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口普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339
颗粒名称: 一、人口普查
分类号: C921.2
页数: 2
页码: 684-68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进行了第四次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1990年7月1日零时,主要结果包括全县总户数为183964户,总人口为931315人,其中常住本县、户口在本县的占绝大多数。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00年11月1日零时,主要结果包括全市总户数为367489户,总人口为1479259人。两次普查都采用了入户登记的方式,进行了数据汇总和统计分析。这些普查结果对于了解晋江市的人口状况和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晋江市 统计管理 人口普查

内容

(一)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1989年5月9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进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后,晋江县开始着手进行第四次人口普查。
  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1990年7月1日零时,普查项目共21项,比第三次人口普查增加户口性质、迁移状况及原因等两方面的内容。晋江县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日常工作由县统计局主持。县政府决定成立晋江县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副县长吴良良担任,成员23人,办公室设在县统计局内。
  1989年11月起,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开展普查的宣传发动工作。
  1990年2月中旬至5月中旬,以公安部门为主,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参与,进行全省性的户口整顿。
  1990年3—6月,全省各级普查机构开始对普查人员进行培训。这次普查以村(居)委会所辖地域为单位划分普查区,在普查区内再划分调查小区。城镇实行切块划分,乡村按行政管辖区域划分。1990年6月25日,普查指导员、普查员进入调查小区入户摸底,编制户主姓名底册,安排入户登记时间。1990年6月29日、30日晚上,在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全县城镇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对没有固定居住点的外来流动人口进行突击清查登记。
  1990年7月1日开始,进行现场登记。登记结束后,对出生、死亡人口漏报现象进行重点复查补漏。8月初,开始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的手工汇总,到10月上旬完成。1992年3月,完成数据编码及其验收、录入、计算机汇总工作,录入前进行100%预审,录入后进行100%复录,发现差错进行100%核实更正。1991年12月,编印出版《晋江县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
  普查主要结果:1990年7月1日零时,全县总户数为183964户,其中家庭户181919户,集体户2045户;总人口931315人,家庭户人口903778人,集体户人口27537人。总人口中,常住本县,户口在本县的862598人,占92.62%;常住本县1年以上,户口在外县24624人,占2.64%;人住本县不满1年,离开户口登记地1年以上6510人,占0.70%;人住本县,户口待定35892人,占3.85%;原住本县,现在国外工作或学习,暂无户口1691人,占0.18%。全县汉族人口910945人,占97.81%;少数民族人口20370人,占全县总人口2.19%,分属27个少数民族。人口超百人的少数民族有回族、畲族、满族和壮族,这7个少数民族的人口20025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98.31%。全县总人口中,外国人加入中国籍694人。
  (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1999年下半年,根据1998年6月17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总体部署,晋江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正式组织实施。市政府发出《关于认真做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成立由李辉跃副市长担任组长的“晋江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公安、计生、统计、财政、宣传、教委、卫生、民政、广电、劳动、建委等19个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普查具体实施工作。1999年9月底,各镇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全部组建,由镇(场)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镇长(副书记、党委秘书)担任办公室主任,抽调镇直有关部门人员专职参加普查办日常工作。2000年7月底,各建制村(居)相应成立以村(居)支书或村(居)主任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普查机构。
  本次人口普查经费采取“分级负担”的原则,市一级列入财政总预算的资金达298万元。各镇(场)基本上按人均不少于1元的标准下拨普查经费。2000年9月20日,完成所有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选调工作。全市选调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5700多人,举办业务培训班50期,培训普查指导员1200多名,普查员4500多名。其中,由市人普办负责培训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总人数1500多人。
  2000年11月1日,全市进入普查现场登记。11月24—25日,市人口普查领导小组19名成员和普查办全体工作人员分成四个检查组,分赴各镇进行检查,逐村进行复查,并在公安、工商等部门人员的配合下,重点对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娱乐场所、建筑工地、出租私房等外来人员集中地进行全面清查、核对,发现错登、漏登,当场予以纠正、补登。
  2001年5月,初步形成全市的人口普查手工快速汇总数据。6月中旬,发表《晋江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公报着重从总人口及分布、人口增长、家庭户、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民族构成、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以及城乡人口分布等方面内容进行说明。
  2002年底,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结束,历时4年。普查结果:200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总户数367489户,其中家庭户278862户,集体户88627户;总人口1479259人,家庭户人口1046296人,集体户人口432963人。总人口中,居住本乡镇、户口在本乡镇922454人,占62.36%;居住本乡镇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498476人,占33.70%;在本乡镇居住不满半年,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49559人,占3.35%;居住本乡镇户口待定7700人,占0.52%;原住本乡镇,现在国外工作或学习,暂无户口1070人,占0.07%。全市汉族人口1372717人,占97.42%;少数民族人口36389人,占全市总人口2.58%,分属36个少数民族。人口超500人的少数民族有回族、土家族、苗族、畲族、壮族、侗族、满族、布依族,这8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共35173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96.66%。其他未识别的民族257人,外国人加入中国籍1人。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晋江市志(1988-2007)》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四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金融业、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群众团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