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税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273
颗粒名称: 三、国税管理
分类号: F812.757
页数: 4
页码: 631-6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市国税局在税收征管、税务登记和发票管理方面持续加强工作。他们通过组织专管员到企业辅导、开展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清理工作、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等方式加强税收征管。在税务登记方面,他们认真做好纳税人的认定和税务登记工作,并实现了“八统一”以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在发票管理方面,他们建立了发票管理监督网络,并严厉打击使用假发票和违规用票的行为。
关键词: 晋江市 税务 国家税务

内容

(一)税收征管
  1994年,为督促企业健全账证、巩固纳税申报制度,全市国税系统组织专管员2500多人次到企业辅导财会人员按增值税要求进行会计处理,帮助近5000户企业完善账证。自动申报制度也扩展到农村个体户。
  1996年,将税收收入计划落实到至专管员,加强收入进度的监控。对部分进度较慢的分局,实行局长挂钩直接抓的办法,保证各地均衡入库。按照总局提出“以建立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的征管模式,设计新的征管规程,开发征管应用软件。加大现代技术手段在征管中的应用。实现试点税收电脑与银行的联网和税款自动划解,减少其在途时间;试行全市征管资料集中统一电脑化管理,简称全市电脑信息库,实现信息共享。
  2004年,市国税局结合一般纳税人年审,开展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清理工作,首次采取手工年审和CTAIS系统年审同时运行的办法。全市应参加年审2638户,年审2638户,年审面100%,经年审不合格取消资格118户,年审合格和经整改后准予保留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2520户;开展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类别审定工作,共评选认定160户企业为2004—2005年甲类纳税企业;依靠CTAIS系统信息资源,以增值税、重点税源、重点行业为主,人机结合,确定重点评估对象,积极开展评估工作;按纳税人信用等级将纳税人16816户划分为A级176户、B级12844户、C级3224户、D级572户等四类企业,确定科学、实用的监控办法。
  2005年,全面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按照“属地管辖、分类管理、因事设岗、责任到人、监控到户”的原则,对全市重新划分管理片区,全市共设置28个管理片区,明确每一片区、每一业户的责任人。明确税管员的工作职责,并签订税管员岗位责任状。按要求做到分局长、副分局长也分别管5—30户(改波纹线)以上重点税源企业。推行税管员下户核查制度,通过下户核查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产品销售及资金运作和财务处理、进销项发票抵扣报税等实际情况及相关指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增值税预报警系统和纳税评估系统,出台《关于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纳税评估工作的意见》,按照评估分析、约谈辅导、调查核实、评定处理等程序,对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全面系统评估,做到有的放矢,有效管理。
  2007年,加强和改进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管理做好新《企业所得法》实施前的准备工作,跟踪分析税源变化,加强对一个实体、多块执照享受政策优惠、未满经营期的清算结算工作,全面清理外资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针对房地产企业利用2008年新税制与旧税制的税率差进行避税的现象进行调研,加强房地产企业的预缴、结算管理。进一步完善台账管理制度,加强对弥补亏损、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减免税、工效挂钩、非货币资产投资确认所得、广告费、投资抵免等跨年度延续性管理事项的台账管理。
  (二)税务登记
  1994年,市国税局认真做好纳税人的认定和税务登记工作。在深入调查的基础,全市共认定一般纳税人2206户,换发税务登记证4617户,并进行重新造册,统一编码,分户归档,规范资料管理。全市归属国税管征的内资企业4613户,涉外企业761户,个体工商户7890户,清理漏管户137户。
  1997年,全市办理税务登记证户数12481户,其中集体企业4544户,个体工商户7937户,“三资”企业873户。
  1998年,税务登记验证工作取得成效,全市办理税务登记验证户数7273户,其中企业2991户,个体工商户4232户。
  2001年,开展对全市纳税人的税务登记证进行全面验证工作,全市办理税务登记证户数16113户,应验证14843户,验证14756户,验证率99.4%。
  2005年,以换发税务登记证为契机,采取联合换证、办证,在规范操作流程上实行“八统一”:即统一纳税人识别号、统一税务登记表、统一税务登记证样式、统一税务附报资料、统一登记注册类型、统一纳税人开户银行账号、统一国、地税共管户数、统一违章处罚,从而实现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一户式”管理。同时还联手地税局加强非正常户和注销户管理,实行信息交换与反馈,全面准确地掌握纳税户籍情况。全市办理换证15123户,基本完成换证工作。
  2007年,重新对税务登记流程进行梳理,进一步加强与地税、工商等部门的配合,充分利用信息交换比对分析,查找户籍管理的差异信息,有重点地分地域、分行业进行核实,开展清理漏征漏管户,全年计清理353户。进一步规范“一户式”档案资料管理,按照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纯营业税户三大类分征收类、管理类进行细化,组织开展征管基础资料真实、准确性的督促检查,严防失真。
  (三)发票管理
  1994年,晋江市建立发票管理监督网络,加强专用发票的源头管理,以市局票证站为中心,建立起市局、基层、企业二级监督网络,形成从印制、保管、发售、使用、检查、缴销、违章处罚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办法,对专用发票实行“五专四审三看”(即专人负责、专车运送、专柜存放、专簿记录、专项管理,企业自审、专管员初审、审核小组复审、异地交叉审核;一看真假性、二看合法性、三看合理性),有效保证进销发票的安全、正确、合理使用。开展打击伪造、倒卖、盗窃发票专项斗争。市国税局密切与政府、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联系,建立起专项打击小组,协调指挥“专打”工作,查获该项案件9起,其中增值税专用发票70份,普通发票317份,结案6起,补罚税款41.2万;未结3起,扣押财产130万元。
  1995年,加强发票管理,全面改革发票管理系统(硬件管理和软件管理),完成硬件建设,健全安全防盗系统,设置安全库门、通信设备、防暴照明、24小时录像闭路系统等,全面开发运行电脑管理发票逐步走向全市联网。
  1996年,巩固“以票管税”机制,推出发票硬、软件管理办法,健全安全系统,运行电脑管票系统,进行发票购领、发票发售、核销查询、修改、违章记录、报送月报表、发票存根联、抵扣联录入、代管代开专用发票及利用电脑与专人相结合的交叉审核,充分发挥电脑功能。
  1999年,所统计的1998年度全市使用发票的小规模纳税人1378户,一般纳税人1400户,计使用普通发票4479本,其中作废339份,截角99份;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手工版2380本,其中作废811份,截角891份;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电脑版34575份,其中作废819份,在检查中对违反发票管理规定的各种行为进行处理,共补罚税款15444元。
  2000年,全市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近500户企业通过防伪税控系统开票。加油机税控装置的推广使用工作迈出实质性的一步,计算机运用覆盖税收征管的全过程,全市90%以上的税源实现电脑监控。
  2007年,严格执行修订后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及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审批权限下放的规定,组织开展废旧物资经营企业、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为100万元的防伪税控企业、一机多票企业、发票使用疑问户等四类企业的开票情况及失控发票、存根联滞留票等二类发票的专项核查工作,提高增值税管理水平。
  (四)纳税服务
  2001年,举行“金税杯”歌咏比赛,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税收宣传;以办税服务大厅为窗口,进一步规范服务环境,服务质量,服务纪律,深入开展“创文明行口、建满意窗口”“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巩固服务承诺,简化办税程序,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征收局设立“绿色窗口”,专为方便老龄人、残疾人、孕妇、下岗职工等办税而设,办税厅人员对该窗口的服务对象优先服务。
  2004年,按照“一窗式”的要求,重新整合办税服务厅功能,按申报征收、发票管理、纳税服务(全程服务)三大类设立服务窗口,在对外纳税服务平台上,从纳税咨询、政务公开、文书索取、政策公告、税银联网上提供一揽子优化服务;继续推行多元化申报,巩固税银联网缴库方式。
  2005年,开发“出口供货企业网上报备系统”,税收管理员通该系统对全市出口供货情况进行比对,加强跟踪监督管理,及时掌握出口供货企业和商贸出口企业经营行为的动态变化,为出口供货企业提供不规范的出口商贸企业情况,有效化解生产性出口供货企业虚开发票的风险,不断充实服务内容,更新服务手段,进一步优化纳税环境。
  2007年,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在各办税大厅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受理纳税人除申报征收和发票管理外的其他涉税事项。通过计算机网络统一登记台账、打印回执、一次性告知和进行内部传递,实行限时服务制度,实现“一个窗口办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运作模式,最大限度方便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务和进行税务咨询。
  (五)税收信息化建设
  为实现征管改革与会计改革同步进行,1993年起,市税务部门加速推进税收征管计算机化的进程,成立电脑开发领导小组,着手开发电脑应用技术,当年购进微机22台,培训操作人员。鉴于晋江纳税人零星分散,以及资金、人力技术条件,采取重点试行、逐步铺开。1994年,在纳税人较集中的涉外分局及安海、青阳、陈埭、磁灶等分局搞试点,开展微机信息管理、会计电算化监控。1995年,国税涉外分局、国税安海分局、地税安海分局、地税磁灶分局实行纳税申报卡(即电脑IC卡)制,电脑自动打印税票,并与收银窗口联网,实现税银一体化,实现纳税申报各环节的严密监控和快速反馈。每月电脑开票平均在1.1万份,方便纳税人,提高工作效率,初步改变税务专管员管户的传统,可腾出人力充实稽查力量。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用、销存也实行微机管理。税收会计电算化的推行也进一步普及和提高,普遍使用汉字通用报表软件,向上级局报送软盘。1994年以来,加大开发电脑应用力度,成立电脑管理室,统一开发设计,硬件建设和软件技术攻关齐头并进。
  2001年,为推进税收信息电子化,晋江国税精心组织“金税工程”建设。开展有关业务知识培训,加强指导监督,并在对市国税局电脑硬件设备需求量等相关工作进行调查摸底后,作好数据录入工作,保证金税工程转如正常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迈出税务信息化改革坚实的一步。
  2002年,市国税局认真开展CTAIS各项试点工作,在市局网页上建立“CTAIS应用系统”专栏,以此布置、指导各分局做好信息数据采集工作。举行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及CTAIS模拟系统操作应用培训与考试,至2002年底,全局人员基本掌握计算机基础应用及CTAIS模拟操作系统的应用,共完成13846户纳税人40000多份税务登记信息表及第二阶段30000多份静态数据采集表的填写、审核工作,并按要求逐户整理归类、录入工作。CTAIS系统于2003年上线,及时出台与CTAIS工程配套的《晋江市国税局CTAIS工程倒计时工作方案》。2003年4月4日,CTAIS系统在全市国税系统同步成功上线,顺利地将全市1.5万户纳税人导入信息化管理。
  2006年,全面推行中国税收征管综合系统V2.0版、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综合纳税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三大平台”),提高办税效率,节省纳税人的办税成本。设立市局投诉中心,设立举报电话,统一受理及落实处理纳税人投诉的内部办事效率、服务态度和廉政勤政等方面的问题。陈埭分局对辖区内所有纳税人的联系电话进行信息采集,设置短信平台,推行纳税提醒服务,设置“财务之家”QQ群推行咨询服务;青阳分局试行服务质量评价系统。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晋江市志(1988-2007)》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四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金融业、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群众团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