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济普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340
颗粒名称: 二、经济普查
分类号: C921.2
页数: 3
页码: 685-687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进行了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和经济普查,以了解全市的经济状况。普查结果显示了不同产业的单位数量、从业人员数量、总产值等数据。其中,工业普查显示全市工业企业单位数为12368个,从业人员数为422633人,工业总产值为2418085万元;第三产业普查显示全市从事第三产业的单位数为2912个,个体户数为6.06万户;基本单位普查显示全市法人单位数为9111个,单产业法人单位数为8627个,多产业法人单位数为484个,多产业法人单位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数为2487个。经济普查涵盖了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和基本单位普查,普查对象为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关键词: 晋江市 统计管理 经济普查

内容

(一)工业普查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进行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的决定和部署,晋江市第三次工业普查于1995年着手准备。1996年1月1日开始进行普查登记,到4月30日,完成全部普查登记、质量验收、数据处理、资料上报等项工作。普查结果:
  1995年,全市工业企业单位数12368个;从业人员422633人;工业总产值(新规定、现行价)2418085万元,按新规定不变价格计算,工业总产值2175115万元;全市工业企业实收资本1194491万元,全年实交税金总额69810万元。
  (二)第三产业普查
  1993年,遵照国务院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首次第三产业普查的决定和部署,晋江市开展全市第三产业普查工作。8月26日,成立以市计委主任为组长、市统计局等23个主管部门领导组成的晋江市第三产业普查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各镇(场)人民政府亦相应成立以副镇长(或副书记)为组长的协调小组及办公室,各村(居)委会成立办公室。经全市1000多名普查人员的努力,到11月30日,完成对2912个从事第三产业的单位和6.06万户个体户的普查登记,并进行复查、审核、编码等工作。1994年6月,完成全部普查资料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工序,并进行资料整理、开发研究。
  (三)基本单位普查
  1996年,按国务院及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晋江市开展全市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工作。成立由20个单位负责人组成的晋江市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领导小组,市政府副市长邱华谋任组长。各镇(场)、安平管理处和有关系统主管部门成立相应的普查机构。10月26日,召开全市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工作会议,发布《晋江市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实施方案》。11月中旬,分别对42个系统主管部门、各镇(场)、市直有关单位共280个普查指导员分3期进行业务培训。同时,做好普查宣传动员。到年底,完成基本单位的清查摸底和普查登记填报,并进入审核工作、数据处理和资料开发研究阶段。
  2001年,晋江市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工作经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及全体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按照普查实施方案要求,顺利进行机构组建、业务培训、宣传发动、摸底调查、现场登记、查遗补漏、收表审核、数据处理、评估分析、质量验收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这次基本单位普查的范围和对象为晋江市行政区划内全部法人单位及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包括各类企业法人、事业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其他法人以及这些法人单位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普查汇总结果,至2001年底,全市各类单位数11114个,比“一普”增加527个。其中,法人单位9111个,单产业法人单位8627个,多产业法人单位484个;多产业法人单位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2487个。通过普查,摸清全市各类单位的底数,掌握基本单位的组织形式、经济构成、规模结构和生产要素的配置以及行业分布、地区分布等情况,为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社会监管、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政策、规划城乡建设等提供基础信息,并为开展其他普查和各类抽样调查奠定基础。
  (四)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晋江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自2004年3月正式启动,至2006年12月全部结束。这次经济普查涵盖之前开展的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基本单位普查。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4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4年度。普查对象是在晋江市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涉及晋江市二、三产业的19个行业门类、90个大类、378个中类、875个小类,占据全市经济总量97%以上。主要内容包括单位标志、从业人员、财务收支、资产状况,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和生产能力,主要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及科技开发的投入状况,以及个体工商户的基本情况等。普查表式分为普查基层表和普查综合表两种,其中普查基层表有43种表式,普查综合表有37种表式。
  2004年3月,市政府发出《关于认真做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成立由副市长郭鸿荣担任组长的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成员从市委宣传部、统计局等20个市直单位抽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经济普查的组织实施。2004年4月上旬,各镇(街道)、市直有关部门成立普查领导机构,其中10个镇(街道)的普查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全市所有村(居)也在2004年10月底前完成村级普查机构的组建工作。
  全市抽调普查指导员342人,普查员1469人。市经普办制定《晋江市人民政府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印发《晋江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查摸底培训资料》。2004年10月11—12日,分别按“块”(镇级)和“条”(市直主管部门)举办2期经济普查清查摸底业务培训会,全面、系统、深入地讲解经济普查清查摸底的有关业务知识。至2004年12月,全市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42期,3200多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接受业务培训。
  为切实营造良好的普查氛围,市委宣传部和市经普办联合制定下发《晋江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宣传工作方案》。从2004年10月中旬开始,陆续在市有线电视台上播出有关普查工作动态新闻、分发宣传材料等,并在12月份掀起普查宣传高潮。
  2005年元月1日开始,市、镇两级普查办陆续组织普查员深入基层、企业进行现场入户登记。对所有普查登记对象进行分类、梳理,明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馆业企业由镇级普查办组织企业统计员进行填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个体经营户由村(居)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负责填报,限额以下批发零售、餐饮业和服务业企业由镇级普查办业务人员进行填报,建筑业、房地产业企业由市经普办组织企业统计员进行填报,市直部门(即“条”部分)登记工作则由市经普办组织各部门进行填报。3月23日起,市经普办联合市统计局,抽调4名具有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组成执法队,深入基层配合开展统计执法,重点针对普查登记过程中存在的拒报和数据不实等统计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清理、调查取证和行政处理,以法律手段解决普查中存在的违法行为。
  3月初开始,市经普办进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贸易餐饮住宿业等部分经济普查表的审核和录入。审核录入工作采取按专业分组分别进行,工业、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为一组,建筑、房地产、批发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业为一组,其他服务业为一组,并配备相应的审核、录入人员。审核改错实行全程跟班制度,集中住宿、集中办公、集中审核、分片负责,保证普查表审核进度和数据质量。同时,实行严格交接手续,谁审核(录入)谁负责,要求审核(录入)人员每审核(录入)完一张普查表都要在表格空白处签名盖章。
  2006年2—3月,市经普办根据普查数据汇总结果,先后发布《晋江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晋江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晋江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3份公报。公报的内容涵盖普查单位基本情况、就业人员、企业实收资本以及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其他第三产业等。与此同时,还根据普查结果,对2004年及以前年度的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数据进行修正调整。
  普查结果显示:2004年末,全市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8723个。其中,企业法人单位7496个,机关、事业法人单位573个,社会团体法人单位114个,其他法人单位540个。产业活动单位10319个。其中,第二产业6704个,第三产业3615个。个体经营户80307户。其中,第二产业13266户,第三产业67041户。
  在产业活动单位中,从事制造业单位6605个,占全部产业活动单位数64.01%;批发和零售业808个,占7.83%;教育512个,占4.96%;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308个,占12.68%。以上4个行业合计占89.48%。
  个体经营户较集中的5个行业是:工业12189户,占全部个体经营户总数的15.18%;交通运输业18583户,占23.14%;批发和零售业33379户,占41.56%;住宿和餐饮业6312户,占7.86%;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6801户,占8.47%。
  2004年末,全市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数86.18万人。其中,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员69.19万人,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16.99万人。在就业人员中,单位就业人员60.28万人,占69.9%;个体经营人员25.90万人,占30.1%。
  在单位就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0.1%,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占2.0%,具有专科学历5.6%,具有高中(中专)学历24.2%,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68.1%。在具有技术职称的人员中,具有高级、中级、初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6.7%、27.7%和65.6%。在具有技术等级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具有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资格证书的人员分别占3.9%、11.9%、23.4%和60.8%。
  行业数据中,2004年末,全市工业企业法人单位5654个,就业人员528473人,主营业务收入6902113万元,利润总额514774万元;工业个体经营户12189户,就业人员131465人,营业收入863390万元。
  全市共有建筑业法人企业单位38个,就业人员6577人,建筑业总产值65053万元,工程结算收入74607万元;建筑业个体经营户1077户,就业人员5081人。
  全市交通运输业企业法人单位68个,就业人员4381人,主营业务收入129003万元,利润总额25470万元;个体交通运输经营户18583户,就业人员22216人,营业收入479565万元。
  全市共有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49个,年末就业人员1307人,主营业务收入132198万元,利润总额16981万元;房地产业个体经营户14户,就业人员36人,营业收入212万元。
  2004年末,全市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520个,就业人员6989人,商品销售额858595万元,主营业务收入873332万元,利润总额27393万元。批发业个体经营户1966户,就业人员5788人,营业收入333111.3万元;零售业个体经营户31413户,就业人员59972人,营业收入1040774.69万元。
  全市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42个,就业人员3724人,营业额34817万元,主营业务收入34738万元,利润总额2785万元。住宿业个体经营户52户,就业人员85人,营业收入461.32万元;餐饮业个体经营户6260户,就业人员14355人,营业收入127798.45万元。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晋江市志(1988-2007)》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四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金融业、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群众团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