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计划编制和2010年规划纲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326
颗粒名称: 五、“十五”计划编制和2010年规划纲要
分类号: F123.1
页数: 3
页码: 673-67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在“十五”计划期间制定了增强综合经济实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对外开放、改善人民生活等主要目标。计划执行情况如下: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增长48.8%,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02%,乡镇企业总产值增长84%,全社会出口商品总值增长47%,财政总收入增长1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38亿元,年末人口总数增长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8%。
关键词: 晋江市 计划编制 十五计划

内容

计划编制 2001年3月,晋江市人大十三届三次会议审查和批准《晋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
  “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综合经济实力继续增强,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在全省前列,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奠定坚实基础;企业发展更具活力,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对外开放格局更加健全和完善,与台、港、澳地区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关系得到巩固,与欧美日国家的经济往来更加频繁,开放型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更加宽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教育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市民素质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明显。
  在迈向现代化进程中,2001—2005年,以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城市化进程为发展主线,以强化现代城市的功能和作用为重点,至2005年,基本实现城市化,初步形成技术先进、结构优化、规模经营的产业发展体系及与之相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的现代化城市形态,初步形成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人与自然较为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在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的基础上,2006—2010年,以加快现代化进程为发展主题,以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能级为重点,至2010年,在泉州乃至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晋江市基本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活富饶、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
  “十五”期间在经济总量基数较高的前提下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世纪大道等5条骨干道路建设,形成以高速公路、省道、快速通道为骨架的“三纵六横”骨干公路网络和“三个层次”农村路网,公路通车里程达1600千米以上,公路密度要以每百平方千米290千米以上的通车里程名列全国前茅,投资规模比“九五”扩大翻番,晋江机场货邮、旅客吞吐量逐年递增,进入全国干线机场行列,围头、深沪万吨级码头相继投运,深沪港区成为国家开放口岸,发电厂、热电厂、输变电工程要相继完成,电力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通信业适度超前发展,通信水平进入全国领先地位。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城市规划区建成面积40平方千米以上,城市化水平要达到40%以上,城市交通、供水、排水、绿化、卫生、照明、燃气等设施逐步配套完善。外向型经济稳步提升,群众生活明显改善,社会发展由小康向宽裕型小康转变,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至40%以下,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加快科教兴市步伐,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要明显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文体事业持续繁荣,广电事业不断发展,卫生事业全面进步。建立预防和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长效机制,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各项健康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人口和计划生育水平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计划执行 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国内生产总值422.754亿元,比2000年增长48.8%,工农业总产值956.02亿元,比2000年增长102%,其中工业总产值935.99亿元,比2000年增长104%,农业总产值20.03亿元,比2000年增长10%。乡镇企业总产值906.36亿元,比2000年增长84%。全社会出口商品总值263.22亿元,比2000年增长47%。财政总收入38.65亿元,比2000年增长1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38亿元,年末人口总数103.29万人,比2000年增长2%,农民人均纯收入7625元,比2000年增长28%。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晋江市志(1988-2007)》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四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金融业、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群众团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