辆185台次,清理户外广告396块,拆除横幅125条,收缴广告纸18765张,清理店堂广告245块,发出整改通知书258份,查处违法广告案件31起,结案23起,罚没款6万余元。
  2003年,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广告市场巡查,查处违法广告案件37起、罚没款9.2万元;下发有关广告登记和禁止发布与“非典”有关的医疗、药品、广告文件,进一步规范广告经营主体,强化广告监管。
  2006年,出台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方案,全面清理查处各类违法户外广告,立案查处各类违法广告81件,罚没款37.11万元。是年,建立广告监测制度,通过移动监测、信息监测、电视监测、报纸监测、网络监测等机制,探究新闻媒体刊播广告。
  2007年,立案查处各类违法广告216件,办结178件,案值18.16万元,罚没款16.48万元,其中办结医疗广告案件9件,案值0.82万元,罚没款1.52万元;办结药品广告3件,案值0.07万元,罚没款0.07万元。
  (二)广告企业资格审查和经营规范管理
  1998年,对全市广告经营单位开展全面的资格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经营许可证的年检、广告业务登记审查、广告业务档案保存、广告合同管理制度、广告审查员制度、广告服务收费制度及具备广告专业技术岗位资格证书的广告从业人员情况,对未经批准设立、不具备广告经营条件的广告经营单位进行清理查处,共有6家广告公司通过年检。是年,加强对户外广告审批程序的规范管理,在广告主体的经营资格、广告发布地点的使用证明、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广告发布合同、广告发布后的维护等方面进行把关,共审查发布各种媒体的户外广告140件。配合有关部门共同搞好户外广告的审批监管工作。在卫生文明城市评比中,晋江市是全省唯一无烟草广告的单位。
  2001年,全市6家广告经营单位中,5家通过规范检查。2005年,广告经营单位41家,广告从业人员205人,广告经营额1160万元,办理户外广告登记525份。2006年,广告经营单位45家,广告从业人员225人,广告经营额1625万元,办理户外广告登记735份。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晋江市志(1988-2007)》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四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金融业、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群众团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