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算外资金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257
颗粒名称: 一、预算外资金管理
分类号: F812.2
页数: 2
页码: 623-6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市在1989-2007年期间,设立了国有资产管理科和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对国有资产进行了管理和监督。期间实施了国有企业改革和清产核资等工作,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了清查和核实。这些措施有助于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 晋江市 财政 财政管理

内容

1992年10月,设立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试行“专户储存、计划管理、财政审批、银行监督”的管理办法。1996年8月,出台《晋江市预算外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及《实施细则》,明确规定预算外资金所有权属于国家,使用权属于政府,管理权属于财政,必须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实行统一票据、专户储存、收支两条线,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或财政专户管理,并建立“基本建设债务偿还调节基金”,缓解财政压力。在票据环节,加强对执收执罚行为的监督管理,在交警系统试行罚没收入“罚缴分离”,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使用省财政统一印制票据,实行“凭证领票,总量控制、交旧换新、票款同行”的严格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票据管理体系。至1997年,纳入财政管理轨道预算外资金超2亿元,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偿债调节基金1938万元,盘活财政资金,有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规范部门的收支秩序。
  1998年起,分两次对市镇两级2335个单位银行账户进行清理,市级单位撤销账户1125个,集中资金7600多万元;镇级撤销账户283个,集中资金8847万元。清理以后市直单位只设一个支出结算账户,镇政府按资金性质设立总会计预算内资金、总会计预算外资金、单位会计经费、基本建设工程、农税待解、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人口福利基金等7个账户,资金全额纳入镇财政所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在公检法等25个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扩大推行罚没收入“罚缴分离”,进一步推进“收支两条线”。设立单位银行账户电脑档案,实行户卡管理和审批年检制度。执行“零基预算”,单位预算编制基本采取预算内外资金捆绑使用办法,盘活财政资金,缓解财政压力,进一步规范单位财务收支秩序。
  2000年,出台《晋江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款分离暂行规定》和《实施办法》,市镇两级分别于5月1日和8月1日全面推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的票款分离制度。确定118个银行代收点,除个别小额、零星收费为方便群众实行集中汇缴外,137家单位和19个镇(街道)的所有收费项目全部实行“单位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的票款分离制度,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资金通过代收网点直接缴入财政专户。
  2002年12月,晋江市成立市级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再次清理单位账户,撤销市级单位账户371个,至此,三轮清理累计撤销账户1779个。会计核算中心将市直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及所属基层所站、各中学、职校、市管小学、幼儿园386个单位分二批纳入会计集中核算,原单位开设的经费账户全部取消,在核算中心统一开设内部子账户,实现财政“零户”管理。
  2003年,对年终预算外资金收入结余分配办法进行改革,取消按收入计提15%政府偿债基金的办法,将收入结余分配为政府性基金、政府偿债基金。
  2005年,以贯彻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福建省财政监督条例》为契机,清理核销旧版票据46977本,5月1日起,全面启用全省统一新版财政票据。
  2006年,全面推进电子化票据改革,全年清理核销票据4.7万本、235万份,100家单位建立电子化票据管理系统,“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深化。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

《晋江市志(1988-2007)》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四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金融业、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群众团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