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景点开发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22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景点开发建设
分类号: F592.757
页数: 6
页码: 589-594
摘要: 本文介绍了紫帽山综合旅游区、磁灶金交椅山古窟址、丁氏宗祠维护和黎刹纪念广场等晋江市旅游景点的开发和保护情况。紫帽山综合旅游区包括高尔夫球场、别墅、会馆等设施,以及通往紫帽山的旅游公路和登山古道等。磁灶金交椅山古窟址是宋元时期大批量生产外销瓷的地方,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评估专家认为其保存完整的宋代窟址足以证实宋元时期泉州海上贸易活动的兴盛。
关键词: 晋江市 旅游业 景点开发建设

内容

一、紫帽山综合旅游区
  1993年,经省政府批准后,紫帽山综合旅游区由一台商控股公司开发,主要项目有喜相逢高尔夫俱乐部等。因股权变更,泉州市晋江神州发展有限公司改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控股经营,并改名为泉州市晋江中远发展有限公司。
  1996年底,晋江中远发展有限公司获省政府批地96.67公顷,就开始进行征地、规划、设计和招标,喜相逢高尔夫俱乐部改名为泉州高尔夫俱乐部。1997年7月18日,高尔夫球场全面动工,俱乐部设有国际标准18洞72杆高尔夫球场、高尔夫练习场、会馆、网球场、游泳池、别墅及相应的娱乐设施。1997年底,主球场完成初造型和桥梁建设,练习场基本完成,会馆和其他相应设施正在建设中。
  1998年2月高尔夫球练习场建成开业。12月初,俱乐部的主体工程——国际标准18洞72杆高尔夫球场建成,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12月8日高尔夫会馆竣工营业,完成投资2.4亿元。
  紫帽镇投巨资铺筑国道324线紫帽路口至通往紫帽山山门的水泥道路,修复紫帽山、铁灶山的部分景点和人行小道。2000年,泉州市把紫帽山与清源山、牛姆林、九仙山等四处景区一起列入泉州市旅游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区。紫帽镇成立紫帽山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并着手规划修建紫帽山古道以及聘请设计单位对上山旅游公路进行改造设计。2001年6月初,开始动工修建,全长3千米多,设计建成7米路基,6米水泥路面,至年底自下而上完成1.6千米,耗资160万元,其中泉州市政府拨款60万元,晋江市政府拨款60万元。铁灶山“佛国”由文管会拨款和香客捐资,建设山门和上山石路(宽2米、长500米)。
  紫帽山景区龙头企业高尔夫球场二期工程建设6幢小别墅并进行高级装修,于2001年10月开始投入营业。
  2002年,由金粟洞寺庙出资20多万元,自上而下续铺上山公路水泥路面420米。
  2003年,紫帽山通往金粟洞的旅游上山水泥路中段因资金不足中断的1.5千米路面铺好。全线3千米多的水泥路贯通。
  2004年,紫帽镇对紫帽山登山古道进行整修,并在山脚下建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可停车百辆。
  2005年5月27日,紫帽山金粟洞景区平面规划通过镇政府、国土资源局、旅游局、环保局、规划局、博物馆等部门的评审。规划以保护和展示金粟洞历史文化价值为切入点,把景点规划成兼具瞻仰、观光、游憩、餐饮等功能的综合性旅游区域。年底,旅游厕所、素食馆等部分建筑物开始动工兴建。
  2006年上半年,完成金粟洞旅游厕所建设。10月1日,根据紫帽山金粟洞景区规划,占地797平方米的素食馆建成投入使用。
  二、磁灶金交椅山古窟址
  2002年,金交椅山的保护规划修建性规划由泉州市申报“世遗”办公室规划测绘组负责,委托华侨大学设计院聘请有关文物、古建筑专家进行设计后,交晋江市政府组织实施。晋江市政府发布《关于建立金交椅山古窟址保护区的通告》,划定保护范围,拆除保护区及沿路建筑物及坟墓。由市文体局和磁灶镇负责古窟址发掘和道路修建、环境整治、绿化。经考古发掘,发现金交椅山西坡有4条残长不一的龙窟遗址及作坊遗址和多处堆积层。其中较完整的1条龙窟长70米,宽2.5米左右,估算一炉可烧制数千上万件瓷器。专家从出土的陶瓷器鉴定,认为金交椅山古窟址是宋元时期大批量生产外销瓷的地方。10月,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评估专家亨利博士来泉州考察,仔细考察金交椅山古窟址,认为保存完整的宋代窟址足以证实宋元时期泉州海上贸易活动的兴盛,是一处值得人们用心保护的古文化遗存。
  2002年初,市政府把金交椅山古窟址定为备选泉州“海丝”申报“世遗”考察景点之一。
  2003年,金交椅山古窟址修筑园林式围墙和外通道路,对古窟址进行进一步发掘,并对裸露遗址进行有效保护,对泉州外销陶瓷陈列馆建设进行投标。
  2004年,为配合泉州“海丝”申报“世遗”,继续对金交椅山古窟址这个考察点进行整治建设。同时建设金交椅山泉州外销陶瓷陈列馆,当年完成陈列馆主体工程建设及外装修,建设古窟址保护棚。
  2006年5月,磁灶窑址(含金交椅山窑址)晋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丁氏宗祠维护
  2002年初,市政府把丁氏宗祠定为备选泉州“海丝”申报“世遗”考察景点之一,并投入90万元对丁氏宗祠进行全面的维修和对陈埭民族史馆进行重新布馆。2006年5月,陈埭丁氏宗祠晋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黎刹纪念广场
  1999年8月2日,副市长王远东在罗山镇主持召开“黎刹纪念广场”筹建预备会,计划在上郭村——菲律宾国父扶西·黎刹的祖籍地,建设一个集纪念与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景点。2000年初,广场设计方案完成,上级批地16.67公顷,首期开发5.33公顷,政府投入近千万元进行征地和平整。5月19日,菲律宾总统埃斯特拉达一行300余人,专程前来晋江参观菲律宾民族英雄扶西·黎刹的史迹,并为黎刹塑像奠基培土。2002年,由市侨办负责,完成黎刹纪念广场一期工程。
  五、草庵保护
  1996年,草庵晋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市政府加强对草庵的保护。1997年9月18日,成立晋江市草庵寺整治与管理领导小组。10月30日《晋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整治草庵的决定》颁发,对整治草庵进行具体部署。
  1998年1月,委托省测绘局对草庵及华表山进行1:500的地表测量。2月,委托武汉城建学院风景园林系对草庵进行整治建设总体规划。4月,《草庵保护与整治规划方案》在省级评审会获原则通过。5月,落实草庵的景点建设,晋江分批分期拆迁僧尼宿舍、仓库、意空楼及其他违章建筑物,并给予征地安置。8月6日,泉州市副市长周昆民率领泉州市有关部门负责人检查草庵整治工作。8月20日,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郑今奋视察草庵整治工作,对有关问题提出指导意见。8月23日,日本海上丝绸之路访华团一行21人到草庵考察,专家学者认为草庵摩尼光佛雕像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摩尼教遗迹。同年,为配合1998年国内旅游交易会,晋江市政府多方筹措资金200多万元,对草庵的道路交通和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建设。新建草庵至泉安线旅游专用公路1.81千米,路宽15米(石基泥沙面);填土整平、修筑埕口、停车场挡土墙;修筑埕口石台阶、上坡路、排洪沟、围墙、山门、停车场、旅游厕所;对草庵区域绿化2000平方米,对千年古桧进行保护;配备供水设备、供电照明设备;添置供游客歇息的刨光长条石板凳、石桌。整治后的草庵面貌焕然一新,成为1998年国内旅交会来宾参观的热门景点之一。
  2000年,市政府把建设草庵—紫竹寺—灵源寺的旅游专线公路摆上市政府的议事日程,由泉州市公路局设计室设计,全线按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标准设计,长6.07千米,路基宽度8.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7米。7月31日,该设计方案获得审定会原则上通过。9月26日,王远东副市长召开该工程立项及征地报批协调会,就抓紧办理工程项目的建设立项和用地报批手续,促进工程早日开工等问题,做具体部署。
  2001年11月,泉安路通草庵的公路开工铺设水泥路面,全长2千米,水泥路面宽8米,两边各2米绿化带,总造价210万元,年底竣工。
  2002年,申报“世遗”备选考察景点——草庵进行现场办公,指导整治工作。市政府发布《关于整治草庵的通告》,由文体局、博物馆对草庵环境进行整治,拆除僧尼宿舍的铁栏杆、铁网罩,清理一切与草庵文物无关的摆设,把围墙内外的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线路埋入地下,安装石栏杆,整理花圃树木。但计划搬迁的草庵前的大华岩寺,因种种原因还没有实施。草庵最后被定为考察景点之一。9月20日,出席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东端——泉州”研讨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100多人到草庵考察论证。10月1日,联合国世界古遗址协会前总干事亨利·克利尔博士也到实地考察,并给予肯定。年底,草庵入围参评“泉州十八景”,中央电视台第9频道到晋江拍摄《草庵》专题。
  2003年,继续草庵的整治,把草庵前面的大华岩寺按原样迁建于离草庵不远的华表山中,并为进一步整治进行规划。2004年,为配合泉州“海丝”申报“世遗”,继续对草庵整治,在拆除大华岩寺的地方进行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
  六、灵源山宗教文化旅游区
  1997年,扩建灵源寺后殿,年底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1998年,全面装修扩建的后殿,并拆除旧的右厢房,在向后推移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主体工程于年底封顶。3月,灵源山宗教文化旅游区项目规划通过省级评审会评审,暂定名为“泉南佛国”。1999年,装修扩建的右厢房,并拆除旧的左厢房,在向后推移的基础上进行扩建。至年底,左右厢房基本扩建完毕,共投资210多万元,建筑面积1480平方米,建成钟楼、鼓楼、藏经阁、讲经堂、斋堂及10个标准间的客房。至此,灵源寺有圆通宝殿、大雄宝殿、地藏王宝殿、天夫人殿、祖祠堂、藏经阁、讲经堂、斋堂、钟楼、鼓楼、客房等,粗具规模。
  2000年9月底,市政府拨款17万元,由旅游事业局负责,聘请杭州园林风景建筑设计院设计事务所,对灵源山风景区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
  2001年1月,召开灵源山景区详规大纲初审会,会议原则上同意将该景区分为灵源寺区、管理服务区、宗教文化区、运动休闲区、观光果林区、宾馆度假区和风情别墅区等7大区块的规划设想。会后,规划单位再次到灵源山景区察看现场和收集第一手材料。6月,灵源山宗教文化旅游度假区详细规划完成,并在会审会上获得原则上通过。
  七、古檗山庄修复
  1999年11月1日,副市长王远东在东石镇现场办公,研究决定修复“古檗山庄”,计划把它建成一个文物保护典范和旅游观光的精品。
  2000年底,泉州市市长施永康视察东石镇“古檗山庄”时,决定拨款20万元补贴整修山庄,把该山庄修复成“文化精品”和“旅游精品”。
  2001年初,东石镇聘请厦门大学教授对整修山庄进行整体规划,征用外围土地2公顷,用于建设停车场、通园道路、服务设施和绿化。年初,古檗山庄被省定为第五批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之一。
  2002年对山庄进行全面修复,按修旧如旧原则,根据馆藏资料,特地到安徽徽州购买黑页岩,并请当地高手手工雕刻,共补遗失石刻42块,补缺损3块。修补建筑物破损和重新安装红木门窗。除去园内杂树、杂草,清理荷花池、水沟,栽种绿化树300多棵。
  2005年12月底,筹建已久的古檗山庄陈列馆建成。陈列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山庄风貌,简要说明山庄的坐落、兴建年代、兴建者、规模及结构、风格,以及介绍山庄内主要建筑物及黄秀火良家族茔墓和部分主要的碑刻及作者和山庄近200幅题咏作者芳名录。第二部分介绍黄秀火良家史和檗谷黄氏祠堂,重点介绍黄秀火良经商史及一生乐善好施的美德。
  八、施琅纪念馆
  2003年,为纪念施琅将军暨清廷统一台湾320周年,晋江市聘请北京中华建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天津大学城市设计研究院对施琅府第保护进行规划,耗资200多万元修缮施琅故居(靖海侯府),并用40多万重新布置施琅将军纪念馆。拆迁并建设一个8000平方米的广场和修建两条通往纪念馆的道路,花400多万元在沿海大通道东侧的深沪湾海滩建设一个施琅园,在园中建一座由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旅游系教授李维祀设计、惠安精美石雕厂雕刻的施琅将军石雕像。雕像底座3米,身高16.83米。
  2003年,施琅故居入选“泉州十八景”。
  2004年,政府拨款10多万在景点建旅游厕所。
  2006年5月,施琅宅祠晋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0月19日,在龙湖镇衙口村施琅纪念广场举行揭碑仪式。
  2006年上半年,由镇政府投入近千万元,拓宽龙湖镇政府至衙口海滩的公路及危桥改造和路灯架设,修缮施琅纪念馆及建靖海侯府旅游厕所。
  2007年2月25日,正式成立衙口休闲度假旅游区管理委员会,这是晋江市第一个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同年9月,晋江市衙口施琅塑像广场以“滨海月明望渔火”意景入选“泉州十佳中秋赏月点”。
  九、深沪湾国家地质公园
  2003年初,由市科技局牵头对深沪湾地质公园进行规划,并申报省级地质公园。8月,省国土资源厅批准晋江深沪湾地质公园为省级地质公园。2004年元月19日,国土资源部批准福建晋江深沪湾地质公园为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公园面积68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21平方千米,分为深沪湾、围头、龙湖三个景区,拥有典型的里亚斯型海岸地貌、海蚀变质岩剖面、海底古森林遗迹和古牡砺礁、红土台地海岸、旧石器遗址和人文景观,极具美学、科研、旅游价值。
  2005年初,举办深沪湾旅游风情大展示活动,建设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区碑广场。
  2002年2月,晋江市政府专家顾问团成员、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曾荣树研究员在市政府召开的迎春座谈会上,首次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突显晋江滨海里亚斯型海岸地貌特征,结合深沪湾周边人文景点,建立以反映环境变迁为主题的国家地质公园”的设想,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2003年4月,市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深沪湾地质公园申报领导小组,由副市长颜子鸿负责主抓申报事宜,市科技局、深沪湾自然保护区筹建办公室具体负责申报工作,并委托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旅游资源学院三家单位共同承担申报材料编撰工作。8月,经专家组评审,省国土资源厅正式批准建立晋江深沪湾省级地质公园,并推荐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其范围东起东海垵东侧海域,西至围头码头(旧),南起围头角,北至龙湖杆柄村,总面积68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21平方千米。由于深沪湾地质公园具备自然性、典型性、稀有性、优美性等条件,市政府继续向国土资源部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
  2004年1月,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建立福建晋江深沪湾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7月,地质公园管理处挂牌成立。2005年底,公园管理处开展该地质公园大门建设事宜。2006年初,将办公大楼一楼面积约400多平方米的大厅开辟为地质公园博物馆,并着手进行装潢布馆。12月,大门建成投入使用。新建的公园大门总跨度16米,高10.65米,样式上突显闽南的牌坊式建设风格,梁柱上镶嵌着20多幅以影雕形式表现的反映深沪湾文化积淀的各类历史、传说图片,极具地方特色。年底,博物馆项目正式验收竣工。新装修的地质博物馆以实物、展板、沙盘及多媒体的形式向游客全面展示深沪湾地区复杂的地质变迁和独特的地貌景观。该馆成为晋江市重要的科普旅游基地,并被列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2007年底,晋江市政府决定在深沪镇华峰—首峰村征地13.33公顷开工建设地质公园生物化石园,并先期核拨1000多万元用于化石园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生物化石园是一个以展示生物化石标本为主要内容的园林式主题公园,预算总投资约6000多万元。
  十、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
  1990年8月,根据国家海洋局领导和海洋专家的建议,晋江县政府成立以副县长郑建树为主任的深沪湾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筹委会,下设办公室,指定专人看护古森林古牡蛎礁遗迹,建设、编制。同年11月,晋江县政府向国家海洋局申请建立深沪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为31平方千米,即东经118°38'04"—东经118°41'57",北纬24°36'49"—北纬24°41'27"四点连线以内;连带石圳海岸地貌景观自然保护区,中心座标北纬24°33'6",东经118°39',面积3平方千米,合计总面积34平方千米。但国家海洋局海洋管理监测司批复同意先期建立县级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1991年10月,晋江县政府以《关于建立晋江县深沪湾自然保护区的决定》先期确定深沪湾自然保护区为县级保护区,具体区域分为两处: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石圳海岸地质地貌典型景观保护区,并印发《关于深沪湾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若干规定》,明确深沪湾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由晋江县科委统一负责。1992年9月,深沪湾自然保护区通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会的评审。10月2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天津古海岸与湿地等十六处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成立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至此,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
  随着深沪湾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发展,1995年,晋江市政府决定建设保护区管理大楼,并于12月28日在深沪镇华峰举行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碑揭彩暨管理大楼奠基典礼。1999年10月15日,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筹建领导小组在深沪镇召开第一次成员会议,会议决定建设管理大楼等,以便切实加强对这一独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计划把保护区建成一个集科研、科普、旅游于一体的景区。为规范保护区管理,2000年6月,深沪湾自然保护区筹建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在深沪湾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按每50米立一界桩,每200米立一界碑(背面附座标)的形式,在陆域范围开展定界立标工作。同年7月28日—8月4日,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晋江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福建晋江深沪海底古森林遗迹国际研讨会在晋江举行。
  2000年,由泉州、晋江两级政府共同出资468万元,其中泉州市政府100万元、晋江市政府368万元。深沪湾自然保护区管理大楼破土动工投入建设。同年,完成深沪古森林遗迹科技馆主体工程征地、设计等工作,年底动工兴建。2002年底,科技馆竣工封顶,建筑面积3057平方米,楼外圈地0.67公顷,耗资300多万元。2003年8月,保护区管理大楼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新建的保护区管理大楼占地范围0.67公顷,主体建筑面积3057平方米,主楼七层,裙楼三层,是一幢集办公、会议、科研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性办公大楼。
  2004年12月,保护区管理处在市政府的支持下投资86万元修缮建设保护区区碑广场,并在广场临海一侧建一巡视岗亭,用于监察人员的日常巡护。整修后的保护区区碑广场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整洁壮观,成为保护区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
  十一、深沪湾森林公园
  1996年5月,深沪湾森林公园成立,为泉州市第一座省级森林公园。公园位于晋江深沪湾畔,园区北至施琅将军故里龙湖衙口,南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森林遗址,东瞰台湾海峡,环深沪湾海岸线达1.8千米,总面积21.33公顷。2004年,进行首期项目5.87公顷生态半岛建设,完成公园管理中心、花园广场、观海茶楼、花卉观赏园、游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同年11月,晋江深沪湾森林公园揭碑(原名深沪坫头森林公园),以自然园林格调、独具特色的海滨、森林生态景致串起深沪湾的蓝天、碧海、艳阳、金沙,是“泉州十八景”之一“深沪湾”的组成部分。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远东
相关人物
扶西·黎刹
相关人物
周昆民
相关人物
郑今奋
相关人物
王远东
相关人物
施永康
相关人物
李维祀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